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为何?什么意思?

聪聪的农家事


一、出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离娄下 三十三章

二、释义:

这里的“君子”和“小人”不是好人和坏人,是指有无地位、官职。泽:恩泽,流风余韵。斩:断绝。淑:取,得。

孟子说:君子建立起的功业,到第五代就消弱了,小人也是这样的。我没能成为孔子的弟子,是私下跟别人学习得来的。

三、分析

孟子的意思是,先辈的贤德、才学、功业不会一直被后人承继和超越,世家也不会一直延续功名利禄而不衰。

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一代人创下的基业和品德能够恩泽后代,但不能保证世代相传。

咱们现在喜欢说“富不过三代”,而孟子说“五世而斩”,这“三代五世”未必总是灵验,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 我们看看孟子之前的那些帝王世家:

1.夏禹治水,定九州,平天下,后儿子启即位,启晚年生活腐化,喜欢饮酒作乐,不务朝政。

他儿子太康即位,不仅不做改变还变本加厉,终于失掉了国家

从禹到太康,还没过五代就给丢了。

少康中兴又毁于孔甲,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最终夏王朝灭于暴君夏桀。

2.商汤兴兵伐桀,建立商超。宽厚仁德,勤政爱民。可传到嫡长孙太甲时就失了祖宗风范。

太甲“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被伊尹放逐到桐宫。好在反省了三年,悔过改新了。

太甲再传到孙子雍己帝的时候,诸侯已经不来朝拜了。

雍己的侄子中丁即位后,兄弟和他们的儿子之间相互争夺权位,造成延续九世的混乱。

盘庚迁都,恢复了一点成汤的德政,可最终还是毁在了商纣王的手里,出了一个千古骂名的暴君。

3.周文王一代明君,周的奠基者。武王伐纣,备受拥戴。并且建立各种制度,定国安民。

后面成、康两王即位,靠着周公、召公的辅佐,天下安定。到了康王儿子昭王时,“王道微缺”,连昭王的死都成了谜团。孙子穆王即位时已经“王道衰微”了。

文王基业,也随着“烽火戏诸侯”而灰飞烟灭了。

四、总结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与其做继承人,不如做奠基者。无论家庭出身如何,不可坐吃山空,也不能自暴自弃。做长辈的也应该多教孩子如何做人,钱财地位不是万世不变的。

最后以曾国藩的话结尾:

“凡富贵功名,皆由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想干涉。”


读书侃报


谢谢题主,我来试着回答。

首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意思

此句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泽,可理解为品行和家风,或家业;朱熹注:“泽,犹言流风余韵也。” 斩,中断,不存在。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君子的品行、遗风(家业),经过五代后,就不复存在了;后也引申为先辈积累的家业财富,经过五代人就会败光。

其次,“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道出的定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萌芽、发展、壮大然后逐渐衰退、最后消亡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去洞察宇宙的万事万物,小到普通人、大到社会情态、王朝更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总是伴随着合,兴总是伴随着亡;富贵与贫贱更替,兴盛与衰亡叠变,流转轮回,都无法逃脱这样的规律。更何况君子或小人的品行、遗风的影响。这似乎是一个定律。孟子实在是一个洞察世事万物规律的预言者。

认识到这样的规律,也便对兴与衰、富与贫、贵与贱有了理性的考量,世间无非就是这样,一切都是必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富二代”躺在父辈创造的财富里,大可不必乐遥遥,财富是暂时的,个人的奋斗才是值得珍视的,所以,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向高级干部们推荐《触龙说赵太后》,希望他们不要让孩子躺在温柔富贵乡,养尊处优,要为孩子长远着想,以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成功者也不必炫耀和矫情,到处宣讲自己的辉煌,谆谆教诲别人,荣耀和地位也都是暂时的,人们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 那些靠脸蛋吃饭的明星们,大可不必出门保镖簇拥、招摇过市,谁都有过最美的年华,但是容颜会老,青春易逝,还是低调一点,把人做好,把事业做好。

其三,能否挣脱这一宿命的定律?

多少人想破脑袋都要企图挣脱这个定律,走出这怪圈,能不能呢?或许能。历史发展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无数可资借鉴的兴与衰、成与败的经验和教训,而且随着我们的认知和智慧不断提炼、升华和丰富,我们对自身、对宇宙、对万事万物的规律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了解,谁又能够说我们不能规避这样的魔咒?

如果实在无法挣脱这个定律,那还是老话:做好现在,踏实而行,充满希望,直面未来。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教!


作家剑锋的园子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意思是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说财富的传承传不过三代人,言外之意就是说,将财富留给自己的后代其实并不是最明智的决定。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族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尽管是普遍现象,但现实生活中能否富过三代,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财富传承问题,实际上它对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家庭中最值得传承的东西呢?那就是“道德传十代”,意思就是道德的传承可以超过十代人。可能这句话有一点儿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家族中长辈的思想对于后代的影响真的非常大。这句话源自于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来就演变成“道德之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所以说:有德之人,方为人上人!





我欲随波不逐流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说一个品行好的君子所创造的事业家业,五代就被后人折腾完了。后面还有一句“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小人也一样。

其实这个“五世”到不一定是实指,和咱们现在说的“富不过三代”基本上差不多一个意思。

任何人要成功不能只靠祖先,那个有时候靠不住。而任何人也不必过多的替子孙担忧,担忧也无用,他们也得靠自己。靠自己为几代人打事业,很可能最后还是无用功。

靠得住的只是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道德,所以这句话也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无心随墨


基本词意 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词语解释】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君子的遗风,影响五代以后而中断;小人的遗风,五代以后传统中断。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外,尚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是”富不过三代“的来源。

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具体意思两句可以并在一起理解,“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先天的后天的外在的内在的。对此民间有句话:概括地极为深刻:“富不过三代”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因为子孙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般若修行


一个品行高尚,

能力出众的君子,

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

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

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

所以古人云: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佛心归真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具体意思两句可以并在一起理解,“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先天的后天的外在的内在的。对此民间有句话:概括地极为深刻:“富不过三代”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因为子孙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水沐东方DF


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指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也指先辈积累的财富家产经过几代人就会败光了。


爽爽的大跟班


君子的恩泽(祖业),到五代以后就会断绝!

不能仰仗先祖,总有一天,一切会消失,还得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