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马宁


“大兵”马宁


“大兵”马宁


“大兵”马宁


<code>王锡平(专栏及传记作家
题记:马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兵”。质朴纯厚,帅气逼人,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有“大兵”的标志。如果让他扣上一顶钢盔,带上一副墨镜,你真的以为自己切近了战争,甚至闻得到硝烟的味道,如果他现在再开一辆二战巴顿那样的“吉普”-

〖1】“好球
马宁是那种一直想逃离终身婚配式职业的人。对此,马宁自然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终身婚配式的职业环与开放的社会系统是不协调的。在美国,劳工从事现有职业的平均时间只有4.2年,英国制造业的职工每年变动30%至40%,而法国全部劳力中每年有20%的人改变
那些年,在大慈寺寺庙前,一帮哥们常常到那里喝茶。而那段时间又刚好是一个“球荒”的日子。中国风起云涌的甲A联赛,几乎把马宁躁动得有些寝食无味坐立不安。究其原因,无非是他在赛场“好球”山呼海啸般的狂喊声中,突然进发出了能不能将球迷这发自肺腑而情不自禁的一句“好球创意为一种品牌呢?
有了这种萌动,他才真的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心跳了,立马约了两个球迷哥们到大慈寺茶园一吐为快。不谈则罢,一谈即合,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于是,几副颜色便开始考虑在足球上琢磨些明堂来。
“好球”商标诞生之前,不过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纸片而已。我看过他们的很多设计草图,而真正把“好球”毛胚打磨成器,则是在他们几次碰撞之后,或者说是在火爆的“吵闹之后产生出来的。那一段时间,我感觉他们几乎是将整个身子都泡在了茶碗与酒

在一堆杂乱无章的设计稿中,他们最终选出了“好球”商标的图案:男一女两个青年球迷(球迷主体),以球(足球、篮球、排球为媒,靠背而坐,正在欢畅疾呼好球”!其图案清晰简洁,造型卡通化,极富动感,著有“好球”二字和汉语拼音: HAO QIU。好球”是“好球”,剩下的就看他们几副颜色怎样“带球”、“传球”和“踢球”了…
1997年1月20日,是一个值得马宁们记住的日子。这一天马宁他们将“好球”商标送到四川省商标事务所,并通过他们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办理注册申请。尔后,他们又将“好球”商标制作成1000×760(mm)大的招贴画,请四川全兴足球队全体将士在上面签名。/<code>
<code>好”商标不翼而飞,引起省上某商标评估务所的注。好商标的价值是多少?或者,换一句话说,它到能值多少钱这确头是一个比较难的题。说头话,他们还没有碰到过对这种只有品牌而没有载体的“空头”商标来进行评估的案例。据权威人士讲,商标的评估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数据评估法;一种是专家评估法。而专家评估法需要汇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权威人士来共同榷商认定。自然,“好球”商标属于后一种。
这好比一场球赛,可以输球,但不能输入。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战胜。无论如何,我想他们都会在不断地奔跑过程中寻找到最佳射门角度,并且他们会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有一个漂亮的劲射。至于他们用头还是用脚,以及这一脚的姿势如何,或者说这一脚是否将好球”送入网底,我看还是不去管他的好。

对这一事件,众多媒体纷纷给予了报道和追踪采访。媒体报道:成都球迷“踢”出一个价值亿金的“好球”。人们议论纷纷:这几个成都球迷难道真的会“踢”出一个价值亿金的“好球”?
2〗“触电”
马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兵”。质朴纯厚,帅气逼,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有“大兵”的标志。如果让他扣上一顶钢盔,带上一副墨镜,你真的以为自己切近了战争,甚至闻得到硝烟的味道,如果他现在再开一辆二战巴顿那样的“吉普”。
也许,军营生活是马宁的一个梦,不然他身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兵”印记。这种“大兵”的感觉并没有让他在现实生活或者虚拟空间能有演绎“大兵”的机会,反而倒是我看见他在电视剧《黑道魔影》中扮演了一回警察,尽管在荧屏上一闪而过,但初次触电让马宁感受到了一种类似痉挛的快感麻过肢体。
马宁善方言搞笑,且诙谐有趣,尤其是那些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区域语言。先前我还可以大致分清川东或者川西,川北或者川南。可是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尤其是这几年,四面八方的方言汇入成都,的
我倒真的有点儿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马宁不一样,他可以说很多地方的方言,而且说得很地道。三五朋友聚会,有了马宁,气氛顿时高涨。

正是语言上的这种优势,让马宁在某一天突然想起给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无声影片配音,而且一配就是十部,包括《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凡杜尔先生》,用地道的四川方言来重新演绎大师作品。他除了自己撰稿编导配音之外,还找来了巴登巴登演过卓别林的小品,和马宁一拍即合,加上另外几位四川方言喜剧明星,居然把马宁的这次异想天开搞得有板有眼。
先前以为用四川方言为卓别林的影片配音不过是搞笑一类,甚至觉得有些烂”,或者有些“色”,但看过其中一部四川方言版《寻子遇仙记》之后,感觉并不如此。马宁用四川方言演绎这部描写一个贫困潦倒的小市民克服重重困难收养孤儿的感人故事的确可以感受其独特的韵味与幽默所营造出来的另一番喜剧色彩。
其实,马宁第一次触电扮演的那个警察感觉还好即便没有机会去演绎一个“大兵”,但后来在20集电视连续剧《山嫂子》中串演的那个带着几个兄弟伙跑到山嫂子的“九斗碗欺哄诈无理取闹小老大,我倒觉得欠点火,起码觉得不“黑”。/<code>
<code>
这部剧的蓝本,是马宁一个人没事泡在茶铺里面勾画出来的。没想这一勾画,竟勾画出20集电视连续剧的重要线条。线条是出来了,宁也就在朋友当中消失了。他想自己来拍这部剧,以解那次一闪而过的触电之痒。于是,他开始马不停蹄起来,来编剧,挑来演员,筹来资金,然后他自任制片这是他第一次全面“导电”。

拍摄电视剧,说起容易做起难。启动起来,一大堆的事情非把他这个制片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大部分演员早已确定下来,但其中一个对剧情有着不可或缺的女秘书角色,却因种种原因没物色到合适的演员。而开机时间已定,几十好人马即将启程,如果这个演员不按时到位,将会给剧组带来一定意义上的经济损失。此时,马宁心一横,对导演说:“你们先走,女秘书的角色我来找。”他几乎跑遍成都所有大学的艺术表演专业,一直到他从某校大二表演班发现了一个他心目中的“女秘书”为止,有那么一点儿“踏破铁鞋”的意思在里面。拍摄电视剧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景点选择。马宁根据剧情把场景定位在成都市区、彭州龙门山风景区,以及雅安的碧峰峡和上里古镇。他开始对当地政府频繁接触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协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电视剧的拍摄意外顺利,彭州市副市长拍板,文化局长牵头,全力支持;雅安市雨城区领导鼎力相助,宣传部长亲自挂帅,所有场景一律免单并给剧组提供了几辆道具用车,甚至还注入了一定的资金。这样,马宁以电视剧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的平台,不仅成全了他多年的梦想,还让人们在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天府之国的独有韵味与城乡美景。
20集电视连续剧《山嫂子》表现了“山嫂子带着追求与梦想,也带着茫然与无奈,从山区农村来到繁华城市,在经历了婚变与失败之后,终于以自己的淳朴与真挚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该片经四川电视台第一轮播出之后,在观众与业界引起反响,誉为“风格唯美,故事新颖,内容健康,与时俱进的一部好戏。”据说,四川电视台几年内对《山嫂子》播出了十几轮。

直到朋友们看到《山嫂子》,才知晓马宁干了一件大事”。于是,不见面则已,一见面便和马宁戏谑:“嘿,马导,拍电视剧,咋个不喊我们这帮哥们去演个丘八儿?”
3】“飞翔”
我说马宁是一个“大兵”,是在于他从来没有跳过伞,而只在飞行教练简单地给他讲了讲滑翔伞的要领,便背起滑翔伞站在了海拔2500米的山顶。一身的飞行行头让马宁感觉很是得意,他再一次检查了背囊,扣好身上的金属扣带,带好头盔,然后开始奋力奔跑,巨大的气流迅速将滑翔伞撑开,“哗”地一下将马宁带上天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飞翔
飞行教练所讲的要领之一,就是离地面3米的时候开始“拉顶”,所谓“拉顶”,就是滑翔伞上的两根控制方向和类似刹车作用的拉绳,但这个时候,马宁面对扑面而来的大地有点儿惊慌失措,飞行教练所讲的要领早已不知去向。于是,离地5米的时候,他开“拉顶”。这个后果可想而知,马宁如同秤砣坠在干裂的黄土坎上。山上的朋友们以为最起码应该大腿骨折,便急忙从山上冲了下来,还没等他们跑拢,可马宁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据马宁私下给我讲,当时双脚刚一触地,便觉得上下牙床猛地一嗑,大脑紧跟着一阵晕眩,最少是个轻微脑震荡。事后,自己悄悄买了些跌打损伤以及健脑药品,一个人躲在旁边独自消化。马宁对朋友们说得比较轻松:那感觉如同一下咬了一包千胡

马宁跳伞的“后遗症”一直延续到商业活动。1996年,四川广安生产一种“雄起”酒,这家企业准备在广安的产品新闻发布会上搞点轰动性的宣传活动。他们找到马宁:“你能不能让“雄起”一炮打响?”马宁随口一句:“一炮打响!”他想到了特种兵用的一种新型飞行器一动力飞行伞。于是,他跑到了省航校并说服校长亲率两名飞行员赶到广安,在企业指定的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由马宁策划的空/<code>
<code>中广告开始上演:两架色彩缤纷,载有“雄起酒业广告布幅的载人飞行器在广安中心广场绿地上腾空而起。那一刻,万人空巷人群沸腾,雄起酒业,一炮打响。
动力飞行伞的成功表演,让马宁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的成都“全国春季糖酒交易会”前夕,马宁赶到湖北与当地一家生降落伞的军工企业合作研制出一架高15米长30米,空中广告面积达600平方米的一个空中巨无霸一载人热气飞艇,在开幕第一天从西南民族大学操场升空,由南向西巡游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马宁还在大学时,就以思维敏捷活跃而常年担任文娱委员大学毕业从事教师职业,在成都附近某工业重镇一呆就是六年。20世纪80年代,成都的户口还非常紧俏,而马宁一直想恢复原籍,找遍家族中的人,竟没有一个“关火”的。剩下惟一的借口就是照顾父母或者在成都娶一个媳妇安个家。据他交代,那几年,市中心的人民公园成了他相亲的地方。他一口气见了七八个高矮胖瘦不一,形象气质各异的对象。他说当时的耍法有三种,感觉好点的,围到湖边转三圈,出门后到半边桥主动请对方吃两笼锅贴饺子;感觉一般的,耐着性子走两圈,到老地方喊两碗素椒或清汤杂酱面;实在过不去的,从正门进去,横穿公园后从侧门出来,道一声珍重喊一声再见,各人回各人屋头吃晚饭。结果,马宁还真的回成都找了媳妇,并且转行到报社当起了记者。

美国一位职业战略学家将“借助台阶”列为从业成功的关键技能,他指出:利用环境及他人之力,我们可以达到本来渴望不可及的目标和位置,就像撑杆跳高运动员一样,依靠杆子,使其身体达到一个高度,并借助杆子的弹力,跃过横杆。
马宁一直在寻找这根“杆子”。
或许,人生的意味,就在于它如同一场球赛般扑朔迷离。若是你对未来如同走进影院去看一场人生大片而知道自己这一生的结果的话,你会感到人生的索然无味。正因为人生的难测,我们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不懈地追求。马宁对此有一番自己的说法:人最渴望,最重要的,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
最近,朋友们又听说他策划编剧的四川方言轻喜剧《幸福的火巴耳朵》,已经被四川电视台拍摄了300多集,播出五年半之久,算是活生生创了一个业内的记录!此剧和他的另外两部作品《山嫂子》、《董古董奇遇记》,被业界誉为四川方言剧三部曲精品。同时保卫延安》,《四川往事》,《昭化晓月》等长篇电视连续剧和电影纷纷邀他加盟制片编剧,真不知道马宁这一辈子还能折腾出个一些什么事来。
就马宁目前的身份,应该定位为文化项目策划人和电视制片人。他未来的梦想是将来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哥们,开着越野车,扛着摄像机到那些人迹罕见的地方拍摄制作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记录片,就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像 Discovery频中播出的那些让人流连,反复咀嚼的记录片他追寻着这一天,或者说他正在努力去接近这一天

原载《中国民航报》/<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