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独特的紫砂材质赋予了紫砂壶理想的实用美,用粗砂制成的紫砂壶来泡茶,既不会夺茶香,又无熟汤气,可以说,一个小壶将色,香,味统统蕴涵其中了。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1

真正使紫砂壶盛名远扬的是明代供春,他是我国第一位紫砂壶名家。供春幼年曾为进吴颐山的书童,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平时他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

寺院里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供春常模拟树瘤,捏制树瘤壶。这种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的制壶大师。

后人将供春的制品称为“供春壶”,其壶色幽暗呈栗色,好似古金铁铸就,造型敦厚厚正,实为珍贵。

由于年代久远,供春壶传世品极为罕见,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供春款树瘤壶”被公认为是供春之杰作。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2

制壶“四名家”

供春之后,明代同为制壶名家的有董翰,赵梁,袁锡,时鹏,此四人号称为“四名家”。四名家均为制壶高手,作品罕见,因制作出的茶壶款式各异而被冠以“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3

李茂林与匣钵法

同制壶“四名家”一个时代的李茂林发明了匣钵法,这种制壶法就是将壶坯放入匣钵内烧制,使壶坯不染灰泪,这样烧出来的壶美面洁净,无油泪釉斑,色泽均匀一致,这种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4

壶家妙手称三大

“四名家”之后,又出现了号称“壶家妙手称三大”的时大彬,李大仲,徐大友泉,其中,时大彬影响最为深远。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时大彬是供春的徒弟,也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紫砂艺人之一。他制作的壶小巧玲珑,质朴古雅,色泽如栗,更能增添品茗的雅趣。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泛出星星白点,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是一款古朴雄浑的精品。

时大彬所制的“六合一家”壶可分为底,盖,前,后,左,右六片,将六片合在一起后注入茶水,茶水滴毫不泄漏。这种神奇的技艺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一绝。

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其师傅供春的传授技艺,时大彬多做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5

紫砂名匠陈鸣远

清代陈鸣远擅制各式壶,制壶技艺十分全面。其所做之壶款式新,色泽美,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品。他的代表作有“四足方壶”,其传世款式有“梅干壶”“梨皮方壶”“南瓜壶”等。

陈鸣远开创了紫砂壶式的自然型风格,他把树桩,梅花枝,花卉等自然物运用于紫砂壶上,使紫砂壶充满自然意趣,也使单纯的几何类紫砂壶走向没落。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6

陈曼生与曼生壶

陈鸿寿,字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癖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他在乾隆年间作客宜兴时,亲手绘制十八壶式,并广交文学界,艺术界人士,请他们在壶上或刻诗或作画,掀起了陶艺的热潮。

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陈氏镌刻书画的紫 砂壶世称“曼生壶”。曼生壶造型简洁朴素,取材寓意深刻;陈曼生所题壶铭注意与壶形切合,有独到之处。

铭文意境高远,书法配合得当,融砂壶,诗文,书画于一体,将紫砂艺术引入了新的天地,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

曼生壶的出现不但意味着一项新艺术诞生,最重要的是它集聚了当时文学界,艺术界精英的心血和智慧,是他们共同劳动的结晶。

认识紫砂壶名家,从紫砂壶第一人明代供春,你还认识几位

写在最后

近现代,顾景洲,朱可心,蒋蓉等人承前启后,使紫砂壶的制作又有新的发展,顾景洲近作提璧壶和汉云壶都是紫砂佳品。

名手所做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美术作品。过去有人说,一两重的紫砂茶具价值一二十金,使土与黄金争价。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就曾记载:“宜兴罐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其名贵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