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為什麼會被人們認為是個慫包?

時代傻瓜李博士


對於林沖的懷才不遇,許多讀者深覺惋惜。其實林沖的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釀成他悲劇命運的,不只是奸臣弄權,還有封建禮法對思想的禁錮。

1.對權力的屈服

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未遂的兩個回合裡。初回合,林沖“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軟了”,雖怒目圓睜,卻不見動手。

次回合,林沖“跑到陸虞候家,搶到胡梯上;卻關著樓門”,如此千鈞一髮的時刻,林沖竟然是“在胡梯上,叫道‘大嫂!開門!’”,高衙內便得空,開窗跳牆跑了。

面對衝突升級,林沖對於高衙內,提供了逃跑機會;對於娘子,詢問是否被玷汙;對於陸謙,先是將“陸虞候家打得粉碎”,又持利刃返身要去堵人。

但這些憤怒很快銷聲匿跡,到第四天起,魯智深約林沖喝酒,他就已然把這事放下了。不只沒再計較,甚至沒有向魯智深透露。這息事寧人的態度,難道不是讓惡人更有恃無恐嗎。

2.對感情的壓抑

發配前,面對僅有的親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妻。客觀的說,既已休妻,高衙內想得到林娘子,就未必需要林沖死了。

休妻文書也的確是一紙免責保護,另結秦晉是得到允許的,但免受脅迫的效力,卻是難以保障的。誠然林沖可以承受,所有的屈辱與不公,但高氏卻容不下他這個,已經孑然一身的人。

教化的文儒思想中,婚姻是允許的,愛情卻是不能的。因此向來刻畫豪傑英雄,揮劍斷情並不會受到指責,而所謂拋卻私情的舉動,還可被塑造成大義。

即使在當下,也不乏男子,雖已有明確的摯愛,但若家人安排了不同的姻緣,其抗爭僅止於揮淚而已,事後卻能迅速適應身份轉換。如此知止守禮識大體,又何嘗不是負心之始。既稱不負世人,何故獨捨身邊至情之人。

至於野豬林獲救之後,林沖為何要向官差點破魯智深身份,我想大概是出於愧疚和擔憂,想撇清此事與林娘子張氏和岳父張教頭的關係,不得已辜負兄弟情義。

3.對抉擇的被動

雖然林沖的求生慾望很強,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就能繼續隱忍。他眼中有正義,只是沒有看清他自己,將遭際歸結於“年災月厄”,內心先為自己註定了敗局。最讓人傷感的是,本該是精英的這一類人身上,竟然找不到主動爭取機會,改變命運的念頭。

既然高衙內“倚勢豪強”,又怎能對眼前形勢過分樂觀,以致對潛在風險疏於防範,受人構陷時更無脫身之計。如果林沖身陷囹圄之前,能正視困境,積極籌備對策,是否會有轉機。

不僅是手持摺扇的形象;在柴進莊院面對洪教頭的挑釁,始終表現出儒生的胸懷與涵養;逼上梁山前尚在酒館題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這些帶有書生意氣的性格特徵,亦是命運的伏筆。缺乏對自身的清醒認識,時刻以理循規蹈矩,使他空有一身好武藝,未及顯達便潦倒收場。

林沖的一生中,的確不乏反抗的精彩瞬間。但是,正如故事開始時的他,在真正面對權貴欺壓時,他卻“先自軟了”。然而他並非沒有真本事,只是這發自肺腑的無力抗爭,才最讓人唏噓不已。


小巫讀書


我不贊同林沖是慫包之說,這是對林沖形象的另一種誤讀。此前,我也曾這樣認為,林沖不敢跟高俅作對,不敢手刃王倫,佔據梁山,自任寨主……。但經過細讀文本發現,這是對林沖的一種誤解,說林沖是慫包,很不公平。為什麼呢?

林沖很慫,但誰又敢在高俅面前耍威風

導語所言,講的是林沖“慫包”被誤讀,其實,林沖“隱忍”也是被誤讀了。“慫包”、“隱忍”都不是真正的林沖,而是林粉與林黑雄辯的辯詞而已。綠野老道以為,林沖既不是慫包,也不存在隱忍,真實的林沖是一個善於攀附強勢力的識時務之人。用一句褒義的話來說,林沖是一個能夠審時度勢,識別自己能力,決定自己行為的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性格各異,經歷不同,林沖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跟高俅作對?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林沖不過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先別論這個職務有多高,是相當於連長還是排長,只看八十萬禁軍中的教官體系,就知道林沖到底有多高的職位了。

王進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教頭”前面沒有“槍棒”,或者“金槍班”這樣的限制定語。這就說明,王進職位在林沖之上,大概相當於一個系列中的總教官。王進的父親王升是都軍教頭,級別又比“教頭”要高。所以,禁軍武術教官在《水滸傳》中,至少有三個等級:都軍教頭、教頭、槍棒或者其他單項教頭。

禁軍教頭的機制,似乎與當年的國乒一樣,劉國樑是總教練,以下還有男女隊主教練,單項教練。林沖大約就想當於單項教練,職務到底有多高,一目瞭然。大不了,也就是體育總局訓練局下的一個單項教練而已。

北宋軍隊建制,以禁軍為主,是國防力量的主力軍。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之前,高俅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一年升任太尉,由從二品晉為正二品。《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前後,也就是說,林沖在禁軍做槍棒教頭時,高俅已經是正二品武職。一個槍棒教頭,絕對是入不了品級的。

官大一級壓死人,林沖零品級,高俅正二品,地位十分懸殊。但在《水滸傳》中,這兩人的關係卻非常近。林沖很受高俅賞識,享受著“大請大受”的高薪俸待遇,又經常相互誇口比賽寶刀。施耐庵寫高俅很壞,但也很尊重歷史,歷史真實中的高俅確實很愛才。

能夠得到這樣一個上司的賞識,誰又願意輕易的去得罪呢?即便是高俅很壞,林沖敢得罪嗎?魯智深夠狠吧,在滄州道上救了林沖,然後,對打聽他去處的董超薛霸說:“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麼?莫不去教高俅做甚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

說歸說,魯智深也絕不敢這樣做。從滄州道回到大相國寺菜園後,張三李四打聽得高俅要派人來捉他,便立即逃跑。在二龍山下遇到楊志時,魯智深說:因為自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那“直娘賊”恨殺灑家,分付寺里長老不許俺掛搭,又差人來捉灑家。卻得一夥潑皮通報,不是著了那廝的手。吃俺一把火燒了那菜園裡廨宇,逃走在江湖上。

魯智深很慫嗎?若花和尚不是慫包,又有什麼理由責怪林沖呢?

林沖隱忍因人而異,暴脾氣專為欺壓弱小

林沖不是慫包,不能以害怕高俅這件事來指責於他。那麼,面對王倫呢?

從王倫拒絕林沖入夥,然後強迫他去拿投名狀,幾次三番的挖苦、威脅林沖。林教頭忍氣吞聲,不敢發作。此時,換了魯智深來,恐怕就要“單打梁山泊”了。但是,林沖卻不敢,老老實實的按照王倫的要求,每天唉聲嘆氣的去找投名狀。是不是很慫呢?也不是。

從上梁山的過程看,林沖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假若此時發作殺王倫奪山寨,會導致兩種結果,成功或者被殺。雖然以林沖的武藝來看,取勝的把握性很大,但誰又知道“摸著天”、“雲裡金剛”這兩條鳥大漢的武功深淺呢?何況,王倫手下還有七八百嘍囉,一旦不能成功,林沖即便不死,又將投奔何處而去呢?權衡利弊,林沖只有“隱忍”了。

但是,從後來阮小二的話中,可以得知,林沖的“隱忍”是有對象的。阮小二對吳用說,起先,梁山上被王倫、杜千、宋萬、朱貴幾個佔領,“也不打緊。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

阮小二的話很明白,王倫幾人根本就沒幹過打家劫舍的勾當,“不打緊”。林沖來了過後,梁山才向過往客商和石碣村漁民發難,打家劫舍不說,還霸佔了水泊,不準漁民到深水處打魚,於是,阮小二他們被絕了生路。

回看林沖在東京的時候,不敢得罪高衙內,卻敢找陸虞侯報仇。樊樓被陸謙誆騙,高衙內則在陸謙家調戲林娘子,林沖趕到時,高衙內剛剛跳窗逃走。以林沖的功夫,沿著高衙內逃跑的方向追下去,肯定能逮著花花太歲。但是,林沖沒有追,而是把陸謙家砸了個粉碎。抄了家還不解氣,林沖在身上藏了把尖刀,四處尋找陸虞侯,準備殺了他解恨。

因而,說林沖“隱忍”也說不過去,對待弱小,林教頭的暴脾氣也絕對不是好招惹的。

晁蓋上梁山後,林沖膽子便大了起來,仗著劫取生辰綱行動小組的武力,陡然發作,殺了毫無防備處於劣勢的白衣秀士王倫。此時的林沖慫嗎?隱忍嗎?王倫完全可以不殺,逼他接納晁蓋,甚至讓出頭把交椅,肯定辦得到。林沖絕非慫包,到了該發作的時候,也絕不隱忍而留後手。

林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慫包”、“隱忍”不過是林沖的外在表現而已,同時,以高俅來說林沖是慫包,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以王倫來說林沖隱忍,則是與林沖同樣懷著欺壓弱小的心態。這兩個“林沖”,都不是真實的林沖,在“慫包”、“隱忍”的背後,藏著林沖的真面目。

且說高衙內在五嶽樓看中了一個漂亮婦人,害起了相思病。這個花花太歲仗著幹老子的勢力,哪家小娘子弄不到手?而當高衙內知道五嶽廟遇到的小娘子是林沖的老婆後,“只沒個道理得他”,便不敢造次行事了。高衙內為何這次老實了呢?他的跟班富安道出了其中原委:衙內怕林沖是個好漢,不敢欺他。

高衙內為何不敢欺林沖呢?上一節講到,林沖與高俅的關係很好,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槍棒教頭,卻享受的“大請大受”的高薪待遇。這說明高俅很賞識林沖的才幹,林沖應當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前途。除了工作關係外,林沖與高俅私下裡也走得很近,竟然到了可以相互誇口,比試寶刀的地步。林沖可以向高俅借寶刀看,高俅竟然還可以像朋友那樣婉拒。放到現在來看,哪個員工敢這樣與總裁講話,隨意的借老闆最喜歡的寶貝來看?

高衙內對高俅與林沖的關係是一個見證,否則,他怕林沖幹什麼?不過,富安卻對林沖攀附高俅卻看得很清楚,點破了其中奧妙: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

職位、地位相差懸殊,這樣的關係一定是不牢靠的。高俅固然愛才,但禁軍之中如林沖這般的教頭何止幾十上百,唯獨林沖就與高俅走得如此之近,到底還是說明林沖喜歡攀附權勢。

傍上了高俅這樣的大腿,前途肯定無量。所以,林沖不像王進、魯智深那樣,得罪不起就跑路。好不容易積攢的人脈,林沖不願意輕易放棄,所以,“慫包”、“隱忍”一發都表現了出來。而面對於他毫無益處的陸謙、石碣村漁民等等弱者,林沖的“慫”、“隱”、“忍”統統都見鬼去了。

因為很快聯絡上了吳用等人,林沖與王倫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逆轉,有晁蓋這頭撐腰,王倫自然就淪為弱者了。此時,林沖便不慫、不隱、不忍了。

從本質上講,林沖也是一個龍虎山伏魔大殿中跑出來的妖魔,與絕大多數梁山好漢一樣,都有個轉折的經歷。起先是殺人放火,攔路搶劫、買人肉饅頭的江湖強盜,在宋江的指揮下,這些人都不幹壞事了。林沖也是一樣,他原本就是個趨炎附勢,遇強則慫,遇弱則勇的小人。上了梁山,也逐漸“還道”,成為了一條好漢。

有讀者拿救助李小二,滄州牢城資助囚犯來說事,講林沖是個濟困助弱的好漢,不會欺負弱者。但是,看看林沖所資助的都是些什麼人吧——這個按下不表。即便是林沖這件事做得對,也是為後來人生的轉變做鋪墊,畢竟,林沖不是那種十惡不赦之人。

雖然林沖“還道”,在梁山上逐漸有了些大丈夫的英雄氣概,但其本性難移。當宋江逐漸蓋過晁蓋時,林沖又參與了謀殺晁蓋的行動。

殺王倫並不是梁山大火併,謀殺晁蓋則是真正的山寨火併。所謂火併,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內部自相殘殺,內部自相吞併。殺王倫時,晁蓋尚未入夥,不符合“火併”條件。晁蓋被謀殺,則是副寨主宋江做了寨主,才是一場真正的火併。

不過,林沖兩次參與謀殺寨主,也是梁山大轉折的重要條件。客觀上,林沖推進了梁山事業——這便是施耐庵寫林沖這個人物的用意所在。


綠野萍蹤01


水滸中的林沖是奴性文化的犧牲品!

奴性文化一般容易發生在體制內,林沖的工作決定了林沖的格局,崇拜權利,即便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面對欺凌也敢怒不敢言!

林沖雖武力值爆表,即個人業務能力極強,面對職場霸凌和不平等遭遇時也只選擇逆來順受,看似隱忍,實則懦弱,還不如其好朋友魯智深來得暢快淋漓,讓人同情之餘難免心生憐意!

林沖個人性格懦弱,面對官二代的羞辱,陸謙的陷害,從一開始選擇的是躲避退讓,到最後換來的是更加變本加厲的欺凌。

以林沖的性格來說,只要不把他逼到絕路上,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造反的,到後來涉及其身家性命不保時才選擇拼死反抗,實屬難得。

奴性文化思維的三大特徵:

缺乏獨立思想、缺乏平等精神、頂禮膜拜權力。恰恰這些特徵林沖都具備。

現在爆出來的,比如日本、韓國的一些職場霸凌新聞也是奴性文化的一種體現。





九尾狐神仙


林沖被人認為是慫包的原因,主要是針對他對待林娘子受辱這件事,林沖本來是個本分的下級軍官,雖然號稱豹子頭,但為人比較低調,雖然有本事,但從來不惹是生非,在衙門裡,應該也是比較聽話的,勤勤懇懇,不給領導找麻煩,本來,高俅是很喜歡林沖的。如果沒有林娘子這件事,林沖很有被提拔的可能。

當自己的妻子被人欺負,對古代男人是莫大的侮辱,但是,那個欺負自己妻子的人偏偏是頂頭上司的乾兒子,讓林沖不敢反抗,最後被逼的走投無路,家破人亡,也只是殺了陸謙和官營,對高俅仍然沒有報復行動,這點和武松比起來,確實差遠了,武松是;誰害我,我就讓他全家死光光,所以,武松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林沖則不是。

林沖上梁山以後,由於是以前是職業軍人,在綠林當中一枝獨秀,立過不少戰功,但也只是履行草寇的職責,他也沒想過要推翻宋朝,說他反對招安,也沒有什麼憑證,歸根結底,他是贊成招安的。


柳生飄雪


林沖不是慫,而是被封建儒家思想所束縛。


林沖的出身是個下級軍官,而且又文武全才,一個軍官想要混的好,不僅要聽從上級命令,還要學會巴結,揣摩上級意圖。

林沖與高俅夲就是兩路人,尿不到一個壺裡,一個忠臣,一個奸賊,互相看不慣。但林沖自幼學的是林家槍,讀的是孔孟之書。內心中嚮往的是忠君報國。

  • 好不容易憑自己的才學混到了軍事教頭上,也算能為國出力了。不想遇到高衙內調戲娘子,出於憤怒,本該教訓高衙內,想想高衙內的爹就是高俅,是他的頂頭上司。這怎麼敢觸怒呢。夲來平時就貌合神離,這一拳下去,還不把教頭的烏紗打丟。
  • 丟官是小意思,更要命的是把自己一腔的報國的熱情打沒了。惹了高衙內,就是惹了高俅,等待你林沖的就是撤職,發配,甚至生命危險,這一輩子就絕了仕途之道了。
  • 從小接受的孔孟思想,忠君報國就無用武之地了。在高衙內這件事上,林沖雖做的自私,但前途還是最重要的。這是無可厚非。林沖是個事業型男子。
  • 在梁山上,高俅被捉上山就如籠中之鳥,任意宰割。林沖夲來要結果了高俅的性命,怎奈宋江和眾兄弟擋在高俅身前,林沖下不得手,又怕壞了眾兄弟的招安大事,為了兄弟義氣,也殺不得高俅。

總結:

林沖表面上看是慫,最終也沒給林娘子報了深仇大恨殺了高俅。但憑武藝,林沖有能力殺了高俅報大仇,但林沖是被忠軍報國的儒家思想所綁住了手腳,也是為了江湖義氣兄弟情義而束縛了手腳。

林沖就是個考慮太多之人,前途,家庭,兄弟,感情,想的太多,以至作事畏首畏尾,但歸根結底還是接受的孔孟思想,內心指揮了林沖頭腦,幹出了大夥認為很慫的窩囊行為。其實林沖是有難言之隱。


火煮水壺84501


小時候認為林沖是英雄,但細讀《水滸》之後,發現林沖身上有著極多弱點,說到底他是一個慫包。

咋一看他光明偉岸,背後是懦弱無能,而且他自私薄情,真的,他非常夠不上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英雄”稱號。

為什麼說林沖是慫包呢?因為他的身份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權有勢有本領。當他看到有人當眾調戲他的妻子,他本想揮拳欲打的,然而當他看清那人是"紅二代"高衙內,“先自手軟了”,不僅舉起的拳頭怎麼也落不下來,甚至罵一聲也不敢,只能“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當兄弟魯智深來幫忙時,他卻主動為高衙內辯解,說高衙內是不認識自己的妻子所以才動手動腳的。後來,高衙內找到他的好朋友陸謙,讓陸謙騙出林娘子到家中,供姦淫。林沖得知消息連忙趕到陸府救妻子。可走到陸府門口,他卻不敢衝進去,只站在外面大叫妻子開門。直到高衙內跳窗跑了之後才進去。而且先問妻子被姦淫沒有?然後只是遷怒陸謙,把陸府打砸一通就了事。


姚裔舟人


主要是和其他人的對比,比如魯智深,敢做敢為,為朋友兩肋插刀。

其實深挖其原因,也不能稱之為慫。和他所處的位置,文化屬性有關係。他雖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其實就相當於教練,像他這樣的教練還有很多,沒有實權。社會地位並不高。和高俅肯定是沒辦法斗的,如果硬著來,只能是全家覆滅。他顧忌的比較多,只求平安,保全全家。只能選擇低頭。到梁山后王倫對他不薄,以禮相待,要不是吳用激他,也不會有那樣的結果。

就像宋江選擇招安一樣,他從骨子裡是不反抗朝庭的,只是朝庭放棄了他,一逼再逼,他的所做所為都是被動的,沒有發自內心主動出擊的行為。



雪飛學書法


我代表男人回答這個問題。80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這說明硬件好使。又上了梁山,平臺好,有靠山。兩點都有了,你再弄不出點事,說你是娘們都侮辱了娘們這兩個字



閆峰山1


林沖絕非慫包,只是他頭腦中的一些思想放開,當逼到絕路時不也是反戈一擊嗎?若是魯智深的性格是絕不會吃虧的,與人的性格有一定關係,不想與人撕破臉,但在沒有活路的情況下,就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根285927616


為啥說林沖慫呢,有以下幾個事件:

1、高衙內調戲自己的老婆,不去跟他拼命,反而想拿刀巴結高太尉。

2、得知真相,沒第一時間殺了陸謙

3、林沖被髮配滄州之時,休妻,路上又被兩個小嘍囉各種虐待

4、到了梁山又被王倫打壓

5、火併王倫之後,差人尋妻,說不知死活,也沒自己去尋找

6、最後抓到高俅,沒有殺,忍到內傷。最後鬱郁而不得終

縱觀這些事件,又看林沖一身武藝,縱觀整部水滸也沒幾個是能和他單挑的對手,就覺得他慫,認為換上魯智深,武松或者李逵早就一腳踹開太尉府大門,見人殺人,見鬼殺鬼了。


但我認為林沖不慫,魯智深、李逵、武松這些人都孑然一身,他有家庭,有父母,有工作,一家妻兒老小靠他養活,親情是他最大的顧慮和牽絆,風雪山神廟之前他還都抱著可以回家團聚的心思。我們二十歲可以認為他沒有血性,可30歲的我們還會這麼認為嗎?


我們試想一下自己,有一個很恩愛的媳婦,上有老下有小,然後發生事了,是權衡利弊,左思右想還是不管不顧,先發洩再說?林沖第一次見到高衙內調戲自己老婆,他的表現一點都不慫,他趕過來,高衙內當眾道了歉,解釋了原委,而且調戲只停留在言語上,面對官二代,他實在沒有繼續動手的理由了。接著被兄弟騙了,他還是想正常渠道來解決問題的,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被髮配,他可以跑,但是他跑了,家怎麼辦,能帶著一起流浪嗎?所以他只有隱忍,終於在風雪山神廟把他逼到沒有活路了,熱血沸騰的殺了人,上了梁山。


所以林沖是整部水滸中,比較接近現實的一個人物。慫與不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