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总打仗?

果敢lzf991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缅甸一直都是被英国人所掌控着的殖民地,长年任由英国人的压榨。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们才摆脱了英国人的掌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导致缅甸战乱的国军残部

缅甸是1948年的时候建国的,而在1950年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内战乱的结束,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部分国军残部逃到了缅甸。

在他们来到缅甸后,他们仿佛入海的蛟龙一般,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接下来,他们接连击溃了缅甸政府派来清剿他们的军队,用一场场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这些国军残部的主将李弥从台湾来到缅甸并带来了大量武器支援后,他们更是反客为主,压制起了缅甸政府军。


当时,李弥所说出的“自己当不成云南王、当缅甸王轻而易举”这样的话,简直就如同一把刀一样,深深地刺痛了缅甸政府的自尊。

正是因为如此,缅甸才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在联合国的调协下,强迫台湾把一部分的国军残部召离了缅甸。

这国军残部的存在,正是缅甸开国初期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

虽然后来这些国军残部因为年老不支、后援断绝全都退到了泰国,但是他们却给缅甸留下了一个“纪念物”,这个“纪念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金三角。

(国军残部养老地,泰国美斯乐)

这金三角带来的问题,缅甸至今都没有彻底解决掉。

导致缅甸战乱的缅共势力

在这些国军残部之后,缅甸国内又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势力。

这个势力就是缅共,缅共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大靠山源源不断支援给他们的武器以及缅甸北部地区各支少数民族部队的支持。

那些缅甸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部队之所以会支持缅共,主要跟缅甸政府对他们的不公待遇有关。


在缅甸开国后,缅甸政府并没有处理好他们国内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给他们的主体民族缅族很好待遇的同时,却忽略了北部地区少数民族们的感受。

因此就导致那些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产生了离心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里,那些少数民族部队这才投靠到了缅共的阵营中,和缅共齐心协力打响了对缅甸政府的战争。

缅共在崛起起来后,他们一举占领了缅甸的北部地区,和缅甸政府军隔江分庭抗礼了起来。

但是缅共的活跃周期并不是特别长,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他们率领军队引领风云开始,直到1989年分崩离析结束,期间才经历了20来年的时间,他们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新一轮的战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缅甸政府的威胁就消失了。

缅共崩溃之后,缅甸政府又出现了新的威胁。

缅共是因为各支少数民族部队的脱离才分崩离析的,而缅甸政府面对的新威胁正是这些脱离缅共的少数民族部队。

当年那些脱离出缅共的少数民族部队们在脱离缅共之后,他们又重新在缅甸北部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和缅甸政府继续分庭抗礼了起来。

相比于缅共时期,那些后来出现的割据势力和缅甸政府之间的相处还算是比较平和的,互相之间并没有爆发如同缅共时期那般频繁的战斗。


而如果要说缅甸政府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掉这种混乱的局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缅甸政府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掉这些难题。

在当年从缅共脱离出来的割据势力中,果敢同盟军算是实力比较弱小的一支,军队人数只有一万多人。

但是缅甸政府军解决这么弱小的果敢同盟军,竟然需要和果敢同盟军中的副司令勾结,才得以在2009年时把果敢同盟军的老大彭家声驱逐出果敢。

从这边点,我们就可以大概估测出缅甸政府军的实力了,在这种实力下,他们国内常年经受战乱其实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孤客生


缅北开始新一轮激战!

据缅甸方面报道,缅甸境内的果敢军、德昂军、若开军三支武装再一次与缅甸军队展开激战,双方已经激战3天,这再一次令缅甸走入到了我们眼中。而对于天天打仗的缅甸来说,见鬼不怪了,缅甸由于历史特殊原因,一直以缅族为主,打压个地方势力,导致了缅甸境内一直战火就没有停止过,而在缅甸5600万人口中,缅族仅仅占到了三分之二,其他100多个少数民族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克钦族、掸族、克伦族、佤族等都是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少数民族。

同时早年缅甸被英国殖民化,而英国人采用了“分而治之”,意思就是各民族自己自理,打压缅甸缅族,扶植各大少数民族,这引起了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矛盾,随后缅甸因为军政府长期执政关系,不停的打压缅甸少数民族,此次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开始与缅甸军事展开战斗。虽然中间,少数民族与缅甸达成过停火协议,但由于不满缅甸军队强势夺人的动作,缅甸北部地区仍然爆发了大战。

这几年缅甸主要和果敢军作战,这是因为从2015年初果敢军反攻进入到缅甸后,并且联合克钦独立军,自此果敢军开始全面对抗缅甸军队。在此背景下,缅甸战火重新开始,目前来看,只要缅甸政府军仍然拒绝民族和解政策,战火重新爆发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未来也是如此。对于缅甸来说,其底线就是建立一个“一国一军”,要求至少20多支少数民族武装放弃武器,不再以武力反对正估计,但是对于少数民族来看,民族平等是不可动摇的。显然,缅甸结束战争需要走的路太远了。


出鞘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他在1044年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但是在经历了4个封建王朝后,1886年成了英属殖民地。

1948年才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截止2015年,缅甸有5390万人口。68%为缅族,在剩下32%的人口里,少数民族众多,比我国少数民族的两倍还多。

缅甸共有7个省,7个邦和两个直辖市。省为缅族主要聚居区,邦为少数民族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主要以农业为主。


那么既然不富裕,为何不发展经济,却要一直打仗呢?

缅北地区如果敢、佤邦等少数民族区域,一直以割据的形态存在。他们占了缅甸近一半的国土,有着较强的经济能力和政治独立性。

甚至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业体系。都知道缅北是著名的毒泛区,那政府为何不采取有效的治理?原因很简单,他们管不了,这些地区政府说了不算。

政府军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如果他们有绝对的优势,解决割据就好办了。可是政府军的手却伸不了这么长,这些地区以武装种植罂粟,快速获得利润。然后与政府军分庭抗礼。

以人口占优的缅族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平原河谷。而少数民族依靠山地优势,与政府军进行游击对抗,谁也征服不了谁。


在英国殖民的时候,就侵占了很多缅甸周边的土地,这也是一个矛盾根源。可是英国只管杀不管埋,他要的是既得利益,所以说挑起的民族矛盾越多,对于英国来说越好统治。

而政府军采取的措施却是武力镇压,而他们的实力并不占绝对优势。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地区倒是愿意和他们争斗。只有不断的打仗,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存在下去。

因为在工业化时代,要是不以内战的形式拖住政府军。那么以缅族占据更有利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很快就能超过他们很多,这样迟早就会征服少数民族地区。

所以像果敢、佤邦他们更愿意一直打下去,延缓两者距离拉开的速度。也只有一直打下去,也许才会争取到他们想要的利益。

缅甸的内战打了好些年了,政府军也一直不能统一缅北。


主要原因是政府军过于腐败,而且与各党派一直处于明争暗斗。截止2015年,缅甸有合法的党派91个,他们之间相互的较劲,导致缅甸迟迟不能走上正轨。

这与他们的意识形态不统一,各种分歧太多有直接关系。要是政府军能团结起来,这种割据应该是早都结束了。

政府军几十万的军队,居然征服不了果敢地区10余万的武装力量,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说史听涛


其实,缅甸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缅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矛盾无法解决。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缅北地区如果敢、佤邦、掸邦少数民族区域呢,长期是以一个割据的形态出现。这些地区控制了缅甸近一半的国土,有着较强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性,甚至于一些地区还有这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使得他们有了和缅甸政府分庭抗礼的资本。


这也是为何当这些区域罂粟种植业泛滥的时候,缅甸政府却没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们管不了,这些地方的人不听政府的。而罂粟种植由于其暴力,在一些地区内部甚至成为了支柱型产业,当地的政府不仅不管,还会适当的给予保护,这无疑是导致了武装贩毒集团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见,缅甸政府在缅北影响力有多弱!


这也是各方爆发冲突的原因的前提,因为如果缅甸政府军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问题早就解决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一个历史原因了。

首先在历史上,缅甸就是一个相对分裂的形势,占据着平原河谷的缅族,因为其丰富的资源和宜居的环境,在人口上处于优势。而在缅北地区掸族、克伦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处于劣势,但依靠着山地优势,他们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


谁也不能征服谁,即使是在英国人来后,这样的矛盾依然没能解决。当然,英国人巴不得这样的矛盾存在呢,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控制缅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国人最喜欢干的吗?当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国殖民时代,这样的民族矛盾不仅没能解决,反而还加大了。

后来缅甸为了寻求独立,由昂山将军提倡组建联邦政府,这原本是解决双方矛盾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为首先昂山将军是当时获得各方势力认同的唯一领袖,而且联邦政府和极大的保持缅北地区各方势力的独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将军被刺杀。虽然此时的缅甸相对比较统一,那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英国,他们都想独立。

在英国人走后,矛盾再次爆发,分离主义在缅甸大行其道。 缅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军政府出现了。接下来就是武力征服与镇压,缅族希望通过武力来获得国家的统治权。而边缘少数民族势力也不惮一战,因为或许只有战争,才是保证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为在工业化时代,他们只会被占据了更好地域的缅族逐渐的而拉开距离,最终被碾压。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来延缓双方差距拉开的速度。说不定他们能在失败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权益。

如此一来,缅甸内战便已不可避免,着一打就是几十年。当然了,至于为何会打这么就,主要还是缅甸政府内部不团结,军政府和昂山素季领导的民主派至今还在明争暗斗。国家迟迟不能走上正轨。不然,以双方的地缘差距来看,缅北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国停止支持缅共武装力量的时候,缅甸就应该可以实现和平。

所以,当今缅甸乱局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国家意识形态不能统一,各大势力盘踞,分歧太多。

当然,缅甸军队也是菜,数十万军队面对总人口不过十余万的果敢地区,这么久了都搞不定。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缅甸从古至今,北部山区其实都是自治独立的。

这些地区都是世袭土司管理,各有各的民族,同缅甸王朝的缅族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即便是英国殖民地时期,对缅北的控制你也是很弱的,土司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

在土司的控制区,土司最大,英国人都是第二位的。

以果敢为例,早在明末就形成了汉人的聚集区。

到了18世纪,杨姓土司开始管理果敢,19世纪受到缅甸政府的认可,被封为世袭果敢县土司。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

随后,无论谁控制果敢,都有自己的军队,这是控制的基础。

果敢的民族成分单一,汉人占87%。虽然一共只有10多万人,但在人口并不多的缅北,果敢也算一股格局力量,还背靠中国这棵大树。

缅甸政府军为了控制果敢,从60年代开始不断展开军事进攻。

果敢在缅共时期得到壮大,赶走了缅甸政府力量。

但缅共衰败以后,彭家声宣布果敢独立后,却处境艰难。

之后果敢始终在缅甸政府军以及扶持的代理人军队攻击下。

2009年发生八二七武装冲突后,缅甸政府军大体控制了果敢,彭家声率部逃到果敢一角继续抵抗。2015年,双方又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果敢在缅北的实力是相当弱小的,尚且支持这么久,其他民族就更厉害了。

另外一个弱小民族佤族,在领袖鲍有祥领导下,以区区四五十万人,仍然同缅甸政府军对抗到今天,还是保持独立的地位。

还有,缅甸政府军战斗力太菜也是重要的原因。

40年代,李弥的残部2个团被解放军打的落荒逃到缅北金三角。

就这些国军残兵败将,面对强大的缅甸政府军,两次将他们重创击溃,最终割据了整个金三角地区。

国军93师对于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都是嗤之以鼻:老缅兵不能打仗,只能打女人!


萨沙


缅甸经常打仗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的多了本地居民也都习以为常了。

可是为什么缅甸总打仗呢?

民族冲突

缅甸的人口组成及分布比较复杂。

缅族占人口总数的68%,其余的都是掸族、克伦族、孟族、克钦族、克伦尼族、钦族等等。

缅族作为缅甸的主流民族,其政治影响力无疑问是最大的,所以他们也占据着国内比较肥沃的平原地区,生活的相当滋润。

而其他的少数民族没有太大的政治优势,所以只能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山区。

这样悬殊的待遇导致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深,少数民族为了生活经常会到平原城市盗窃甚至抢劫,而当地的警务人员为了威慑他们则采取强硬的手段镇压。

这么一来二去矛盾激化,所以天天发生暴力事件,不抑制就演变为了民族间的斗争。

历史遗留

缅甸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相对分散的团体,虽然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地区之间保留着较大的自主权。

后来受到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更是挑起了民族间的隔阂。当时的民族战争正是殖民者想要看到的,越乱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益处。

所以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谁也不服谁,动不动就要大打出手。

毒品的因素

在东南亚地区有个十分有名的词语,那就是金三角,泰国、缅甸、老挝的交界地区。

在金三角,毒品种植十分兴盛,当地几乎全靠这个维持经济。

而毒品的种植与交易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各个军事团体都想分一杯羹,政府则想将它扼杀,这就加剧了政府与地方武装的冲突,为了利益引发的战争数不胜数。

所以,缅甸为什么总是打仗,相信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一介草寇


缅甸为什么总打仗?因为这里不稳定因素太多了

缅甸说起来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当然了,缅甸的历史没有中国悠久,大概是在5000年前缅甸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公元前200年骠人统治这里,公元1044年,缅甸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即蒲甘王朝,蒲甘王朝与元朝有过冲突,被忽必烈事实上灭亡后缅甸进入勃固王朝时期,从1824年开始英国人来到了这里,并于当时的缅甸贡榜王朝发生武装冲突,最后缅甸被灭国,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

二战结束后缅甸重新独立,然而刚刚送走日本人的缅甸自己很快就爆发了内战,这也是缅甸不稳定的最大因素

缅甸内战始于1960年,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民族不和。在缅甸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当时军事强人奈温夺取政权,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缅甸堕入50多年的内战。

这场内战,截止到现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

缅甸现在有揭露的25支民族装备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装备,仅掸邦就有10多支民族装备经常活动。目前缅甸政府军的主要敌人还是受美国支撑较多的克钦独立军。因为战争,缅甸无法发展经济,国力不断被消耗,社会矛盾极为尖锐,说不定哪天就有新的战争爆发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仗?这其实跟慈禧。喜欢的一样东西有关系。

大家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慈禧特别喜欢珠宝一类的东西,尤其是对翡翠情有独钟。而这个翡翠恰恰只有缅甸的最好,也是最正宗的。

翡翠晶莹剔透,尤其是品质高的那些,像玻璃种高冰种,再加上其颜色,有帝王绿祖母绿,其价格更是不菲。

缅甸有很多翡翠开采的场口,但是对翡翠的需求量很高,尤其是我们中国。所以说高端的翡翠,需要专门的场口才能有很大的概率出。

但是翡翠场口始终是有限的,这也造成了一些内部矛盾,尤其是那些有武装的部队的族群。

为了争夺这些场口的控制权以及开采权,所以说会经常打仗。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利益决定一切,有了利益自然就会产生争执。一但所求大于产出,随之而来的就是矛盾。

不统一,种族太多

其次缅甸有很多族群,而且都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同时,缅甸又有大缅族主义,有一些歧视这些少数族群。所以,战斗就一直持续,加上缅甸是丛林地区,最适合打游击战。

所以说常年征战不休,打仗也是为了扩大地盘。同时也带来收益,地盘越大,说话权也越大。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缅甸的族群太多,不能实现统一化。

黑色产业链

众所周知,看过扫毒的大家都应该知道,缅甸,越南,老挝一类的。俗称金三角,你们充斥着大量地下世界的黑暗,里面有一样东西特别暴力,那就是制造毒品所用到的罂粟。

由于气候原因,特别适合种植,由其的暴力,这也是一些族群的主要收益来源。为了争夺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大量的争端。关键缅甸政府军,也打击不了这些武装,就形成了牵制的作用。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说经常就会打仗。

上图就是罂粟图片,大家可以进一步的辨认,种植这种东西是违法的,希望大家不要知法犯法。

本篇由伯乐说历史独家原创回答,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谢谢!祝大家生活愉快。

喜欢我的可以点点爱心,关注我一下。


伯乐说历史



“缅甸发生政府军与地方武装的暴力冲突,炮弹落入我国境内…..”这个消息对于国人尤其是住在云南的同胞们已经司空见惯。不断的战争造成了无数流亡的难民,而混乱的局势与恶劣的条件又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那么,为什么缅甸如此之乱呢?


民族大杂烩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那么缅甸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杂烩”,缅甸全国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族(还包括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汉族后裔)。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主体民族的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另外,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民族文化差异。


缅甸地区的主体民族大多与我国云贵川地区的少数民族密切相关,比如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克钦族则起源于中国的青海蒙古地区,掸族与我国的傣族则是同民族在不同国家的分布。这些民族在不同时代分别进入缅甸,并与周边国家(泰国、柬埔寨、中国)有着文化联系,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产生地方割据势力也就不足为奇。


图/缅族


政府危机


20世纪60年代之后,缅甸长期处在军事政变与军政府统治的阴影之下,国家体制混乱,缺乏长期的宪政立法对民族问题进行处理。


另外,缅甸政府缺乏对民族问题进行合理自治管理的措施,不同民族在平等的外表下造成了实际的不平等,缅族占据了政府军政部门的主要岗位,而地方民族力量则凭借自身的民族武装作为与中央讨价还价的筹码。从1961年开始,缅甸立佛教为国教,这就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宗教对立情绪日益严重,使本来就敏感的民族问题火上浇油。

图/佛教之国缅甸


混乱的民族分布以及落后政府管理,造成了缅甸成为了混乱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图/缅甸军队


生猛历史


缅甸何以局势不稳甚至大小战事不断?归根结蒂在于三点:民族关系、历史因素及军队作用和政治威信,外部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一、族裔多样化是缅甸的一个显著特征

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给出135个民族的统计数字,这还不包括华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的罗兴亚人(人数约80万—100万,讲孟加拉语方言,无公民身份,缅甸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殖民时代移居者后裔)和少数以缅甸为家园的欧洲人。

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约70%,克伦、掸、若开、孟、克钦、钦、克耶是7大少数民族。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二、英国统治下的政治社会架构发生改变

英国殖民缅甸从1886年到1948年1月(1941年底到1945年中为日本占领期)。英国涉足缅甸相对不深,“分而治之”则是轻车熟路,缅人聚居区作为一个省由英属印度管辖,至1937年英国直接统辖下自治;英国人管理境内的“山民”——少数民族,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这为缅甸独立后民族冲突埋下伏笔。它还为缅甸留下另一个遗产,废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冲击,维系国家统一与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没了。

以致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至今,缅甸的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政党、军队乃至僧侣等一直难寻各自在国家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宁与发展也无从谈起。

三、独立后的政策偏差

独立后的缅甸联邦沿袭英国殖民者的行政划分——7省7邦,缅族人聚居在中部和南部的7个省,

7个主要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在7省的外围,现今加上首都地区和6个自治州县,构成全缅甸基本行政单位。

独立后缅人信心满怀,而少数民族却对重回缅人统治感到不快,克伦族在独立当年就爆发起义,其他少数民族也相继暴动。半个多世纪里,40万政府军疲于武力镇压,最多时消耗年财政预算的近1/4,政府最后还是通过缴抚、和谈、发展经济等方式,使17支少数民族武装放下武器。

此后穆斯林与佛教徒矛盾凸显,穆斯林是在殖民时期前来,一直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当局也无力对他们施以切实保护。由此看来,缅甸消除“分而治之”的毒素,寻求各民族政治权利和发展机会的真正平等,破除根深蒂固的“大缅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本位意识任重道远。

四、军队参政与政府弱势

1948年起缅甸政治制度为议会民主,实行“市场上缅人优先”、赶走英国人的新缅甸政策。1962年,昂山亲信奈温发动政变,带领国家走上闭关锁国、中央集权的“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1988年,内外交困的奈温下台,军政府接管国家权力,对内封杀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对外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长达20年,直到2010年多党选举,缅甸政坛一直在软弱的文官和强悍的将军之间摇摆缅甸,当下军队依然在政治生活举足轻重。

政治具有很深的派系特征,独立前后表现尤甚,各种力量横跨广泛的政治色谱,从保守主义到共产主义,昂山及6位助手被害,将缅甸政治宗派主义残酷而悲惨的现实示人。在后军政府时代,这一特征还将充分显现。同样,缅甸具有东南亚及南亚相同的政治文化特征,即民族英雄及其后人的神奇作用,特别是在危难之际,“缅甸蝴蝶”昂山素季以羸弱之身面对枪筒,加之其英国背景(留学、夫君)和民主理念,让她赢得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西方政要和媒体眼中“俏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