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导读:KPI把公益这淌水搅浑了

  11月30日,一则名为"卧底实拍医院扫楼式筹款,审核漏洞多"的媒体暗访报道,将水滴筹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尽管水滴筹强调自己作为整个水滴公司的"非盈利模块",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对筹款用户免费服务。但视频中却捕捉到水滴筹的线下服务人员行为十分"狼性"。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他们逐楼逐间、不分科室地寻找那些达成筹款可能的患者和家属,踊跃地介绍着"水滴筹"这个筹款渠道,并帮助病患转写故事模板,完成线上的筹款申请流程。而在这种"狼性"行为的背后,是因为他们被一套严格的绩效制度和KPI指标所管理。

  视频中一名自称是筹款顾问的人称,兼职人员成功拉到5单以上,就能获得80元/单的绩效奖励。而打着"志愿者"或众筹顾问名号的地推人员,每单最高提成可以拿到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

  为何帮助病患募捐,需要用上KPI考核?

  一、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这与水滴筹背后的商业模式息息相关

  水滴筹作为一个互联网公益项目,主要以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介为渠道,通过熟人进行信息传播。依靠这样的传播方式,水滴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流量池。

这样的流量池,在水滴公司业务链条中的价值,就是为其他两个创收业务(水滴互助、水滴保)导流。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水滴互助是一个针对癌症等大病救治的健康互助社群产品,分为抗癌、健康、综合意外等品类。水滴保是传统的保险产品,截至今年6月,水滴公司与60余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推出了80余款保险产品,而水滴公司从这些产品收取经纪费用。

  截至2019年9月,水滴筹已累计筹款达235亿元,近2.8亿人参与救助。这2.8亿人,就是推动水滴公司整个商业链条向前转动、背后那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流量池。

  这种模式的创新,本身无可厚非。但背后带来了群众对水滴筹这样的互联网公益平台身份定位的质疑:它究竟是公益组织,还是商业组织?或者说它的重点是公益还是商业?

如果是商业组织,那么市面上打着公益招牌做生意的组织还有多少?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如果是公益组织,那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它的核心应该是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相应的机制设计也该以此为导向,逐步革掉像扫楼筹款和KPI考核这样,挑战公益的信任体系的管理方式。

  如何破局?

  二、水滴筹如何完善审核机制?

  实际上,相比"扫楼筹款"的乱象(平台已经通过暂停线下团队来解决),筹款信息的真实性审核问题构成了水滴筹当前更大的痛点。

  社会互信是任何公益形式发展的前提。水滴筹方面在面对舆论对财产信息审核、目标金额设置、款项使用监督等问题的质疑时,多次表示自己已经尽力。但是"诈捐"、"虚假信息"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今年5月7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艺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为其在众筹平台"水滴筹"上发起金额为100万元的众筹。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如何完善审核机制?

  水滴筹表示,对于目标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筹款,平台会强制要求发起人提交预期医疗花费的权威证明,对于无法提供的,限制其发起目标金额过高的筹款。

  但现状是,一条开具医疗花费证明产业链已经形成。

  水滴筹还尝试了一些监控手段。比如重大疾病的医疗花费常常会由于病情改变、治疗方式调整等原因动态变化,平台会持续监控筹款进展,并正在积极尝试打款到医院或分批打款等方式,确保款项用途。

  毋庸置疑,平台监控手段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

  同时,平台在打款后也会持续要求发起人更新患者治疗进展和钱款用途,并开放面向赠与人的举报通道,建立诈捐黑名单等等。

  其实这些管理措施,很难把互联网公益变得像传统线下公益那样可控。

激进的获客策略,加上薄弱的信息审核机制,无疑消费了社会信任,而公益服务成功的基础是信任。不过,水滴筹才3岁,对于互联网公益这种新的模式,应该给它时间去逐步完善。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近日,人民日报评论称,互联网众筹这类新生事物,对一些因贫困而无法救治的人而言,不亚于"及时雨"。我国目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基数庞大,对公益服务的需求也大。当然,要这些公司发挥可持续、更长远的公益效应,还需要企业在机制设计方面做更多科学的探索。

  三、自运行机制

  戴老师于2000年创立自运行机制以来

,已经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了变革性培训与咨询。这套机制,曾经催生了快递业的"四通一达"等大批上市公司,以及"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的诞生。申通快递总裁奚春阳曾说:

"戴老师这套机制某种程度上救了申通的命!"

水滴筹:是公益还是商业?

  【申通快递】2000年,运用自运行机制,成就了100万到100亿的商业传奇

  【三一重工】2008年,运用自运行机制,一年内实现业绩300%的增长,再次创造行业奇迹!

  【西贝餐饮】2016年,运用自运行机制,管理成本降低37.6%,业绩增长76.7%!

  ……

  都在学习一套"如何不管"的企业自运行机制。

  今天,全球性企业,谷歌、奈飞、华为、阿里、腾讯都是自运行机制的忠实践行者,自运行机制已是大势所趋,早一日实行自运行机制,早一日实现无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