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能实行高度机械化吗?什么在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

草原那一泓水


主要阻力是农村人口太多,分田单干固然不利机械化,就是集体化人多照样不行,实现机械化农民首先要有就业出路,机械代替人劳动,是要花钱的,而粮食产量不会明显提高,农业收入扣除机械花费才能分给社员,农民如果完全依靠农业收入会降低,所以农民转业是主要问题


古槐256


就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来说实现高度机械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呢?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人个人认为有一些几点。

  • 一、现行的家庭承包制导致土地资源分散在广大农户手里,每户承包少量农田,导致大型机械无法大规模推广。这一点应该是主要因素了。
  • 二、分散的土地导致单个农户无力购买大型机械,同时也没有必要购买大型机械。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调,成本回收时间太长。这也现在中小型农机更容易得到认可的原因。
  • 三、分散、传统的土地种植模式导致土地收益对比来说越来越低,而城市大量的就业就会促使农民种地的热情越来越低。土地在农民眼里成了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方面不愿放弃手里的土地经营权,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专心种植或者没有好的土地经营策略。
  • 四、大部分农村人缺乏专业知识,又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无法利用便捷的网络市场去带动农业发展,而懂网络技术的城市人缺乏对农村人文环境的理解,加上农村人排外思想严重,外人很难在农村干出一片天地。前一段时间网上热传的聚众抢虾塘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没有颜值的颜值哥


除了一些山田、山地由于面积小、条块不规整等客观因素限制以外,对绝大部分耕地而言,包产到户形成的人为条块分割、难以集约是最大的障碍。


WILLSON39


农业机械化对山区来说太难,农民:买回家开不到地里

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现代化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袁隆平先生让农民亩产能够达到1203公斤,也需要机械才能让这1203公斤能够在半天收回来,而如果靠手工种植和收获的话,一亩地需要一个人两三天都无法完成,而且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能够留在农村的只有老人,两个老人要收割一亩水稻,需要的汗水,也是我们难以体会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农业机械化,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仅仅是在东北或者平原地区,基本上现代化农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山区,这里也拥有大量的农民,这里的土地依然肥沃,只不过没有平原那么广阔,也不能因此就把这些农民抛弃,他们也需要进步,他们也需要发展,他们更希望能够缩短差距,这才是叫做脱贫,正如云南红河梯田的乡亲们一样,世世代代手工种田,虽然闻名世界,但是谁不希望能够用机械就播种和收获呢,人工的成本,在这些地方,确实比机械昂贵。

不敢种很多,如果情人帮忙,一天工钱也需要100块钱,十个人,一天也完成不了多少,还得花费上千块钱的人工费,对于农民来说,请不起,那就自己慢慢的用时间来消耗吧。但是如果有机械,就算不是自己家的,请来收获,一天也就五六百,全部都能搞定,效率提高了很懂倍,而且成本也省下好几百,但是没有这样的人去引进机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大型农机,确实很贵,小型的仅仅满足自己用还成问题

按照目前虽然拥有农机补贴的价格来看,一般能够通用的联合收割机,价格都是在十多万以上,而且还是一般的,对于农民来说,这确实可望而不可即,如果一个人买来满足一个村的使用,但是农闲季节,那就是闲置了,想要回本,基本也没有可能而大家的观念里,能够自己动手的,何必花钱请机械,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家还是认为,机械成本太高,买不起,也请不起。

而小型的机械,仅仅是微耕机之类的,但是广泛使用了,大家普遍的觉得,还是方便了很多,而且几千块钱的价格,大多数人家还是能够接受,方便,也适合山区的地形,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农机都能够达到小型化,便宜化。

第二:山区地形限制,很多地方农机到达不了

山区的地形,我们也是深有体会,如今的情况是,进村的道路倒是基本硬化了,但是村里面到地里面的道路,还是稀泥巴路,甚至很窄,除了人和牛马能够通行,基本上任何带轮子的东西都无法通行,所有说到农机,很多人发出疑问,难道买回来,还得拆卸成几块,用牛马驮到地里面吗?

当然,这样的情况,确实难以改变,毕竟农村的土地也比较分散,进的几百米,远的几公里,确实无法权衡,而且修路的话,就得自己出钱了,结果可想而知,是没有任何人会拿出钱来的。

现实如此,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未来如何,还是给予更大的希望!




小美玉泉


所谓高度机械化就是高科技和大型机械作业,机械的功能要代替人工劳作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就叫机械化现代化的大农业。

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模式为包地到户,包地到户的特点地片零散,千家万户谁种谁的,千差不齐,一片地上种好多种作物,大型机械根本无法作业,尤其山区和平原更是无法平衡,地理条件限制也有差距,所以说,严重制约机械化,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包地到户,也就是说是中国农业的体制问题。未来集体农业和人民公社化必将是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的必由之路。





用户董永华


现在制约农村高度机械化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一,因当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承包土地,绝大部分还是自己种植,每户承包面积很小,又不能统一使用农业机械作业,大型机械受到空间限制,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益,浪费了大量动能,没有作业时效,使农机专业户收益低,收回农机成本的速度特别慢,因此农机户购卖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村高度机械化的进程,造成了农机户在农村有地不能统一耕作,农机公司有机械销售不出去的困局。

二,因一些大型机械投入成本太大,农机户在购买时有思想顾虑,因受小块作业的影响,农机又是季节性东西,收入肯定不高,再不能及时推广使用,投入的大笔购买资金长期延迟不能收回,风险太高,因此他们顾虑重重,迟迟不敢购置,使高度发达的大型机械推广销售卡在了最后一公里的路上。

三,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因城市的经济规模,居住规模快速扩张,农民市民化转换步伐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入住,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农民年纪偏大,思想保守,总怕自己无力承担风险,对经营大型农机的积极性更是低落。

所以要想实行农业的高度机械化,还是要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把土地经营权通过租售方式从千家万户手中置换出来,发展家庭农场或农业公司,实行大面积耕作,提高大型农机的使用效率,让农机在现代化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让农业更高产优效。



以诗会友3


我们的家乡还未实现高度机械化,只是部分的的小型机械化。阻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三点:

一、地势多为山地梯田,并且地里大多栽种果树、葡萄树,地势险要,间隔狭小,机械无法进入作业。

二、种植主要蔬菜作物主要为西红柿、豆角,辣椒,都需要人工作业,无法使用机械。

三、玉米谷子种植收割可以实现机械化,按亩收费。但是因为农民收入不高,人们更愿意多花点时间自己种植收割,来剩下租用机械的费用,而且机械收割的损耗也比较大。





阳曲老曹家


现在农村机械化程度不太高。机械化受地理条件影响。在国内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偏北平原地区,而且机械化成本偏高,普通农民都很难承受得起。在贵州这边现在好一点条件的农村都是外来老板来大面积承包土地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农户把田承包给外来公司,自然会要求公司给他们安排一些工作。这样一来如果使用机械化人工将会大量减少,但是农民将会无工作。这也是制约机械化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愿意从事农业工作。

这两张图就是一个打米工厂的大型机器,大概有4层楼高,400百平的面积。整个厂就只有5,6个人。全部都是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就意味着人工的大量减少。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过程。如何协调人工与机械化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影响机械化的重要因素。




一叶成舟1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种植面积,种植面积大了连片了就好管理了,第二是种植品种不零散,种植面积大了自然就机械化了,为什么国家要让土地流转就是规模化机械的前提,农业机械结构构成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农村是以农户承包经营为主。农户承包的农田数量有限,造成大块地小型化。粮食种植形成插花形态,一块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即使种植相同的农作物,也可能是几个农户分别所拥有。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不能成块连片作业,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成本,降低了农机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户自己购置的农业机械也主要是满足自用为主,基本都是小型农业机械,小型农业机械保有量很大,小型农业机械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农业机械结构构成不合理。





大波说农业


一千亩地一户种,和一千亩地八九百户种,哪个挣钱?哪个不嫌农药贵?哪个能实现机械化种粮?

改革开放,分田单干到户,进城打工,进城买房等农民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至于农村,国家鼓励城镇化,乡村以后无人,也是设计之中的事。

必须土地改革

农民就是地主,只有自己给自己缴纳保险,不是强迫的。如果你忙不过来就可以去雇工人给你劳作,但你的给他们报酬。

工人是给国家或者个人的公司打工,每个月给一定的报酬,国家强迫规定给员工交五险一金。

有的行业没有保险,需要自己去缴纳,比如:自由工作者、出租车司机等就需要自己缴纳保险金。

农村必须有农场主,机械化种地和国外竞争。把那些种不好地、占着茅房不拉屎的农户转行,进入城市或者在当地给农场主当雇工,发工资交保险。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的一些实际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