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80岁后,有些儿女为什么都不接到自家中赡养?她们还要以各自的借口推脱?

石头人33


赡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其实这种观念是中国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传统。但是,到了现在,为什么许多人都忘记了这种义务了呢?很多子女非但不去承担这种义务,而且还变成了啃老族,反而享受起了被照顾的权利。有些年轻人,躺在家里整天玩手机、看电视,也不想着出去找工作养活自己,而是靠着父母的工资或者退休金生活。如果有一天他们的父母生病了需要人照顾时,他们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很多人成家之后,觉得父母是个累赘,只会拖累自己,他们想到的就是能够尽快甩掉这个包袱,从而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态,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传统教育缺失

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深入且大量的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学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是天地,父母的恩情,是儿女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中国有一本《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可惜现在不要说有人读过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中国古代,也流传着许多感人的孝子的故事。

汉文帝刘恒,就是一个大孝子。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侍奉母亲也从不懈怠。母亲生病之后,常常卧床不起,他就安安静静地陪着母亲,做好了随时帮助母亲的准备。母亲喝的汤药,他也是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孔子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对父母也非常孝顺。早年家境贫寒,他就自己出去采摘野草充饥,而将为数不多的粮食留给父母。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现在年轻人不懂孝道的原因之一。

二、道德及法律约束的不足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个地方出现了一个逆子,那他一定会被众人唾骂,甚至还会被送进官府,判刑坐牢。而且大家都相信,如果不孝顺父母,是会遭到报应的。


而现在,道德和法律对这类事件似乎已经少了很大的约束力。有些人拒绝赡养父母,如果父母不去起诉子女,大概率法律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很多人都不在乎别人怎么说,道德约束在他们的身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建设,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拆迁的问题。有些女子侵吞父母的拆迁款,甚至将父母赶出家门,不予理睬。


近期的热播剧《安家》中老严夫妇一辈子起早贪黑做包子,好不容易攥够钱为儿子在上海买到了房子,帮他娶到了老婆。可是,当他们想要搬进去照顾孙子时,却发现房子里住着亲家,自己只能回去住包子铺。


老严夫妇只是感到伤心,他们并没有想要去起诉儿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心里总想着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可是最后,受委屈的往往变成了他们自己。

三、父母和孩子关系的认识错误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标题的意思。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中国式父母一定是最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和孩子所渴望的爱之间往往存在着偏差。而这种偏差,也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和失控。


父母总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是给了孩子最大的爱。父母总以为自己认为的就是孩子需要的。比如,你觉得孩子没吃饱,就让他再多吃一点,这是你为他好。实际情况是,孩子可能已经吃的很饱了,他觉得你让他再吃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会愤怒生气。但是你可能会忽视这一点,你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我让他多吃,是为了他好。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偏差,也是造成了许多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所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不信任感,甚至会讨厌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的倒退。所以,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很委屈,自己明明对孩子那么好,他们怎么就不接受,不理解呢。根源就在这里。


倾听、尊重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才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感情链接,让孩子接受你,爱你。真正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是不太可能出现问题中的这种情况的。


所以,很多时候,老人的赡养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出现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别总以为自己给了孩子生命,就拥有了控制孩子的权利。如果真是这样想的话,几十年后,后悔莫及就来不及了。


橙色茶馆


不是子女推脱责任,80多岁的老人单独生活,你以为子女就轻松了?就说我家我公公吧,今年快90岁了,从他60多岁我婆婆瘫痪后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婆婆下世后公公跟我们一块儿过了十几年。婆婆在世时他们做有小生意,生活好,爱吃五花肉。婆婆脑梗后我家就不怎么吃肥肉,婆婆下世后公公也脑梗了,不过没留后遗症,所以更不敢给他吃肥肉,公公不高兴,夏天回老家住的俩月就大开杀戒了。后来越上年纪人越固执,坚决自己过,吃自己可口的饭菜。每天肥肉鸡蛋吃的特别多,一年输两次预防血栓的水,基本一年住一次医院,也算平安,但我和老公每天神经都是绷紧的,连打几个电话没接我们再忙也得过去看看。每星期得过去给他买生活用品洗衣收拾床铺打扫卫生,真的很累。他呢,因为老了,频繁上厕所,需要时一刻也不能等,我们在他那儿他还烦我们,更不用说雇保姆了,我们是出力不落好,还心不安啊。我们特希望公公和我们一起生活,省钱省力的,周末能给我们留有自己的时间休闲一下。


南山松57


我公婆60岁,我们交养老费13年了。平时除了生活费老人购物吃药住院都是大儿子出钱。婆婆有钱会给小儿子投资,小儿子跟着婆婆吃住,婆婆还总是跟我们抱怨说他们不买菜,不交钱。可是照样一起吃,他们家的两个孩子,也是婆婆搭把手带着。我家老大老人看过,老二从来没管过。现在我老公总说让接公婆来我家住,我是不会同意的。这个问题我还没跟老公正式说过,但我慎重考虑过。原因:婆婆一直说她公平对待,可是小儿子私自挪用家里的3万块钱,10年了,婆婆从来不提。前几年占地补偿22万,卖地6万,就算他们四口子平均分,我老公也能分得6万吧,我借了四万,婆婆马上就给了小儿子四万,而且同时给小儿子投资养猪十几万。就这婆婆说她公平对待了。我特别好奇,不公平的家庭什么样?

公公以前分家的时候说因为小儿子的是新房,所以贴补一万,可是十几年过去了从来没看到过。而且我们的房子公婆住着,三间屋子,两个人换着全部住。婆婆白天睡一间,晚上睡一间。公公自己住一间。另外还有一处房,装修好了,就住了一年,就一直空着。

婆婆每年都会说首饰旧了,换新款,衣服没得穿了。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可是在这个家就不正常。一边享受一边说自己公平对待两个儿子。我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还给婆婆买了一个金戒指,就是从那个金戒指开始,总是说换新款。所以让我感觉到,不能对人太好,人心喂不足。衣服就不用多做描述了,可以说一个月每天换着不带重样的。但她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就是去年过生日,小儿子花了一百多买了一件毛衣,婆婆超级高兴,逢人就夸。

公公前后脑血栓住院六次,都是大儿子出钱,包括有两年我们欠债百万的时候也是。然后婆婆还是逢人就说,小儿子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太辛苦了,有时候还会掉几滴眼泪。有一年我家出钱,白天我看着公公,晚上小儿子陪床。但婆婆还是说小儿子太辛苦了!那个时候老公坐牢,背着一百多万债,我每个月还欠债一万多。有经验的人都懂得,脑血管疾病说实话就是不按时吃药,吃喝不注意造成的。老公不在家,我是怕万一老人这个时候没了,会成为老公一辈子的痛点。所以老人回家一周血压血糖一下就特别高了,但是婆婆还是让公公像以前那么吃喝。我不得不请假在家看着公公吃喝吃药,但那时候没人体谅我的难处。小儿子那会没上班,就在家里打游戏,因为他从来不上班。后来老公回来,我婆婆说公公住院是因为,儿子坐牢丢人,所以逞强好胜才喝酒住院的。虽然理由勉强,但我总觉得五十多岁的人活得像孩子一样吗?在这之前已经闹过五次脑血栓了。关键老公信了,特别内疚自责!

老公因为交通事故坐牢的,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今年过年的时候婆婆当着我们两口子面说,她不偏不向,两个儿子公平对待。过年大儿子开了2万工资,给了老人5千,小儿子开了一万,一分钱不给。婆婆说小儿子开的工资太少了,都不够花。他们一起吃住,过年的年货都是大儿子买的。可能就是习惯了,因为每年年货都是大儿子买。碰上疫情,我家这两个月都在用信用卡。

以前婆婆脱肛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腿做手术躺了两个多月,我也照顾过。就连沾了屎的内裤,我都洗过。我不怕累不怕脏,就怕人心叵测!现在婆婆总是让大儿子把楼房卖了,去村里盖楼房。因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我可以有借口不支持老公这样做。如果他们有一天做的事情影响孩子,影响我的家庭,我肯定坚决拒绝。大不了离婚吧!


不慌不忙地


我母亲今年86了,按理说这个年龄了不应该自己住,我们都不放心她自己住,但老妈就是不喜欢到儿女家住,去年过年的时候,接老妈过来住了,但两周后就开始闹着回家,又上火又着急地唠叨家里没怎么收拾了,花也应该浇了,总是找理由,没办法只好又返回老妈家。老妈也和我们聊过,她之所以不愿意到儿女家住,觉得不如在自己家自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干嘛干嘛,图的一个自在,在儿女家就没有这么自在了,和儿女们吃不到一起去,作息时间也不一样,老了不想受这么多的拘束。想想老妈说的也有些道理,现在先依了她吧,好在老妈现在腿脚还挺利落的,我们三家又都在市里住,我也是隔一天就来关照一下老妈的生活,也经常隔三差五带老妈出去逛逛吃吃,老妈也挺乐意这样的生活,现在看这样的安排也不错,再过个一年半载的看老妈身体情况可能又会有变化了,不管怎样,照顾好老妈的晚年生活是我们儿女应尽的义务,这个义务也一定是责无旁贷的。


书口木子


人老了就是麻烦。老小孩,人老了就跟小孩一样,行动不方便了,意识也不太清楚了。和小孩蒸蒸日上不同的是,老人每况愈下。80岁以后的人,子女们也将进入老年,并且负担很重,不愿意把老人接到家里,很正常。我63岁了,如果能活到70多岁,我要求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


静美绿洲


我老妈80,父亲走了10年,她一直独居。有时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陪她住过。她喜欢自己生活说随便。小侄给她买二个电视,她冬天在家网络、有线来回看。

早晨4点左右,就起来看电视,要不望窗外,看谁家的灯先亮,公交几点发车……

春暖花开的时候,她喜欢种菜。我小弟在城郊一个山沟里,借了一块小地。她没事就去侍弄小菜,黄瓜种多了,老了一地,她就喂鹅子 。一直忙到秋。因为,她自己住80多平电梯楼。小弟、小侄在同一单元。大弟、外甥在同一小区,都常去看她。

今年我退休,基本上陪她种菜。有时,她在地里拨草、收菜,我去山上采山菜、拣蘑菇。天天挺乐呵 。老妈的吃穿大多我全包 。

如果老妈不爱做饭了,不愿意自己住了。我们四个准备转留去老妈家照顾她。我女儿去年还陪她住四个月。

我老妈性格开朗,家人、邻里也喜欢与她聊天。昨天邻居阿姨陪她一小天 。常回家看看老人,关爱老人。常去陪他们,让他们的晚年不孤单。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就养他们老。让他们有一个自由、快乐幸福的晚年,平安健康长寿……



冰清韵a


我老妈80岁,老爸82岁,就是自己居住,买菜、做饭、水电暖费缴纳、银行存折到期、甚至买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自己(老妈)去办;昨天说又去交电费了,我说您把电费号告诉我,我帮您支付宝上缴,老妈说不用,花你的钱干什么?我有退休工资。最后老爸说那你给先给她钱,就不用自己去交啦,老妈已经同意可是还没有给我水电费交款的号码呢,就怕麻烦女儿们,更别说跟儿女一起住啦。人家说自己住习惯了,生活有规律,其实能自理自己住也不错,真是不能干了,儿女不会不管的


清风送雨31343618


自私的人,总会有很多理由。

我家夫妻当年租房结婚,贷款买房后,就将老父亲接来赡养,直至八十多岁病故。

现在,八十三岁的岳母也住在我家。前天我还开车送她去口腔医院拨牙。

我们夫妻都成长在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间,也有自私嫌麻烦,不愿接老人同住的。

我们夫妻俩的观点:父母带我们小,我们就该养父母老。无需与兄弟姐妹们攀扯,做好自己。尽心尽力照料好双方老人晚年生活,不给自己今后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城镇户籍打工者


我外公,八十六岁走的,生前,也是谁家都不肯去,只啃一个人待在他那个房子里。子女都很无奈,只能由着他,只要他高兴就可以了。

外公三儿一女。我妈在世的时候,叫他来我家,每次住个一天,有的时候吃顿饭就喊着要回去。只有我妈妈发病前,外公忽然愿意在我家住,这是住的最久的一次,住了十几天,还是因为妈妈病重住院了,我们需要是长沙照顾妈妈,实在没法照顾外公,叫小舅来我家接走的,走的时候,外公还不太愿意。这次特反常,也许,真的是父女连心吧!

我大舅家,我外公不肯去。我二舅家,我外公同样不肯去。小舅家,我外公最多就是过去吃个饭,吃完就又回他自己的家了。

任凭子女如何说他,劝他,他都不肯去任何一家去住。

我妈走后的半年,我外公忽然也走的,没有任何症状,半夜忽然走的,无病无灾!

老人年龄大了,只要他们开心就成,别强求老人!


幸福鱼儿


这样肯定不好,但是老人年纪大了也不喜欢在别人家,特别是在女儿家,毕竟还有封建思想,我婆婆3个女儿1个儿子,快80的时候我帮她在市里申请了一套公租房,4个孩子从大到小每家一个月到婆婆家去陪她住,烧饭照顾她,一个月她拿300元,其他谁照顾谁出,我住别的城市,轮到我就象搬家一样,猫狗全带来,[呲牙]这种养老模式我觉得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