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磚大王”賴祥兵:揮灑青春汗水 書寫精彩人生

“娃兒,這幾年家裡實在困難得很,要不,你就不上學了吧?”想起初中畢業時,父親愧疚地詢問與無奈的神情,賴祥兵不禁溼了眼眶。

家住巴中市巴州區光輝鎮青龍山村的賴祥兵出生在一個農民之家,從小家境貧寒,父母身體一直不好,自己又是家中“獨苗苗”,對高中生活充滿期待的賴祥兵不得不輟學回家,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家貧未曾熄夢想砌磚堆裡燃志向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我不想繼續走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老路。”剛輟學步入社會的賴祥兵一片迷茫,但家中情況需要他儘快走出來,並在短時間內儘快定位規劃自己的人生,畢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困境中謀求發展,賴祥兵覺得要學一門手藝,畢竟老話說得好“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一次偶然的契機,得知鄰居在建築工地做砌築工,一心想學藝的賴祥兵同父母商議,獲得了家人的支持後便滿腔熱情地去拜了師。

“工地-宿舍,宿舍-工地,兩點一線,這是每天固定的生活模式。”一心撲在技術上,立誓要在砌築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這個“藝”想天開的夢想,自從在賴祥兵心裡萌芽,就始終有一種蓬勃的生長力量,驅使著他不斷向前。

“三匹一吊,五匹一靠”、“上跟線,下跟楞,左右相跟要對平”等,從和灰、抹灰、砌磚,每個過程他都熟記於心。他白天向師傅請教,晚上在心裡琢磨,有時別人睡覺了,他還拎著瓦刀拆了砌,砌了拆,反覆練習。“蹭、擠、揉、刮、甩......”一項抹灰他練習不止百遍,直到練到整個過程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一名真正的砌築工人,一般需要跟著師傅鍛鍊一至兩年,眼快手快腦子活的賴祥兵,跟著師傅學得有板有眼,憑著勤學苦練,賴祥兵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出師了,成了能獨立砌牆的“大工”。

爭先創優當標兵工匠精神永傳承

2014年一個盛夏的晚上,剛收工,疲憊地賴祥兵正準備休息,卻無意間瞥見他早上砌好的牆底部出現了縫隙,頂部也開裂了,他毫不猶豫地把已經做好的牆敲開,要一探究竟找出原因。有工友聽到動靜就來勸他:“這都是正常的,熱脹冷縮嘛,哪個工地砌的牆不都這樣嘛,又不影響使用。”賴祥兵偏不願“和稀泥”,“業主把房子交給我們來修,是對我們的信賴,我們以高質量水平回饋業主是應該的,怎麼能這樣含糊了事呢?”一席話讓工友羞愧不已,也紛紛和他一起尋找解決辦法。經過近半個月的辛勤摸索,他終於找出瞭解決辦法。原來滾磚不能一次性成型,最好放置半個月左右再做頂部的滾磚,要保證滾磚的沙灰飽滿,滾磚的角度在45度最佳,這樣砌築出來的牆才能嚴絲合縫杜絕開裂。

為有效杜絕浪費,他反覆實踐和揣摩每塊磚上用灰的數量和比例,現在,賴祥兵只要拿起一塊磚,就知道用灰量是多少,確保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均勻,控制在1毫米之內﹔為儘快學會“看角”這項技術,賴祥兵用水平尺測量老師傅砌好的牆與自己砌的牆進行比對,查找不足,通過反覆比對調整,逐漸掌握了水平尺的使用方法﹔為形成自己獨特的砌築方式,他夜以繼日反覆練習,一面3平方米的牆,普通砌築工要砌一天,他只要半天時間,令人讚歎的是,賴祥兵砌出的牆面清清澈澈,不沾水泥。

不忘初心再揚帆砥礪前行譜新篇

“想成為一名出色的砌築工人,只依靠經驗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東西,才能讓自己變的更優秀。”於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賴祥兵擠出時間自主學習了《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西南地區建築標準設計通用圖集》等建築學專業書籍,以及CAD等軟件,並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演練,解決了不少實際操作中遇到的難題,其獨創的解決牆體易開縫、填充牆構造柱有“麻面”等問題的方法,被納入了巴中市華興建築有限公司編撰的《編制的常見質量問題分析和處理手冊》,在公司和行業進行推廣和使用。

“拋磚、抹砂漿、放置、敲實......”2015年巴州區職工技能大賽砌築賽場上,賴祥兵整個砌牆過程一氣呵成,一個小時裡砌了400多塊標磚,牆體的水平度、垂直度如教科書般完美,如此專業的作品引來評委們的交口稱讚,最終勇奪砌築工種特等獎的殊榮。

“我是個普通工人,就比別人多了一點點幸運而已。”賴祥兵笑著對記者說。現任巴中市華興建築有限公司江南福地項目砌體班組長的賴祥兵曾多次作為代表參加市級、省級的職工技能比賽,過硬的技能和實力讓賴祥兵在各個賽場中載譽而歸,成為了砌築行業排頭兵。

“我見過凌晨兩三點的城市,見證了荒蕪的平地拔地成高樓的樣子,以後我要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工匠精神來激勵自己、提升自己,在砌築行業施展才華,多出質量精品,為城市建設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20年彈指一揮間,對賴祥兵來說,他把最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青磚白牆,對於未來,賴祥兵更是信心滿滿。(蒲曉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