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農民起義這個詞並不罕見,歷代王朝腐朽,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必然少不了農民起義。

大多數的農民起義,其目的都是為了推翻腐朽的王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在歐洲歷史上,農民起義雖然也不少見,卻罕有以改朝換代作為其目的,大多數中世紀的歐洲農民起義,反抗的都是封建領主,對王權的威脅並不大從這個角度上說,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更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政變,而不是造反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那麼為何中世紀歐洲的農民起義,不以推翻現有的政權作為其目的呢?

一、歐洲封建采邑制,決定了中世紀農民起義反抗目標是封建領主,而非封建政權

在全世界範圍內,農民起義作為封建王朝時代普遍存在的一種歷史現象,其核心的訴求,便是反抗腐朽墮落的統治階級,改善作為社會底層的農民的生存環境。這一點不管是古代的中國,還是中世紀的歐洲,都是相同的。

但跟古代中國不同的是,中世紀歐洲的農民起義,很少有將目標對準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王室的。歷史上大多數發生於中世紀歐洲的農民起義,其反抗的目標,是封建貴族領主,類比於古代中國的歷史,就是那些封建官僚。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反抗官僚而不反抗皇帝,從政治結構的角度看,這更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政變,而不是徹底的造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歐洲的"農民"們,對皇帝網開一面,對貴族官僚卻如此痛恨呢?

  • 中世紀歐洲的社會制度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也處於封建王朝的歷史時期,但歐洲大陸狹小的面積,和多民族聚居的社會現實,決定了其統治形式,是一種鬆散的城邦制聯盟。

也就是說,歐洲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雖然很多時候都掛著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名義,然而實際上還是城邦自治,君主只對城邦擁有名義上的所有權。說白了,就是作為封建官僚的城主貴族們,其權力比較大,更像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分封制下的諸侯

歐洲歷史上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改革,實行采邑制後有句話: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這句話看上去有點繞,實際上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意思,即封建貴族領地內的臣民,並不能當成是統一王朝皇帝的臣民。也就是說,皇帝沒有對貴族領地內的農民的管轄權。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所以說,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反抗封建領主而不反抗皇帝,是因為皇帝不是壓迫他們的施壓方,沒有壓迫,自然就沒有仇恨

  • 歐洲農民起義的主體“農民”是富農階級

另一方面,還要從歐洲農民起義的主體"農民"的角度去看,古代中國"農民起義"之中的"農民"往往指的是赤貧階級,自耕農,佃戶等社會最底層,因為小農經濟的屬性,當腐朽的政權開始侵蝕掉自耕農的利益到極點的時候,農民起義或者說造反,就隨之產生了。

但歐洲不同,因為其人氣候條件,地理位置,人口數量等等方面的制約,歐洲的"農民",往往是指那些有著相當數量土地資源的富農,換成中國古代就是地主和小地主階層。這些富農階級發動的起義,往往也不是因為完全生存不下去,而是作為封建貴族的領主們,侵佔裡他們的利益,有點類似於文藝復興後的資產階級革命。

固然封建壓迫是起義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但富農階層對於自己利益的保護,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中世紀歐洲農民起義是富農階級,反抗目標是個別封建領主,起義性質相對溫和,形式相對隨意

這種"富農"階級發動的農民起義,就決定了其起義的性質相對溫和,起義的時間和地點相對隨即和無序。

首先從起義的性質來看,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封建領主和封地下的富農們利益劃分沒能達成平衡,重新尋求雙方平衡的一種方式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這就註定了除了少數以復仇為目的的農民起義之外,大多數農民起義都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而且因為這種封建貴族是有國王劃分的,而這些富農們跟王室又沒有直接的衝突,也不尋求推翻王室,所以他們的起義最終並不能實現取而代之的結果。

這一點就與古代中國有了很大的差別。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寫的那樣,當陳勝和武廣在大澤鄉率領八百戍卒起義,喊出那句著名的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中國封建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就具備了取而代之這種特點,從統治階級到被統治階級的巨大轉變,勢必要帶來你死我活的激烈戰爭。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但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顯然不是這樣,因為這些富農們就算推翻了封建領主貴族,自己還是不能成為新的統治者,階級立場並不會發生變化,這就決定了他們起義的目的只是重新與作為統治者的貴族確定利益劃分,爭取更多的利益。如果強調你死我活的話,顯然是不利於起義之後他們自身的發展的。

另一方面,這種只追求相對公平秩序的起義,因為其反抗的目標主要是封建領主,而封建領主之間互相平行的關係,就註定無法形成全國統一性的腐敗墮落。

也就是說,造成中世紀歐洲農民起義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王朝整體性的墮落,而是因為單一的封建領主自身的貪婪或者是腐朽,是一種主觀因素。這就決定了中世界歐洲的農民起義不像古代中國那樣,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勢,而是單一的,深受封建領主個人因素影響的,隨機性的事件。

三、歐洲“貴族莊園制”的經濟形式,和富農階層起義的事實,使得中世紀歐洲的農民起義,更像是統治階層內部的自下而上的政變,而非“造反”

任何社會制度和現象的發生,歸根到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轉變。通過中世紀歐洲農民起義和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對比,就可以看出當時歐洲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作為起義的主體"農民",中世紀歐洲的概念是富農階級,而古代中國農民起義的主體是貧農階層。這就體現出中西方境界結構的巨大差異。

古代中國,是相對扁平化的"小農經濟"為主體,自耕農直接受到皇帝的統治,所以農民起義的目的就是推翻皇室,取而代之。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其主要的社會經濟形式是"貴族莊園制"經濟,作為莊園主的富農,實際上也可以算作是貴族階層一部分,只不過因為經濟實力和種種因素,在政治上沒有獲得貴族的地位,但在經濟上他們與那些封建領主是同級的。

不同的經濟形式,就決定了不同的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是社會制度的基礎。當生產關係遭到破壞的時候,社會制度就會發生動盪,起義也就隨之發生了。

但因為破壞生產關係的主體不同,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其根源是封建領主的貴族因為自身的原因,破壞了局部地區的生產關係穩定,所以其農民起義的目標,自然就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封建領主。

而在古代中國,破壞生產關係的是以皇室為代表的整個統治階級,所以農民起義的烈度自然就更強烈,以尋求改朝換代作為其最終目的。

造反還是政變?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為何不以推翻政權為目的?

法國史學家加亞爾和德尚在《歐洲史》說:

"扎克雷起義的目的並不是要推翻當時的等級社會,也不是要趕走國王,更主要的是反對苛捐雜稅或極不公正的法律。"

不推翻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就是不針對於封建時代的統治秩序,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富農階級本身也是統治秩序的一部分,只是他們屬於統治階層的最低級而已。所謂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富農階層自身也是統治者的一部分,他們手下還是有僱農和奴隸階級的,需要封建秩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能針對統治秩序,而只能針對統治階層中的個別人。

從這個角度上講,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更像是一場統治階層內部的,自下而上的政變,而不是造反。

結語

綜上,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雖然冠以"農民"的前綴,但其根本上與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是截然不同的。這種不同首先體現在作為起義主體的"農民"的含義不同,歐洲農民起義之中的農民,指的是擁有大量田產的莊園主,是富農階層。

而古代歐洲"貴族莊園制"為主體的經濟形勢,決定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王室跟富農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所以歐洲農民起義的最終目標,實際上是尋求在統治階層內部的利益平衡,不以徹底推翻統治結構作為宗旨。

通過對比中國古代和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的異同,不難看出因為起義主體富農階層,本身也是統治階級,所以歐洲中世紀的"農民起義",其本質更像是統治集團內部的,自下而上的一種利益均衡。

參考文獻:

《歐洲史》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