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摘要:“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一場盛宴已持續了一年,仍在不斷地“加菜”。截至3月11日,滿滿16桌的“菜單”都已備齊。

這場盛宴指的是去年1月國務院在全國啟動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18個部門共同推動。

深圳、包頭、銅陵、威海、重慶、紹興、三亞、許昌、徐州、盤錦、西寧等11個試點城市,以及河北雄安新區(新區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代表)、中新天津生態城(國際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澤縣(縣級代表)、江西省瑞金市(縣級市代表),共16個試點城市和地區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有機構預測,“無廢城市”建設的背後,其實與7萬億元的市場空間掛鉤。以深圳為例,試點期間就計劃培育一批固體廢物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的綠色示範企業,創建24個以上生態工業園區,新增5家綠色工廠,培育10家以上第三方綠色製造諮詢服務機構。

全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多億噸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到2020年,將系統構建“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無廢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範模式。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諮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我國每年固體廢物產生量近100億噸,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如此巨大的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和年產生量,如不進行妥善處理和利用,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對資源造成極大浪費。

杜祥琬說,“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金惠介紹,全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多億噸,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700億噸。快遞包裝等新業態帶來的固體廢物問題也不容忽視,部分地區垃圾圍城、垃圾遍野已經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根據2019年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2019年,全國共有200個大、中城市向社會發布了2018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經統計,發佈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5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643.0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81.7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1147.3萬噸。

以醫療廢物為例,年報顯示,產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產生量為5.5萬噸,其次是北京、杭州、廣州和重慶,產生量分別為4.0萬噸、3.0萬噸、2.7萬噸和2.4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醫療廢物總量為26.8萬噸,佔全部信息發佈城市產生總量的32.9%。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僅醫療廢物產生量就大幅增長。生態環境部本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4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058.8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1156.0噸/天。其中,湖北省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天提高到了667.4噸/天,武漢市能力從疫情前的50噸/天提高到了265.6噸/天。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15.9萬噸。

生態環境部本月初通報,武漢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已持續滿負荷運行,每日需外運至周邊地市應急處置醫療廢物約20噸。

“部分地區在城市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於固體廢物減量、回收、利用與處置問題重視不夠、考慮不足,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杜祥琬說。

目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去年12月進入二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有望成為未來固體廢物處置的重要原則。

“無廢城市”試點盛宴的鍋蓋揭開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均需通過專家委員會專家評審。去年9月,實施方案通過了評審,但仍需根據評審專家組意見和建議修改完善。

今年3月,“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最終定稿,盛宴的鍋蓋揭開了。

根據《深圳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試點各項任務所需資金由財政保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應前瞻預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用地。到2020年底,固體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趨零增長,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比2018年下降5%。到2025年,“無廢城市”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和零填埋。到203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房屋拆除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8%。

深圳將建立佈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購有序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收網絡;到2020年,新增2個以上工程渣土泥砂分離綜合利用項目,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年。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自行配套建設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設施。

重慶市相關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工程渣土填埋場、裝修垃圾填埋場及監管平臺建設。政府投融資建設項目使用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替代用量不少於30%。到2020年,完成一批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重慶還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投入力度。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重慶市表示,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市級財政落實市級層面“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經費保障,將相關經費納入預算。市級有關部門對接國家部委,爭取國家資金支持。重慶市主城區政府(管委會)加強“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資金投入,結合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汙水汙泥處置設施、建築垃圾消納設施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創新重點領域固體廢物投融資機制,建立循環經濟融資平臺,加強政、銀、企信息對接,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投入力度。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方案則提出,到2025年,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模式在“亦莊新城”範圍內全面鋪開,落地一批先進的固體廢物處理工程設施,基本實現依靠區內基礎設施處理處置固體廢物問題,初步實現園區趨零排放。創新融資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發行綠色債券,擴展綠色發展資金項目等,用於支持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體系建設。

根據紹興市的方案,該市將重點培育一批市級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持續打造一批綠色設計產品。2020年12月底前,累計實施國家級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創建國家級綠色製造名單15個以上;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工廠49家;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園區、循環化改造園區8家。以動力電池、電器電子產品、汽車、鉛酸蓄電池等為重點,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到2020年12月底,基本建成廢棄產品逆向回收體系。

在要素投入方面,紹興市表示,將加強財政資金統籌整合,明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資金範圍和規模。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範圍,保障設施用地。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紹興市“無廢城市”技術支撐服務專家庫。

“無廢”最高境界是實現生命輪迴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規劃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0.97萬噸/日(包含“十二五”續建12.9萬噸/日),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比例達到50%,東部地區達到60%。

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前端包括垃圾的收集、分類和運輸,一般由市政環衛部門負責。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空間較大,具有資金、技術、規模優勢和產業鏈綜合運營能力的企業更具競爭力。

目前,固廢處理業務收入佔比超過20%的A股上市公司共20家。大體上,首創股份居首,啟迪桑德位於第二,均超過350億元,100億~200億元的企業有4家,100億元以下企業10家。

中證鵬元評級機構的研究顯示,以城市道路清掃單價10元/平方米/年、垃圾清運單價100元/噸、公廁運營費用13萬元/座/年為標準預測,預計全國城市和農村環衛市場空間在1600億元~2000億元/年,垃圾分類全面推行後環衛服務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目前,發達國家建築垃圾資源化率高達95%,而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建築垃圾產量達到15億噸,但利用率不到5%。預計2020年建築垃圾將達50億噸,建築垃圾處理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固廢觀察”一篇研究報告稱,根據市場測算,2017年我國建築垃圾處理市場的體量已超過800億元,相較於2010年的400億元翻了一番,8年內的平均增長率超過10%。如果維持現有的增長率,到2020年,我國建築垃圾處理市場規模可輕鬆突破1000億元大關。

在危險廢物領域,據“固廢觀察”分析,在一系列頂層設計與專項行動的推動下,危廢處理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併成功躋身至國內投資的新熱點。按照每年8%的增長,2020年我國危廢產生量將達到6200萬噸。

李金惠介紹,近年來,日本、歐盟、新加坡在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可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供借鑑經驗。日本持續推進建設循環經濟社會基本規劃,目前已處於第三階段(2013~2020年),通過促進生產、物流、消費以至廢棄的過程中資源的有效使用與循環,將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負擔降到最低程度。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日本採訪時注意到,廢棄的塑料瓶經過篩選、粉碎、洗滌,加工製成聚乙烯,再經過紡線、織布、印染等工序,最終變成了手套、領帶和西裝。

僅有49人的豐田金屬公司,每天可處理1200輛報廢汽車,回收400噸鐵,處理150噸汽車碎屑,回收700公斤純銅。廢舊汽車經過多達50多道工序的自動分揀後,提煉的鋼、鐵、銅、鉛、錫等所有金屬都會被送到工廠回爐,而後生產新汽車,甚至連座椅上的泡沫塑料都可回收再利用,實現了汽車的“生命輪迴”。


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裝備

榮譽獲選“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先進技術


12月2日,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發出《關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先進適用技術(第一批)評審結果》的公示,中科博聯自主研發的“農業廢棄物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技術及裝備”“城鄉混合有機垃圾共發酵技術及裝備”,經過專家的嚴格甄選,成功入選。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16個“無廢城市”試點方案定稿,7萬億盛宴開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