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古代女子的“媚道”之术吗?

媚道是一种巫术,就是希望利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获取爱情。此种致爱术不完全等同于民俗学中各民族的致爱秘术。民俗学中的致爱术多为单纯的求偶术,侧重于用媚药和咒语来得到对方的爱情,而不是加害于人。

古代的“媚道”主要在宫廷和上流社会中流行。史料记载,宫妃们的竞争以“争宠 ”和“求子”最激烈。一位女子进宫后,当然希望得到皇帝的宠 爱,更希望得到皇帝的专宠 ,另外就是期盼自己给皇帝生个儿子,进一步设法让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是在当时的后妃制度下,能受到皇帝的宠 幸已非易事,更何况是皇帝的专宠 。由于皇帝的后宫太大,于是皇帝的感情容易转移,而生儿子更非人力所能决定的。于是为求主人专宠 ,宫中女子便流行“媚道”之术。

“媚道”具体来说包括媚术与媚药两部分。有书记载如何让夫妇相爱、庭和睦的秘方。这些秘方大致可分为三类,“相爱术”、“相憎术”和“止妒术”。

使用“相爱术”的多为“嫁妇不为夫所爱”者,即失宠 的妇人。

妇人取鸳鸯心,陰干百日,系左臂,勿令人知,即相爱。

或在戊子日(干支纪日),取鹊巢屋下土,烧作屑,以酒共服,使终身欢喜相爱敬。

相爱程度:效果极其明显,夫妇之间“一日不见如三月”,可以白头偕老。

使用“相憎术”整治被丈夫专宠 的妇人

取马发、犬毛,置夫妇床 中,即相憎。

或以桃枝三寸,书其姓名埋四会道中,即相憎。

相憎程度:双方互不理睬,继而怒目相视,从而可以“借以夺爱”。

使用止妒术的多为心胸狭窄,妒火中烧的妇人

解怒,埋其人发于灶前,入土三尺,令不怒。

或疗恶妒方,取夫脚下土,烧,安酒中与服之,娶百女亦无言。

治妒程度:心中妒火消失,即使丈夫娶了一百个女子,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

你知道中国古代女子的“媚道”之术吗?

栗姬行媚道

据《史记·外戚世》记载:栗姬给汉景帝生了个儿子,叫刘荣,并被立为太子。于是,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 许配给太子为妃。长公主很得景帝和老太后喜欢,这引起了栗姬的嫉妒,因此栗姬没同意。长公主和其他妃子便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栗姬逐渐失宠 。栗姬失宠 ,妒火中烧,“栗姬长使侍者祝唾其背,挟持媚道”。栗姬被长公主告发,太子刘荣被废,栗姬郁郁而终。

而景帝的儿子武帝因得到了长公主的帮助被立为太子,武帝即位后,立阿娇 为皇后,十分宠 爱她。可两人结婚十余年,阿娇 却不能生育。汉武帝于是开始宠 幸卫子夫,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了三女一男四个孩子,这对无子的阿娇 构成了很大威胁,失宠 、无子,阿娇 终于走上了使用“媚道”的道路。阿娇 请来了南方楚地的女巫师,“祝诅”(诅咒)卫子夫。此事被汉武帝得知,女巫师被砍头,阿娇 被打入冷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