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還收禮嗎?還隨份子錢嗎?

激活沉睡的腦


我們陝南安唐山,紅白喜事,不論事大事小{大事,安藏老人,接媳婦,出嫁女子,大廈落成,小,小事,做滿月,生日,三週年……}都收禮。為什麼這樣?從古到今,千家萬戶都是這樣,再窮都過事,眾親友及鄰居兩窮都要送禮,那怕拉賬,坎兒得過,不然的話,世人知笑話,你的面正得要。說走起送禮使人頭瘙。有新世紀前,禮很輕,我紀80年代一個禮2元,重禮4元,後來長到8雲,10氣,20元,30元,50元,再後來賀禮100元,重禮少止500元,多則千元以上。都是這樣。如果不在外面打工,不掙錢,確實送不起,很難說,因為你過事收了人禮,怎麼不還,叫做禮所往來。人之常惰。這禮害死人,農民做莊稼一年收入幾個錢,不是改革開放,那有這麼大的禮,過去送幾十元,現在幾百元!頭腦痛,你說不過事,人家過事,過事那有不收禮,國家沒有剎住這種歪風。古往今來,情,儀,禮節根深蒂固,國家怎能治理,所以源源流長,千秋世代!






陝安漢大同鎮陳長東


關我們這裡整酒收隨禮份子錢的情況,簡直已經氾濫成災。許多人絞盡腦汁找由頭擺宴席,在微信群、QQ群群發邀請,相熟的不相熟的全電話通知,甚至有人提前半月登門拜訪送請柬,搞到你想不去都不好意思。份子錢起底200元,窮的人送了100元,主人還一臉不高興,此後親戚朋友關係逐漸變僵化冷淡。光去年臘月到今年正月上旬,我家送出的份子錢整整五千六百元,對於我來說,兩個小孩才上初中,現在甚至將來十幾年,都沒有什麼喜事要整酒,也恥於幹這斂財的事,送出去的錢是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無回,忒冤!

當然,如果一家人娶妻嫁女,老人去逝,這是常禮,不請也該去。但現在整酒卻演變成五花八門的斂財遊戲,生小孩滿月酒,滿一歲週歲酒,甚至有小升初辦學酒,更別說考上大學了,必大辦特辦。過生日,三十六歲整去劫酒,五十歲天命酒,六十歲花甲酒,七十歲,八十歲……。還有的人,老單身漢一個,隨出去的禮太多又收不回來,竟跑到遠處找個女人假結婚,等婚禮辦完收完份子錢,連洞房都沒圓,又做回單身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辦不到。

當地政府也想殺殺此股歪風,明令禁止除婚喪嫁娶以外整無事酒,也拿出沒收禮金禮品甚至酒菜的行政手段,但都收效甚微。

但願這股歪風是一股邪氣,早點從咱這裡吹走,讓民眾生活自在,隨禮自由!


翠葉芳華


你們家鄉還收禮,還隨份子錢嗎?

我肯定,在我中華大地,收禮,隨份子錢,依然存在。

禮尚往來,自古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人情往來,是拉近親戚間,朋友間,鄉鄰間的情誼,友誼的一種方式。親戚朋友越走越親,不常往來,慢慢就會變得生疏起來,最後竟變得致親不親,相逢如陌路。

在我們這裡,親戚間如有整十上壽,娶妻生子,紅白喜事等,自然要置辦酒席,邀請鄉鄰,朋友,親戚等共聚一堂,熱鬧一番。親戚隨禮送禮,自然是要的,而且是必須的。

至於收禮,隨份子錢,那只是個禮節問題。人情仁存,不在輕重,不在多少。俗話說:“輕重是個禮,長短是根棍”。禮輕仁義重嘛。特別是兄弟姊妹之間,是無需以禮金來論窮富,論親疏的。尤其是鄉鄰間,制辦酒席,隨禮也僅是個意思,只是象徵性地放掛炮仗,然後大家共聚,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只是顯示鄉鄰間的團結和睦而已。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人(特別是有權勢的),為了斂財,變著花樣來制辦酒席,來收取分子錢。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就多了些留須拍馬屁的小人,如果世上人人正值,也就不會出現變相辦酒,變相送禮受禮。


親怡說三農


中國有歷史悠久文化傳統,人情事故禮尚往來自古至今就己有之,生日、遷喬、婚喪嫁取等等,人情往來也是更好的拉近了親戚朋友鄰里之間的感情,但是近些年常聽聞有些地區對於隨禮已經變味,收禮的藉口也多了很多,更可笑的是建房澆一層樓板就請客收一次禮,小孩小學升初中也請客收禮,各種名堂層出不斷,收禮已成變相斂財。讓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很是無奈。

想想我還是很慶幸,收禮對於我們所在地來說已成往事,請客不收禮,豐簡由自已,他人請客大大方方的去,大家都不收禮,不送禮,人這一輩子,哪個不請幾回客?這回你請他,他日他請你,都是一回事。因為不收禮,中央電禮臺有個欄目組數年前曾經專程來我們縣城採訪過,該節目也在央視播放過。

跟大家講講我們村的請客習俗,我們村將近有150戶人家,通常請客是男婚女嫁、老人大壽(人到七十古來稀)喬遷、小孩考上大學、另外老人去逝之類,以上了項不但請親戚朋友,另外全村每戶一人都會請,其他小事項比如小孩出生、滿月,家人生日(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這些只請親戚朋友,請客豐儉由已但不收禮。請客不收禮在我印象中有近二十年了。


激活沉睡的腦


哈哈,哪位友友來說說他的家鄉人情世故不收禮金?目前恐怕沒有。

每年回去,大半的時間是在東奔西走禮尚往來。平時基本上是沒有什麼事的,除非不得已的白事和升學宴,一般的關係嘛,沒回去,微信轉點錢託人去下。不一般的關係非回不可,錢\b自是花的多,無怨言。就春節期間,什麼花花綠綠奇奇怪怪正正常常的事情接踵而來應接不暇忙的焦頭爛額有時還走不過來。結婚的,喬遷的,滿月的,生日的多了去了。喬遷新居呀生日呀大都是“扯謊酒”,他送出去的禮多了,得找個藉口收回來。禮金水漲船高,100元最低起步,是那些沒什麼親戚關係的普通人。

當然,不管是誰在去吃酒宴之前都會翻一下自家的“禮尚往來簿”,最不捱罵的底線是要保人家的本不能讓人家虧。頭疼的是幾千上萬的客戶,要加利息的。這種客戶回禮時的鞭炮煙花用小車拉。

簡單的春節,不用幾萬元錢過不了。銀行呀郵局呀這期間特別擁擠,取個錢也犯難。我去年建議辦酒宴的實行掃二維碼,裝上音箱,有人說這樣也不好,送得多的人音箱一叫還風光,送得少的人音箱一叫情何以堪?哈哈


泉水叮咚149502785


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收禮,隨份子的事,而是隨份子越來越重的事。
以前,隨份子只在熟悉的親友及同事之間進行。而且也不重。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結婚等隨份子在我們這兒不過10元錢,最多不超三十。而且酒店酒菜之類也很便宜。雖然那時工資低,但人情世事隨份子之類沒感覺特別累。
隨著時代發展,

工資逐漸增長,隨份子錢水漲船高。範圍擴大,張羅的人也越來越多。由50,100,層層遞增。現在在我們這兒,小青年結婚,要好的朋友之間,最少600。800,1000也不鮮見。轟轟烈烈的婚禮過後,是長期的還人情債的過程。加上車貸,房貸,真是替現代人悲哀,活的太累了。


這些東西,我覺得應該適可而止。要把精力放在工作,學習上,而不應在這些世俗的東西上絞盡腦汁,佔用大量時間,金錢,到頭來弄得手裡緊巴巴的,在精神上更是精疲力竭,得不償失。


石門紅葉滿山谷


是有隨禮。

看什麼事隨的。

如果是結婚,遠親的話一人二十到50左右,親人肯定多了。同村或朋友的話,一人一百。但全家去吃。

如果做壽或新屋入夥,50一戶,大家就是意思意思。

白事的話,也是50,大家自覺去給。如果那家人經濟差,就多給。反正最後一程嘛。

這是福建鄉下的。

如果是湖南,就不一樣。

從二十到幾百都有,我見過給二十然後全家人來吃,還未吃就打包的,不明白他們的隨禮。但一定有6或8的尾數。

總的說,親人給的少,朋友給的多。

但是,酒席檔次,福建好很多。

廣東的話,多數也是一二百就可以。

澳門白事也是一二百,喜事去吃的話6百至少,不去吃可以少一些。

香港至少二千左右。


用戶66706832379


禮金,說白了就是資助金。家家戶戶都會有婚喪喜慶大事,都會有親朋戚友來熱鬧、來邦忙,送禮金、香儀,你家辦紅白喜事,好送禮;我家辦事,你來送禮,就是千年形成的人情往來。沒了人情往來,大家想想,這人間世界會是什麼樣了?政府若禁止禮金(禮品),就是禁止民間人情往來。許多司法機關不分受賄與禮金的界線、舊法把幾百塊紅包、新法把千把幾千塊紅包多年累計入罪,純屬違法執法、製造冤案。至今司法高層仍無力糾錯,司改逾三年了,該痛下狠心,從快扭轉了。


楊奇深


我的家鄉在福鼎,縣城不大,景秀山美,傳統文化底蘊濃厚!海西之濱的桐山小城,自古民風純樸,雞犬相聞,街巷連通。

由於偏僻於閩浙交界,歷世傳下的原住姓氏家族基本都較為固定封閉,外來流遷的也小眾。因而主要的各個姓氏互通姻婚,各家各戶免不了都沾親帶故的!平常生活中的隨意小聚時,閒聊起三代內必在關係圈內。。。

戚朋走動的交往頻頻,紅白喜事的請客收禮,總是難免推脫不了的。有關"婚喪嫁娶″的習俗文化己非常詳實地記載在《福鼎縣誌》,千百年來也是樂此不彼流通至今!

婚嫁喬居的宴席是平民的頭等家事,慶賀禮儀本人之常情!但何時興起攀比歪風,並愈演愈烈成為現今國人的不堪重負,實不為社會民眾主流!

國朝成立初期,提倡婚事新辦,風氣良好。70年代後期,婚嫁舊俗漸復興。至90年代,結婚開始講闊氣,比排場。現今逐漸大興操辦嫁妝、酒席,娶親聘禮等要上數十萬元,負擔沉重。鋪張排場成勢,己失傳統本意!!

迫於現況,提振風氣!近年來,福鼎開始推進移風易俗的工作,自上而下,首先制定《福鼎市黨員幹部婚喪喜慶事宜管理規定》執行落實,己取得顯著作用。











高姓視界


說起隨禮份子錢,很多人是壓力山大,有的人甚至把請帖叫做“罰款單”,這味道真的變了,似乎超出了習俗的範圍,直接超速了,中國人有著很多的優良傳統,隨禮也是其中的一種,是情感交流中的一種方式,其實隨禮中包含了很多的倫理思想,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寄託,也是一種希望,信任的是一種禮尚往來,而不是A有事B隨禮,B有事A電話都打不通,尊重是一種做人的道理,邀請是器重一個人,非親非故肯定不會叫,去了是對維護情感的肯定,寄託著更好的未來,期望著關係越來越好,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像今天他人一樣邀請別人。


隨禮不光是每個人的故鄉,而是整個華夏都在延續,在貨幣形成之前,肯定是沒有隨錢這種說法,有也是送些物品而已,但是現在基本都是紅紅的100元,而且是數量多多益善,有沒有用微信、支付寶、poos機這些的,我是目前還沒見到,可能也有,畢竟這樣很方便,何況現在人都不帶現金,刷個信用卡充個大款也很方便的,隨禮份子錢不光是一種習俗了,更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黑白喜事,生日賀壽,出生滿月,孩子升學……各種隨禮的場合,如果一個人工作了好多年,有點積蓄,那還倒好,雖說這點錢不少,畢竟不影響生計,如果說是一個剛步入社會的人,工資又不是特別高,隨禮可能會影響的不僅僅是生活了,更多的是思想,心裡是真有些怕,怕交往,怕親戚朋友多,怕事多,真是貧窮限制了思想,也限制了交往。

有的地方甚至拿隨禮的多少衡量親人間的關係,七大姑八大姨的多少多少錢?小舅子多少多少……?似乎成了一種規章制度,變味了,習俗變得有些太俗了,隨禮隨力,不可跟風,隨禮要量力而行,不可充大頭,本來自己收入不高,還出手大方,死要面子活受罪,那就失去了意義,俗話說隨禮隨的是錢,目的是情,禮薄人情重,來著都是客,一視同仁,話又說回來,份子錢也是形式所迫,環境所趨,現在物價高,隨便舉辦一個宴席也是好多錢,實在是不小的開支,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收入,我想更多的是盈利的吧,因為有些人很注重收入的,會把禮單看幾遍,算幾遍,看看誰來了沒,誰隨禮多少……。總之中國的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美德是很好的,傳著傳著就有些變味了,時代變了,思想也要變,金錢時代,一切向前看!

隨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可能會重新定義,或者是出現另外一種形式,也有可能過一段時間後會淡化,甚至取消掉,比如說舉行一場婚禮,舉辦婚禮的人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邀請不同的人,至親至愛和摯友,一起聚聚,鑑證一下幸福瞬間,就相當於請客吃飯,如果請客吃飯讓別人掏錢,那也就變味了,經濟條件好的就闊氣一點,經濟條件差點的就隨意一點,這樣往來是純情感的交流,相互之間多聊聊生活,工作和將來,而不是攀比,以優秀的人為榜樣,扶持和感化不上進的人,使得一個家族,一個家庭往後都過好日子才是重點,彩禮收不收的不重要,如果每個人都不來了,把彩禮帶過去,那該是什麼滋味呢?所以對待隨禮這件事還是要心態放端正,把重禮隨在平時,相互關照,遇事了一起聚聚,並不是以收禮為目的,傳統道德理念也沒有告訴我們隨禮隨多少,隨禮非要隨錢。拿點本地的土特產也很不錯的,或者把自己那顆灼熱的心讓對方看看也可以。金錢不是萬能的, 囉嗦了這麼多,最後一句話總結 :隨禮是為情感而生,情感且不被隨禮份子錢所束。

(轉發,轉發🙏️🙏️傳遞正能量,讓人生更美好,關注我,精彩不容錯過!更多文化類原創回答期待你的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