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唐代的宫殿沿用了前朝的宫殿,由于宫殿选址是根据天文星象决定的,也就忽略了地形的缺陷。风水上来说是绝佳的位置,但却是长安城里一块地势低洼的地。所以一到夏天,皇帝跟大臣们就住在潮湿多雨又闷热难耐的环境里。而唐太宗由于征战多年留下的伤病,实在不能居住在潮湿的宫殿里。所以,每到夏天,都要出城避暑。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唐太宗避暑的地方,是一座隋代留下的行宫——九成宫。相传隋朝皇帝杨坚就是在九成宫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所杀。 出城避暑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623年的夏天,当唐太宗再次准备出城避暑的时候,太上皇唐高祖却不乐意了。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原来,唐高祖李渊经历玄武门之变的伤痛后,不想再面对这处亲人反目成仇的是非之地。但是唐太宗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希望在民众心中保留自己孝顺的形象。所以他日思夜想,怎么让父亲和自己都"熬"过这个酷热的夏天。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于是在马周的建议下,工匠们在九成宫的东北方向,建起了另一座避暑专用的行宫——永安宫,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明宫。

但没等宫殿建成,太上皇李渊就过世了。大明宫眼看要成了烂尾工程。幸好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女主——没错,就是你们最爱看的那个人生开挂的武媚娘!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看过电视剧《武媚娘》的人大都知道她和李世民还有李治之间那段复杂的关系。等到唐高宗李治上位后,武媚娘和李治再也难以忍受酷热不堪的太极宫殿。再加上李治身体本就孱弱,为了皇帝陛下的健康着想,迁宫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它位于大明宫内庭的中心地区。而含凉殿是大明宫的太液池南岸的一组宫殿建筑,宫殿依水而建,夏天凉爽宜人。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唐代诗人张仲索作诗《宫中乐》:"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在含凉殿避暑消夏的情景。

同时含凉殿也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制冷。当时的"风扇"不是利用电能,而是用水力制造动能——以水转动扇叶,风扇对着凉水吹风,然后形成冷气。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水车宫殿的示意图:宫殿跨河流而建,在宫殿的后坡,一座巨大的水车,源源不断地把河水车上殿顶,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工匠们还在大明宫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成为了当时的"空调亭"。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皇帝陛下的这些奢侈避暑计划,达官贵人们当然无福享受。但民间自然也有对应的智慧。在长安,不少皇亲贵族都拥有私家园林别墅。绿树成荫、亭台水榭,甚至还修建了自雨亭借以避暑。

更有钱的做法是用冰来为凉殿降温——唐代的富豪杨国忠每到夏天,就取大冰块雕琢成假山,放在宴席四周,活像一座"冰箱"。这样他在待客的时候,客人即便喝着酒,也冻得直哆嗦。能在冰块稀有的唐代用这种方法来降温,确实非常有钱任性。

大明宫——盛唐的新玩法

如今大明宫虽然成为了历史,但西安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由于含凉殿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宫殿,所以并没有按照重修它的原貌,颇为可惜。如果能够重建的话,大片的绿植和水域环绕着宫殿,放在今天也是个花园别墅了。(关注快手ID:711683556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