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懂书法的人,这幅书法水平怎么样?

守心守念


感谢您的提问。

这两幅字从书法的角度而言,无艺术美感。从毛笔字角度,具备一定的掌控笔的能力,但应该没临过贴,没有取法方向,信笔而书。

一、笔法单一

取第一幅图,画圈处笔毫完全没有调整。最基本的中侧并用及转换完全体现不出来。转换处无调锋动作,画圈处更不是飞白。提按动作基本没有,像“观”字的左边,“颜”字的左边,“和”字的左边,几乎一样粗细,无变化。

另外,行书中非常重要的“连带”和“呼应”,在这幅字里几乎得不到体现。比如说“静”字左边“青”的最后一笔与右边“争”的第一笔,虽然青最后一遍牵丝那么长,但与争并无联系;再比如和字,“禾”的最后一笔提上去应该和“口”字第一笔有连带,在这里完全看不见;“观”字左侧画圈部分撇和竖的连带;“颜”字左侧四个撇的连带。“颜”字最后两点也无呼应关系。

笔画偏绵软,没有弹性和力道。(后附九月二字以鉴)

字法单一

结字无取法,完全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左右结构的字除“德”字外,几乎两边都一样大小,一样粗细。无欹侧变化,无疏密、大小对比。“成”字结体有大缺陷。

墨法单一

基本上应该是在不断的蘸墨写字,如果有笔法转换、连带呼应的话,写四个大字的话,最多一个字蘸一次墨,甚至根本不用。所以最起码的墨色深浅应该有所体现。

章法单一

即便是四个字一组,写成条幅或者斗方或者扇面,也是有章法的,这个字过于单一了。

综上所述,如果想在书法上走得更远,建议找一位好老师指点一下,然后踏踏实实临帖,不要急于求成。祝书艺大进!(后附恩师雅逸二字以赏)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指正)


向来痴—镜心斋


这两幅字,一幅写的是“和颜静观”,另一幅写的是“行善成德”

一、可取之处

  • 若当做实用性的毛笔字来看还算可以,笔画清晰、结构平稳,用笔坚实;

  • 老老实实写字,不狂不怪,字也好认,比起那些江湖书法好多了,这是可取之处。

二、不足之处

若当作书法来欣赏,则境界不高,没有什么艺术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三点:

1、笔法非常单一、重复、雷同,毫无新意

  • 典型的如“颜”、“静”、“观”、“善”四个字的横画组合,全部都是拖笔而成、单调的雷同。

  • 外行看可能觉得还凑合,内行看则味同嚼蜡!

2、全都是摁着笔写,没有写出笔锋;

  • 什么是笔锋,用不着多解释,看这几个字,全都是秃字!

  •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书写的时候发挥毛笔锋颖的弹性,该出锋时则出锋,写出字的弹性。

  • 举个例子,“善”字的两点,将作者的跟《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的写法比较一下看看笔锋:

  • 再将整个字与《元 · 赵孟頫 · 秋兴赋》中的写法比较一下,体会一下什么是字的弹性!

三、提升建议

1、鉴于作者现有的水准,结构上有一些基础,现阶段建议多在笔法上下功夫;

2、建议多看看米芾、赵孟頫的行书(纸本),揣摩一下别人的用笔技巧,会有启发。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更多书法技巧,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这两张字,属典型的“老干部体”,作者不懂书法,信笔而书。

某次在外应酬时,遇到一刚退休的领导,谈起书法,他说自己最喜欢写草书,拿起笔就可写。

我不禁哑然,在书法家看来最难的草书,在他们这些人眼里,竟然成了书法中最简单的书体。

书法是一门艺术,有自身的规则和规律,我们对书法应该有敬畏之心。

回到这两张字,说说其主要问题。

1、基本笔法没过关。书法的起笔、中间行笔、收笔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度,或藏或露,或方或圆,笔要送到位,动作一个不少。

第一张中打圈的两个钩,都少了按的动作,以至钩出时笔锋出现偏侧。

2、笔画不过关。如第二张“善”字,为了牵丝而牵丝,失去了笔断意连的意味。而“成”字左边一撇,直桶桶斜立在那,呆板不堪。类似问题多多。

3、不懂用墨。书法讲究“墨分五色”,善于用墨的基本标志是会用水。我们日常购买的墨汁,浓度太高,须加水稀释,这样书写,线条颜色呈中间深、两边浅的立体感。而贴出的字乌黑一片,墨色太死,了无生气。

建议作者静下心来,选一本古人经典碑帖,安心临习,以你的笔感,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一定会有所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这两幅作品最大的问题是——有形无意。

“形”是一个什么东西?形是一个字的本体。“意”是一个什么东西?“意”是一个字的灵魂。“意”是一团内在的精神意念,它是书者经过全面而周密的思考与酝酿,在纸上形成的一个深沉含蓄的一个“意象”,这个意象,是深藏在一个字的笔墨点画形态之中,也藏在字的结体形态之中。这个意象,以聚守内敛深沉含蓄为最美,如一首抒情诗一般,朦胧优美,意境悠远。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只有28字,把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自己的茫然愁怅、孤独失落之意,全都隐藏在这短短的两句诗词里了,你不用心品读,你是体悟不到的。古诗的美就在这里,这才叫作真正意义的“诗”!!若把这两句诗,用现代白话解释出来,纵使你解释的再贴切,选用文辞再优美,那还有诗意吗?那还有诗的味道吗??

书法之美和诗词之美,是一个道理,以意境为最妙!!以浓情为最妙,以含蓄为最妙!!

你的两幅作品,笔法墨法行气都很棒,有魄力,没有拖泥带水的迟滞感,主要问题是没有“意味”,没有把“意”聚拢起来,在结体字形上,太散;在笔意上,太直白,太露,没有内涵。

文须数言乃成意,书则一字已见心。

字如其人,真正厉害的人,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心中自有百万兵,如刘备诸葛亮司马懿者,机谋过人,却含而不露;那些遇大事小事咋呼的比谁都响的人,则不足虑也。



98明明德


还不错。

继续努力。[加油]



杨炳升66


字写得比较随意。如果纯粹是玩玩而已,那也无所谓;如果从书法角色来说,尚未入门。



坐以袋币


首先跟你说一下,什么是书法?什么是写字?

书法,是书写的法则,包含技与道两个方面共同的艺术表现,书法的技法有:笔法、字法、章法及墨法、印法等。

写字,不讲究笔法字法章法等等因素,主要是为了识别,看得懂,实用性强。

在来看这两幅字,第一,起笔,因为是写到半生熟的宣纸上,入笔的笔锋感觉不果决,两张字的书写都如此,少于变化,墨入纸时,控笔能力较差,线条略涨开了,入笔都略肥了,笔锋找不到了,墨、水、纸三者关系没掌握好的结果!第二,行笔,你书写较流畅,较熟,这是好事,但行笔直来直去,线条僵直了些,无节奏感,我们常说,书法是无声的舞蹈,舞蹈随节拍的快慢来舞动,就产生了美感,书法也是如此,在行笔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线条的发力点来控制笔速,自然产生节奏,线条就有了动感,字才有跳跃感。第三,收笔,你的收笔有些笔画没有注意调锋,导致线条过飘,如观字的长撇,气全外泄,与下一笔连贯不上,这样整体笔画气脉就断了。从这三点看,就出现了孙过庭说的“任笔为体”的书写了,所以这两幅字是写字,还谈不上书法作品。建议还要多临古帖,多从笔法上下功夫!


那诗那海


这个嘛只能叫做写字。算不得书法。

书法是基于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通过对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强化训练,从中得到感悟,而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书写者的情怀,完成一幅格调高雅,个性鲜明,彰显气韵的艺术作品。

譬如笔法的中锋用笔,八面出锋,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搭接转折,断连翻转。墨法的干湿浓淡。字法的相互倚侧。章法的疏密紧驰等等。这些没有大量的临帖读帖参悟是很难达到一定境界的。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会拿毛笔写几个字就成书法了。真的不是那回事。

可以这样说吧,书法就是写字,但写字却不见得是书法。


篆刻与卜者老宽先生


不错,随性,但“德”少了一横……!


西河柳568


一看这两幅字,就知道是一个没临过贴的人所写,其一、字的笔划没有古法(即是书法的法度)其二、字体的结构也没有法度,既不协调也不和谐,更不要说相背或礼让了。其三、字的笔法生硬不熟,好像大家互不相识一样,奏合走在一起的。

真正想学书法,就要认真临贴,先练熟笔划,后练结构。生活有一夜暴富之可能,但是书法不可能有一步蹬天的,绝对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