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这个共读会的开始,其实是一个巧合。还能记得是2月初的一天,春节跟随者疫情的脚步,被无尽延长,与冬天的灰暗一起,压抑。被隔绝在家里,人们总是会想找些安静的事情来做。比如,读书就成为了我们的一项选择。

作为一个电影公众号,选择《故事》大概不那么奇怪。但是,真正翻开书页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本豆瓣9.2分的书比起一本学术书而言,更像是一本工具书。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假如你是一名编剧,或者说,你是一个想要写故事的人,那么,在你的故事蓬勃生长的时候,有一本这样的工具书放在你的手边,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如果你想要从这本书里去了解一些“故事”背后的东西,比如,影片背后的八卦,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

即便这本书略显枯燥,但是,有各位一起共读的小伙伴一起,《故事》也显得有趣许多。商量之后,我们决定两天一章,从第一章起,开始了我们长途跋涉的共读马拉松。2月8日是我们共读的第一天。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所谓没有产出的阅读,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们也一直鼓励大家,动动手,动动脑,哪怕留下50字,也是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与产出。大家的笔记也非常踊跃。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再来看一下愿意分享笔记的小伙伴,TA们的笔记是什么样的呢?

@ 阿水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 小土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 酒肆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 勇敢的喵喵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 公介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在笔记里面,我们真的会发现,同样一本书,给予每个人的启发都不尽相同。仿佛一个万花筒,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被从中反射出来,反而十分有趣。

也会有一些很有趣的讨论。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当《故事》的最后一页被翻过去,我们终于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相互陪伴,读完了这本书的时候,又有什么话想说呢?

比如群友 @勇敢的喵喵 大力荐书:

《故事》,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故事开始

你热泪盈眶!

你暴起欢呼!

你开怀大笑!

你黯然神伤....

...........

抚摸《故事》的封面.....

你抚摸创世之门,却彷徨不知为何开启....

“你想不想与大家分享你的世界?让大伙因你而欢呼、因你而开怀大笑、因你而热泪盈眶?”

......

当你打开它的那一刻,新世界的大门便同时向你打开。

你会突然发现:

“你心中有万千世界,只待与大伙分享”

或者是一期不落坚持打卡的群友 @阿水 的真情实感:

比起《编剧自我修养》《电影编剧学》《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等同类编剧写作指导书籍,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显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相对抽象的概念—“创作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人民需要的文学作品”,还是“不要试图注释镜头”这样的箴言更干脆利索,更不要说随书附赠的“麦基解读经典剧本”小课堂。即使就冲着大师解读大师作品这个名头,我们花时间看这本书也值了。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完书我产生了一种“只要从现在开始动笔,我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错觉,这大概就是《故事》长盛不衰的秘诀吧。

以及 @酒肆 留下的对译者的吐槽和对本书的客观评价:

《故事》一书对于希望成为或从事编剧行业的读者来说,或多或少总有耳闻。中译版的《故事》,译者出现直译的情况,故而也就会有中词不达英意的时候。读来难免生硬而乏力。

回归《故事》一书本身,老实说有一些是我们潜意识里已经知道的东西(作者将它们明明白白放到了纸上),有一些是条条框框(作者本人的)理论说法,有一些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分析场景,写作方法等方面),另一些零零碎碎的。这些元素的比例,按照读者的主观感受,各有增减。

也因此,读者可以根据主管需求对《故事》目的性、快速阅读。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偏向于将其归类为“工具书”,故而对于上面提到的潜意识恍惚知道的,以及作者本人归纳的理论两方面,个人偏向走马观花地浏览。但对于书中对影片里具体场景的分析,还是很值得人慢下来学习—反复比较影片台词或剧本等原素材与作者的分析。

这类分析对初学者、入门者算的上一种引导—我们如何在看电影时分析台词、场景,又如何在写剧本、故事时创作语言。对有经验的前辈,或许在瓶颈时期,能返璞归真一下。毕竟作者的分析,很真诚。

但总体而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故事》开篇就点名其意不在给予读者模版,学习者真要切切实实,贴着《故事》写故事,难免又成了死气沉沉的套用。

所以在学习时,学习者总要记得取精华,去糟粕。

借鉴、反思与创作之间的分寸是需要创作人紧抓着的。

还有被《故事》影响至深的 @公介 :

《故事》这本书对我影响之深,以至于高中每次写小说都一定会画弧光图和三层的人物关系圈,现在翻来,书上歪歪斜斜的笔记虽稍显幼稚,但除了“报菜单”似的罗列环节和开头结尾的抒情环节,竟都历历在目。

在自己尝试写作、阅片增加之后的这次重读,让我对于整本书的框架有了更好的把握。而在读书中的分享,也令我以这本书为中心得到许多拓展——比如根根以作者生活背景展开的对于内容的诠释,垚在类型片讨论中推荐的纪录片,问答中对于非线性和反情节的界定,还有大家一起对翻译和原文对比猜测意思的疯狂吐槽。这些都是一个人读的时候从未想过的问题,在共读中却意外得以收获。大家以后还可以有更多这样有意义的书籍共读。

当然,还有我们的常驻嘉宾 @小土 的评价:

首先不得不说这本书给了对电影(编剧)好奇的人一个很有趣的指南。但与此同时我个人觉得的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当你经验丰富之后,你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套路”,这个时候对“套路”的使用是灵活的。但是当你初出茅庐想要用这些“套路”来创作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套路”套住了。这是一本不错的工具说,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我也不愿意把这本书当做学术著作去理解,书中有很多关于概念的莫能两可的讨论,甚至跳过了一些理论上的讨论。

除此之外,书中的一些翻译让这本书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一些专业名词的翻译不地道很容易让人困惑,同样的一些电影的译名虽然根据译者自己的翻译看起来觉得很妙,但是相悖于官方译名总是让人有些迷惑。建议有条件的去读原作。

说到底,这是一本写作指南。它的出发点是想要成为好编剧的雄心勃勃,目的地是一部,甚至几部让好莱坞导演们拍手称赞的优秀剧本。

如果你在写作的道路上感到迷茫,这本书能为你提供许多方法论,让你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把握故事的节奏感。在这里,人们需要掌握的是写作背后需要的方法论,而不是那些对电影这个“文本”的思考与分析。

(本文由《故事》读书会发起人 竹嘎嘎 整理&撰写)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欢迎加入 空镜solo 星球

总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有“故事”的一个月 | 罗伯特·麦基《故事》读书会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