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入柳體誤半生”。您練字時有這種感覺嗎?為什麼?

浮邱一鶴


一開始學書法很容易被柳體的端莊、秀美、骨感所感染,又因為去書店購書,書店見到只是這一種字帖,並且書的前面有幾頁是原帖縮小的字帖,字幾乎形同小楷。後面是打著界格的寸楷字,很光滑,很乾淨,明顯是被別人修過的,一看就是喜歡。認個書法先生,每週會把自己寫的字拿給先生批改,老師會用筆圈幾個好的,並且常說"書法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我也寫得很起勁,不到半年就能用柳體寫一些詩詞。已經很是滿足。然而有一次和一個師兄碰到一起給老師看作品。改變了我的觀念。老師指著師兄的寫的字說“他都寫柳體十三年了,決心啥時寫好才肯罷休……”我很驚愕,因為他寫這十三年,感覺並不比我寫這兩年好,可能還比我的死板些。我不覺出一身冷汗!難怪常見古人案語說,寫柳不可時間長,不然徒費功夫也(現在知道不是柳體不好,是我們不會學,只見其狀如算子,便以為就是好。這也和我們上學老師要求有關,要整齊美觀,這是實用,如同明清要求的館閣體一樣。不知其神在骨,意境淡遠而非劍把怒張。)於是我果斷棄柳學顏,繼而歐褚,以及北魏隸行草,覺得日有所進,似不虛度光陰。現在社會常聽一些老師說學書必講歐顏柳趙,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我們也是從這種方式過來的。其實這是明清當時科舉科舉所需,實用使然。已經不適應當前。我個人認為規矩上還可以楷書為宗,求其正,然後多思考南北朝書體才會收穫更多。學風的出現是思想的變化,沒有個人的思想是很難有所成就的。所以多讀書才會增加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使眼界與心胸進一步開闊。不步別人後塵,才能明白為啥說一部書法史,其實就是一部思想史。



衍耳


不要理解錯了,一入柳體誤半生,意思是說要吃透柳體,要花費半生時間去臨,去悟,去創新,耽誤很多時間的意思。

說顏肉柳骨歐媚都是相對的,能透過刀鋒看筆鋒,把柳體寫得肅穆、勁朗很不容易,特別那些寫字偏軟的人寫柳體強其筋骨是很好的方法。

著名大儒,書學泰斗啟功就是柳體大家,用筆和結字都入柳如“有”“大“不”如”“為”等


洪福書畫


也對,也不對。柳體不適合入門初學者。拿他當入門教材是會耽誤很多功夫。但如果入了門,想再提高,柳體是你繞不過去的坎。


鳳凰花兒開


柳體的字看過,由於接觸毛筆字以來,就始終在研習王羲之的書法,還沒有來得及臨摹其它的字。所以,對於柳體能不能耽誤人生,我沒有發言權。我只是對那些有偏見的人,想說一句心裡話,每個人的眼光都是不一樣。人的地域性別年齡性格生長環境和經歷不同,會對不同的毛筆字,有不同的反應。

根據我自己的選書經歷,因為曾經風雨,踏遍千山萬水,見過高山雪峰,經常一個人遊蕩在大自然中,所以,我當年選帖子,一眼便被蘭亭序吸引。到現在也不能自拔,因為我覺得,有點朦朦朧朧,找到王羲之當年作書的感覺和快樂。我也不想走出蘭亭了,我的看法是,那些勸人要走出去的人,其實都在胡說,他們好像也沒有搞懂王羲之的字咋回事。王羲之的行書,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峰,即使你能夠臨寫的一模一樣的外形,也是白扯,因為,現有的蘭亭都差著十萬八千里,因為,連蘭亭序文章講了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根本寫不出那種內在精神的。所以,我是達不到山頂的人,但我決定此生只有攀登,把此生交給登峰的過程中,也是快樂。起碼,我知道蘭亭的正確方向。倒是那些有條件有才賦的人,敏銳地半途而廢,走出所謂的蘭亭,去尋求自我,我為其惋惜。

所以,被什麼體耽誤了,都是在有目的的瞎說。有人練不好什麼,就說什麼東西害人。不要相信那些偽學問的人瞎掰,什麼體寫好了都是成功。中華書法,人類精神的美好寄託,寫什麼不重要,寫不寫很重要。🇨🇳



蘭亭舍翁


練任何一種楷書字體,無非是在點畫之間找規律,在結構中體會“中宮緊縮”,在佈局謀篇裡找到自己。

柳體字去字之皮肉,袒露筋骨,細心琢磨,小心臨寫,絕無誤人之意態,大約初上手難度大,控制筆力不強,而退縮託詞柳體誤,不容易寫出來,從而它選肥厚線條,適和運筆的字體。

柳公權曾勸諫唐穆宗,心正才可筆正,柳公權也是強大心力筆力,刻苦天分閱歷一統,才形成對當世和後世影響至深的柳體。

習練柳體,當結緣於此,精熟後再有二心。不可庸俗理解為“一入柳體誤半生”,這種民間不負責任的訛傳。

各種字體,都有其內在規律,發現美,鑑行美,足矣。


賴頭充


不在學什麼,高低是你的問題,書法,見識眼力第一,眼高手低,好事兒,眼底手低,無藥可醫!



漢父


柳公權的楷書,要寫好,其實很難,沒有臨寫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我就在練習柳公權的神策軍碑,就感覺到它的難度。原來以為這種字體很俗氣,臨寫了以後發現自己寫的還比字帖上的字還更俗氣,這就迫使我思考如何解決,看來只有接近原帖,越像越好,沒有別的辦法。所以說學習書法,選了一本字帖,就要深入研究,我們經常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終還是要出了虎穴,又得虎子。要做到這些,就要對自己臨摹的字帖的作者,時時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如果狂妄,認為自己比人家寫得好,很難有所收穫。

上個世紀很多學書法的,如今已有所成的,他們入門往往是從歐體或顏體或柳體楷書開始的,一開始寫歐體或顏體或柳體這三類楷書的人很多,大家都拿這些去參加書法比賽,結果呢,評委也看膩了,寫這三種字體真正能獲獎的就很少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書法展覽的導向,寫“醜書”的慢慢開始流行了,有些人是有這三種字體其中一種字體的功底,也有些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書法功底,無本起家,結果呢,將中國的書法搞得一片烏煙瘴氣,以至於社會上有的人認為學書法,根本就不要練習,隨便亂揮亂舞都可能獲獎。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一些展覽社會導向非常糟糕,連一些會員都覺得很不公平。

有人說“一入柳體誤半生”,那可能是自己功利心太強了,因為一般拿這種字體參加比賽根本不可能獲獎,沒有得到名和利,就說誤半生了。學習書法,如果抱著這樣的一種心態,很難有所成就。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的字體受柳體影響很大,看來,他也被柳體誤半生了?事實上,若沒有柳體的基礎,啟體很難形成,所以不能說誤半身。

說的太多了,回答得不好,請多多批評指正。


信真信善信美


我是先練的顏體,而柳體以方正為主,筆畫骨立明顯,尤其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尤為出名,柳體看似平整,其實結構已險、絕為主。臨習者容易得其平整,不易得其險、絕之勢,所以會有“一入柳體誤半生”的感覺。

現在大部分臨習者會選擇以顏體入門,顏體筆法多變,提按明顯,為以後寫大字打下堅實的基礎,大部分名家也是以顏體入門。僅一己之見,願與君有所幫助。





浮萍如你


初學書法幾個重要入門關口

老跨鬥2018.5.6

一、篆書

如果喜歡篆書,應該以清《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二、隸書

如果喜歡隸書,應該以漢《曹全碑》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三、楷書

1、如果喜歡楷書,應該以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2、先學好唐楷,再習小楷。不可以倒置。

3、習小楷學王義之的《黃庭經》和《樂毅論》,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四、行書

如果喜歡行書,應該以《集王義之書聖教序》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五、綜述

1、可以非常肯定的講,以上幾種是學習書法重要入門關口。除行書之外其它都可作為初學者入門之選。

2、其它字帖均可以暫時放棄,等以後擇機再學。

3、五帖當中最好從楷書入手。

4、必須從毛筆開始學起,不可以先學硬筆。

不臨帖

不師古人

沒有前途


老跨鬥


我最喜歡柳楷,沒有耽誤半生的想法,倒是感覺楷書不習柳楷就難以深入瞭解楷書!

誠然,柳楷之難也是所有楷書之冠了!這種觀念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知道,我只想說一句話,你自己去學,去練!只有深入地學與練,你才能知道那種難,那種容易。

我同意一個網友的話,那種的楷書書體都能轉化成館閣!非常正確!我告訴你不管那種楷體,一但你完全想館閣轉化時,你的楷書也就成了館閣了!也就是無緣書法了。這樣的話,你再去談館閣的柳體難易,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了。

一入柳體誤半生!也有對的成分,因為即使你花費半生也未必能把柳體吃透!如果說柳體誤你,那麼我問你,難道現在學顏歐趙的,誰算成功了呢?說句一些人不愛聽的話,沒有!一個都沒有,不要自以為外形象了就成功了,還沒有,真的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