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在张家畈


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一代廉吏于成龙在张家畈镇留下了足迹。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

明末,龟山人鲍世荣受族人聘请至鲍家院(今属张家畈镇屈家畈村)的观音堂执教。在李自成起义军的影响下,鲍世荣与周铁爪、万野予、陈恢恢一起组织龟山、盐田河、张家畈一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在什子寨东的龙潭修建炼矛厂,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势力日益壮大,迅速发展到万余人。崇祯十五年(1643),起义军突出明军的重重包围,撤至陕西,投奔李自成,正式受编为闯王的部队。鲍世荣投奔闯王后,参与了西京的练兵活动,为李自成攻克北京助了一臂之力。进京不久,吴三桂与清兵勾结,进攻闯王,闯王退入陕西,鲍世荣也随闯王撤至陕西,后又转移到湖北,最后潜回麻城,伺机而动。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康熙十三年(1674)十月,吴三桂叛军在湖北各地散布伪札,何士荣和鲍世荣一看时机成熟,便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民武装起义,计划于十一月上旬,合兵攻打黄州城,然后进攻武昌、汉阳。一时黄州鼎沸如浪,岌岌可危。消息很快传到武昌,巡抚张朝珍委派于成龙前往黄州,主持招抚大计。

黄州城门紧闭,数名兵丁把守。府衙内,于成龙从容饮酒,捋须端坐,倾听属官的谋议。于成龙遣门下诸生征集各区乡勇,分守山隘,令逃兵不得入与贼兵合,余众皆随他征剿。十一月二日,于成龙派飞骑禀告张朝珍,要求派兵驻防府城,并帮助剿抚东山之乱,然后带领马步官兵二十二名向东山进发,征剿何士荣,黄州沦为空城。

于成龙表面从容自若,实则忧心如焚。他一边走,一边派快马征调动员各处乡勇,并命令刘君孚率部进驻土皮冲(今属盐田河镇)、梅钿率部进驻八叠山(今属龟山镇)、郑丹率部进驻平头山(今属三河口镇)、童贵卿率部防守东义洲(今属木子店镇)、萧有至率部防守罗田界、田榖伯率部堵截黄冈庙。于成龙亲自撰写了多篇檄文,还给乡勇们发放误工费,很快聚集了两千多名精壮乡勇。何士荣起兵后,占据黄土坳(今属罗田县),扎营西山,抢劫焚烧人家,准备粮草物资。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十一月四日,于成龙轻骑潜行,孤军深入,到达贾家店,离起义军十五里。七日,于成龙派出的罗登云、吴之兰、张尚圣与何士荣的小股叛军相遇,何士荣不敢恋战,退入深山密林。于成龙闻讯后,加速前进,飞骑至张尚圣营地,众乡民见于成龙至,皆欢噪请赏,于成龙两手空空,只有抚一抚他们的耳朵和鼻子,拍一拍他们的脖子和肩臂,以平易仁慈的仪容和落落有度的举手投足来安慰乡勇。乡勇们士气倍增,队伍迅速增至五千余人,大军驻于泊金寨(今属罗田县),于成龙的兵力达到了五千余人。

八日黎明,大战开始。何士荣和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率领起义军数万人,从牧马寨(今张家畈镇木马岩五峰寨)出发,分东西两路夹攻于成龙,手持杂色红旗,满山遍野而来,声势十分浩大。于成龙匹马仗剑,挡住营门,见东路起义军势弱,便当机立断,命令罗登云率领千名乡勇抵御,自己率大军挡其西路,命张尚圣攻右,吴之兰攻左,自己居中。于成龙刚刚冲出营门,吴之兰就被起义军一箭射于马下,登时毙命,整个部队乱了阵脚,保护于成龙的官兵纷纷倒地,处境十分危险。于成龙的大胡子被战火燎着了,十分狼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旭日东升,黄土坳上喊杀阵阵,刀戈丁当,鲜血喷溅,泊金寨百姓见乡勇势寡难支,纷纷鼓掌喧哗,为起义军呐喊助威。大家劝于成龙暂时后撤,于成龙知道此时一退,必败无疑,便吩咐左右传令士民,一齐呼喊“于糠粥在此,交械者免罪,胁从者无罪。”起义军闻听“于糠粥”三字,斗志大减。于成龙大声说:“今吾死日也,敢言撤退者立斩!”他拨转马头,向李茂升大喊一声:“我死,汝归报巡抚!”然后就纵马杀入敌阵。

李茂升是武官,哪敢让文官于成龙去拼命送死?李茂升被于成龙一激,勇气倍增,且恐怕于成龙有失,便对士兵振臂而呼:“岂有文官死而武官独生之理!”张弓搭箭,一箭射倒了起义军的大旗,然后奋不顾身地杀过去保护于成龙。官军乡勇在于成龙和李茂升的激励下,又奋起勇气,努力杀回去。激战中,李茂升坐骑被起义军刺死,他弃马步战,盔丢甲破,又挽马进攻,短兵相接。起义军将他重重包围,让他顾于成龙不上了。

何士荣的军队见大旗已倒,攻势也弱了下来。正在这时,张尚圣西路军自右山绕出,起义军腹背受敌,战场的形势立即全面改观。经过一番激战,何士荣的起义军溃败,官军乘胜追击,翻山越岭,连追数十里,何士荣命令起义军撤退,自己手执长矛断后。他的左臂已经断为两截,仍然坚持战斗,掩护起义军撤退,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而被俘。是日何士荣被押送武昌,被处斩。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鲍世荣、周铁爪率领起义军败退至白水畈(今张家畈)、石陂(今属龟山)等地,于成龙乘胜追击十几里。李茂升传令埋锅造饭,少歇再战。于成龙对李茂升说:“白水石陂诸贼,本以士荣为盟主,今士荣既擒,诸贼胆落卷甲,急趋将自崩解,所谓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若纵贼缓息,贼备更深,据险死敌,将何以为之?”于成龙命令将半生不熟的饭全部倒掉,然后向白水、石陂开进,获得整个起义军的花名册,他当场焚烧,宣布:“能擒来献者重赏;投诚者待以不死;胁从欲归者免罪;东山士民闭门坐家,无鸟枪军器者,即从贼概不追问;身无乡勇印号,家藏兵仗,即良民亦诛死。”(见《麻城县志》光绪八年版)

九日,于成龙兵进吕王城,料定鲍世荣、陈恢恢和李公茂不走龟峰山、什子寨(今属张家畈镇),必走商城英霍,因此分别派乡兵把守龟峰八碟山和通往商城英霍的水陆要道。

鲍世荣等人退至白水畈尚有近千人的武装力量,整训一番之后,决定上龟峰山什子寨。十一日,于成龙兵进白水畈,得知鲍世荣已退往什子寨,当即命令搜山。十二日,于成龙与李茂升到达定惠寺,得知张朝珍派来的援兵于次日即到,信心大增,立即布置把守山口,将甑山河、燕子崖、龟山口、什子寨、八碟山、百神庙等地方封死。十四日,于成龙同李茂升从定惠寺移营至黄市(今张家畈镇黄市),扎营什子山下。于成龙得知东山起义军在石陂,料定援兵由麻城县进攻石陂,起义军必然由龟峰山和八碟山逃退,因此又派大军驻扎白水畈,截断了起义军的退路。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十八日,起义军失败了。十九日,于成龙派人将四名起义领袖押送武昌,并给张朝珍捎去一封《擒获众逆报文》(见《政书》卷三),叙明擒拿四名贼首的过程,并说“自二日擅离府治,调集乡兵,身不解衣,食不下咽,老病十分沉重。至于胁从,原系良民,自应安抚。成龙已体宪慈晓谕,概不过问。惟有鲍世荣、陈恢恢、万野予,乃麻城居民,自取灭亡,不无嫉害亲友,扳巫良善。一切供词笔札,似应投之水火,以彰天地之仁,以安良善之心。”

十九日,于成龙下令班师回黄州。他当时驻扎在黄市,在村口郑重立了一块纪功石碑,上边刻着:龟山以平,龙潭以清。既耕既织,东方永宁。黄州太守于成龙康熙甲寅年

此石至今犹在,字迹可辨。《于清端政书》中《东山平定勒石铭》注明位置“在黄市龙潭冲什子寨路口大石上”,正文与此无异,只是落款为:康熙十有三年十一月十九日黄州知府汾阳于成龙勒石。《麻城县志》所记铭文略有差异,后二句为“既耕既种,万世永宁。”

于成龙勒石之后,扶病回麻城料理地方事宜,后升任湖广下江陆道道员、福建按察使、两江总督等职。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1964年生于麻城张家畈,专科学历,共产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麻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及新闻作品百余万字问世。近年以撰写时事评论、搜集民间故事为主,在荆楚网建有评论集,故事亦散见于各类媒体,编有民风民俗故事集《亦诗亦画张家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卢世高/于成龙在张家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