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不就是个铁环吗?为什么汉朝那么发达的冶铁技术就是造不出来?

用户3708573195


马蹬不是简单的铁环,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古代骑兵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它在骑行时支撑骑兵的双脚,使骑兵平稳地射箭和冲刺。

汉朝时期的金属冶炼技术应该是完全能够制造金属马蹬的,但当时并没有人发明后世意义上的马蹬,而是选择用“布条马蹬”固定,或者直接用双腿夹住战马。马蹬的发明跟战争有关,是在逐渐的摸索中才诞生的产物。

后世真正意义的马蹬(金属马蹬)产生的时间非常晚,一直到了东晋十六国时代或者是更加往后的北魏时期才出现。

这种金属马蹬的出现,不仅解放了骑兵的双腿,还提高了骑兵的冲刺能力和骑射能力,使得骑兵越来越成为主宰战场胜负的主力军。

秦朝骑兵没有马蹬(公元前3世纪末)

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只是带动了骑兵的兴盛,但并没有发明马蹬。秦朝骑兵继承自战国时代。从秦俑骑士的刻画来看,秦朝骑兵只穿齐腰的短甲或轻甲,头上没带铁兜,战马也没有具装。这就说明秦朝骑兵骑兵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

汉朝骑兵也没有马蹬(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

《史记•骠骑将军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骑兵深入漠北,汉武帝以数十万步兵为后勤。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漠北之战,打垮了匈奴的主力。

这就说明,在没有马蹬产生的年代,骑兵也能发挥出一定战斗力。只不过,由于没有马蹬作为支撑,汉朝的骑兵战斗力应该无法同后世辽朝、金朝、西夏的重骑兵相比。

即便是东汉时期的重骑兵“幽州突骑”也只是身着皮甲或轻甲,无法与后世那些真正“武装到牙齿”的重骑兵,比如辽国铁林军、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相比。

其中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马蹬的产生提高了骑兵的负重,可以使用更够的铁甲。

在马蹬产生之前,古代骑兵为了防止双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大多会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腿带开绑住双腿。这样一来,骑兵才不会掉下马去。

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我国辽宁省北票市,据传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时代)北燕王朝贵族冯素弗的随葬品。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而此时距离西汉已有将近400年了,距离东汉也有将近200年了,而且要早于南北朝。

这就说明,马蹬极有可能是汉朝以后才由游牧民族发明的。东晋时期,蒙古草原上众多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相互攻杀、兼并,持续了一百多年之久,这段时间极有可能促成了马蹬的出现。比如屠各匈奴、羯族、鲜卑族慕容部、鲜卑族拓跋部、氐族、卢水胡等民族。

更重要的是,马蹬的出现顺带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骑兵。中国古代最早的重装骑兵就是北魏时期的鲜卑重骑兵,也被称为甲骑具装。

后世意义上所有的重骑兵都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在隋朝时代一度达到巅峰。到了唐朝时期,因为嫌弃甲骑具装过于笨重,所以又回到了推崇轻骑兵的时代。

《宋史·仪卫志》:“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人马皆披重甲的甲骑具装,远远不是东汉时代的幽州突骑可以比的。

人披甲,马具装,被称为甲骑具装的重骑兵首次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极大地改变了骑兵的战斗力。也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骑兵开始变成了平原决战的主力。


世界人文通史


马的驯化可追溯到5500年前,而马镫的发现距今也有1800年。马镫的发明在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马镫对材料的要求又不是很很高,为什么汉朝就发明不出来呢?

(马镫)

第一种可能:考古实物的尚缺,并不代表着汉朝就发明不出现来马镫。

像像现在网络上大量的人在讨论,夏朝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一些人认为,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的人认为,夏朝是不存在,因为没有考古实物的证实。

马镫也一样,最早出现马镫的考古实物,是长沙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墓葬,里面骑马乐俑的马半身左侧,就有一个三角型的镫具,但只是“单镫”;而发现“双镫”的实物则是在辽宁出土的十六国时期北燕国的“冯弗素墓”,里面就有鎏金铜裹木质双马镫。

(冯弗素墓出土的骑俑——双镫)

汉朝到底有没有造出马镫这是一个问题,而汉朝为什么没有能力造出马镫,这又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没有考古实物,就能证明它不存在吗?”这一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第二种可能:汉朝真的没有发明出马镫,那只能说明汉朝统治阶层不重视技术创新。

骑兵这种性质兵种的出现时间,一种说法认为是商朝末期,一种说法认为是在中周时期。但当时骑兵能起到的也仅仅是信息传递、侦察战场、骚扰遮蔽、偷袭追袭的作用,并不能做为战场主力来独立承担起一场战役。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骑兵兵种)

到了赵国李牧时期,在他手上才出现了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古老的车兵这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退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到了汉文帝时代,车兵这个兵种仍然存在。

而汉武帝对漠北用兵动不动就十万以上,比如元朔五年卫青三万骑出高阙,其明年春卫青将六军,兵十余万骑;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将五万骑兵,步兵数十万等等数据,都表明了汉武帝对于骑兵快速机动的偏好。


(汉朝北伐骑兵部队)

但是马镫就是造不出来,这也只说是汉武帝甚至整个统治阶层太不重视技术创新了。

其实不难想象,汉朝是一个“独尊儒术”的朝代,读书人读懂了点书,就拼命地向上层靠近,对于创造马镫这一类的活,基本可以看作“奇技淫巧”了,要去干这个那是要遭人笑话的;而那些会造马镫的那些能工巧匠,能设计马镫的能工巧匠,却是大字不识一个,无法扩散信息、上达天听。

如果当时朝庭能重视一下民间的创造能力,我相信,马镫这类产品肯定会生产得出来的,中国古代劳苦大众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总的来说,古代王朝都重视读书人,但都不会重视“匠”这个工种。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一切发明都是因为有需求才诞生的,马镫早些时候没有出现,和发明的难度大小无关,汉朝人不是造不出马镫,而是没必要。


根据文献与考古出土的文物显示,我国的马镫最早应该是魏晋时期才诞生的,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呢?


一、战马的进化与铁甲骑兵的出现

马的驯化史比牛羊等牲畜要短一些,目前已知最早的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一开始的野马身材比较矮小,平均高度不过1.3米,无论驮载能力、力量、速度都不能和后世的战马相比,经过长期的驯化与选育,马匹的各方面素质都不断提升,通过考古发现,殷商时期的马匹肩高在1.33-1.43米之间,到了东周,则上升到1.39-1.49米,现代的马则在1.52-1.63米。

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中原的冶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灌钢”法,使得钢铁制作工艺显著提升,制作成本也随之降低,制作精良的铁甲也得以在军队普及。为了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人们开始给战马与骑兵都套上了铁甲,考古发现,这个时候的一套战马的铁甲重达40-50公斤,再加之骑兵的重量,战马的负荷显然相当大,幸而这个时候的战马已经在不断地选育、引近良种等条件下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才使重甲骑兵成为了可能。

马的个头高了,骑兵身上的负重也大大增加了,如果还与以前的轻骑兵一样选择选择跳跃式上下马,显然不太现实,踩着某种媒介上下马的需求出现,马镫因而被发明。


二、先秦的骑兵战术不需要马镫

战马的素质也决定了先秦的骑兵战术,当时的战马无论速度、还是冲击能力都远不能与后世相比,所以战国时的兵书《六韬》里面也说了:

“(骑兵)战则骑不能当步卒一人”。

也就是说,骑兵不能陷入步兵军阵中,只能远距离辅助,否则过慢的速度很容易被密集的步兵拖下马来,这个时期的骑兵基本采取“行军时骑马,作战时下马”的作战策略,既然不需要骑着马作战,马镫也就不太需要的上了。

并且,由于此时的骑兵随时都需要上下马,马镫不但不能带来帮助,还可能成为拖累——在频繁上下马时一个不小心把脚卡在马镫环里就危险了,所以,在这种战术情形下,跳跃式上下马更方便、更实用。


三、西汉以后的战术演变促使马镫的出现

汉朝与匈奴的对抗过程中,发现与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拼远程骑射,汉人士兵实在不占优势,于是决定采用短兵相接、正面冲击的战术来扬长避短,在汉代将领,如卫青等人不断改进下,汉军的骑兵冲击战术不断更新换代,到了魏晋发展成熟,成为骑兵作战的重要方式。


既然要近距离肉搏,就必须固定好身体、保持平衡,否则很容易跌下马,正因为有了这个需求,马镫也就应运而生。


总结:马镫在魏晋时期才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一、骑兵战术改变,为了固定骑兵的身体,在作战时保持平衡,马镫的出现就有了必要;二、战马在进化过程中身高不断增长,借助器具上下马需求也促使了马镫的发明;三、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重甲骑兵出现,重甲骑兵无论是为了冲锋时固定身体,还是为了踩蹬式上下马,都需要借助马镫这种新装备。不早不晚,无论需求还是技术,此时的时机最为成熟,马镫也就因此而出现了。


阿中说文史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就已出现。到了战国后期,铁器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军事当中。在这长达五百多年的一段时期里,不是也没有出现马镫吗?

马镫与冶铁术的关系

马镫是否出现,与冶铁技术没有必然联系,从考古实物来看,马镫并非只是铁制,还有布质和镀铜木质的。因此,认为马镫就是铁环,这是种不全面的认识。

马镫的出现,预示着古代骑兵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马镫解放了骑乘人员的双手,使人与马达到了完美结合,再与马鞍相配合,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

历史上,每一种发明创造都不是瞬间出现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在不断摸索与改进中前行。有了发明革新思想,未必就一定有相应的实物产品或技术。

同样,有了相应的技术,也未必就一定有发明创新思想的产生。马镫也是如此,即便是冶铁技艺很发达,若没有需求或缺乏创新思想,马镫同样不会问世。

最初出现的马镫并非就是铁制的,它的材料革新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最初的马镫也不是为了让骑乘人员放脚,而是为了上马踩踏用,它是单边的。

由此可见,马镫一开始并不是铁制的,它的出现与冶铁技术关系不大。创新或革新思想的出现才是马镫出现的关键,正如马鞍一样,简单并不意味着容易。

汉代到底有没有马镫?

那么,汉朝到底有没有马镫呢?从西汉的壁画可知,西汉是有马镫的,但不是铁制马镫而是布马镫。从考古实物来看,还没有发现与汉代有关的马镫实物。

没有实物出土,并不代表马镫不存在,可能是没有发掘到。从西汉王朝对骑兵的使用情况来看,马鞍和马镫或许已被精锐骑兵所使用。

要知道,最先使用马镫的是北方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这是游牧部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假如西汉骑兵没有使用马镫,很难数次大破匈奴。

据史料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曾多次长途奔袭,深入匈奴王庭腹地进行突袭。若没有马鞍和马镫的配合,骑兵很难完成这种高强度奔袭的。

即便是艰难的奔袭到目的地,也早已双腿瘫软,失去战斗力。除此之外,史料中还记载有汉骑兵“转身后射”的情形,没有马镫是很难完成这个动作的。

所以,西汉可能已经装备了马镫,材料未知。但在实物出土之前,这只能是一种推测。

据考古实物显示,西晋时期单马镫已经出现。六十多年前,在长沙西晋墓葬中,出土了三件骑马青瓷俑随葬品,发现马鞍左前侧处有一只三角状马镫。

二十年后,在河南安阳孝民屯西晋墓中,发现了一只马镫实物。在辽宁朝阳袁台子东晋墓中发现一对马镫实物,都是木芯外包嵌青铜片。

综上,在公元四世纪初,我国就已出现马镫,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单镫到双镫,从布质、木质到铁质,再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完备的这样一个过程。

冶铁术不是马镫出现的必备条件

匈奴人可能是最早使用马镫的游牧部族,这在漠北的一些壁画中可以看到。有人认为匈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的骑马经验促使了马镫的出现。

匈奴人使用马镫的历史要比中原人早一二百年,但也有人认为匈奴用的马镫并不是铁制的,中原人为了提高骑术对付游牧部族,才发明了后来的铁制马镫。

马镫到底是谁发明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结论。但不管怎样,马镫的出现是不受冶铁技术制约的,这完全是对骑术的一个改进和认识过程,构思非常重要。

秦末汉初,中原对骑兵不是很重视,直到西汉对匈奴用兵后,才发现骑兵的重要性。这时马鞍和马镫才被重新认识,但这个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想不到的话,即便你冶铁技术再高,也是无济于事的。但话说回来,或许汉代已经给精骑装备了少量的铁制马镫,这就有待考古发现了。


野史也是史


不是铸造不出来,是压根没想过骑兵这事。

汉朝之前的战国,打仗主要是兵车和步兵。那时别说骑兵,马都难得一见。

别以为马匹这玩意儿到处都能养,就算新中国成立后,能养合格战马的也就那么几个定点马场。

一是因为传承的打仗习惯。二是马匹少而且不合格。所以没人想过发展骑兵。

汉朝初期,就算刘邦也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束手无策,其实也打不过,所以才有昭君出塞的故事。别觉得和亲是什么拉进民族团结,其实那是很屈辱的,用美女换和平……汉武帝就是因为他的姐妹陆续和亲,所以受了刺激,加之历代战争惨败,所以才研究决定以骑兵对骑兵……都知道汉武帝的伟大,但几个人知道他为了凑骑兵,准备了多少年。好马都出自北方游牧民族……他费了多少心思才悄悄发展起来汉朝的骑兵。

马镫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刚开始都是骑光背马,我估计应该是脚下没有蹬的,所以力量无法全部使出来。所以不管游牧民族先发明还是汉族发明,这个是必然的。毕竟吊着腿别说骑马,骑车都不舒服。这个发明是必然的


善良之子86


关于马蹬在汉朝时有没有的事,可以肯定的说,那时指定有不像马蹬的马蹬。

首先,游牧民族在长年累月的放牧中,一定会处理好把脚放在什么上放松放松一下的想法的。

第二,即使没有像样的马蹬,也会为啦携带食物水囊和弓箭啥的把马匹五花大绑的系上皮革条子的,免不了有皮绳结可以预代马蹬,并逐渐演变成皮革套子直到铁质马蹬?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华夏就有啦骑兵,《史记》垓下之围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这段文字,足以证说明,汉朝时就有不像马蹬的马蹬啦,西楚霸王项羽才能那么长时间在马上拼杀,不可能一只手牵着马,一只手挥舞兵刃撕杀,要是不这样打不过上哪里找马去?


唐燏00


任何伟大的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积累改造出来的。比如造纸术,就是民间老百姓自己已经摸索了几百年,后来经过蔡伦总结提升了相关技术,这才让造纸术真正开始实用。蒸汽机的发明也是这个套路,前人已经试验摸索了好久,后来瓦特临门一脚拿到了蒸汽机的发明权。


马镫的发明也是这样。

在马镫没有发明以前,做骑兵是很辛苦的,因为脚上没有着力点,在马上只能用两条腿努力夹紧马肚子,然后用一只手一直抓住马的缰绳,来防止自己跌落下马,所以我们看电视剧里面,三国战将用双手抡武器都是不符合历史现实的。三国时代的武将都是单手持槊或是单手持矛。


古代的很多发明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慢慢演化出来的。在汉代,对骑兵的应用研究最深入的匈奴人,他们是最有可能首先发明出马镫的,可惜的是匈奴人在汉代生产力不过关,不会冶炼铁器,所以他们没法发明马镫,只能做布蹬方便上马。

而汉朝虽然有发达的冶铁技术,可是对于骑兵的理解始终不如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所以汉朝也没发明马镫。


后来到了西晋时代,八王之乱导致中原虚弱,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不断南下,中原汉人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互相交流,匈奴人这才学会冶铁这门技术,才开始制造出铁质的马镫。

一开始马镫就是单面的,就是用来方便骑兵上马下马,后来有人发现双面的马镫能让骑兵使上力气,解放双手,增加战斗力。做出这个发现已经到了十六国时期,任何战争设备上的改变都会被快速复制,况且马镫又没有多高的门槛,大家只要看到就能马上学会。


马镫发明以后,骑兵的战术也开始变化,骑兵集团式冲锋快速成为战场主流,这个时候,骑兵的真正威力开始发挥,骑兵开始成为那个时代的装甲车。


西山讲历史


铁马蹬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下面就从技术发明发展路线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马已经被驯化成为极少数人的骑乘工具。这个年代,人类文明程度很低,不可能生产出配套的骑行工具。

春秋时期作为战马使用,也只是用来辅助斥候快速运动,以及拉动战车的动力,士兵站立在在战车上驾车和拼杀。这种用法下没有对马蹬功能的迫切需求。

战国时期出现了独立的骑兵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后比较多的战士乘马出行与作战。这时有潜在的需求然而没有明确,大家觉得骑马射箭作战不方便,但并不清楚需要具体什么材料、形状和技术参数等的东西。

在此需说明,战国初期虽进入铁器时代,但用得最多的还是青铜器。战国末期,在军工方面,象秦国已经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秦始皇统一之后,削锋销,铸以为金人十二,示天下不复用兵。所以这阶段沒有规模化发展骑兵的需要,马匹主要用来拉车、运输和通信。

秦汉之际,天下又陷入混战状态,对物质资料和生产破坏严重。这时,马非常宝贵,运输功能是主要的。马匹数量严重不足,更加机动灵活的骑兵取代了马拉战车,用作突击的辅助兵种。

西汉初,连皇帝刘邦的出行辇车都配不齐同色的四匹马,丞相萧何只能乘牛车出行。但是,在白登之围中,刘邦看到了四面四种清一色的匈奴数十万骑,应会受到震撼。

其后西汉和亲息兵,休养生息,颁布盐铁政策。铁矿被大量开采,铁制工具成本很快降低得到广泛使用。此时的马匹和铁主要用于生产,发展骑兵技术的动力不强。

汉武帝时期,国力已大增,对匈奴开战。出现了卫青霍去病带领大规模骑兵甚至不配属步兵的长途奔袭作战,但此时发展的主要是骑兵兵种指挥作战技术。骑兵单兵装备的技术革新不多,长途骑马主要靠训练出的技术。

但是有出土文物表明,已经出现了类似马蹬的东西,不过材料是布的或木的,出土之前早腐化了。这种马蹬缺点明显就是不耐用损耗大,因而不能成为骑兵制式装备。

这时候的人应该是没有将马蹬结构和铁材料这两样东西联系起来思考,这种分开就延续上百年。铁马蹬这个技术发明当时一直没有真正诞生,让现代的我们感叹和不解。

东汉年间,从现有的文史资料来看,骑兵兵种的作战能力较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高速冲击布置好的步兵战阵。作为稳定骑行的关键,高桥马鞍和马蹬应该都已得到应用,但苦于考古实物的不足,不确定是铁马蹬。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不但治铁技术有了长足进步,骑马人或制蹬人的思维终于有了突破,铁制马蹬横空出世,经久耐用,当时应该广泛装备了骑兵部队。史载有曹操的骑兵部队连续追击敌人五百余里的记录,如果没有马蹬,不是生在马背上的汉族骑兵恐怕骨头都巅散架掉下马来了。

综上所述,任何技术进步都离不开需求、思维、材料、制造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突破。

即使当今观点是看起来很简单的铁马蹬,也不会一蹴而就。


风动藤动铜铃动


在马镫这件事情的发明上,可能更重要的是意识而不是技术。

有汉之前,中原多为车战,步战,船战。这当然是因为中原多为山地,丘陵,不适合骑兵发挥优势,且中原不像草原到处都是天然马场,马匹的来源也是问题。

直到战国时胡服骑射才算有点名气,这也是为了对抗草原民族的需要,师夷长技而来。

秦军庞大的军团里,步兵,弩兵赫赫声威,骑兵却只能沦为配角,充当斥候,分割包围之用。

这片土地上的战争,骑兵似乎注定不能成为主角,强大的赵国,后来称霸草原的匈奴都不是秦军的对手。



那么又有什么强烈的动机促使马镫在中原诞生呢?

是危机。

汉初高祖刘邦白登被围,险些丧命,靠着美女和财宝才得以逃出生天。此后汉朝对匈奴一直处于弱势,直到卫霍出现。面对来自北方的强敌,汉王朝陷入了强大的生存危机中。

骑兵似乎这时才真正得到重视。

也正是在西汉出现了马镫的雏形,布马镫。很汉时的壁画里可以看到骑手骑乘姿势的改变。西晋时已出现单马镫。



只不过作为金属马镫的实物出土年代较晚,最早可追溯到北魏。这证明北魏时马镫已成为寻常的马具装备,我想这也是和北魏大规模的征战需要密切相关的。


苏唯文


不是造不出,而是想不到

有的发明很简单,但却能改变人类历史。


比如马镫和马蹄铁,都是极为简单的发明。

但这直接改变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力比。

马镫不是无法打造,只是当初没有想到。

就好比立鸡蛋的故事一样,鸡蛋立起来之后,人人觉得原来如此,但没有立起来时,却个个都想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