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 ——談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人權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人類共同的威脅,中國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疫情防控規律和醫學救助規律,採取了最堅決、最徹底的阻斷措施,盡一切努力救治患者、挽救生命,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充分展現了大病大疫中的大仁大義,是維護和保障首要人權、根本人權、最大人權的中國實踐。

一、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盡最大努力阻斷疫情傳播、全力治病救人,優先保障人民生存權

生存權特別是生命權和健康權,是舉世公認的最基本人權。在世界人權思想史和人權運動史上,生存權的全面定型化以及從道德權利轉向法定權利,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事件。生存權又被稱作是“第一人權”。在國際人權法體系中,生存權最基本的構成是生命權和健康權。對任何一個人,不論身處何種環境,享有生命權和健康權都是享有其他人權的首要條件。

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所做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數千年的人類抗疫歷史證明,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公共衛生事件,控制疫情源頭、切斷傳染渠道是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這次抗疫鬥爭中武漢所實施的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封城”,是對武漢人民、湖北人民、全國人民,及至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悲壯之舉。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素有“九省通衢”之稱,1000多萬人在此工作生活。 在中華民族最為看重的春節前夕,對如此規模的現代化大都市實施全面嚴格管控,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具有很大挑戰的艱難抉擇。考慮到不嚴格地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渠道,就不能阻斷疫情大流行,本著保障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生存權的基本原則,中國領導人遵循疫情防控規律,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決斷力,果斷採取了“封城”這一歷史壯舉、歷史義舉,在疫情核心區築起了遏制蔓延、保衛生命的第一道防線。湖北以外的各省(市、區)也立即行動,按照相關法律程序,在1月底全部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認為,“面對這種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近期,一些國家在面對其國內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時,也開始採取類似應急措施,比如意大利從3月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封城”,要求除可證明的工作、健康和緊急需求三種特殊原因,全國範圍內的民眾不得擅自離開所在地。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採取這一做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類抗擊流感病毒的歷史教訓啟示我們,遲疑不決甚至讓意識形態凌駕於科學之上只會導致更多人為此付出寶貴生命。歷史上一些疫情防控,因決策遲疑而付出了慘痛代價。發生時間太過久遠的可能參考價值有限,疫情暴發國家自身綜合實力不強的也許情有可原,但並不乏有說服力的案例。10多年前美國的H1N1病毒防疫過程殷鑑不遠。美國2009年4月爆發了H1N1流感病毒疫情,6個月後才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最終導致病毒蔓延到全世界214個國家和地區,當年造成至少18449人死亡。這並不單純是統計數字,而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慘痛教訓。對於中國此次疫情防控的做法,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月15日評價說,“中國為世界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認為,“估計中國採取的政府主導的全社會防控措施成功避免或至少預防了全國範圍內數十萬病例的發生,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3月8日發表的社論也指出,中國政府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拋開那些大道理,每個國家、每個人都可以設身處地假想一下,面對疫情,讓更多人活下來難道不是最大的人權?

以人民為中心的疫情防控,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得到了具有奉獻精神的全中國14億人民的鼎力支持。基於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我們在極短時間內從全國範圍調派了344支醫療隊、42342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線,在極短時間內突擊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和16家方艙醫院等應急醫療設施,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效率”,在極短時間內生產出數十億隻口罩、數千萬套防護服、數百萬件病毒檢測試劑,為打贏這場抗疫戰爭打下了堅定的物質基礎。這一過程中,無數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醫務工作者,“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他們用防護服下流淌的汗水和被消毒液浸白的雙手換來了一個個患者的康復,築起了生命的防線。正如詩人泰戈爾所說:“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同時,儘管嚴格隔離會導致生活受到一定影響,但中國人民將居家隔離作為其對家人、對社區和對國家的責任,忍受多日封閉在家的精神壓力,自覺配合和積極支持疫情防控,為戰勝疫情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月24日在日內瓦與世衛組織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感謝中國所有為了避免2019冠狀病毒傳播而放棄正常生活的人所作的犧牲,你們正在為全人類服務”。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對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的出色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範。

中國財政兜底負擔患者診療費用和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體現了對人民生存權的全方位保障。儘管中國尚只是發展中國家,2020年的財政收支壓力很大,但中國政府全力救治每一個病患,全力救助因疫情而受影響的企業和群體。中國政府早在2月初就明確宣佈,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檢查和治療。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此外,還通過及時足額髮放各類補助、應保盡保、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救助幫扶外來人員、提供基本照料服務等具體措施,盡力做好睏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二、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發展權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是統籌生存權與發展權。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確認,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發展也是抗擊疫情的根本支撐,保持和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確保人民群眾有工作、有收入、有教育,就是保障發展權。疫情使中國的各項經濟社會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但當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逐步形成並鞏固的時候,中國政府適時作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對此,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評價說,中國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作出有序復產復工的決定,這並非易事,但這是正確決策,體現出決策者的大局觀和長遠眼光。

在控制疫情傳播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不讓經濟社會停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疫情暴發之際,正是中國一年中最重要的春節時分,員工難以安全及時地返崗,多數企業都面臨復工復產的困難。對此,中國政府、企業和個人通力合作,努力恢復生產。為了儘可能識別高風險群體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浙江等省市創新利用大數據“健康碼”精準識別疫情風險。一些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儘可能讓員工在家“雲辦公”,包括騰訊、阿里釘釘等許多企業將雲辦公系統免費提供社會使用。一些企業採取包車包專列甚至包飛機等形式,點對點接送員工,最大限度減少員工返崗的中轉環節,降低傳染風險,助力復工復產。一些地方政府通過獎勵、市場化採購等方式多渠道為企業解決防疫物資不足這個復工復產中的“第一道坎”。

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小微企業全面幫扶,增強其自生能力。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抗衝擊能力弱,這些企業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其經營狀況還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計。為此,從政府到社會,各方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政府層面出臺了階段性減免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減免增值稅、提供穩崗補貼等系列政策,儘可能降低企業成本。金融機構急人民之所急,主動提供低息貸款和再貸款,對部分困難企業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防止資金鍊斷裂。房屋產權單位主動減免租金,供電、供熱和供水企業主動提供幫助,不因欠費而停供。這場防疫鬥爭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事例,彰顯了億萬普通中國人根植於血脈的大仁大義。

加大對貧困群體的支持力度,保障社會底層成員的發展權利。貧困人口經濟基礎差,對疫情的抵抗能力弱。雖然脫貧攻堅戰使貧困人口的佔比已顯著下降,但500多萬人的絕對規模以及因疫返貧的風險決定了始終必須高度關注貧困群體的生產生活。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中國領導人主持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明確要求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各地也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鼓勵企業更多招用貧困家庭人員。中國還採取了獨特的由相對發達地區對貧困地區的“對口幫扶”政策。

力保疫情期間不間斷教學,保障大中小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權利。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校紛紛延期開學,1.03億小學生、8600萬初高中生,以及2800萬大學生不能按時返校。各地的學校、老師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網上教學。針對少數農村偏遠地區網絡信號弱的問題,當地電信部門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增建網絡基站,或者安裝網絡信號放大器,併為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流量服務,為普通學生提供優惠流量包,“絕不讓一個學生缺課”。

三、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攜手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應對疫情,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首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和認同,並被寫進了多份聯合國重要文件。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宣示了中國願同各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並且指出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傳統安全威脅是人類面臨的許多共同挑戰之一,“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外交場合發出倡議,各國人民應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世界。

中國是迄今為止全球抗疫的主戰場,中國人民付出的艱苦努力和巨大犧牲有效降低了病毒對更多人生命安全的威脅。中國採取強有力防控措施,不僅維護了中國人民和在華外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3月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截至2月中旬武漢“封城”減少了80%的國際傳播。同時,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研製成功快速檢測試劑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僅是在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在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埃塞俄比亞、古巴等多國領導人在致電中國領導人時都對中國有效保障其在華人員的健康和安全表達誠摯感謝。

中國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幫助,也對很多其他國家伸出了援手。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社會向中國提供了真誠、友善的幫助。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截至3月2日,共有62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承諾向我捐助疫情防控物資,其中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的相關物資已運抵中國;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向我提供或宣佈提供食品、現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資支持。這些都讓中國人民感受到了真切的溫暖,讓中國更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早日戰勝疫情。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不僅及時向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還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稍有好轉之時就積極伸出援手。中國政府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以支持其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向巴基斯坦、日本、伊朗、非盟等提供檢測試劑;目前正積極推進向韓國、伊拉克、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等有急需的國家提供醫療物資等必要援助。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還攜帶援助醫療物資奔赴伊朗。這些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

面對人類共同的重大威脅,同舟共濟、同心協力是保障好世界人權的唯一出路。重大疫情應對不利,不僅會嚴重損害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還會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和人民生活水平帶來負面影響。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5日在疫情媒體通報會上最後講到的,“這並非只是對個別人或個別國家的威脅。大敵當前,我們唯有同舟共濟,拯救生命”,面對全人類共同的威脅,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緊密的團結協作。這也是所有有識之士的願望和期盼。“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國家,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橫加指責、坐而論道的一小撮人,看似是在維護人權,實則是在最殘酷地踐踏人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疫當前,可觀大國壯舉。在這場悲壯的戰疫中,14億中國人民所展現出來的大仁大義,就是新時代中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一次偉大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