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今天咱们来说说墙。


提起影壁可能现在很多小伙伴都没有听说过,它是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第一道门后面的一面墙。这面墙就叫做“影壁”。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影壁墙,一般而言,只有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里才有。这种墙,往深里说,除了一般富家大户的四合院里有,达官显贵、王侯将相的府邸,更是不能缺少这堵影壁墙。


那么,这堵影壁墙是干什么用的呢?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传说努尔哈赤有一次战败只身逃回,身负重伤。正值望之际,有个身着褴褛的种地老头让他趴在垄沟里,再迅速用犁杖把他遮盖了起来,随即又飞来了一群乌鸦落在上面,让努尔哈赤躲过了追兵。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努尔哈赤最终在盛京做了帝王后,为表示感谢和对神灵的敬畏。他命令所有满族人家的院子里都要立一根索伦柱杆子,上面安个圆斗,放有祭祀天和乌鸦的肉。


同时每家门前都要砌一个影壁,给天作为神位,每逢年节和死后祭奠。这已表明,清代满人家门前的影壁,与祭祀天的神位有关。


北京王府和四合院的影壁,多少与满族的这一居住习俗有关。


其实,影壁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在古代将其成为萧墙。


成语“祸起萧墙”,说的就是这堵墙。


《论语·季氏》中有句话非常著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是孔子和他的两位弟子(子路、冉求)的谈话。当时子路、冉求在季家做辅相,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们的视线。


孔子对两人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用对外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这是很危险的,季家最大的烦恼不在颛臾这个小国,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兄弟之间。

不久,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冲突。所以,后世经常用“祸起萧墙”来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瓷房子博物馆院中的这面的影壁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影壁类型。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这面影壁是双面的,从外看内是一座蕴含28尊残佛的的佛窟,从内往外看便是一面选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窑址窑口的古瓷片做装饰的瓷片墙。


影壁墙面向建筑的一面是用古瓷片粘贴的龙形浮雕,数条身披鳞片的“瓷龙”在空中交错盘结,俯首矗立,望向佛窟顶端那庄严肃穆的北齐佛首。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至于龙首身上那细腻的龙鳞,大大小小全部是货真价实的古瓷片。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精华:唐三彩、宋钧、龙泉窑、元明青花、清代粉彩……其中还不乏汝窑这种稀世珍品,喜欢瓷器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壁身的中间是用中国传统的青瓷贴出的“福”字。贴成福字的这些青瓷,大多是宋代的。宋代釉色泛青的瓷器最受皇帝的喜爱,这些碧中泛白、青中显蓝的瓷片凝聚了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中“格物”层面的认知,从颜色这一层面中得以参悟山水的旷达。


在壁身的左下方还有一个图案化的蝙蝠形象,它的周围还有用黑釉瓷和白瓷贴出铜钱的形状,以喻福在眼“钱”之意。


再来看看影壁墙的另一面。对着正门这一面神秘的石窟墙,你可以站在瓷房子外的大街上,透过大门,看到的就是这个神秘的石窟。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佛窟里的28尊北魏、唐、宋、元代的佛造像都没有头。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无头佛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的毁佛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一宗”。佛像最脆弱的部分就在于脖子,所以他们把佛像的头砍掉,只剩下了佛身。


馆长张连志先生收集了许多不同年代的佛身,佛窟里展示了28尊,跟天上的28星宿对应。这是因为古代人认为,佛之所以能够与人结缘,度人信佛。佛窟的顶部是北齐的佛首像,也是为了佛窟整体的完整,象征归一的意思。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一面影壁,却藏了如此多的门道,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细节,还需要你亲自到瓷房子中去挖掘探究,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等到疫情过后,春暖花开,你还在等什么?赶快来瓷房子吧!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 END -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岁月很长 从古至今

世界很大 从南到北。

不敢海纳百川,尽可丰富多样

瓷房子等你回家。


这面“萧墙”背后,承载着瓷房子的春夏秋冬


本篇材料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