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洋务运动前的铁产量真的一直低于明末水平吗?

嗯呢呀哈尔西


因为中国古代对工业的统计缺乏统一口径,因此中国各个朝代的钢铁产量无法进行对比。

《明代钢铁生产的发展》(黄启臣)一书中,对明代的铁产量进行的推测和估算,明朝嘉靖时期为明朝炼铁巅峰,铁产量大致在年16万吨(32000万斤)左右。

而清代关于铁产量的记录也如同历朝历代一样,非常模糊,只能根据1840年清朝的钢铁产量约为大英帝国的70/1,来推测,清朝的钢铁产量约在年8.5万吨左右,洋务运动之后,清朝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仅汉阳铁厂一家钢铁产量就达年12万吨,但是这里核算对象又是钢铁了,并非生铁,生铁应该实际还要高一些。

所以网上说的,宋明工业对比,明清工业对比,甚至宋朝明朝和19世纪英国的对比,都是伪命题,只有到了中西方大融合之后,统计口径标准化之后,才能对比,因此清朝在洋务运动前和明朝末年究竟那家铁产量高,是无法确定的,但是大部分的观点一般是认为明朝巅峰时期铁产量要高于清朝洋务运动之前。


康雍乾盛世在从课本上移除,这个我不知道,必须要拿目前的课本才能确定,至于康雍乾盛世,对于古代来说,那肯定还是盛世的,国家版图大,社会稳定,农业发达,人口增长,这就是古代盛世的标准。


曹老师xixi


明朝末年民间使用瓶炉体形炼铁,通常一夜可出铁3600斤,全国产量7500万斤左右。

清朝洋务运动前,统治阶级认为弓马最强,看不上火炮,所以对用生铁铸造火炮不重视,生铁产量大概在4000万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