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滿足感,糖果可能會更甜


推遲滿足感,糖果可能會更甜

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作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後按了鈴"。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這種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

這個研究發現:孩子們的學業成績與他們等待糖的能力有關。

推遲滿足感,糖果可能會更甜

這就是米歇爾教授提出的著名的"延遲滿足"理論。科學家們對實驗者進行了腦部fMRI掃描,勾勒出了自我控制線路的腦部神經線圖。發現,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更有耐性,從而更擅長推遲享受。

也就是說延遲滿足的人,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即自控力更強。延遲滿足讓我們暫時規避了諸多誘惑的打擾,從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成長的道路上,就是要學會克服困難和彌補過失。需要做的不是因為害怕跌倒,而是應該明白,渾汗如雨的過程更值得鼓勵和慶賀。

只有創造充滿鍛鍊機會的環境,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才能真正地成長,才能懂得如何走人生的路。

推遲滿足感,糖果可能會更甜

延時滿足的含義:為了獲得將來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動延遲或放棄眼前較小的利益。

但是一定要記得,制定規則後你只是延遲了滿足,並不是不滿足。

學會延遲滿足,提前把重要的事情先辦了,長期積累,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會讓自己受益終身的。需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練習,如此,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