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枋類的製作

1、簷枋(即檁枋):枋高為一檁徑或按檁徑的8/10,原為高的8/10,長按面闊減半柱徑。兩端頭做銀錠榫(即燕尾榫)銀錠扣。榫寬按枋子高,厚按柱徑的3/10,長按柱徑的1/4。劃枋子長及榫頭,用抽板掐退法作。枋子作完後要彈上中線,在立架安裝時用。四面作饅楞均按各面的1/10 。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2、額枋:大式(帶斗拱)叫額枋。小式(不帶斗拱)叫簷枋。長按面闊尺寸減半柱徑,高寬按鬥口計。刮刨光平,彈出中線,兩端作銀錠榫(帶袖或不帶袖),按掐退法進行劃線,枋子四面作圓饅楞。按每面的1/10。

3、箍頭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後轉角處。前(後)面與山面搭接相交。長按盡間面闊,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檁徑半即長。一端做銀錠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頭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頭)作法,長寬同坐鬥枋出頭。

4、小額枋:小額枋位置在大額枋下面。作法同前用丈杆打截料、找方、刮料、彈中線、作榫或(銀錠榫),榫寬3/10。 搭角小額枋:是用在轉角處。作法基本同上,但其不同之處,只是角柱榫眼是通直榫。尺寸與穿插榫相同。榫是大進小出,出頭榫為枋子高的1/2,伸出柱外榫長為柱徑的1/2,即將榫的上部減去一半,出下半部榫。山面小額仿,作法同上,但出柱外的半榫,是在上半部,而將下半部榫減去1/2。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5,由額墊板:是用於大額枋與小額枋中間,如沒有小額枋,也就不用由額墊板。板的榫同板厚,寬兩個鬥口,插入柱內,深為一斗口。板長按面寬減半柱徑。

6、坐鬥枋(即平板枋):安在大額枋上面,坐鬥枋與額枋用銷子聯接。按丈杆打截料、找方、彈中線。兩端作銀錠榫。枋長按面闊。寬三個半鬥口。高二個鬥口。搭角處長與大額枋的霸王拳一齊。搭角作扣榫與山面相交。 7、重簷大額枋:用在重簷(上層簷)上,長按面闊。稍間按面闊,加半個柱徑,再加出霸王拳,按本身寬的一半(二分之一),高按金柱徑加一,厚按童柱徑9/10 。作法同大額枋。

8、承椽枋:按大額枋的高厚各加一斗口。兩端直榫,其餘同大額枋。 又法:長按面闊,稍間收一步架。高按三點三斜椽徑(即下皮往上一個半斜椽徑,椽位一個斜椽徑,由斜椽上皮至枋子上皮為零點八斜徑)。厚按高的十分之八。 做法:兩端直榫寬3/10柱徑,榫長柱徑的1/4,四面作圓饅楞。按木杆的椽花,由柱中到柱中排好椽子距離,劃十字線(即椽子中線),根據椽子的中線用劃出椽窩位。在鑿椽窩時,要往上按五舉斜,鑿出斜椽窩,椽窩深為半椽徑。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檁類的製作 1、檁(簷檁、上、下金檁及脊檁):長按面闊中到中再加1/4柱徑即長。徑按柱徑或十一分之十柱徑。 作法:按面寬丈杆打截料放線,檁徑按金盤檁底為徑,而不是橫向尺寸。放八卦線,砍刨圓。按檁徑的3/10,作出檁底和金盤。兩端作刻半。一端作銀錠榫,一端作銀錠口子,均按徑的3/10。榫長按檁徑的1/4。在劃檁榫的同時按丈杆將椽花排上,為安裝時釘椽子用。 2、兩山盡間及稍間的金檁、脊檁(帶歇山的)按面闊加榫計長外,再加出稍(即推山的長度)。作法同前。 3、搭角檁:用在轉角處,在轉角處作搭角檁。長按面闊再加一個半柱徑即長。作法除搭角外其餘同前檁。搭角在轉角處作搭角刻半榫按檁徑四等分,中間留兩分作刻半榫,搭角榫進深壓面闊,檁出頭為一個檁徑。 4、扶脊木:用在脊檁之上。長、徑同脊檁尺寸。扶脊木不作圓形,而是不規則的六方形或上半部作圓形。如按丈杆打截料,迎頭放十字線,按檁徑的3/10找出檁底及金盤線,按直徑垂直中線分為五分,下部佔3/5,上部佔2/5,與金盤與檁底的外線相連一斜線按線砍刨光平。 扶脊木兩側斜面,按面闊丈杆排出椽花,劃出椽位,用圓規劃出椽窩,按脊部舉架加斜。鑿出椽窩,深為半椽徑。在扶脊木上半部分出脊樁眼,眼的尺寸按金盤見方。在房部鑿出銷子眼與脊檁,用暗銷相連。

板類的製作 1、墊板:墊板是用在檁下邊。兩端交待在柁頭兩肋的墊板口子上。板長按面闊,板高同平水,厚大式為一斗口,小式為檁徑的4/10。 2、山花板:山花板是用在歇山(小紅山)的山面的山花上。板長自踏腳木至扶脊木中。寬按踏腳木長為寬。厚一般為一斗口或椽徑的6/10,板拼縫採用錯口縫(高低縫)。山花板一般用立板,下邊交待在踏腳木上,背後交待在草架上,大式的山花板有雕刻(乾坤壽帶、梨花壽帶和金線風帶等)。 3、傅縫板:長隨步架加舉斜,寬為兩檁徑或七個椽徑,厚為一椽徑(寬1.8柱徑,厚1/4柱徑)。 作法:根據步架舉架加斜法,用三拐尺來劃線(三拐尺使用說法:五舉拿頭,見舉舉說,增、減、徹)。 另一種作法是先放大樣,起樣板。如按步架長博縫板接頭做頭縫榫,在下邊口做託舌。如懸山博縫板,在簷頭的頭部做博縫頭。博縫板交待在檁上及邊緣上。邊緣長按正身椽長、寬、厚為1.5椽徑或兩椽徑。板的背後鑿椽窩,深為板厚的1/3或半椽徑。交待完後在椽位(步架位)釘七星釘。 4、圍脊板:用在承椽枋上皮至大額枋下皮為板長,寬按

面闊柱徑兩肋的柱裡皮計算(數塊板拼即全寬),厚按高的1/10。作法:拼縫採用錯口縫(即高低縫)。單塊安裝釘梗條。 5、棋枋板:長按挑尖樑上口至承椽枋下口為長;寬、厚同圍脊板,作法同上。 6、掛落板掛簷板、滴珠板(又名掛簷板):是掛簷板的一種。而滴珠板是用立板製作。板長(高)自斗拱第一挑的上皮計算至壓面石止。板厚是一椽徑或一斗口,寬根據建築物的一週計算。作法:有帶雕刻的,有不帶雕刻的兩種。如有雕刻,板寬可根據雕刻要求分塊及板寬窄而定(雕刻一般為如意頭即雲頭)。 掛落板為立板平面,不做雕刻為掛落板。 掛簷板是用橫向板不做雕飾,有要求做彩畫的。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瓜柱類的製作:

1、瓜柱:用在樑上,承託上一個梁用。按瓜柱丈杆打截料。瓜柱丈杆是根據舉架高(即下樑的平水線至上樑的平水線為舉高),減去上樑的平水加兩端頭榫為瓜柱高。具體作法:放十字中線,彈四面中線。將瓜柱立在梁的熊背的瓜柱眼位上,瓜柱的面中線對準柁的中線及步架中線。吊直,用岔子板岔活(岔子板就是檁椀樣板後帶岔子板),岔子尖一個靠熊背,一個粘墨針,在瓜柱周圍劃上線(為岔活),並將瓜柱的管腳榫按眼劃出。根據岔的墨線及劃的各線進行操做。管腳榫要用鋸開榫,榫要與眼緊密,最好是安裝(栽瓜柱)時用斧子。瓜柱作完將它栽到柁上。用木杆從平水線往上返出瓜柱的實際高度,並作出饅頭榫,剔枋子口,枋子口為銀錠口,寬為3/10。

2、脊瓜柱:脊瓜柱作法基本同瓜柱。有角背用雙管腳榫,無角背可用單管腳榫。脊瓜柱上端作檁椀子,用檁椀樣板進行劃線。正身(縫裡)脊瓜柱作通檁椀,山上用的脊瓜柱在檁椀內做小鼻子,同山柱法。脊瓜柱鑿墊板口子及枋子銀錠口子。脊瓜柱高按脊步舉高加半檁徑即高。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3、雷公柱:雷公柱是用在有推山的廡殿屋頂上。放在太平梁上;也有懸空的作法如四角鑽天,六、八方事等約有雷公柱子,下邊做垂蓮頭或風擺柳等雕刻。雷公柱,一般都帶脊椿,上做寶頂用。廡殿的雷公柱作法基本同脊瓜柱,但在山面有由戧眼,由戧眼根據脊步舉架加斜,劃線剔鑿,尺寸與脊瓜柱同。

4、交金墩:交金墩是用在瓜柱位。由於此處不能用瓜柱,而採用墩。交金墩高按舉架高,寬同瓜柱,長一般為兩個柱徑。 作法:基本同瓜柱,但柁墩是縱木紋受壓,扒在柁背上,所以不作榫,而做暗銷栽榫,上面栽饅頭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古建築大木結構製作做法,仿唐大雄寶殿設計施工圖分享!


5、角背:角背為了瓜柱的穩定(一般在大式房屋上用的較多)。長為三個柱徑,高為一檁徑,厚按檁的3/10。上承託翹飛部位的安裝: 1、縹大連簷:先釘好正身飛頭椽子。在仔角梁頭刻大連簷口子,將大連簷一端固定在仔角梁的連簷口子上。另一端散著頭用釘子卡在正身飛頭上。將大連簷沿縱向鋸成四等份,並在水中浸泡透,然後再縹大連簷。 2、排椽花:在翼角椽位上即望板上面按翼角位彈出翹飛椽的邊線。在大連簷上按數排出椽花。 3、釘翹飛椽:按彈好的椽位線,將翹飛椽後尾粘在翼角椽的望板上不要釘死。粘(釘)翹飛椽時應使翹飛母(閘當口子)一律在小連椽外皮以內不要超出。粘完翹飛以後與翼角椽較正(上下衝)進行老簷,即將翹飛釘在大連簷上完後再盤頭,盤頭按大連簷外皮約2—3cm左右飛頭頭格鋸齊。 4、閘檔板安裝:以翹飛母為準,用方尺格方確定閘擋板口子位置,然後將閘檔板口子剔好,安裝閘檔板。閘檔板長為椽檔加兩個榫深,寬1椽徑,厚同望板。靠角梁的幾根翹飛椽間空隙很小,可以不做閘檔板而用三角木堵嚴代替閘檔板。 5、釘望板:最後在翹飛椽及飛椽上面鋪釘望板一層,望板應一律做柳葉縫,簷頭露明的望板一律刨光。(後尾壓尾望板可不刨光)。 望板:在古代建築的望板有兩種,一種橫望板,一種是順著椽子釘的順望板。橫望板一般為2.5—3cm厚;順望板厚為半椽徑。 小連簷:長按大連簷定。寬為一椽徑,高按望板厚。如用裡口木(可代小連簷)則裡口木長按連簷,高按椽徑一份,加望板厚一份為高。厚為一椽徑。 如不用裡口木,可用木板作閘檔板。長按椽檔加兩榫,高按飛頭高,厚與望板同或2cm厚。 6、草架用在歇山(小紅山)的山面: (1)草架柱:長脊部按踏腳木上口至脊檁為長。金步按踏腳木上口至金檁中為長。每檁一根。寬厚按踏腳木高厚的一半。 (2)穿梁:由前金檁至後金檁加兩檁徑為長。寬厚同草架柱。作法:草架柱脊步上端作檁椀子,頂在出稍檁(高步作榫)。下端作管腳榫交在踏腳木上,在金步架處與穿梁作刻半相交。穿梁作法,兩端作檁椀,中間在金步作刻半與草架柱相交。 7、襯頭木:用在翼角椽下,襯著翼角椽往上翹起。長按步架長,高按兩個椽徑,厚為一個椽徑,左右各一塊。兩塊對角鋸開。上面按五舉作斜面。交待在角梁兩側面,上口與椽槽下口平。 如有挑簷桁,在挑簷桁的脊面上加一塊襯頭木,長按步架加一拽加為長,高厚同上。瓜柱中間刻出1/4口子,瓜柱雙榫穿過角背,插入樑上。下口栽有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