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缺少一個郭德剛

郭德剛和德雲社眾所周知,岳雲鵬、張雲雷等德雲成員近幾年更是活躍。嶽、張等人起初都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通過郭德剛的多年栽培後破繭成蝶。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逐個逐批的“運作”推出,比如岳雲鵬--呆萌賤表演式,一首五環之歌傳唱全國;張雲雷--偶像表演式一首<>讓相聲進入全民演唱會普及模式。超姐理解這種“運作”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播,對德雲社品牌的傳播,對商業價值的輸出。

郭德剛是一位會“運作”的相聲贏家。


回到聊房地產,對於每個項目都是每家房企的孩子,經過拿地設計施工營銷物業服務最終落成。無論是否TOP,是否一線,在今天的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都顯得信息的相對閉塞。

比如在你熟悉的區域內只能知道某幾個知名項目,或是營銷造勢,或是售樓處建築風格,或是案場物業服務,或是園林景觀......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明星項目,在項目初期和持銷期,會有業內人員聞風踩盤。但隨著項目的售罄,基本隨之遺忘。


但放眼全國房地產市場,除了能記住幾個TOP品牌以外基本售罄就隨之都成為過去式。


當然這裡也有某些特例,比如河北某地的某項目的翻盤運作,在全國房地產圈內也紅極一時,並作為教學案例延用。比如上海當年地某項目由於某部電視劇而被知悉,成為地標建築。


面對高週轉的今天多數項目屬於碎片式,單體式。因為忙著現金流,忘卻了互動和關聯。還記得早些年的某房企的口碑,在區域項目深耕的同時,銷售額幾乎全部來自老帶新。而今的高週轉項目和區域佈局深耕看起來獨立而陌生。


無論是業內人員還是客戶,對於房企的項目的認知停留在某某企業在某某地點有個樓盤,有時間過去看看僅此而已。


房地產缺少一個郭德剛


也許你會說我們都在搞“項目聯動”啊,是的,這只是理論上的“項目聯動”只需要有即可。


房地產缺少一個郭德剛


運作,是有邏輯的對不同購房者的輸出,TOP房企一般都會有自己的產品系列,但這個產品系列只有“自己人”和同行知道,但是購房者是不知道的,可能你會說我們有說辭云云,但購房者的理解就是某某開發商在某某地方有個項目是啥面積段多少錢有時間去看看。


運作,是系統化的整理,在深耕區域戰略佈局的輸出,讓購房者知道在這個區域做的產品系列是什麼級別,讓客戶根據不同項目的產品系自動選擇配對。解決“找”客戶的歷史難題。而不是讓客戶覺得我想買房我知道的所有售樓處轉一圈吧。


運作,是有關聯的多米諾效應,讓購房者明確房企的項目定位,而不是把定位作為內部的自己人彙報。有人會說,有品牌發佈會啊,沒錯,品牌發佈會是產品定位的輸出手段,但對於購房者來說就是參加一次大型活動,看的是燈光音響舞臺等帶來的大場面的視覺體驗,三四線城市的人沒見過,一二線的人去湊熱鬧,最終得出這家企業有實力挺厲害,而只有少數圈內人才會關注所謂的發佈會“知識點”。


運作,是當項目結束後購房者入住後和別人說起我家住在哪裡我家小區物業景觀園林等都如何如何好,讓別人羨慕,可能想問還有二手房在賣嗎?想搬過來住,或者持續關注房企後續開發項目或者正在銷售項目,才是一次完美的運作。才是業內。客戶心中的明星項目。


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至少是需要長期居住10年以上的一個固定地點。我們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裡有更多的明星項目出現,我們也願意自己住在明星項目裡,我們也更願意和周圍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明星住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