“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女神節那天早上,小猴子起床揉揉眼睛,吵著要去買花,送給媽媽。我聽到了自然非常高興,準備帶著孩子去買花,隊友來了一句:“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寶寶的奶奶,也經常說這樣的話,可見原生家庭的影響至深。關於錢和消費問題,我們家內部,一直無法統一。刨根問底,我和隊友的金錢觀、消費觀,大多來自自家庭教育,也就是說,原生家庭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觀念。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隊友的父母,做過小本生意,把錢看得很重。去超市只買搞活動的折價食物;吃飯剩下的菜絕不浪費,攢進冰箱,直到吃完為止;超級節約水電,能不開燈就不開燈;家裡的碗筷、床單、棉被,都是30多年前,他們結婚的時候買的;公公修理家裡的小電器,婆婆做拖鞋,能自己動手做,就不花錢求人;水果新鮮的時候捨不得吃,等到快變質了,捨不得扔,因此每次都吃快壞掉的水果。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這種環境帶給我隊友的,是對金錢的緊張感,手上有餘糧,心裡才不慌。對於怎麼花錢,他有著一種實用和近乎功利主義的態度,凡是當下看起來無用的消費,統統不考慮,比如鮮花過幾天就凋謝了,有什麼用?孩子學繪畫?還不如學寫字來得實在。學打籃球?這個不錯,長個子的同時,還能鍛鍊身體。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我的父母,則給了我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我媽對金錢的態度是:錢是XX蛋,花光了再賺。在這種金錢觀的滋養下,我成長為一個對錢很佛系的人,消費接近月光,常常會為了一些事物的額外溢價買單,比如鮮花帶來的情緒價值,單反相機記錄瑣碎歲月的價值,漂亮餐具提升的進餐愉悅感,高級床品帶來的睡眠舒適感。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到底哪一種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更好?實際操作中,實用主義掌舵,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手上有現金流,也不會慌張。只是這樣黑白色的生活,真的很無趣。我的消費主義,儘管有著被割韭菜的嫌疑,卻也提供了讓自己和他人開心的情緒價值。

至今記得,我生孩子住院22天,閨蜜為我送來了一紮向日葵,放在病床旁邊的櫃子上,看著那麼燦爛的向日葵,你就會相信,難熬的日子,終將逝去。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近期的熱播劇《安家》,男主角徐姑姑是售賣上海老洋房的頂級中介,還出過上海老洋房的書籍。電視劇結尾,徐姑姑的爸爸被揭秘為大富豪,只要徐姑姑開口,五千萬隨便要到手。因為自己的出生富裕,更能理解想買洋房的富人的心態, 原生家庭的潛移默化,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可磨滅的烙印。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電視劇《安家》


“買什麼鮮花呀,冤枉浪費錢”, 原生家庭帶來的金錢觀

電視劇《安家》


女神節那天早上,陪著寶寶去花店選花,小傢伙選了玫瑰、康乃馨和滿天星,紮成一束,回到家裡,放進空瓶,立刻顯得整個家生機勃勃。陽光傾瀉到花瓣上,嬌豔可人,映襯著寶寶的小臉,更加紅撲撲。我一直堅信,生活裡的那些美好的事物所帶來的心情愉悅和歡愉氛圍,無法用金錢衡量。

陪著寶寶去買花,我希望他愛上這鮮花,愛上生活的美好,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活出夏花般絢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