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朝很腐朽,为什么能延续五百多年,几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总和?

于无声处34


朝鲜王朝(1392-1910),因其王室为李姓,所以又被称为李朝或李氏朝鲜。它是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后延续500多年,时间跨度相当于我国明清两朝。相较于我国封建王朝至多不超过300年的历史来看,朝鲜王朝能延续500多年,这在东亚封建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这是为何呢?

一、奉行“事大主义”消除外患

所谓“事大主义”,就是实力弱小的国家屈身遵从周边大国以求自保的外交政策,这也是朝鲜立国500多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基本外交方略。除去甲午战争后,脱离清朝独立的朝鲜将事大的目标短暂变为沙俄外,在其余时间内,明清两代中原王朝一直是朝鲜的事大目标。

事大主义源于我国“礼乐崩坏、百家争鸣”的春秋诸侯争霸时期。当时周天子衰微,大小诸侯国为扩张土地纷纷展开兼并战争。延绵不断的战争使百姓深受其害,使得诸子百家促生出了不同的“外交”观念。

而尊崇儒学的朝鲜自然在处理外交关系上也谨遵“事大主义”。因为朝鲜相对中原王朝来说只是地狭民少的“弹丸之地”,无力与其争衡,惟有谨慎侍奉中原王朝才能保全其国家。

朝鲜“事大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承认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这不仅使朝鲜免于被中原王朝所彻底征服,还能在遭受外敌入侵时受到中原王朝的保护。特别是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大举入侵朝鲜,朝鲜几乎亡国。幸得明朝全力援助,援朝抗倭击败了日本,才使得朝鲜王朝得以光复国土,不然朝鲜王朝就在立国200多年后寿终正寝了。

朝鲜对于明朝的援助感恩戴德,称其有“再造之恩”,于是事大主义在朝鲜更为根深蒂固,明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更加稳固。不过在明清交际之时,朝鲜却不得在明朝和清朝之间做出一个选择。1636年,皇太极入侵朝鲜,朝鲜国王被迫投降清朝,断绝同明朝的关系,改奉清朝为宗主国,朝鲜也得以继续保持“独立”。这实际上也就从侧面化解了外国入侵导致亡国的可能性。

同时奉行“事大主义”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朝鲜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在宗藩体系下,朝鲜国王需经中原王朝的册封才具有合法地位。也就是说,即使朝鲜政府再怎么腐朽无能,朝鲜国内的权臣、农民起义军如果想推翻李氏朝鲜而自立,那么必须要经过宗主国的认可。

而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希望身边的这个小弟要稳定,不能出大乱子。如果李氏朝鲜改朝换代了,咱老大哥的面子该往哪搁,传出去以后还怎么收小弟?所以如果朝鲜半岛出乱子,中原王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大明万历援朝抗倭、清末北洋军平定壬午兵变、乃至应邀出兵平定“东学党”起义,最后扶持的都是李氏王族,不是其他人。

所以那些权臣、农民起义军在搞事情的时候都要掂量掂量,这老大哥毕竟不是好惹的。

二、士大夫阶层斗争消弭内忧

事大主义只是外因,朝鲜王朝能延续500多年,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源自内因,这和士大夫阶层的不断斗争有很大关系。

朝鲜王朝的统治阶层是标榜儒学的士大夫阶层,也叫“两班贵族”。他们垄断了教育、科举、做官等特权,延绵数代,在中央和地方盘根错节,在中后期的权势甚至超过了王权,一些权臣和党派能够左右国王废立,权臣如安东金氏、丰壤赵氏、坡平尹氏、骊兴闵氏等,党派如东人党、西人党、老论党、少论党、南人党、北人党等,势力十分庞大。

按中原王朝来说,权臣和党派超过王权势必会引起改朝换代。不过朝鲜摄于中原王朝的存在,这些权臣不敢有此逆谋之心,不过他们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达成目的,那就是通过政变来废立国王。

朝鲜王朝500多年一共发生了两次成功的政变,分别为“中宗反正”和“仁祖反正”,而发起政变的主体都是两班士大夫阶层。中宗反正推翻了燕山君,仁祖反正推翻了光海君,这些士大夫在推翻国王后,都拥立另外的李氏宗亲继任国王,他们成为“功臣”,世代享受特权,朝鲜王室则得以延续。

不过他们内部分化却很严重。朝鲜就这一亩三分地,而权臣和党派依仗特权,其家族繁衍速度飞快,这点蛋糕是远远不够他们这些权臣党派分的。所以掌权的权臣和党派在拼命维护自己的利益,压制被打压的派系的同时,其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也在不断分化。

比如东人党就分化出了南人和北人两派,西人党分化出了老论和少论,北人党又进一步分化为大北党、小北党、骨北党和肉北党等等,彼此斗争不断。无休止的党争,代表着其实力的此消彼长,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为中后期弱小的李氏王族存在延续提供了可能。如朝鲜英祖李昑施行“荡平策”,大院君李昰应打击势道政治等都是具体表现。

三、农民势力弱小,起义难成气候。

农民起义在我国封建王朝的更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朝鲜王朝则不同,农民起义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极难撼动封建统治。

因为朝鲜土狭民寡,农民阶层在体量上难以形成抗衡封建统治的势力。而朝鲜一旦地方发生起义,狭小的国土面积有利于政府调集军队征讨,不利于农民进行长期斗争。同时,朝鲜士大夫阶层在地方的势力庞大,他们的家族往往能延续数代,以忠义孝悌的儒家思想对地方施行教化,对地方的影响力很强,农民很难有起义思想。

所以朝鲜王朝500多年来,极少发生农民起义。直到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基督教的迅速传播,集“儒、释、道”为一体的东学思想逐渐形成,朝鲜农民以此为信仰掀起了朝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席卷半壁河山。不过,东学党起义最终在朝鲜政府和日军的联合剿杀下宣告失败。


石头说历史


李氏朝鲜五百多年,国祚绵延几乎历经中原明清两朝,这样的寿命在封建时代的确相当罕见。李朝之所以能够如此长寿,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李氏朝鲜拥有宗主国的保护,能够有效抵御外敌;第二,李氏朝鲜内部争斗不断,却终究处于一种巧妙的平衡之中;第三,李朝国小民少,起义势力难成气候。

东亚地区的封建王朝,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建立的王朝,灭亡最大的隐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然而,李朝的优势得天独厚——朝鲜半岛本身地形以山地为主,寻常骑兵难以入侵。明王朝建立以后,明朝将长白山南部的大片女真故地让给了李朝,建立了众多堡垒关隘。

明朝时期,有明朝护着,加上李朝本身的军事力量也不弱(刚开始,之后就废弛了),女真根本不足以入侵。后期日本入侵李朝,也被宗主国明朝给打了出去。至于后来满洲入侵,那时候的日程已经元气大伤,而李朝也被迫尊奉满清为新主人,更加没有了外来之患。


李氏朝鲜尊儒立国,儒家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相对于中原的宋朝、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李朝虽然也是君主制国家,却始终没有形成君主高度集权专制。

看过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朝五百年历史中,外戚、朋党、宗室之间争斗不断内讧不休。不过李朝有个特殊的地方——无论怎么斗,最后能够继承大统的人必须是李朝宗室之人,同时也必须宗主国首肯才可以。

根据宗藩制度,继承朝鲜王位的人必须由中原王朝派人册封,才合乎法统。所以外戚之类再怎么争,也争不到大权,有中原宗主干预,李朝的大位终究在李氏宗族之中。

最后,农耕王朝覆灭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起义,不过对于李朝这种情况又相当特殊。李朝虽然国小且土地贫瘠,但所出物产也还能凑合,通过与中原的朝贡贸易,李朝的商业手工业等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起义很少。更何况即便发生,也很快就被扑灭,不足为患。

正因如此,李朝能够延绵五百多年岁月,只是后来日本等入侵,而清朝又无法保护,李朝这才走向终结。


澹奕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其寿命基本上没有超过三百年的,即便是把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也不过319年。甚至日本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统治时间也都在这个范围内。但朝鲜却出现过一个寿命长达519年的封建王朝,它就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简称“李朝”。

李朝的建立,离不开明朝的帮助。当时李朝之前的高丽王朝素来亲近元朝,甚至其国王都是忽必烈外甥的后代,后来他们更是和逃到漠北的北元势力暗中勾结,所以备受朱元璋的仇恨,与此同时,高丽内部也因为高丽统治者实行亲元政策而民愤不断。

于是在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金吾上将军李成桂趁机发动兵变,结束了高丽王朝的统治,其后他派人向朱元璋表示归附,并请求赐国号。

朱元璋答复说:“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于是,“朝鲜”这一名称就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此后,朝鲜与明朝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藩属关系,其历代国王的继位,都要先得到明朝皇帝的许可和册封,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后来清朝取代明朝后,朝鲜又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受到大清的庇护,其国王的继位也要受到清廷的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朝鲜王朝内部虽然也是斗争不断,其朝廷的腐败和昏庸丝毫不亚于明末和清末时期,但因为有宗主国的庇护,他们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对此,我们可以来详细看下宗主国是如何帮助朝鲜王朝度过危机的。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覆灭,一般都有三种情况:权臣篡位、国内起义和外族入侵。

首先是权臣篡位,因为李氏朝鲜尊儒立国,导致其国内儒家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相对于中原的宋朝、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李朝虽然也是君主制国家,但实际更像是门阀制度,国家大权实际掌握在各大门阀势力手中,比如开京姚氏、清州韩氏、坡平尹氏、青松沈氏、骊兴闵氏等,因为权力被分散开来,所以导致李朝五百年历史中,外戚、朋党、宗室之间的内讧不断。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斗,最后能够继承大统的人必须是李朝宗室之人。那些握着权力的门阀世家,都只敢在背后站台,没有一个胆敢明目张胆地夺走王位,原因就是朝鲜的国王必须得到宗主国的首肯才行,否则一旦宗主国出面干涉,那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比如,越南大臣胡季犛曾篡夺越南王位建立了胡朝,结果明朝立刻出兵灭亡了胡朝,朝鲜的贵族们自然不敢冒险,也因此朝鲜即使政治斗争激烈,王位也始终是在李氏内部交替。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朝鲜内部的农民起义。其实终李氏一朝,农民起义都很少且力量很弱,因为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北部以山地、高原居多,南部则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所以朝鲜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南部地区,相对比较集中,这样政府就比较好管理和控制。

比如出现灾荒,政府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救济,避免事态扩大;或者出现叛乱,政府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平叛,防止叛乱越演愈烈;如果朝鲜自己无法平定叛乱,还可以请求宗主国协助平定。

比如,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在起义爆发之时,朝鲜王朝立马就向驻扎在汉城的袁世凯借兵平叛,结果起义军轻而易举被袁世凯的军队给剿灭。也正因为此,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先例。

最后,说一说外敌入侵,在朝鲜历史上,受到最严重的一次外族入侵,就是壬辰倭乱。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征服战争,这一场战争险些灭亡朝鲜,朝鲜国王李昖都跑到大明来寻求避难,但最后在明朝的出兵支援下,终将日本人赶走。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宗主国的庇护,李氏朝鲜基才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亡国危机。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清政府的衰落,李氏朝鲜的寿命也走到尽头,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久,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朝鲜王朝灭亡。再后来,大韩民国建立,又拜美国为新的宗主国。


我是赵帅锅


李成桂是杀害我十一代爷爷郑梦周的刽子手!是郑家不共戴天的仇人,他是猎户出身,用武力争霸了500年,当今朝鲜开城市(板门店)名胜古迹,《善竹桥》依然留传至今,《善竹桥》上的被杀血迹每逢阴天石桥上血迹还会显出而得名,当今朝鲜仍然承认我十一代爷爷是忠臣,从此延日郑氏家族逃离是非之地到东北的不少,我家族谱上仍有记载,郑梦周父亲是(我第十代爷爷)郑雲權。我们延日郑氏家族最恨的是李成桂!!!



双魚游墨62832882769


说到朝鲜王朝,真的很让人佩服。为什么呢?因为在统治阶级内部,其实它是非常腐朽的。按理来说,这样的王朝是短命的。甚至在其统治期间,而出现了几位鼎鼎有名的暴君 ,比如燕山君。这个人可是残暴极了,大家都普遍觉得他是千古暴君。我觉得在这样的人的统治下,江山应该早就玩完了吧。你看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秦王嬴政,他就是出了名的暴君,喜欢杀戮,人家到秦二世就洗白白了。这可真是让人奇怪,他还是个很长寿的王朝,延续了大概500多年,几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的总和了。为什么?


㈠对明朝采取事大主义,从而得到明朝的鼎力相助

1392年,李成桂成功建立朝鲜王国。毕竟初上任的统治者,新建立的王朝江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李成桂深深明白,自己必须要找一棵大树好乘凉。于是他便找到了当时国力比较鼎盛的明王朝。据说国名还是明朝朱元璋娶的呢。看人家多会卖乖和讨巧,这是人家的生存法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朝鲜王朝与明朝建立了宗主关系后,就开始了它“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旅途。壬辰倭乱和多次王子作乱,都狠狠地动摇了朝鲜王朝的根基。幸好有明朝鼎力相助,朝鲜江山才没有崩塌。


㈡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不过分压榨剥削农民

进一步缓和了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的矛盾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不知有多少起农民起义爆发,有的甚至规模庞大,基本能够动摇国之根基。元末朱元璋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有的未能推翻成功统治阶级,但基本上都是动摇了国之根基的。朝鲜王朝统治者非常聪明,他们不过分压榨百姓,做事都有分寸,因此纵观朝鲜王朝历史没怎么出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见人家统治者机灵着呢,懂得调和百姓与统治者的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㈢生存法则:识时务者为俊杰

崇祯九年,以皇太极为首的大军赶到朝鲜边境,准备与之一战。史称丙子胡乱。刚开始朝鲜还在拼死抵抗,不愿意臣服清朝。但后来打着打着,朝鲜王朝的统治阶级发现敌人太过强大,不能正面对抗。于是他们决定率领朝鲜王朝向清王朝臣服,并定期向其朝贡。看人家多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自己打败不了清王朝,便不做无谓的挣扎了。看来一个王朝想要延续许多年,难度挺大的,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葬送江山。


尚武菌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氏朝鲜坚持了正确的外交方针——“事大主义”!

李氏朝鲜从1392年李成桂建国,到1910年被日本屯并,国祚长达519年。这几乎横跨了我国明清两朝。而李氏朝鲜政权之所以能如此长寿,其实还得归功于它一直坚持的“事大主义”政策。

朝鲜半岛就那么点大的地方,所以李氏朝鲜的国力实在太微弱了,既不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对手,也不是日本的对手。也就是说,李氏朝鲜在东北亚地区基本上就是“谁都打不过”的存在。因此,李氏朝鲜自立国起,就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就是给大国当小弟的。

于是,李氏朝鲜便一直坚持对中国王朝的“事大主义”,处处以中华为尊,心安理得的做中国王朝的藩属国。而中国王朝对自己的藩属国一般都是比较照顾的,只要它们“不找死,一般就不会死”。所以,李氏朝鲜在明朝时期,他们就心安理得的作为大明的藩属;而等到满清崛起后,李氏朝鲜又心悦诚服的当起清朝的藩属。就这样,在明清两代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李氏朝鲜得以享国500多年。

然而,长时间坚持“事大主义”,也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武备废弛。由于在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李氏朝鲜没必要发展军备,也不敢发展军备,导致李氏朝鲜军事能力相当低下。所以,在壬辰倭乱时,朝鲜军队才会如此的不堪一击。

当时的朝鲜,在明朝的庇护下承平已久,正所谓“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因此,面对日本百战之军的突然入侵,朝鲜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就“三都守失,八方瓦解”,君主李昖甚至想要入境明朝避难。最终还是靠明军的帮助下,才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清朝衰落,饱受列强的侵略,并在甲午战争中还败给了新崛起的日本。如此一来,清朝就再也无法为李氏朝鲜提供保护。而近代的日本可不同于中国,他们极度崇尚扩张侵略。所以当日本代替中国,成为东亚霸主后,又一次把朝鲜半岛作为入侵中华的跳板。最后于1910年,直接把李氏朝鲜给吞灭了。



这些历史要读


李朝的开国皇帝李然,是唐朝李元霸的34代孙。当年李元霸没有死,受恩师黄花祖师指点,远离皇权争斗,去了朝鲜。李元霸也正是跟随师父在青瓦台黄花山学艺,所以对朝鲜情有独钟,定居朝鲜。

李然的受艺恩师是当时明教教主波斯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金毛狮王。李然与朱元璋的认识,朱元璋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当年刘备卖草鞋也差不了多少。两个人一见如故,在葡萄园二结义,朱元璋大李然4岁为兄长。

两个人确实是人中龙凤,朱元璋提前8年打下江山,建立明朝。朱元璋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李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时有六万李家军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洪武八年,李然在朝鲜建立李朝,时刻不忘二大爷李世民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心民生,发展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氏重德,以德服人,整个李朝,人人以德为荣,吏治清廉。

李朝能延续五百多年,不是可以用腐败来评价的,这么久的王朝在历史中也算是一座丰碑了。李朝是一个得民心的王朝,以民为天的执政理念,是李朝得到国民拥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正一山開


李氏朝鲜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由高丽大将李成桂篡国而建立(朝鲜版的陈桥兵变),其灭亡时间则是在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国祚共计519年。算起来确实是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总和。

(其实历史朝鲜准确讲是在建阳二年(1897)灭亡,当时朝鲜高宗沙俄支持下抢得皇位,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但毕竟还是李氏一脉,而且这个大韩帝国在日俄战争后便完全成为了日方的傀儡,并在1911年正式并入日本。所以通常我们将李氏朝鲜的灭亡时间放在1911年。如果考试的话,您还是填1897年)

而众所周知,这个李氏朝鲜确实乏善可成,对外基本上就是弟弟,夹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永远都是最弱小的那一个。对内鲜有明君,世宗大王算一个,但更多的是诸如燕山君这样的昏君,暴君。那么内忧外患都上齐了的李氏朝鲜,为何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呢?

这个其实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因为朝代兴替国家兴亡无非两个源头,内乱或者侵掠。

首先从内乱上来说,李氏朝鲜这五百多年有过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仅限于上层的权力斗争,底层的民乱倒是没有多少。

比如李氏朝鲜建国初期的两次“王子之乱”,那就是自家人打架,手足相争,父子相残,连开国君主李成桂自己最后都成了自己的阶下囚,论凶残程度绝对不下于李世民的玄武门啊。而这种王位之争,肯定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还有还有中期(1453年)的癸酉靖难,那几本就是找明成祖朱棣学的了,叔叔抢了侄子的王位。

当然,除了宗室内斗之外,李氏朝鲜也出过臣子“造反”的事件,比如燕山君时代的中宗反正。不过这个“造反”比较正义,其动机不是为了篡位,而是推翻暴政。燕山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嗜杀成性,最终遭成希颜、朴元宗等朝臣废黜。而燕山君被废之后,朝臣们还是推选了李氏宗室上位,所以也不存在改朝换代。

总而言之,朝鲜内乱大都局限在上层,底下老百姓们则没有过。个人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朝鲜人大部分是文盲,在世宗大王发明谚文之前,朝鲜统一都是汉字。而这个谚文方便于大家的交流,思想层面还是靠汉字。这其实就好比是思想的禁锢,一群愚民,习惯了逆来顺受,你能指望他们造反吗。而且一旦造反,旁边还有个宗主国爸爸,分分钟帮忙镇压有没有。

说到这里,就得说下这个外部原因了。

历史上,李氏朝鲜外患比较严重,毕竟实力弱小。不管是辽东的女真还是隔海相望的日本,那都是大敌啊。

不过还好,这些外患朝鲜都扛下来了。

首先女真其实威胁相对不大,他们都是渔猎民族,捣乱也仅仅只是想抢点儿东西,而且实力有限。

在十五世纪的上半叶时期,朝鲜在本国西北部地区正式设计四个郡县,鸭绿江也从此归入朝鲜版图。在随后的政策之中,朝鲜中央将大部分民众用强制手段牵往西北地区,彻底巩固了边疆的经济发展,并对自己国土有了很有力掌控。

在他们的东北部地区,朝鲜更是凭借着敏感的政治嗅觉布局了东北六镇,这些国家边疆郡县的布局,将自己本身拥有的防御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女真人来说,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动进攻,朝鲜都会像一只刺猬一样难以下手。

当然了,这是在明朝时期。后来女真崛起,朝鲜自然而然地就改换门庭了,奉后金也就是后来地清朝为主,所以也没有被灭掉。

朝鲜最大的威胁时日本,因为日本是个岛国,而朝鲜则是他们向大陆扩张的最好跳板,一直以来就没少打朝鲜主意。

朝鲜虽然打不过,但是有恃无恐啊。毕竟有宗主爸爸的庇护支持。

众所周知,朝鲜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都属于我们中国的藩属国,尊中原王朝为主。尤其是在明朝时期,我们的王朝给予了朝鲜最好的待遇。朝鲜这个名字也正是太祖增给他们的,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永不征伐的民族”,明代统治者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态度让自己的“小弟”放心。

到了万历时期,从战国时期走出来的日本产生了吞并朝鲜的想法。一代枭雄丰城秀吉组织起了十几万大军对朝鲜展开了全面侵略。史称壬辰倭乱。

而起初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一边倒,朝鲜国君都被赶到了明朝边界了。眼见要亡国了,于是朝鲜赶紧向明朝求援。你别看万历多年不上朝,懒得不得了,对于小弟还是颇为照顾。随后明朝中央两度派遣大规模援朝军队,帮助朝鲜人打退了日本的侵略。而在这个过程中,明朝也是损失颇为严重(毕竟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一直都很强),为后来覆灭埋下了伏笔。历史上说明朝实亡于万历,其实就是只得包括壬辰倭乱在内得万历三大征,其极大的损耗了明朝国力。

真的是,就没见过这么好得宗主国。这也难怪李氏朝鲜一直对明朝非常感恩,即使是后来明朝灭亡,沦为清朝藩属,其依然保持明朝衣冠习俗,连年号都还是崇祯多少年,也算是一段佳话吧。

当然不止明朝,其实后来的清朝对朝鲜也不错,毕竟继承了明朝时的“大哥”地位。让清朝陷入亡国之祸得中日甲午战争,其源头就是清军出兵帮朝鲜抵抗日本侵掠。当然这次运气就没那么好了,清朝最终输了,不仅没能救到朝鲜,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因为没有宗主爸爸的保护,延续五百多年的李氏朝鲜再也没有了支撑下去的指望,最终成为了日本的附庸,并在1911年被被日本吞并,进入到日据朝鲜时代。

这个就比较有趣了,虽然女真和日本曾经都没能成功侵掠朝鲜,但他们后来却都做过朝鲜的主人。

其实看得出来,李氏一族延续五百年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会“找靠山”,即事大主义,谁强我就依附谁。由于朝鲜国内军民素质普遍较差,就算是发动了农民起义也不会有较大的影响,等到明朝正规部队来了以后就能很快镇压下去。面对外部的侵略也是同样的方针,只要有“大腿”在就不怕有问题,代价就是每年给“大哥”上点贡品,所以说李氏朝鲜正是凭借着这种“寄生”的方式才一直延续了下去。这也是历史上那些小国的生存之道!


白话历史君


根据专家学者的苦思冥想,看似腐败的朝鲜李朝,一直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再腐不能腐众生,再穷不能穷国民。根据【李朝秘史】,李朝历代皇位的传承是以德传位。

李朝的开国皇帝李然,是唐朝李元霸的34代孙。当年李元霸没有死,受恩师黄花祖师指点,远离皇权争斗,去了朝鲜。李元霸也正是跟随师父在青瓦台黄花山学艺,所以对朝鲜情有独钟,定居朝鲜。

李然的受艺恩师是当时明教教主波斯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金毛狮王。李然与朱元璋的认识,朱元璋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当年刘备卖草鞋也差不了多少。两个人一见如故,在葡萄园二结义,朱元璋大李然4岁为兄长。

两个人确实是人中龙凤,朱元璋提前8年打下江山,建立明朝。朱元璋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李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时有六万李家军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洪武八年,李然在朝鲜建立李朝,时刻不忘二大爷李世民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心民生,发展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氏重德,以德服人,整个李朝,人人以德为荣,吏治清廉。

李朝能延续五百多年,不是可以用腐败来评价的,这么久的王朝在历史中也算是一座丰碑了。李朝是一个得民心的王朝,以民为天的执政理念,是李朝得到国民拥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白这个颜色


所有的王朝灭亡离不开地主和农民抢地——也就是土地兼并

其实王朝想不灭亡也简单,就是阻止土地兼并。但问题是地主都是自己政权的支持者,舍不得下死手;下手狠了地主们联合造自己的反,会动荡自己的王位。

只有一个办法了,等农民军消灭地主,但是皇帝也换姓了。

有没有可以消灭地主,又能不伤害自己王位的办法呢?有的——外敌入侵

而朝鲜王朝中间就遇到了一次,壬辰倭乱。这次倭乱对朝鲜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是对朝鲜王室来说,不一定。因为此时朝鲜已经处于爆发农民起义的边缘了。

丰臣秀吉就帮朝鲜国王消灭了地主,空余了大量空地,当朝鲜复国后,自然可以给农民分配空地。阶级矛盾自然就减少。

另外,除了壬辰倭乱,朝鲜又经历了丙丁虏乱,地主又被消灭一波,这哪里还需要农民起义?

于是朝鲜在清初时段也慢慢复苏,如果没有两次入侵,国王应该也换姓了。

最后说下,人一般都是正常人,历史上的昏君被黑得很惨,比如光海君。就算不是明君,也没有人会蠢到霍霍自己家业的

所谓的庸君,只是遇到土地兼并不知道怎么办的;

所谓的昏君,就是遇到土地兼并搞改革失败的;

所谓的暴君,就是遇到土地兼并搞成功了,但也把自己搞死的;

所谓的明君,就是遇到土地兼并想办法挤出一点地分给农民的,两边都没得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