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反省

  1. 如果你思考的問題能夠在搜索引擎上直接找出答案,你就永遠不要將這個問題說出口讓另外一個人聽見。第一個原因是你直接去搜索引擎上搜索答案會更加快速和準確;第二個原因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是一種知識的呈現,你只是沒有找到這個知識的載體,它並不會因為你現在不知道而消失不見或者不存在。將這個知識運用起來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你可以問出來這個知識點是怎麼得出來的,這就包括了一個人的認知積累模式和中間的過程。只有這個東西才是對你真正有用的東西;第三個原因是你說出來的話直接表明了你的認知水平,你會因為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而吸引到相應的人際關係的,想一想一本書一個電腦一個存儲器對你有什麼用;
  2. 事不經歷不知難這句話的本質邏輯是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親身經歷,那麼你就不會產生相應的感受,你也不會體會到因為那種感受產生的情緒以及控制這種情緒所需要的心力消耗,你的思維當中也不會有相應的想法,那麼最終你就不會有相應的言行,你也無法感受到那種外界環境給予這種言行的反饋,你也就無法體會自己內心當中的種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是一種非常難以控制和難以相處的感受,而這就是事情之所以困難的根本;所以,一件事情如果不是你的親身經歷,輕易不要去勸慰別人,很容易被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3. 如果你是一個從小就通過苦學上了大學之後找到了工作穩定下來的人,最好不要去買房子,買一輛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表面上是你賺錢的速度跟不上你花錢的速度,其本質的原因是你對財富對房子的認知層次根本達不到相應的水平,所以你在這件事情上面是永遠追著房子走的。相反你在城市裡租一個比較舒服的地方住著卻可以讓你真正的體會到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永遠的激勵你不停的走下去;讓你買一輛車的原因不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是你在離開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學習新的生存法則的時候可以隨時回到家鄉和父母相處,你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需要回到那個你出生的地方,因為接納和自律是最終的解決方式;
  4.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那些大的哲學家,出現一個大的哲學家,會有一些名言警句被流傳,這都多少年了從來沒有變過。這個世界上缺少的人是將那些大哲學家的名言警句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的人,不是讓別人當時聽了名言後感受到一種醍醐灌頂,而是讓別人能夠有內心當中真正的感受產生,然後驅動他自己的思維模式,產生相應的言行,再通過時間的積累形成自己的風格,而達到真正的生活變換的目的。這才是真正有用的人,你沒有見到只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想到;
  5. 近視不光是眼睛上的近視,更是心裡面的近視。眼睛上近視帶一個眼鏡就可以解決了,但是心裡面的近視卻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眼鏡的。心裡面的近視就是你感受不到很多很正常的事情,你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依靠你自己的情緒去走過那些你看不清楚的路,那些路就是你的工作,你的人際關係,你的婚姻,你的規劃,你的一切。也就是你不斷的對這些東西認識清楚之後你才能有一個更高質量的判斷和選擇,否則你就是不斷的試錯,這本沒有什麼,因為大部分人的成長就是這樣的過程,而怪就怪在好多人雖然經歷了事情,但沒有反思,所以心中的那個眼鏡就總也戴不起來;
  6.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深信不疑,但很少有人能夠將它的具體邏輯說出來。大部分人的認知層次處於得失層面,所以一旦遇到事情那麼必定是爭來爭去,工作當中,生活當中都是,幾乎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這樣爭來爭去。所以無論你走到哪裡,基本上都是處於這種爭執的層面,而且爭執的程度隨著人所處層級的上升而下降,但大部分人都碰不到;江湖的意思就是你爭我奪,什麼風雲,雄霸,獨孤求敗等等能夠有名氣的人,不都是在爭第一名嗎?所以說,有爭執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7. 大多數人最容易胡思亂想的原因都是因為其讀書獲取知識的數量太小導致的。他們進行胡思亂想的過程通常是出現一個想法然後過不了幾秒鐘又被另一個想法否定,進而想到自己要堅定又蹦出來原先的想法,那麼時間不長又被否定,整天都是這樣的狀態,直到自己老去的那一刻。仔細觀察一下這個過程,他在想的時候是沒有知識作為判斷依據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堅定還是否定,都只是自己的思維在大腦當中作怪。那麼也就不會產生任何的實際行動,這就一定少了反饋的步驟,而這個反饋是讓人有進一步提升的基礎。缺少這一點自然只剩下空想了,不奇怪;
  8. 當你在落魄的時候你會發現以前那些爭你的人全都不見了,而且能夠距離多遠就距離多遠,你會發現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以外誰都沒有,唯一讓你感受到溫暖和理解的只有生你養你的父母。從這一點上來說,人一定要經歷一次落魄,因為只有這種經歷產生的這種感受才能讓你更加明白你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你在以後的生活當中才能做出出對自己真正有利的選擇,你才能夠認清楚哪些東西是不會隨著你的人生狀態的改變而改變的,哪些東西是有價值的,你才不會辜負它們;所以,如果你正在經歷落魄,這是你的絕佳時期,一定要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打造的以後牢不可摧;
  9. 最近開始不停的收到很多人的私信說感謝我寫的文字了,這直接說明了我的文字對他們有了啟發。我很欣慰,因為這直接說明了我的價值所在。對於我自己來說,我在體現了這種價值的同時我還要成就我自己。這可能就是我的得失之心吧,只是這個得失之心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我的價值先體現在啟發別人,幫助別人,再有第二位的自己的得,而不是先去爭奪,再去付出。這一個標準原則一定要堅持下去才能長久,否則如果一旦把自己的得失之心放置於這個標準之上,那麼勢必不會長久。從認知層次的高低水平上來講,現有高層次的價值,低層次的得失層次根本不用去想就可以被兼容,相反低層次永遠不可能理解高層次;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的是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而喜悅,不因為自己的境遇而悲苦。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怎麼平衡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外界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認知程度上來講,一個人自己的認知程度和外界事物的認知程度達到相匹配的時候就是這種狀態,只是這種狀態本身能夠持續的時間段是非常小的,因為對於人來說他的認知層次很難超過一定的水平,而外界事物的認知層次永遠都是在用最高層次來運行的。你只有攢足了勁使勁的超過外界的水平才能保持更長一點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