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八戰機有對地打擊能力嗎?

聯合防務


早期版本殲-8以高空高速截擊為主,對地攻擊任務由強-5和飛豹專職,當然殲-8也一直在升級中,後續補上了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定位就是對美蘇兩國各種機型進行攔截,時代特徵明顯。關鍵是研製進度一直拖拉,真正定型都到了80年代,原有高空高速攔截的設想在這個時間段早就已經落後。殲-8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掛載配置,對空打擊為主較少對地。

在現代強調多用途時期,殲-8也開始了各種升級包括超視距打擊、對地攻擊,但是源自於殲-7放大版的殲-8載彈量以及低空機動性能太差。之前也有過打火箭彈的照片,後期版本升級了航電系統加掛了精確對地打擊彈藥,不過肯定不能和專來對地攻擊機相比。

下圖中看到的就是火箭彈、常規航彈,再加上空對空導彈為主,要說殲-8肯定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只不過機型限制沒辦法在性能上做到很大提升。


河東三叔


只要是飛機都有對地打擊能力,哪怕你把外掛副油箱扔去都算有對地攻擊能力,更何況還有機炮呢。不過你看看八爺那纖細的身體以及那又小又薄的機翼要它進行對地精確打擊的確是難為它了,八爺是典型的高空高速的截擊機,低速時操縱系非常差,但是對地攻擊又必須需要飛機飛中速飛穩搜索再投彈,所以如果非要八爺磨槍上陣也不是不行,在平常演習不是經常看到飛機掛著火箭彈巢進行對地攻擊嗎?

像A-10和蘇-25這樣的專業對地攻擊機速度都不是很快,都是亞音速而已,並且飛機的機翼都是不利於飛行利於掛載武器的平直翼,為的就是要平穩飛行,這樣更利於雷達搜索目標並且平穩的投彈。而多用途戰機要想進行對地攻擊必須掛載外掛導航指示吊艙。以美軍F-15E為例,要完成對地攻擊就必須掛載裝有前視紅外夜視儀地形跟蹤雷達的導航吊艙,裝有高分辨率的跟蹤器、導彈校靶儀、激光指示器的目標指示吊艙。而光是這些東西至少要佔據2個外掛點,剩下的5個外掛點還能裝多少彈藥?

所以嚴格來說殲8還是殲8改型都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畢竟不是專職幹這行的,但是不嚴格來說只要是飛機都具有對地攻擊能力,哪怕飛機上面什麼彈藥都不帶,只要你的飛機還有燃料你飛機本身就是一個威力巨大的炸彈,像亞洲國家的一些飛行員不也經常幹這樣的事情嗎,其實中國在抗戰時期就有受傷飛行員撞向日本軍艦的案例,比日本的神風攻擊還要早,只不過日本是專門組織而已。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殲八戰機一直就有對地打擊能力,但對地精確制導打擊能力是後期才具備的。

我國戰機設計的時候不會像美國設計F-15時那樣,說“保證沒有一磅是用在對地攻擊上”,那意思是說,F-15戰機就是為奪取制空權而設計的空中優勢戰機,玩專業,不兼職雜活兒,雜活兒讓誰幹呢?F-16,這就是這兩種戰機高低搭配的由來,當然後來也有改變,F-15E就是多用途,對地打擊能力非常強的戰機。

而我國殲八,雖然設計目標是一型高空高速為主的戰鬥機,準確地說是截擊機,專門攔截敵方轟炸機,當時的對手就是蘇聯的圖-22M,但是,即使如此,打火箭彈,扔鐵炸彈的功夫還是得具備,所以我們看到殲八II宣傳照,飛機前面就放置了航空炸彈和火箭彈巢,但炸彈不是精確制導炸彈。

殲八II相當長時間都只具備使用近距格鬥導彈的能力,我們看到這些帶受油管的殲八IID也只掛載了霹靂-8格鬥導彈,直到21世紀,新型火控雷達裝備,殲八II才能使用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新雷達也使殲八II具備了下視下射的精確對地打擊能力,除了對地打擊導彈,也見到殲八II機腹中心線掛架掛一枚雷石-6衛星滑翔制導炸彈的照片,表面殲八II具備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的能力。

當然,即使具備這種能力,對地精確打擊也不會成為殲八II的主業,它的任務還是防空截擊為主,對地精確打擊方面,後輩殲-10、殲轟七、殲-16都非常強,掛載數量也更多,機動性能更好,八爺現在是站好最後一班崗,準備光榮退休。N


聯合防務


沒有。殲8的掛載能力很弱的,很多殲8只有兩個掛架,但卻有兩名飛行員。飛機體積很小,動力偏弱。使用渦噴發動機的殲8燃油消耗大。再說掛載能力涉及到機體強度,蘇27蘇30由於技術落後,機體強度不高,所以掛載能力並不強,特別是蘇27,沒辦法對地打擊。而且對地、對海打擊需要對雷達進行升級,因為有的雷達只能發現空中目標。


用戶62416111117


殲-8,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主力戰鬥機,共有兩種不同的機型,一種是機頭進氣的,也即民間所說的“平頭機”;另外一種是民間所說的“尖頭機”,是機翼兩側進氣的。
“平頭機”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目前,已經全部退出現役;“尖頭機”事實上已有多種不同的改進型號,至少還有數百架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服役,但已不再是主力戰鬥機了,可以稱之為二線戰鬥機。

當然,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偵察機,殲-8II個別型號具備即便全球許多第3代戰鬥機,都沒有的2.5倍音速、2.5萬米高空飛行的“雙2.5”指標,許多第3代戰鬥機飛行高度大多數在1.5-1.8萬米,飛行速度1.5-1.8馬赫,因此,將殲-8II改成高空高速的偵察機,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殲-8白天型戰鬥機,包括殲-8II早期型號,除了裝備4枚PL系列空空導彈以外,無法攜帶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甚至都不能外掛普通航彈,只能攜帶2只火箭巢,對地打擊的精度,全靠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視作殲-8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

殲-8II有多種改型,其中有的只是驗證型號,似乎匆匆上馬,又匆匆下馬了,唯有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8D、殲-8F等型號形成了戰鬥力,特別是其中的殲-8G,基本上成了超音速對地打擊的攻擊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裝備了駐紮在新疆的空軍某部。
其高空性能可謂出類拔萃,飛行高度達到了驚人的2.5萬米,最大速度達到了2.5馬赫,是我空軍現役戰機中速度的極值,不比當年蘇聯空軍的米格-25遜色,甚至性能比米格-25都要強悍,尤其是在航電和火控等設備上。包括殲-8F,被認為是國內首款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並且還是殲-8II系列中功能最強大的一個型號,包括裝備了新的火控雷達,除了能發射PL-12 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導彈以外,還能掛載2枚YJ-8、Kh-31等戰術空地導彈,實施對地(艦)目標進行打擊。
以上殲-8II改型戰鬥機,均能外掛攜帶8枚250公斤航空炸彈實施對地攻擊,在對地攻擊火力強度上,相當於4架殲-7II和2架強-5攻擊機;也能掛載2-3枚1000公斤激光制導炸彈,實施對地精確打擊。殲-8II系列改進型,因為受到基礎設計的限制,已無法完全滿足與國外第3代高性能戰鬥機對抗的要求,但在中國空軍目前整體裝備技術水平條件下,殲8II改型這種性能適中也相對成熟可靠的機型,仍可執行空中偵察、邊境戰備巡邏等任務。
正因為殲-8II進型使用的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空軍包括海軍航空兵,在第4代殲-20戰機、第3代半的殲-10C、殲-16不斷服役的前提下,仍然保有數百架殲-8II改型戰鬥機原因之所在。

國平軍史


哪個中國戰機沒打過火箭彈?殲8也具備有限的對地打擊能力,只是這門手藝存在感不強而已。

殲8是我國自主研製高性能戰鬥機的開端,主要突出高空高速的截擊能力,但是作為一款多用途二代機,它還是具備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

雖然殲8從定位上注重高空高速的截擊性能,但是作為上個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主力戰鬥機,殲8仍然具備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能夠使用多種對地打擊武器。

殲8的對地打擊武器,除了那門23毫米雙管機炮可用於對地掃射,中國空軍祖傳打火箭彈的手藝也當然不讓,正如軍迷所說:打了這通火箭彈,大家才是一家人。雖然這種無制導火箭彈被廣大軍迷詬病,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火箭彈舔地對付地面集群目標還是挺有用的。

除了機炮和火箭彈,殲8也可以掛載各型炸彈用於對地打擊。殲8雖然掛載條件一般,但是好歹也有7個掛點(與殲10相似),可以在翼下以及機腹下掛載對地打擊彈藥。上圖的這架殲8不但在翼下掛載了火箭發射巢和低阻航彈,而且還在機腹中線掛點上使用了複合掛架掛載3枚航彈,提高了載彈量。

順便提一句,當年沈飛還以殲8兩側近期佈局為基礎衍生的方案參與轟5後繼機型的競爭,只不過輸給了西飛方案,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殲轟-7"飛豹“ 。雖然輸掉了競爭,但是說明殲8系列對地打擊的底子還是有的。

在殲8(尤其是II型)誕生的年代,精確制導彈藥展露頭角,殲8II雖然生不逢時,但是也努力讓自己具備精確打擊能力。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軍開始嘗試精確對地打擊彈藥,殲8II作為當時我國最先進的國產戰機,當仁不讓的承擔驗證國產精確對地彈藥的重任,上圖就是殲8II掛載雷石-6激光制導炸彈的圖片資料。我國第一款反輻射導彈也是由殲8II作為載機測試完成,可以說殲8為我國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殲8II還可以掛載反坦克子母炸彈、反跑道集數炸彈等彈種執行特殊打擊任務。總體來說,在殲10服役前,殲8是中國對地打擊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當然,對於殲8這種生不逢時、誕生即落後的戰鬥機,它雖然具備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但是基本沒什麼存在感,我國對地打擊主力先是強5,後來是殲轟7,如今殲10、殲16等多用途性能出色的戰機數量越來越多,殲8的老本行都無處發揮,更不用提聊勝於無的對地打擊能力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空投治激光自導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