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十朝都會——“南京”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有"十朝都會"之稱。

不過,這十朝似乎都不長命,最長的東晉僅103年,即便是明代,也是在靖難之役後,都城就轉移到北京。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金陵

因此,就有金陵王氣已洩的說法,認為春秋戰國時代,楚王埋金鎮壓金陵王氣,秦始皇登基後,又斬斷方山龍脈,引水貫金陵,自此金陵王氣已收,看似天子之宅,而定都於此,必不久長。

其實,定都南京的十朝當中,除了明朝之外,其餘九朝都並未統一中國,包括國民政府也只是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定都南方多半出於不得已。

定都南方真的好?

就南方而言,南京已經是不錯的選擇。

從中國地形來看,北方華北平原連貫,少山陵阻隔,且通過洛陽盆地和山西西南部的河東地區,可以與關中平原相聯通。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中國地形圖


也就是說,大片連接的平原不利於地方分裂割據,進而提高中央的凝聚力。且在南宋之前,北方的人口一直多於南方,中央要控制全國資源,以北方城市為核心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而長江流域的平原雖然降水充足,氣候溫暖,更適宜農業,然而地形卻異常破碎。長江中下游平原被大大小小的山脈丘陵所分割,不利於中央集權

歷史上,選擇建都南方的政權,往往出於迫不得已,因為它們多半已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就南方都城的選址而言,集南方所長者無如江東,集江東所長者無如南京。

江東地處亞熱帶,雨水較多,河道縱橫,形成密集的水網,足以緩解北方鐵騎的衝擊力,長江更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揚州


長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向來富庶,人口稠密。南朝沈約曾讚賞揚州(這裡的揚州主要指江東地區)"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到隋唐時,東南財賦為關中依仗,揚州富庶甲天下,有"揚一益二"之稱。

南京屬寧鎮揚丘陵地區,以低山緩崗為主,周邊山丘眾多,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北高南低,易守難攻。

其周邊有玄武湖、秦淮河,既可作為險要,也可演練水軍。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玄武湖


其上下游分別有采石、瓜步兩大長江渡口可以扼守,向西稍遠是著名的丹陽山地,安徽黃山便處於其中,其地民風果勁,可以為王朝中央提供優質的兵源,向東則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太湖周邊平原相接,兩地的資源可為南京直接掌控。

在定都南京的十個王朝當中,東晉、南朝宋、齊、梁亡於內亂,東吳、南陳、南唐、太平天國被北方政權以優勢力量消滅,而明建文政權和國民政府則是被北方勢力以弱勝強而滅亡。

定都南京的弊端

就此,我們可以分三種情況,分析定都南京的弊端。

東吳、南陳、南唐、太平天國亡於北方之強,則顯示出北方的龐大資源優勢,往往非江東一隅之地所能抗衡。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西晉滅吳示意圖


第一種,以西晉滅吳為例,當時江東人口約600萬(東吳在冊人口300萬左右),而西晉方面即便不計算蜀地人口,北方人口也多達2000萬以上。

這樣大的國力差距,當西晉王朝在北方的統治穩定,併成功編練出強大的水軍來壓制南方的水師優勢,對江東政權便幾乎是泰山壓卵之勢了。

第二種,隋滅南陳,宋滅南唐,都與西晉滅吳類似,其時南方發展程度仍然有限,表現出明顯的北強南弱。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何南京建都王朝都堅持時間不長?

太平天國


第三種,到清朝時,雖然東南人口數量已經極多,但太平天國並不能全據江東地區,因此在南面也受到清軍的壓力,當清王朝獲得歐洲列強支持以強化軍備提升軍隊戰鬥力之後,太平天國的滅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就明建文政權和國民政府的覆亡而言,我們決不能將此視作南方註定不敵北方,否則就無法解釋朱元璋的成功北伐(北方腐朽的元王朝威權早已瓦解,王保保等軍閥同樣是新生勢力),以及國民政府最初的崛起了。

除了指揮混亂,戰略失當之外,江南經濟發達,氣候溫暖溼潤,且由於城市化程度高,缺乏優質兵源;

而統治者在這裡也比較容易失去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長江之險帶給統治者的心理安慰,很多時候反而不利於軍事實力的維持。

這就是定都南京,為何朝代時間不會太過於長久的部分因素。(僅限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您的每個點贊 關注,都是對作者創作的肯定】

【如有不同觀點看法,歡迎在評論下方發表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