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讲得玄玄乎乎的,是这么神秘吗?

weifuren


我本人习书法多年,虽是业余爱好,但具备专业水平。几十年的书法习练中,多是学习和研究书法的技法。至于你所谓的书法心法,我不知道所指是什么?是对书法的悟性,还是对书法的想法?宋代书法有“尚意”之说,尚意大抵倾向说书法心法的意思吧,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不知这算不算是心法的论述?但从中国文字、书法史上所留下来的关于书法论述,大都是对书法技法的描述,很少关于心法讲述的。无论是蔡邕的《笔论》、《九势》、卫夫人《笔阵图》,还是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欧阳询《用笔论》、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等等,留传下来古今书法理论和著作大都是对书法技法论述,很少看到关于书法心法的论述,或许我才疏学浅,至今我没有看到过关于书法心法的理论和著作。所以至于你所说书法的心法与技法哪个更重要?也就不言而愈了。(下面3幅作品是本人的习作,献丑了)





杨旭创新赢销


我的书法很差。

但我一直坚持着练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神秘的力量,当你感觉真不行的时候你就会被他笼罩。

没有一点能力能突破。

我想学书法好到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出现一种神秘的东西,说他神秘,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在人脑中一定存在着某种随机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引导人做出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过我相信这种心法只有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会有。也就是说在全国能进上100名,200名才有机会有这种感觉。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写字差在全国一定能排进前100名,能反推出来,他们确实存在着某种不被人发现的大脑活动。

这些人真幸运。


李锐A


说实在的,我也沉浸期间多年但也不太明白所谓的书法“心法”一说。书法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说法,唯独这个心法较为少见。估计是哪一位为了体现高大尚将笔意用心法一词来替代吧!

一般来说,书法三要素为:笔法、笔势、笔意。

其中笔法和笔势是属于技巧方面的内容,而笔意则是属于神采方面的。

按照提问者所说的“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如果按照这一句话来理解,那就是可以解释为是属于笔意方面了。说白了,也就是他认为一幅作品的神采比书写技巧更为重要。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是前提不成立。

一幅作品如果书写者都不能掌握好书写技巧,即使心中有千千情感,请问如何借助汉字的造型之美来进行抒发呢?

因此

书法的学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捷径,先学笔法,再择帖临习,出帖后旁涉诸家进行融会贯通。这是一条古人在漫长的时间内总结出来的正确道路。

书法是提倡创新,但是,只有先继承后才言创新,若笔下所书连出处都不可见,谈创新岂非让人笑掉大牙。

----------------------------------------------------------------------------------------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书法有云


其实心法的问题是随着技能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创作研究水平时,才开始意识其重要性的。

开始学书法时,心抖手颤,集中精力于笔画不带锯齿。接着造型,尽量把字写端正。综合笔画与结构的临帖,练着练着就是十年。

能独立创作以后,首先会发现结字能力不足,结笔方式欠缺,需要广泛学习,在勤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名家,诸如王羲之、张旭、颜真卿、吴昌硕、《曹全碑》、《礼器碑》的技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不用说自以为是的心里了。

当你掌握了一些技能以后,你一定会有创作欲。创作的路上,你会发现,书法其实不是邻居大爷说的“熟能生巧”,而是个“脑力活”。





心连心战疫


此题问的确是妙,

书法学习心法巧。

临帖即要背记好,

心里记熟更重要。

悟记摹背神领超,

书写结体势韵耀。

玄不玄乎亦如此,

持之以恒出成效!

本人多次获全国硬软笔书法奖,谈点浅见,以飱互学!


星辰书法


学习书法,心法比书法技法更重要,这是真的并不是玄玄乎乎,神神秘秘。一幅好作品,一定是所谓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心法是道,无论是从字间架构,还是从运笔,还是运笔中贯气,根与本,都是来源于心。而技法相比而言是术。先有道,再有术。所谓明道,顺势,优术,完美结合才能够写出完美的作品。包括日常学习中读贴也是要眼到,心到。心,眼,手完美配合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萍姐笔名思齐


我认为所谓书法的心法就是人的悟性。习书要认真,临帖要用心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特别是章法布局,笔势的体现,非用心揣摩不可。


金星753


  1. 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学习书法方面的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选1本名家的并且自己喜欢的字体认真临摹,一般来说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达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程度时,如果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三年。
  2. 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3. 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有实际体会,先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可以规范结构和笔画,建议从颜体和柳体练,欧体和赵体有一定难度。
  4. 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想要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书法没有所谓的心法,也没有速成,就是一笔一笔的锤炼自己,这跟在电视上看的什么武侠片里的神功秘籍和武功心法两码事,若是真的有的心法,那就是书法练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临帖、读帖,反复的寻找书法中线条的力量和韵味,笔墨间的快慢缓急的速度和节奏。


任何事情,都是1万小时定律,凡是玄乎乎的,走捷径的都是忽悠。擦亮眼睛,练习书法是养心性,花不了几个钱(笔墨纸砚的费用+几本字帖的费用,一年下来,也就1000元最多),那些说的玄乎乎的大都是骗子,谨慎缴费。


美国东西方艺术学会


我是伊人,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心法和技法的话题。

这里类似“道”和“术”的关系

心法是你的精神内核,心法修炼到一定境界,技法会自然生发,方法会自己长出来,这就到达一种开悟的境界。

也是我们说的能量最高点。

心法是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有心法可以处乱不惊,自如应对。

技法是方法方式,是心法的表现形式,技法是一种行为方式,如果只学习技法,比葫芦画瓢的去做,有可能会失去一些内在的温度和感动。

学习技法的时候用心去体会,会带动心法的修炼,从而不会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修炼心法的时候注重技法的活学活用,会让技法更加的富有生命力。

心法和技法相结合才是最好的状态,也是我们要追求的道术结合,最后我们修炼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因为决定你人生的舞台有多高的 是你的心[心]明白了这一点,人生更通透



伊人说美丽


书法创作两阶段:技法和心法,技法可以练,但心法要从经典中来。

有学者认为,写经体自由风格的出现,应该追溯到唐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众多书法家抄经的局面,并在此时写经体书家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不同的人抄出不一样的风格,后来随着佛教势弱,抄经的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写经、抄经逐渐被印刷技术取代,后来仅剩下一些僧侣和部分喜欢佛法的书法家在抄经。

那么从广义上来说,或者说,今天再来重新理解和定义写经体的时候,则是指,在原写经体的基础上,无论是形式还是风格全都发生了变化。知名书法家王正营认为,写经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抄写佛经,而是在此基础上还包括《道德经》、《孝经》和《心经》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不同的书写内容,书法家心境不同,为此也会用不同的笔法去表现。除了史料中记载的隶书楷书外,也出现了行书、标准草书甚至于篆书的书写形式等等。王正营谈到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便是写经体的经典代表作品,于右任多才,是诗人,也是书法大师。他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王正营还表示,所谓的写经其实是在写经的过程中去读经、去感悟经典,因感悟经典,才能通过书法的形式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来。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写经体,分为技法和心法,技法,所有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可以去练,但心法却各有不同,不同的人书写写经体其风格都不一样,这就是心法的区别,心法的提升要从经典的感悟中得来,经典,需要去践行,提高心性,最终心性的高度,将决定于艺术的高度,这是历代书法大家都会有的感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年鉴社社长郝文勉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及书法的整理研究,他表示,写经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工整,二是韵美,其字能打动研习者的心灵,愉快接受经义,更奠定了书法家之基本功。因此,写经体出现之后,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基本上都有写经的经历。现在,以写经体为代表的楷书仍然是衡量书法家的标尺。比如,大家熟知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唐代的褚遂良、元代的赵孟等等都有非常著名的写经体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马远的《王羲之玩鹅图》,关于这幅作品还伴有传送至今的“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其生性爱鹅,据唐代《晋书》记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