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民企再迎多項政策利好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獲得感提升 小微民企再迎多項政策利好
小微民企融資再迎多項政策利好。近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多部門落地多項針對性舉措,如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力度、擴大外債便利化試點、完善金融保險支持政策等,湖北、山東、湖南等地也通過召開專門的懇談會、引入政策性擔保等方式,進一步解決小微民企融資難題。
實際上,近期諸多抗疫金融政策的落地,使得小微民企流動性壓力部分得以緩解。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尚存多重“痛點”,應進一步完善支持小微民企融資的長效機制,如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以提升民營小微企業政策“獲得感”。
多部門發力解小微民企融資難題
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力度、擴大外債便利化試點、完善金融保險支持政策……近日,多部門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打出了新一輪政策“組合拳”。
近日,央行、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債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力度,為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和便利條件。此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建立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發行綠色通道,推出了疫情防控債,積極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和行業企業、參與疫情防控企業的債券註冊發行。
小微企業跨境融資同樣獲政策利好。日前,為進一步便利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外債便利化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至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廣東及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市。同時,進一步提高北京市中關村科學城海淀園區的外債便利化水平。 此舉將進一步滿足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的境外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針對供應鏈上下游的諸多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楊麗平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跟進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需求,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方式進行融資。她還表示,今年各銀行對個體工商戶的貸款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力爭再增加5000億元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近日也印發文件稱,要著力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保險支持政策。而在地方層面,湖北、山東、湖南等地也紛紛出招,以進一步解決小微民企融資需求難題。近日,央行武漢分行營管部在轄內開展自3月20日至6月30日的信貸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春季行動”,重點服務全市各類民營、小微、“三農”企業,而為緩解小微企業抵押物不足等問題。山東省工商聯、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日前舉辦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懇談會,徵求民營企業家意見建議,共同研究銀行、商會、企業合作的措施和辦法。
仍有多重“痛點”待解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尚存多重“痛點”,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小微民企融資的長效機制,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以提升小微民企政策“獲得感”。
業內人士認為,解決破解小微民企融資難,應該進一步建好信息平臺,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坦言,銀行方面對民營、小微企業的實際經營盈利狀況瞭解渠道有限,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規範、信息披露不完整,大量權威信息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或各個事業單位,亟須政府能夠搭建統一平臺消除信息不對稱。
業內人士還表示,解決小微民企融資難題,應進一步發揮中小金融機構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焰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放在“願意做小微業務”的金融機構上,出臺針對它們的精細化政策,努力調動它們的積極性。她認為,與大銀行相比,行業內有一批專精小貸業務的銀行,其在運作流程、風控辦法、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上都有所不同。這些銀行針對小額貸款審批的層級相對較少、自主權大,同時擁有特殊的風控體系,能較好針對小額貸款“很少有抵押擔保”的現狀開展業務。此外,這些金融機構對於小額貸款的反應速度較快,在風控和貸前審查方面均有一些特殊的標準,可考慮總結它們的先進經驗並予以推廣。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繼實行“零利率”後,美聯儲打開了流動性“水龍頭”。3月23日,美聯儲宣佈將實施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這已是美聯儲在1個月之內第三次推出超常規貨幣政策。
“從美聯儲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於提供信貸可用性,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說。
盛松成認為,儘管美聯儲前期貨幣寬鬆行動在預期管理上存在失誤,但行動本身有其自身邏輯。疫情衝擊愈演愈烈,對經濟的影響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處於高位,最近資產價格暴跌根本上還是由經濟和金融形勢決定的,呈現典型的流動性踩踏,因而美聯儲的行動宜早不宜遲。美聯儲為維持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為企業和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從而防範疫情對經濟從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
“美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關聯度非常高,金融衝擊會反向再衝擊居民和企業,形成‘螺旋反應’。因此,美聯儲擴張行動可以適度減輕經濟與金融相互衝擊的負反饋循環。”盛松成表示,降息和量化寬鬆未必能阻止經濟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動性恐慌。
“雖然3月23日美聯儲推出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但本質上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單兵突進’,如果未能得到其他政策的積極配合,其作用仍將有限。”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
程實認為,市場顯然受到政策的“驚嚇”而非“驚喜”。基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治理經驗,美聯儲首先應當通過坦誠清晰的前瞻指引預警風險,在缺少政策溝通的情況下,意外地超常規行動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恐慌和波動。從政策接力來看,提前打完政策“彈藥”之後,卻未能平息市場波動,這使得美聯儲自身陷入困境。展望未來,無論是實行負利率,還是入市購買股票等,短期內都難以為市場提供可信的政策支持。
“在美國政府喪失政策定力的時刻,中國貨幣政策更應該具備定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貨幣政策操作應該從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出發,不應跟著美聯儲亦步亦趨。在一個普遍負利率的全球環境下,能夠維持正利率的中國經濟與中國市場將會具備更大的吸引力。
盛松成認為,美聯儲此輪寬鬆行動和我國央行“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均有其內在合理邏輯,不同操作源於疫情防控形勢、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國情不同。中國目前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基礎上的;從美聯儲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基本是圍繞信貸可用性,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同樣目標明確。
程實認為,中國率先實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提速,經濟循環修復有望繼續加快。考慮到未來託底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及消費內需陸續回補,我國經濟有望從二季度開始逐步企穩反彈。
同時,我國市場的相對韌性也有望進一步夯實。程實表示,年初至今,我國股市累計下跌幅度遠小於歐、美、日、韓等主要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市場而言,投資是“買未來”,而非“買過去”,在戰“疫”下半場的全球金融震盪中,人民幣資產有望成為新型避險資產——雖然不是絕對意義上毫無波動的“避風港”,但憑藉相對韌性和成長性,能夠成為全球長線資金在風浪中的“壓艙石”。
從實體經濟和金融角度來說,程實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對市場流動性的呵護,平抑信用風險溢價;另一方面則需要穩定實體經濟循環,穩固企業資金鍊。兩者需要平衡推進,要警惕因為短期壓力,一味向金融市場提供刺激,卻忽視了實體經濟紓困的需求。從長遠來看,實體經濟的穩健最終將引導金融市場信心反彈,併為戰“疫”提供支撐。(經濟參考報&經濟日報)
7000億元長線增量資金“在路上” 人保財險獲批80億資本補充債
7000億元長線增量資金“在路上”
險資入市上限比例適度提升,終於得到銀保監會“官宣”。
繼3月17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態稱,銀保監會將繼續鼓勵支持理財資金和保險資金在合規前提下,增加價值投資後,僅過去不到一週時間,3月22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進一步明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深化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在審慎監管的原則下,對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適度提高投資比重。
“提高險資投資比重,可以說其信號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位來自平安證券研究所金融組的分析師稱,當前,在國際新冠肺炎疫情不斷髮酵的背景下,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劇烈,而A股市場呈現一定韌性,此時放開險企權益投資比重限制,有助於險企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入資本市場,與其風險偏好相適應;再者,保險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險資權益投資增加有助於提升機構化程度,強化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價值投資風格。
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底,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為18.85萬億元,其中投資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43萬億元,佔到可投資餘額的比例為12.89%。
“從數據上看,我國保險資金配置的權益資產比例相對較低。”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組負責人譚韞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其原因在於大量配置在了非標資產上。不過,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剛兌打破,權益類資產的性價比愈發得到凸顯。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往幾年A股市場的震盪客觀上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入市窗口,加上去年以來政策層面對於保險資金入市的鼓勵,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險資權益投資增量約在4500億元;而理財資金方面,由於銀行理財子公司和產品成立時間不長,加之近期股票市場波動較大,預計短期內理財資金大規模入市可能性不大。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如果理財資金也能達到10%的權益資產投資比例,預計將為A股市場帶來2萬億元以上的增量資金規模。若僅從今年來看,預計理財資金入市規模在1500億元至2500億元之間。也就是說,今年僅保險資金和理財資金就有望為A股帶來約7000億元的增量資金入市。
人保財險獲批80億資本補充債 大型公司不差錢
人保財險於3月23日成功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8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此次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期限為10年,首五年票面年利率為3.59%,在第五年末人保財險具有贖回權。
近年來,資本補充債券成為頗受保險公司青睞的補充資本渠道。2019年,中國人壽、珠江人壽、百年人壽、平安產險等都曾發行資本補充債券。資本補充債券流動性更高,投資者容量更廣,投資者認購更加活躍。
大型保險公司也差錢?
近年來,已有多家大型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2019年,中國人壽、平安產險分別獲批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中國人壽發行規模不超過350億元、平安產險不超過100億元,數額相對更大。
大型保險公司也差錢?在“2019年中國人壽開放日”上,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資本始終是公司未來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優勢、資源、實力,如果出現資本不充足,將是一件令人十分擔憂的事情。對於中國人壽而言,主要是未雨綢繆,同時也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的方式增強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進一步豐富資本渠道。
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原因是未雨綢繆、增強與資本市場互動。“還有一些保險公司是因為監管、市場環境的變化,保費規模、投資收益受到影響,流動性或多或少存在壓力,而內生資本補充能力相對減弱,所以需要外部融資。”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指出。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納入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5%,較上季度下降0.5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2%,較上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77.4%、239.8%和312.9%。
哪些保險公司具備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條件?2015年1月,央行和原保監會聯合下發《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其中規定,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保險公司必須滿足5項明確的要求,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不過,即便滿足這些條件,也有額度考量。2018年,西水股份曾發佈公告稱,天安財險已經獲得原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的批准,可發行不超過6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但這與最初原保監會批覆同意的120億元額度相比明顯縮水。
認購程度更活躍
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條件相比發行次級定期債更嚴格一些,門檻更高一些。
保險公司申請發行次級債券需要滿足8項條件,與資本補充債券明顯的不同在於,比如淨資產不低於5億元;累計未償付的次級債本息額不超過上年度末經審計的淨資產的50%;最近2年內未受到重大行政處罰。
既然如此,資本補充債券有哪些迷人之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儁生告訴記者,與次級債不同的是,資本補充債可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這種方式流動性更高,投資者容量更廣,保險公司多了更多銀行等重要的融資對象,更有利於籌資。
一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指出,二者都是債權性質的資本補充工具,沒有本質區別。次級債無法交易,融資人需要付出流動性溢價,增加了保險公司融資成本,認購的活躍程度不如資本補充債券。資本補充債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保險公司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再加上可以進行二級市場交易,交易靈活,投資者認購更加活躍。
此外,保險公司補充實際資本還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包括股東投入、上市和再融資、盈利積累、發行債務性資本工具和保單責任證券化產品等。
3月23日,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19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18.69萬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0.5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證券日報&21財經)
閱讀更多 戰鷹AP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