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x陸金所報告:智能化勢不可擋 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上海,2020年3月25日——“整個財富管理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實現25-50%的增長,讓各類機構實現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利潤”,近日波士頓諮詢(BCG)聯合陸金所發佈的《全球數字財富管理報告2019-2020》揭示了智能化技術在財富管理行業發展中的“魔力”。因技術演進帶來的組織形式、行業格局、市場趨勢的進化,正深刻影響財富管理行業全部鏈條。

智能化將成為下一個十年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併成為全球趨勢。而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無接觸服務需求劇增,包括財富管理行業在內的整個金融行業線上化與智能化進程都將加速。

陸金所控股CEO計葵生表示,“金融科技目前的市場規模僅開發了5%~6%,市場潛力巨大,不同類型的機構之間未來在智能化領域儘快打破競爭壁壘、開放合作、優勢互補才是打破零和博弈的共贏之道。”

BCG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夥人譚彥稱,通過合作,不同機構將能獲得更多的客戶(普惠下沉)、滿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潛),從而實現共贏。


全球智能化勢不可擋,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隨著AI的加入,財富管理行業競爭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看似飽和的市場,從零和博弈變成了“增量”遊戲。BCG預計,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未來可以幫助整個財富管理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實現25-50%的增長,並助力各類機構實現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潤改善。

大眾富裕客戶群體(可投資金融產在 100 萬美元以下的客戶)的價值將被激發,不容小覷。BCG數據顯示,該客群過半資產仍為現金或儲蓄形式,尚未被財富管理機構挖掘,潛在財富體量可觀。此外,該客群目前以17%的AUM貢獻了27%的財富管理收入,單位資產收入貢獻相對更高。以大眾富裕客群為代表的普惠市場,將是各類財富管理機構下一個十年的新機會。


BCG x陸金所報告:智能化勢不可擋 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智能化手段將使普惠財富管理成為可能,並帶來巨大市場機會。BCG在報告中指出,對機構和市場而言:一方面,智慧化個性顧問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服務成本、門檻,助力機構實現客群下沉,使得過去只有高淨值客群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可以惠及普通客群。數據顯示,眾多機構推出了針對大眾富裕客群的智能投顧服務,將投資管理費從1%以上顯著減低到0.25 -0.5%,將投資門檻降低到 5000 美金左右甚至更低 。

另一方面,智能化可助力機構精細化客戶經營,使客戶體驗到更便捷、更專業、更智能、更安全、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有利於培養客戶對機構的信賴感,進而將更多資產交由機構打理。自帶“數字基因”、對智能化服務有強烈需求的千禧一代已逐步進入財富管理市場,技術的日益成熟,也在客觀上不斷加速著智能化時代到來。


開放共贏成未來最重要共識,平臺間合作越發重要

龐大的市場,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都難以在財富管理市場上做到一家通吃,更加開放共贏的市場共識已經逐漸建立,這也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最大共識。

報告指出,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國內數字財富管理領域陸續湧現出了流量型、垂直型、傳統型及綜合型四類機構,流量型機構勝在流量和場景,但缺乏金融經驗和綜合服務能力。垂直型機構具備獨特的數據積累和算法優勢,但缺乏體系化服務能力。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雖然在金融業務經驗、對監管及風險的把握、端到端的服務體系上均具備強大優勢,但在組織、人才、文化機制上面臨掣肘。以陸金所為代表的綜合性選手既具備傳統金融機構端到端的服務經驗,也在組織和機制上具備類似流量型機構的優勢。

各種類型的財富管理機構,都需要尋找互補的合作方。通過合作,不同機構將能獲得更多的客戶(普惠下沉)、滿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潛),從而實現共贏。

不僅是金融機構與科技機構之間,未來平臺與平臺之間也將成為重要的合作模式。計葵生認為,機構之間“強化相互間的壁壘與競爭,力爭端到端地控制業務全部流程”的現象將會逐漸減少,無論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還是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間,都亟需發展並加深夥伴關係,建立中國特色的“開放銀行模式”。


BCG x陸金所報告:智能化勢不可擋 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AI讓監管更加主動敏捷,有效降低創新風險

智能化還將成為監管機構聰明高效的助手。

財富管理行業對科技的快速應用與模式創新,讓基於傳統金融體系的金融監管時常被動。全球範圍內愈漸增多的監管合規條例和頻繁變化的監管規則,同樣讓各類財富管理機構面臨巨大的業務管理與合規能力挑戰。

現如今,監管科技(RegTech)以及AI技術的監管應用,正從政策追蹤、內部監控、風險分析及監管報送等領域正助力行業打造更加高效、精準、專業和開放的監管環境。例如,通過智能化技術的實時掃描,機構可以實現對監管合規變化更敏捷的把控,以更好地滿足監管合規要求。通過數字化來固化規則和流程,不僅可以消除人為操作的失誤或錯誤,而且可以在線上留痕以便未來審查。此外,應用合規機器人、大數據分析模型等智能化技術,可以智能識別潛在合規風險、甚至自動執行處理預案。

推動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新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對監管帶來了新的課題,數據與科技這兩大智能化利器,讓監管所面對的環境變化速度和應關注的監督維度都在呈幾何級增加。

在管理創新風險的同時,更要為創新提供沃土。BCG報告建議,在監管數據隱私、資質准入、可解釋與可問責以及智能技術的新型欺詐等四個“老大難”問題之餘,監管的定位還要適時地從被動監督升級到主動引領:一方面監管要對新技術保持敏銳度,前置監管制定規則、引導應用規範化發展,建立沙盒機制鼓勵新技術應用與落地;同時還要賦能各類機構,通過打造創新孵化器、從監督規則轉為監督數據,減少對創新的監管不確定性,並探索智慧監管體系。

BCG x陸金所報告:智能化勢不可擋 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譚彥補充表示,智能理財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儘快形成和完善智能理財領域的監管規則,變被動監督為主動引領甚至為機構賦能,是全行業降本增效、促進數字財富管理市場健康共榮的關鍵。


中國財管市場將實現跨越式發展,AI緩解“中產焦慮”

資管新規下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開啟全面轉型。中國財富管理機構面對市場轉型所需的專業化能力不足,同時大眾客戶投資理念不甚成熟、但愈發需要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全球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加劇,這讓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與工具在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上獨具價值。

BCG在報告中指出,AI等智能化技術能夠在加速投資者教育、個性化的服務普惠大眾和實現更加穩健的風險管理這三個領域推動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實現從缺乏人工投顧、到智能投顧普惠大眾的跨越式發展。

此外,中國有著龐大而迅速崛起的中產階層,將服務門檻大幅變低的智能理財,對於解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國特色“4-2-2”式家庭的理財焦慮,滿足其對財富管理及中長期財務規劃服務的需求,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譚彥補充強調,“最近以新冠疫情為代表的黑天鵝事件頻出,所導致的劇烈金融市場波動,給專業投資者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此時,作為非專業投資者的普通大眾,更加需要專業、可得的投資顧問服務。”

要實現個性化投資者教育、緩解中產焦慮,能深度瞭解客戶需求將是機構開展業務的基礎。以陸金所為例,陸金所通過KYC、KYP體系的超過400個標籤,已經可以實現平臺14個品類7000+產品與平臺4400萬用戶的精準匹配;獨家研發的KYI意圖預測模型系統通過10萬+神經觸點,已經可以動態識別和預測客戶的潛在意圖,為客戶提供更為個性和精準的金融服務。據瞭解,陸金所自2016年起已對超過4萬億產品與投資者進行了匹配,並累計對超過150萬人、300萬筆交易進行風險超配提示、攔截,涉及金額超過3900億元。

BCG x陸金所報告:智能化勢不可擋 可助機構利潤改善50%

計葵生表示,“智能化在中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啟,目前的市場規模僅佔5%~6%,我們從用戶遠未得到滿足的財富管理需求中,看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的市場空間。相信中國市場極有機會從過去缺乏人工投顧躍升至去人工化的智能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