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她不是不说话,只是不喜欢和你说话

内向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对“内向”这个词语的错误定义,和约定俗成的偏见。

在大家眼里,“内向”所包含的意思是:呆板木讷、不灵活、小家子气、上不了大排场,做事束手束脚,成不了大气候……

在对“内向”的定义里面,包含了所有“懦弱”与“靠后”、“低人一等”的贬义成分。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性格孤僻;往深了说,甚至性格扭曲。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在大家的眼里:

内向=性格有问题,思想有问题,行为有问题

总之,是被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承受着众人背后的指指点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看见某个人沉默寡言,不爱跟人说话,做事也不合群,兴趣爱好和大家的日常习惯特立独行,就会顺口说他内向。

那绝对不是褒扬的口气。

内向的她不是不说话,只是不喜欢和你说话

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有一个妹纸。

早上离开寝室,从来都是独来独往,晚上一回到寝室,洗漱完,就把自己关在床帘里面,除了必要的交流,基本不怎么和大家说话。

就算是寝室被视频游戏等各种声音吵得天翻地覆,她依旧坐在帘子里面看书,好像与世隔绝一样。

这还不算。

寝室聚餐,她从来没有去过;

寝室组队出去玩儿,她也百般推脱;

就连室友过生,餐桌边热闹的纪念照上也没有她的身影……

刚开始,大家都还不熟,到是没人说什么,至少碍着面子没有明面上挑明。

但是久而久之,那一群“合群”的人仿佛已经抱团,开始各种吐槽她的“不是”:

她早上从来都是一个人就走了,也没见她等过谁,真自私! 我上次过生只有她一个人没去,我看她需要别人的时候谁帮她。 这人性格真的好孤僻,性格阴郁,不会哪天突然爆发伤害咱们吧?来个投毒啊啥的,我有点怕……

总之,在大家眼里,她的“内向”就被 潜移默化被定义为“有问题”。

内向的她不是不说话,只是不喜欢和你说话


但事实上是:

那个女孩子平时不怎么说话,但在英语的演讲的时候口若悬河,连外教都发朋友圈赞美; 平时独来独往,凡事都尽量亲力亲为,尽量不麻烦别人,反而是宿舍的人经常找她帮个忙取个快递; 不参与大家对综艺、八卦、游戏的讨论,但说起对某个英雄的打法和业内新闻,条理清晰,中肯到位; 不呼高唤朋,大声说笑囔囔,但写的文章精辟深刻,让一众学霸拍案叫绝。

大三下学期,让大家闭嘴的事情是:

这个女孩被报送上了北大。还是最系内最优异的专业。

而其中一个平时经常背后说她的妹纸,临近考研前两周,还一边在游戏里醉生梦死,一边叫嚣明天一定要去背单词。

她不是不说话,只是不喜欢和你说话。

因为往往这种人,内心都有自己清晰明确的目标。对事物有自己的清晰独到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

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努力,不肯在她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一旦遇到同等思想的人,她的交流大门便会敞开,在里面如鱼得水。

而这种人,一般会被大范围的人排除,被小范围的人热烈接纳。

而这群小范围的人,往往在思想和对这个世界的包容心上都很优异。

当她对大家都热衷的圈子和事物保持性冷淡,不置一词,那只能说明一个原因:她不感兴趣。

这种人,一般不会造声势博噱头,但用实力说话的时候,让人赞美到想尖叫。

内向的她不是不说话,只是不喜欢和你说话


外向和内向的根本区分点,是一个人获得笃定、自信、成就感等正能量,是来源于自我还是外界。

内向的人,一般有强大的自律与独处的能力。

过于外向的人,失去了独处的能力,一旦某天身边忽然没了一群人,就坐立难安,烦躁不堪,难以自抑。

内向的人没有问题,是这个社会对“内向”与“外向”的判定有问题。

将“内向”在潜意识中定义为“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部分拥有不同性格的人在排除异己。

只是他们声音大,说话多,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内向偏见"的声势。

所以内向与外向,没有好和不好,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是OK的,是自信的,内心是有所依傍的,是有价值的,那就可以了。

不要让大众的评判左右你,因为他们不一定就是对的,做你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只要你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那就行了。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从心底认可、赞美你的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