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题写“无棣大众”报头

王中涛

  人们都知道舒同是创立“舒体”的一代大家,是一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兼书法家。他自己说过,他的书法是“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其字势和意厚,正气凛然。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为“党内一支笔”和“马背书法家”,并多次推荐这位“书友”题写别人请他题的字。但人们绝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大书法家,却曾经亲自为山东省无棣县的一个小报———中共无棣县委机关报《无棣大众》题写了报头。

  1958年9月,中共无棣县委决定创立县委机关报,由当时的县委书记苏新三兼任报社总编,程金铎担任副总编主持工作。1959年秋天,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到惠民地区(现在的滨州市)视察工作。这时,报社的同志提议请舒同同志题写报头。因为人们都知道舒同在写字上从不摆架子,向他求字的人很多,不分求字人的职务、身份,一般情况下他总是有求必应,而且只要是喜欢他的字,他都能认真地写,让你满意而归。所以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无棣县委的负责同志就带着大家的重托,赶到惠民地委,请舒同同志亲笔题写《无棣大众》报头。果然,舒同同志欣然答应。在中午吃饭后,他兴致勃勃地亲笔题写了繁体字的《无棣大众》报头。也许是舒同同志一时疏忽,形成了笔下误,在写繁体字的“无棣”二字时,竟把“棣”字写成了“隶”字,成了“無隸大众”。等人们拿到了舒同同志题写的报头,一看是这样,都有点着急,因为想让省委书记再重写是不可能的了,这怎么办呢?最后还是报社编辑张慧生同志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从当时的报纸上找出了舒同同志的一篇题词,从里面找到了一个“样”字,小心翼翼地裁下这个“木”字偏旁,覆盖在舒同同志题写的“隸”字左边的偏旁上。由于这个“木”字偏旁略小了一点,他就用笔稍微描了描,将其略微放大了一点。当时,无棣县的印刷厂还不能作这样的技术处理,于是他们就专门赶到淄博市的一家印刷厂作了一个技术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就这样,无棣大众报社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巧妙地把舒同同志题写的繁体“隶”字左边的偏旁去掉,替他“写”上了这个偏旁“木”字,弥补了这一小小的缺憾。所以,今天人们看到的《无棣大众》报头,并不是从微机字库里提出来的,而是舒同同志亲自题写的。

  1960年,由于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艰难,再加上其他历史的原因,《无棣大众》停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直到1996年,中共无棣县委为了庆祝党的75岁华诞,决定将《无棣大众》复刊发行。新成立的报社同志们从县档案馆里取出了存档的《无棣大众》,发现每一期报纸都完好无损。于是,人们通过微机将舒同题写的繁体字的《无棣大众》报头扫描下来,作为新的《无棣大众》的报头。人们都说,舒同的字就像他的为人一样,雍容大度而又质朴无华,淡然超脱,自有一种精神内敛、气度厚重的自然风韵。他作为一位非常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兼书法家在百忙中挤时间题写《无棣大众》报头的这段佳话和他所题写的《无棣大众》报头,均已成为生动的历史,并成为无棣县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了无棣人民的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