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一旦发现记大过处分,合理吗?

如无如不回头


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其危害性与目共睹。现在全国中小学校几乎都有相关禁止规定。因此,学校对违反校纪的学生给予相应处分,合情合理!


至于题主问:学校对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一旦发现记大过处分。我对这项规定的兴趣点,倒不在"合不合理"上,而在“记大过"这项处分到底对学生有何“威慑力"!

我见过很多学校的"校规",不仅很细致地规定了学生哪些行为不可以做,还明确规定了对某种违纪行为给予什么处分。处分方式一般有口头批评、检讨、警告、记过、记大过等,以前还有留校察看、开除等,此外,一些学校还有校本特色的处罚方式,如:家长陪同检讨、家长陪读、家长接回家教育等。

随着教育法规的完善,学校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罚方式也明显在与时俱进。


现在,"三味"很想问一问网友们:你们学校的这些处罚手段,如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真的对学生有威慑力吗?学生一旦受到这种处分会很难过伤心吗?这些处罚手段对学生究竟有什么不良影响?

“三味"读书10多年,教书30年,感觉在读书的那10多年间,作为学生的我,还是很害怕记过之类的处分,因为如果不将功补过,不撤销处分,就毕不了业,升不了学。可教书以来的几十年间,感觉学生对学校这类处罚根本无所畏惧,有时其效力还不如老师当面一句重话。

记得某年,学校曾给一大批缺课、爬围墙、上网吧、打架等违纪学生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并张榜公告。当时,我见到这些违纪学生围在公告前,指指点点,谈笑风声,就象在看“光荣榜"一样。

这些被处分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初三学生。因为几天后就中考了,于是,学校主动提前将布告撕掉了。没过半月,这些学生也毕业了,这种事学校也不去计较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校对带手机进学校的学生进行处分,很合理!但给予“记大过"处分合不合理,得视学校管理状况而论。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中小学生禁止带手机,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高中的时候,手机才刚刚普及,有的老师都还没手机呢,班里已经有同学带手机来上学了!就是这种单色屏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玩贪吃蛇。即使是功能这么简单的手机,都能让同学们围成一大片,贪吃蛇都能玩得面红耳赤。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智能了。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里面能让孩子们上瘾的东西太多了!其中手机游戏是最吸引孩子的!现在的手机游戏繁多,一天玩一款游戏,玩到小学毕业都不带重样的!

单是一款《王者荣耀》的游戏,就能让中小学生们为之疯狂,学生们课间讨论的话题,全是游戏有关的内容。可以想象,如果让学生们带手机上学,下课时间,教室里全是低着头玩手机游戏的学生们。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还有未来吗?



游戏才只是一方面,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还有很多。比如社交软件,很多骗子也在用社交软件,一旦孩子们被骗子盯上,那是很危险的!骗钱,骗色那都是轻的,一旦进入骗子的圈套,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被骗子骗得离家出走,就坚决不要让他带手机!


现在网上的不良信息随处可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未发育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还未行成,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和蛊惑。色情,暴力,低俗等内容,会引起学生们的模仿。当年的《古惑仔》系列电影,让不少青少年成为少年犯。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小学,我不希望学校里有校霸,同时,我也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检查孩子浏览的内容。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手机不良信息的毒害。



周小菲vlog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一个人的根基自律!一个家的根基节制!一个国的根基教育!一棵树无论你有多么的高大!这块土壤污染了加上寄生虫蚁对树身的啃食,有新的阳光,却没有了树叶,所有的正能量都被萌芽中看似很小的力给摸掉了!根系不在发达慢慢的枯萎!一天狂风暴雨来临!这棵大树再也只撑不住自己庞大的树身,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还是倒了!倒了以后虫蚁全散!大树以自己的身体为养分,发芽多年后有成为一颗树!可没有下药阻止前车之鉴!虫蚁藤萝一起上!树倒!再长!再倒!自然规律认他去吧!有人问?俄罗斯普京以后什么样?回答是!谁被解体了苏联!他已经转世到俄罗斯了!现在还有人炫耀《阿斗》聪明!能在大魏国终老!难道不可悲吗?难道这种人支持以后我们苟活在大魏国之下吗?当然了!砖家还是专家!他们该怎么生存还是怎么生存!其它的可能就好不到哪里去了!最关键的是有的砖家真的是长发人,虽说是《美粉》但在美国的体制你是不能生存的!虽说现在有的在美国过活!那也只是赚(骗)了中国的钱在那里挥霍而已!


谈启炎凉


太合理了。

现在的学生带手机都干嘛,只为了打电话吗?显然不是,现在学校都配备了学生电话装置,不废话,上图。看见了吧,这是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公用电话,而且打电话还不花钱。但是仍然经常抓到学生带手机。为什么呢。

原因如下:

1.玩QQ,微信。说白了就是为了处对象。一般抓到一个,只要知道他的对象是谁,肯定也有手机。

2.打游戏,现在学生玩王者荣耀的刺激战场的全进出击的特别多(现在两游戏合并更新为和平精英)。

3.看小说的,这类人不只是带手机,也会带mp4或者直接就是电子书阅读器的。

4.看黄片,你别不信,我们搜到的手机里就有存过小黄片的。后来学生们学精了,但在浏览器浏览记录里仍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这都不是最厉害的,曾经有个女老师下班之后忘记关电脑了,有个男生跳窗户进入办公室,用老师的电脑看片。第二天,那个女老师打开电脑发现记录时就知道有学生动过电脑,打开历史记录想看学生看了啥,结果就尴尬了。

当然还有个第五条,这条学校都知道,外界未必知道。

5.就是防止学生录像,现在校园里在老师看不见的角落里总会发生一些老师不知道的事,如果录了下来发到网上,对学校名声不好,就算学校管的再严,不可能完全禁止。其次就是老师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是为人师表,有时候也会和学生玩笑,私下里可以和学生这样,但不允许录像发到网上,一旦被公众误解,教师生涯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

当然还是有学校不禁手机的,比我我的母校,是一所公办县级重点高中。唯一的要求,只要上课期间不碰手机,学生是可以带的。当然了,弊端很明显,学生太开放了,我上学那一年零八年的时候,班级里开房的少男少女太多了。如果你是个女孩的父亲,我相信你会支持禁手机的 不然过早被色情浸染的男生一定会过早的和女同学发生什么。

如果作为女孩的父亲,你什么都无所谓,我只能说,作为父亲,你不合格!


寻爱21756715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镇崇仙村原支部书记宋香亭伙同会计金耀义伪造假委托假合同将92户村民的300亩承包地占为己有,百万元的承包费装进自己的腰包。坑害百姓

1999年他们将原政府大院后排房屋和原农机站房屋以9600百元一间卖与百姓,宋香亭他自己却花5000千元买了24间房屋及院落,这叫以权谋私吗?老百姓要宅基都得以26元~52元一平米。宋香亭的弟弟宋香生买宅基地2,6亩(1716平米),只用了39200元。老百姓要宅基272平米需用28000元。

宋香亭利用职权把橡胶厂朝向集市大街的大门口堵死,为其弟盖房四间,用大队8000千元把门口底下的吃水管挪与别处,为其弟盖房。

宋香亭自己在崇仙有住房九处之多,沧州还有楼房,存款几百万,我们百姓真的不知道村支部书记年薪多少?请纪委明察。

在老农机站和原镇政府房屋期间有7户村民竞争(六处房),最后经商议由6户拿出3000千元给另一户竞争的村民让他退出,这3000元钱交与金耀义和宋香亭,但被宋香亭和会计金耀义占为己有,2018年底他们眼看纸里包不住火了,年底金耀义偷偷地将3000元送与这个人的手中,有录音为证。

金耀义在当会计期间将村西洼土地70余亩以40亩的合同发包,余下的30亩自己耕种,当时承包费是每亩200元,30亩地一年就是6000千元的承包费,金耀义种了十六年,就是侵占了集体财产96000元,并领了8年的国家林业补贴款。

为了环境卫生的整洁,上级给村中分配的垃圾车和清理费,宋香亭将垃圾车分配给了亲弟弟等四人,领取的清理费宋香亭留扣了5000元,金耀义留扣了3000元装入他们自己的腰包。

以上情况完全属实,实名举报无果,望领导们多多关注!给百姓一个交代。崇仙村三千百姓跪谢[祈祷][祈祷][祈祷]拜托朋友们给予帮忙转发!!谢谢[祈祷][祈祷][祈祷]


用户96933517027


绝大部分学校都禁止学生带手机,手机对学生的危害有多大,我不用多说。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带手机就记大过处分,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我认为学校"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

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有70%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现在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很多学生用手机的目的不是用来接打电话,而是用来玩手机游戏和聊天等,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难度。于是一些学校作出硬性规定,凡是带手机进校园者,一旦被发现,将记大过处分。这是一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同学带手机的确是为了方便联系,在上课期间,手机处于静音或关闭状态,下课时间也没有玩手机。如果被学生举报,这类学生记大过处分实在不应该。我家孩子从读初中开始,就拥有自己的手机,但这是老年机,只能接听电话和发短消息,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学生带手机,在行课期间,也可以让学生上交手机。有的同学拒绝交手机,在上课或下课玩手机游戏,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针对这类学生,可以暂扣学生手机,等到期末由家长到学校领取。并在大会上通报批评,最好不要点到学生名字。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以对其进行纪律处分,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现在一些学校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喜欢走极端,比如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就禁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校不从自身管理方面找原因,而是想通过"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不可取的方法。


Lance课堂


在法制社会里,质疑规章制度的合理性没有任何意义,正确的态度是根据法治精神考察规章制度是否合法。

前些年在网络上有篇报道,说的是南京的一公司因辞退员工的行为,被员工告上了法庭。员工要求法院判公司辞退员工的行为违法,并要求对辞退员工进行赔偿。

公司辞退员工的依据是,公司规章规定,员工在上班期间不得在公司范围内吸烟,违反此规定者,公司要对进行辞退处理。而该员工无视公司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听劝阻,在上班时间,在办公场所吸烟。公司为了唯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出了辞退该员工的决定。

在法庭上,原告认为国家的法律并没有禁止公民吸烟的规定,因此公司的制度没有法律依据。而被告公司认为,公民有吸烟的权力,而公司也有要求劳动者遵守规章制度的的权力。况且公司的制度并没有剥夺公民应有的合法权力。

法庭就公司此项制度的合法性展开调查和质证。结果很显然,公司的制度并不违反法律,法庭不支持原告的诉求。员工败诉。

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在法制社会里,追求事件的合理性往往会误入歧途,有时侯合理的不一定合法,合法的不一定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理由。但在法制社会人们的社会行为一定要与国家的现行法律同步,否则就要承担违法的后果。

在题主的这个问题中,同样也应该考证学校制度的合法性。只要学校的制度不违反宪法,不违反上位法,那么学校的制度就具备合法性,做为学生就应该尊守。违反了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分。在更多的时侯,合法就是合理。


有爱有故事卜罗密


我觉得合理。从几个方面来说吧!

从学校方面来说,现在各地教育局都制定了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的规定,校方这样做也是为了响应当地教育局,也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从学生方面来说中小学生应该大部分都还是未成年,未成年就意味着心智还未成熟还不能很好的辨别善恶真假。现在手机里各种不规范的网站和APP都有着大量的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的内容。中小学生作为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不应该过早的接触这些内容。

从国家层面来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加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青少年通过手机(网络)过早的接触到了社会上的不良信息造成的。所以我觉得国家也应该倡导中小学生不玩或少玩手机。


新媒体人龙娃子


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这一规定存在其合理性。但是,一旦发现“记大过处分”,就过于严重了,是不合理的!

不得不承认,手机给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弊大于利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都会用手机,作为家长的我们,对于孩子沉迷于手机也非常无奈。一方面,我们又想让孩子用手机和我们保持沟通,特别是孩子在外地念书;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难监控孩子用手机到底是学习还是玩游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学生使用”手机这个问题,甚至有些大学都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课堂。


前段时间江西省教育厅就提出要求:

可见手机给现在的亲少年学习所带来的影响。此举其实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鼓励,其实也是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期间,能好好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于手机的网络世界里。


但是,如标题所示:学生使用手机,就记大过处分,真的有点严重了

记大过处分,其实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记大过,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升学、工作、甚至是学校里的“面子”。


而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青少年都是自尊心比较强的。他们更希望能积极的被引导,而不是通过“严厉的规定”来限定他们的自由。

很多时候,严厉的管理反而适得其反。甚至有些学生一旦被学校记大过了,还会自暴自弃。我们回想看,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或者我们周边的一些学生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种适得其反的事件呢?


对于孩子的管教往往就是这样的,你抓的越紧他们越不听。我们作为家长来说,是不是平常越唠叨、越打骂孩子,孩子越不听话呢?


本身来讲,学生用手机这件事儿,也不能判定为违规、犯错。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还有家长,应该寻找更加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


那么,学校要怎样处理学生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呢?

学生使用手机,学校应该采取多引导、适当处罚、多沟通的方式。


比如说,上课前可以将手机统一收走,下课或者放学的时候再归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可以采取“连续XX天不用手机打卡”的模式。给与那些配合管理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比如考试额外加分之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假如学校规定不能玩手机了,有学生违规,那么老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学校可以和家长进行配合,当然过程不要太强硬,从学生心理上去帮助学生“戒掉手机”。

当然,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某些区域和时间段安装屏蔽仪,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办法连接网络,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学校不用手机的习惯了。


总之,对于学生使用手机这件事,还是要软性引导。学校“记大过处分”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叛逆期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主动性。


再次感谢邀请。您的点赞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欢迎关注头条号:惠学云课堂。我会分享你更多的学习干货

惠学云课堂


一线教师来怒答。

治陋习需要重典,学生带手机起步就是“记大过处分”,学生如果再犯他错,那么是不是“留校察看”或者“直接开除”呢?

所以说,学校此举对学生没有起到震慑作用,相反滥用惩戒权降低了学校处分的威信,把学校处分决定弄得像儿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学校许多处分有失严肃,不规范。处分令出多门,有的甚至班主任都能假借学校之名,发处分的红头文件。

处分决定缺乏依据,随意性较大。学校没有校规,处分依据很多就是想当然,处分更缺乏一致性,想起来就发一份,想不起就算了。学校里常出现这种情况,该处分的,被忽略了;本来可以忽略的却又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学校处分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较为常见。处分时,措词严厉,恨不得用尽天下刻薄之词,可是后续活动,观察被处分学生表现,是撤消处分,还是加大处罚,常常不了了之,没有下文。甚至有时学生询问处分情况,老师更是随口应答,敷衍了事,一点都不庄重。

处分决定用词也同样充满虚假威吓成份。比如处分后面一般都有“抄送教育局、劳动局、家长”,这如同虚设。总之从我手里发出的处分决定,没有一份是能够抄送到教育局、劳动局,送交学生家长手中的,有的甚至连全校都抄送不到。

空而不实,如同一纸空文,所以说,学校的处分决定就是“说说而已”,丝毫起不到震慑作用。

处分决定本来是学校一项严肃而慎重的事情,也是合规合法的“惩戒权”,但是因为被滥用,已经失去威信和威力了。所以说,学校的处分还是能够慎重一些为好,真的能够起到惩戒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明白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