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的誕生引起了俄羅斯帝國的注意;後來俄國推出的Vezdekhod坦克、尼古拉·列別登科設計的沙皇坦克(Netopyr)都沒有任何實用價值,雖然“沙皇坦克”是世界上體積最龐大的坦克,但它同樣無法用於實戰,只能用來觀賞。十月革命之後,俄羅斯開始嘗試製造第一輛屬於自己的現代坦克,不過,在自主研發之前,他們首先是仿製法國的雷諾FT坦克。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早期的俄國Vezdekhod坦克技術圖紙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大名鼎鼎的沙皇坦克(Netopyr),那兩個輪子的直徑有8米


得來不易的雷諾坦克

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原本就比較落後,所以也直接導致了俄羅斯建造坦克時沒有任何工業基礎,想要建造坦克,那就必須使用其他國家生產的坦克底盤。俄國剛開始生產坦克時,由彼得格勒的伊茲爾(Izhora)和普蒂洛夫(Putilov)兩家工廠負責製造,另外還有一家叫作“奧布霍夫”的工廠負責生產一些簡單的配件。

沙俄帝國已經垂涎法國的雷諾坦克很久了,但是,直至沙俄滅亡都沒能把雷諾坦克引進來。俄國最初看中的是法國的施耐德CA 1坦克,但是到了1917年秋天,獲得的卻是雷諾FT坦克,而且這批坦克也無法用來對抗德國,對軍事援助毫無作用。

1918年12月12日,法國的20輛雷諾坦克被德軍第303炮兵團部署在敖德薩(今烏克蘭西南部)。其實,法國的雷諾坦克第一次亮相是在1919年3月19日上午的沃爾姆斯附近,當時的沃爾姆斯區域正處於德軍的佔領區,包括今天烏克蘭的維諾格拉德諾耶、貝雷佐夫斯基區、敖德薩州等領土。德軍向俄國部隊發射炮彈,隨後坦克部隊全體出動;俄軍無法從正面與敵人交火,所以採取側翼進攻,他們使用各種大炮來攻擊坦克,很多德軍士兵棄車逃跑,在追趕德軍的同時,有4輛雷諾FT坦克被俄軍繳獲。這批被繳獲的雷諾FT坦克正是雷諾公司所生產的;前裝甲厚差不多8-22毫米,炮塔採用鉚釘固定,是不折不扣的法國製造。

戰鬥結束後,俄軍決定將一輛俘獲來的坦克送給列寧,這輛坦克的編號為:69009,是法國的“索摩亞”公司製造的;同樣使用的是鉚接炮塔,其他地方和雷諾FT坦克一致。但是,該坦克本來就剛剛經歷了戰爭,在經過長途運輸,等到了莫斯科時坦克已經不能使用了。1919年4月,列寧要求另外找一輛雷諾FT坦克,用來參加5月1日的莫斯科軍事遊行。同一時間,烏克蘭部隊中集結了各種各樣的坦克裝甲車,其中編號為:66250的坦克被派往莫斯科參加軍事遊行,俄軍中的Kozyrev以及助理工程師Podruchenko被選為隨行人員,他們和坦克一起被送上火車,並駛向莫斯科。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1919年4月開完商討會議後,就是這輛坦克被送往莫斯科


到了莫斯科後,一名叫“比羅辛斯基”的士兵被叫來參觀坦克,隨後並嘗試駕駛,雖然這是他第一次駕駛坦克,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控制方法。1919年5月1日下午,俘獲來的坦克就駛下了紅場,第二天烏克蘭俄軍總部向列寧致電以表感謝。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1919年5月1日,紅場上的雷諾FT坦克,未經任何改裝


1919年8月,列寧提出俄國一定要生產出自己的坦克,儘管俄國的處境非常糟糕,但自主生產坦克似乎也沒什麼難度。況且,法國的坦克不就是採用汽車部件製造的嗎,坦克體積小、重量輕,把以前生產汽車的工廠用來製造坦克,對於俄國來說完全可以做到。

1919年8月10日,俄國的軍政委決定要建造10輛坦克,並由下諾夫哥羅德(俄羅斯的城市名)的索莫沃工廠負責製造。其實,該工廠在之前就有嘗試過製造裝甲車,因此由他們來生產坦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8月22日,工廠召開會議:宣佈了建造坦克的想法後,工廠的設計師們開始檢查俘獲來的雷諾坦克,並接受了軍方的任務。另外一些已經拆卸了的坦克也同樣被送往索莫沃工廠,很快發現一部分零件已經丟失,工廠的管理人員無法找到合適的零部件。但是,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莫斯科的AMO工廠正在生產菲亞特15T卡車,他們改用菲亞特卡車的發動機來替代坦克原有的發動機。隨之,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卡車的發動機比坦克的發動機體積大,解決辦法就是把坦克的油箱往後移動一點,使得發動機能夠順利安裝。該項目於1920年1月1日完成,同時,這也是後來“俄羅斯雷諾坦克”的特點之一,後部比前部大一圈。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俄國雷諾的發動機艙,與法國的雷諾FT有所不同


索莫沃工廠的坦克生產之路

索莫沃並不是唯一一家生產俄羅斯坦克的工廠,在1919年10月3日,軍事委員會向伊佐拉(Izhora)工廠發佈第2131號法令,指示他們生產30輛改進版的雷諾坦克。其實伊佐拉工廠只負責生產和組裝,而奧布霍夫(Obukhov)工廠負責製造傳動裝置,其他零部件由俄羅斯的普蒂洛夫工廠製造。10月16日,軍事工業委員會派遣一部分人到索莫沃工廠學習坦克的生產步驟,並表示:這些生產線將來會複製到伊佐拉工廠。

同年,11月27日伊佐拉工廠正式接受坦克的生產任務,按照計劃該工廠要在兩個月內交付第一輛坦克,條件是:只能使用60名工人,其中10名汽車修理工、30名金屬工、和20名蒸汽鉗工。第三個月,要求該工廠生產3輛坦克,在之後的每個月裡要生產5-6輛坦克,並且要求:在第一輛坦克生產出來後的3個月裡要看到“技術文檔”而發動機和武器系統的“技術文檔”要提前兩個月送到軍方手裡。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在索莫沃工廠修理後的雷諾FT坦克,前方還增加了兩個燈


1919年10月初,蘇俄內戰期間尤登尼希(Yudenich)的軍隊曾幾次發動進攻,10月中旬已經抵達彼得格勒附近。由於擔心戰爭會殃及伊佐拉的坦克生產,所以俄國國委會在16日和17日決定將坦克的生產線全部搬遷至索莫沃工廠,沒幾天的功夫索莫沃工廠的生產線已經佈置完成,但是彼得格勒也守住了,而且伊佐拉工廠仍然生產一些坦克的零部件,如:炮塔、裝甲等。

戰爭剛過去沒多久,國委會又開始向伊佐拉工廠下達任務;原先的每個月10輛坦克,變成了後來的15輛坦克零部件。1920年2月27日,伊佐拉工廠又收到軍方訂購的10輛88號“雷諾小型”坦克炮,並分為兩批,第一批於7月1日交付,第二批於11月1日交付。同一天,軍隊再次訂購了5挺霍奇基斯37毫米坦克炮,並約定於8月-11月交付。

另一邊,索莫沃的任務也不輕,他們使用的裝甲有很多問題;3月份就已經生產的坦克到了7月15日才交給軍方。根據索莫沃工廠的說辭:坦克的裝甲生產出來大多數呈彎曲形狀,如果試圖把它壓平就會破裂,剩下的裝甲雖然沒有破裂,但是總讓人不放心。而這些裝甲的供應商恰恰是伊佐拉工廠,所以他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除了組裝新的坦克,索莫沃工廠還要對損壞的“雷諾FT坦克”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進,一些已經無法維修的發動機還要用菲亞特汽車發動機來代替。在高級工程師“高格爾”的指導下,索莫沃工廠於同年8月份建造了俄國自己的雷諾坦克,該坦克被命名為 “自由戰士列寧同志”。該坦克與後來的俄羅斯坦克有很大的區別,它使用的是從法國雷諾坦克上卸下來的SA 18坦克炮,在俄國的坦克中它是唯一的一輛,同時這輛坦克還塗裝成和俄國士兵一樣的顏色,主要是為了閱兵時更加好看。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俄羅斯的第一輛現代化坦克:自由戰士列寧同志


坦克的第一次測試於1920年8月31日,金屬工“艾弗林”負責控制坦克,高格爾爬進炮塔內控制機槍。坦克從卡納維諾到索莫沃的道路上行駛,途經好幾座陡峭的沙丘,以完成坦克的機動性測試;另外,坦克還試圖摧毀道路旁的建築物,並從廢墟上面駛過。通過以上測試,充分證明了“自由戰士列寧同志”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非常可靠,但是在戰場上表現究竟如何,還不得而知。

第二天高格爾就給莫斯科發電報:第一輛坦克在1920年8月31日已經完成了道路機動性測試,其他項目的試驗將會在9月1日進行。

“自由戰士列寧同志”是第一輛在俄國本土製造,並完成第一段測試的坦克,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俄國的第二輛坦克叫“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與“自由戰士列寧同志”不同的地方就是“巴黎公社”使用的是1870年代的俄國海軍武器“霍奇基斯機槍”。上文就說過,“自由戰士列寧同志”使用的SA 18坦克炮是從法國的雷諾坦克上卸下來的,俄國僅此一支。“巴黎公社”坦克使用的機槍和海軍使用的機槍彈藥一致,區別在於槍管長度、單槍管和五槍管。另外,霍奇基斯機槍和SA 18坦克炮底座的吻合度非常高,而且後來坦克上的機槍也被改成霍奇基斯37毫米坦克炮。

雷諾坦克分別裝備機槍和大炮並沒有讓俄國工程師感到興奮,因為坦克在不同環境下需要同時使用機槍和大炮,所以,工程師們開始計劃在一輛坦克上同時安裝機槍和加農炮。後來生產的俄國雷諾坦克,加農炮在左側,霍奇基斯機槍在右側;而這些武器大多是來自被俘獲的英國馬克坦克。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完成生產的俄羅斯雷諾坦克,裝備的是坦克炮和機槍


由於伊佐拉工廠生產的裝甲得到改善,所以1920年11月中旬,索莫沃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同一時間,他們生產了5輛坦克並準備進行試驗,第6和第7輛坦克正在製造中,預計12月15日完成;第8、9輛坦克也在計劃當中,預計在1921年1月20日完成生產。

霍奇基斯坦克炮的測試是在1921年11月10日進行的,根據資料記載,該炮是1985年就製造了,在測試中發射了11發炮彈,結果令人非常滿意。11月12日軍事委員會抵達索莫沃工廠,第二天開始對坦克的機動性進行測試,結果剛開了兩公里坦克的曲軸帶就脫落,當天委員會就聯合索莫沃工程師召開技術探討會議。11月14日,該坦克成功行駛了7.5公里,後來委員會離開莫斯科,索莫沃也開始對坦克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進。17日,索莫沃自己測試的坦克行駛了26.5公里,平均時速為7.65公里/小時,最高時速達到8.89公里/小時,考慮到坦克是在野外行駛,地面上有很多積雪,所以該測試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俄羅斯的雷諾坦克和霍奇基斯坦克炮的使用手冊


雖然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測試完後,坦克有22處需要修改,索莫沃工廠決定在1-2周內改進完成,其中之一就是:在燃油箱上安裝維修艙口,還有就是在坦克的左後方安裝發動機檢修艙口。另外,5、10、15號坦克將嘗試不同的配置方案,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坦克上安裝不同的變速箱,以提高坦克的最高時速,當然這個方案正是“高格爾”自己提出來的。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雷諾坦克的發動機和菲亞特卡車的發動機還是有些差別的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從使用手冊可以看出坦克有發動機檢修艙口,但沒有油箱維修艙口,所以俄羅斯的雷諾坦克至少有三個版本


如前文所述,索莫沃工廠的第一批坦克於1920年12月15日交付,之後又陸續交付了4輛坦克,到了1921年3月完成全部訂單;但是每輛坦克都有自己的專屬名字:

  • 第一輛:自由戰士列寧同志
  • 第二輛:巴黎公社
  • 第三輛:卡爾·馬克思
  • 第四輛:施密特中尉
  • 第五輛:卡爾·利勃克內希特
  • 第六輛:紅戰士
  • 第七輛:紅星
  • 第八輛:無產階級
  • 第九輛:自由俄羅斯
  • 第十輛:黑色水手
  • 第十一輛:伊利亞·穆洛梅茲
  • 第十二輛:風暴
  • 第十三輛:刻赤
  • 第十四輛:勝利

在交付坦克時,第12、13、16號坦克沒有裝備武器,因為這三輛坦克是送給列寧的禮物,所以只是用來展示,如果需要武器後期還可以再安裝。製造這幾輛坦克的想法是索莫沃的高層“丹尼洛夫”提出的,由設計師“別爾迪舍夫”負責設計藍圖和坦克原型,最終作為獎品,別爾迪舍夫獲得了兩套英式西服、兩張桌子、四個椅子。

內戰後期的蘇聯雷諾坦克

第一批坦克交付完的同時,俄羅斯的內戰也隨之結束;1920年11月克里米亞被蘇俄部隊佔領,白俄部隊幾乎完全放棄抵抗,蘇俄對坦克的需求量也逐漸下降。此外,工廠生產坦克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就像之前說的,7號坦克用的是測試型的變速箱,結果發現它連12公里/小時的速度都達不到,發動機已經處於極限狀態,每小時只能達到10公里,後來為該坦克換上普通的變速箱才得以使用。

在索莫沃生產的坦克後來都被送往莫斯科,在那裡它們被分為5個小組來訓練。到了1922年蘇聯遇到了史無前例的Povolzhye饑荒,而一部分坦克也被用來當農用拖拉機使。後來,這些坦克被當作訓練車,用來培訓新兵;儘管速度很慢,但總比英國的馬克坦克或者Mk.A Whippet坦克強很多,當然這些都是坦克的自身重量、汽車發動機帶來的優勢。

以上坦克的另一個用途就是參加閱兵,通常情況下都會與法國的雷諾FT坦克並駕齊驅,而且都會武裝上霍奇基斯坦克炮。這些坦克最後一次參加閱兵是在1929年,之後的閱兵坦克都用MS-1輕型坦克來代替,到了1931年1月30日,這批坦克已經退出蘇聯坦克部隊,併發放給全國各個軍事學校用來當教學輔助機器。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1920年代後期,法國的雷諾和蘇聯的雷諾同時在場,而且還有菲亞特3000坦克


雷諾坦克在俄羅斯,從仿製到變成拖拉機,再到淘汰的過程

1929年5月1日,蘇聯的雷諾坦克最後一次在紅場參加閱兵儀式


1938年4月15日,這些坦克只剩下了兩輛,根據阿布圖總司令巴甫洛夫的命令,這兩輛坦克都被轉移到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試驗場,庫賓卡試驗場也隨之成為了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愛國者公園。俄羅斯的雷諾坦克和英國的馬克坦克成為了愛國者公園內最古老的展覽品,俄羅斯雷諾坦克只有一個炮塔,它只是吸取了法國雷諾坦克的設計元素,但又不是特別像,總的來說俄羅斯坦克還是別具一格的,當然這也要感謝索莫沃工廠為之付出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