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善用,且合理的訓練音樂能力,將同時促進孩子們其它能力的發展。這也是眾多教育家所強調的“音樂對於孩子們身心發展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音樂,能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我出於好奇和直覺而無意中發現的許多東西,後來被證明是無價之寶。——史蒂夫·喬布斯

直覺思維是一種跳躍式的思維,要求孩子快速反應。想好了再說是邏輯思維常用的方法;而一看就說卻是直覺思維倡導的,強調時間、強調快速反應、尋找第一感覺都是直覺思維所要求的。我們的教育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那認為:人的思維基礎是邏輯思維,但創新往往來自於直覺思維。生活中追求有中求新,把學習的過程看成是一個創新和發現的過程。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出色的小提琴、鋼琴演奏家。他從6歲就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小提琴、鋼琴。正是因為這樣,愛因斯坦才會說:“他的很多發現都受到音樂世界的第六感的啟發。”因為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感的最有效手段。


二、音樂,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在兒童的學習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此,許多學者都有所論述。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愛因斯坦

想象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許多孩子的學習深入不下去,除了興趣外,關鍵是沒有想象的樂趣,想象對兒童的學習活動具有補充功能和深化功能。想象的這兩種功能在學習活動中起作用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在寫作文時,想象力豐富的兒童“寫文章筆放得開;收得攏,內容充實,富於文采”;反之,想象力貧乏的兒童“文思枯澀,寫文章就事寫事,平淡無奇,不形象,不感人。


三、音樂,可使孩子的記憶力得到非凡的發展。

科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記憶力發展的最快時期,而58歲是人一生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根據遞減的法則,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就應在這個階段訓練他們。教育專家殷紅博先生試驗表明:在人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訓練孩子,可使他們的記憶力最少高於同齡人4—8倍。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音樂可以幫助孩子極大提高記憶力!

人的記憶非常的重要,無論人的各種思維還是想法都是以記憶為基礎。人有記憶才會有經驗,因為有經驗,才能不斷的前進。人的記憶能力不是天生的,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培養,靠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人的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個階段,所謂的過目不忘是因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得到有效訓練的原因:而長時記憶是通過記憶的存儲、分類、和提取的不同階段共同訓練來提高的。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正確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通過音樂欣賞,首先教會孩子們理解音樂的內容,理解音樂所描繪的場景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感受音樂,喜歡音樂,如此反覆,直到完全掌握為止。要知道,對孩子在關鍵期的記憶訓練課是事半功倍的。當然,對年齡大一些的人,同樣也是有不同尋常的效果的。


四、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

現在常用的各種智商測驗,大部分是需要透過語文能力去測試的,而語言能力又是測評孩子智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真正的語文智慧包含語音、語法、語意、語言使用。在匈牙利20世紀初,有一位音樂教育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學生聽莫扎特、貝多芬、或是巴赫、維瓦爾第、海頓的古典名曲,讓學生們可坐可臥閉上雙眼、保持一種輕鬆的狀態,邊聽音樂邊給學生們講解,講的時候變換音調、跟著節奏,這樣反覆,直到樂曲終了。然後,學生們自己再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這些學生在音樂方面得到的好處暫不用說,意外的是,學生們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的使用能力比原來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6—10倍。柯達依先生將它稱之為“神奇的音樂課。


五、音樂,還能給人們帶來很多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才能,同其它的才能教育一樣,音樂才能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環境。貝多芬、莫扎特都不是天才,但卻是千年一遇的偉大音樂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生長在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裡,從小就在父母的培養中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能生活在最優越的音樂環境裡,被人精心的培養他們的音樂才能,離開了這個因素,貝多芬、莫扎特也是泯然眾人。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莫扎特一家


音樂教育,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

迪特鋼琴音樂中心——國際專業兒童鋼琴音樂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