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鄉,自古有一道特有的風俗,故事還要從明朝中葉說起


在江南水鄉,自古有一道特有的風俗,故事還要從明朝中葉說起

  在江南水鄉錦溪古鎮的張家厙村,自古有一道特有的風俗,在女兒長大成人出嫁前,要請七大姑八大姨到家中吃一頓拉耳朵飯,叮囑女兒將來如何和公婆相處。也有的村又叫出圈飯,形容女兒像小豬一樣長大了要出圈了,還有的村叫撬臀飯,顧名思義,要女兒抬屁股走人,不走也要撬她走。這頓飯不僅菜式多樣,味美可口,還充滿了吉祥的寓意。

  追溯起這一風俗的源頭,那還要從明朝中葉說起。

  那時的錦溪鎮叫陳墓鎮,水草豐美,富甲一方,就連南邊周莊鎮的沈萬三在發跡前,都要經常到錦溪來做生意。陳墓鎮上有一個張姓大戶人家,家有良田百頃,房屋數十間。只可惜這張家老爺,福薄命短,從他那爺爺那輩時起,張家就一脈單傳,雖說有過男孩兒,但不是夭折就是走失了。到他這一輩更加人丁稀少,雖然他妻妾成群,卻只生了一個女兒。原本他想自己年輕,多生幾個孩子應該不成問題,卻不想在外地談生意時感染了癆病,回家後便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張家老爺去世後,留下了一大家子孤兒寡婦,靠著剩下的房產田地,生活過得倒也還愜意。

  就這樣寒來暑往過去了十多年,張家唯一的小女兒雪雯長大了,轉眼間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在家裡張羅著為她相親的時候,雪雯卻一再拒絕。在母親的再三追問下,雪雯才道出實情,原來她跟家裡僱來的小長工日久生情,早已私定終身。

  雪雯母親聽後,卻皺起了眉頭,那時的婚事,都講究門當戶對,這個小長工雖然長相清秀,年輕力壯,但畢竟是窮人家的孩子。雪雯母親和幾位姨娘們都不贊成他們在一起,要為她物色一位門當戶對的公子哥兒。

  雪雯芳心初動,哪還聽得進母親和姨娘們的勸說?雪雯對天發誓說,非小長工不嫁,如果母親和姨娘們不同意,她就一輩子不嫁人。

  為了讓雪雯和小長工知難而退,雪雯母親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雖然不用小長工入贅張家,但女兒婚後要兩家輪流住,將來生的第一個孩子也要姓張。

  小長工深知父母不會答應,便沒把要求告訴父母,讓父母請了媒婆到張家提親,交換雙方的生辰八字。經歷過一番繁瑣的婚禮儀式後,小長工終於將雪雯迎娶過門了。

  但結婚後,雪雯才發現,夫妻生活遠沒有她想像的那般美好,小長工平時在張家幹活,她則要在婆家幹活,而且她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苦,更沒做過家務,小長工家裡不僅窮,瑣事家務還極多,日久天長便心生怨言,和婆婆產生了許多矛盾。和婆婆大吵一架後,雪雯索性搬回了孃家去住不回來了。因為當初結婚前,他們已經談好了可以雙方家裡輪流住,公公婆婆知道真相後,拿他們也沒有辦法。

  可小夫妻倆在張家住久了,就有了流言蜚語,村民們都說小長工是入贅到張家了。這可讓小長工的父母面子上掛不住了,再三催促他們倆回家。可後來小長工是回家了,雪雯卻沒有回來。仔細一問,原來是雪雯有身孕了,要在孃家休養。

  這本來是喜事,但在雙方家長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小長工婚前答應張家有一個孩子要姓張的事情才露餡。雙方家長頓時鬧得不可開交,都罵對方是騙子,以至於雪雯每日在家以淚洗面。

  雪雯母親見女兒這樣,於心不忍,擔心她在孕期哭壞了身體,只好跟親家妥協,孩子跟誰姓,小夫妻倆誰家,一切由他們定奪。

  雪雯哭著對母親說:“我再也不想去他們家住了。”

  母親心疼地拉著她的耳朵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非不聽孃的勸呢?如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更何況你有了身孕,也由不得你不回去了。”

  雪雯哭著道出了她和婆婆、小姑子之間的矛盾,她不知道回去後,該如何處理這些家庭瑣事。

  母親聽後,皺了皺眉頭,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她也拿不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來。無奈之下,只好請了雪雯的七大姑八大姨來家裡吃飯,跟雪雯講述各自家庭的和睦相處之道。

  張家這樁事情,在錦溪鬧得沸沸揚揚,傳遍了各個村落。後來,人們為了引以為戒,都在女兒出嫁前,請七大姑八大姨來家裡吃飯傳授經驗,並將其稱為拉耳朵飯或出圈飯、撬臀飯。久而久之,這個叫法便在當地逐漸流傳開來,成了一道獨特的婚禮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