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见面不能握手,为何不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呢?

一悟一实


古代拱手礼,又称作揖,起始于西周。是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振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正相反。现代见面礼仪一般通行握手,尤其在中国。疫情见面不握手是为了避免人体接触,防范传染风险。而拱手礼毕竟是先古的行为礼仪,年代已久远,只为传统没有沿袭广用,普众不谙不习,也不便再时点上推用,况且疫情也不是一来不去的,只是短暂的过程,大可不必为短期行为而复古久远的礼仪。


发歌放牛


很喜欢这个问题,再来答一次。先来普及知识。

拱手礼又叫作揖、揖礼, 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 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中记载“ 子路拱而立。” 拱即揖礼。《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 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关于作揖的姿态。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 ”“下揖”。

上位者还礼,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 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

关于握手礼。大约百年前,一向施拱手礼的中国人行起握手礼。握手礼来自英国。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国(以及受英国影响的英联邦国家)等少数国家有见面握手的民俗习惯。

再来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想法很好。首先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毕竟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次,避免接触。尤其是防控疫情的当下,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所以,作揖可以有效阻断传染源。

第二,我认为推行不下去。首先想想为什么百年前我们会抛弃这样一个礼仪,而改用握手。一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也就是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是作揖在礼节上,姿态要求上过于复杂,不如更加方便,于是人们更加喜欢握手。这就好比为什么我们现在用简体字而不用繁体字,一个道理。其次,习惯一旦形成难以改变。握手已经在中国存在上百年,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握手,如果让大家重新学习作揖的复杂的礼仪,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很难推行。

其实,握手和作揖都是见面的礼仪而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疫情终将过去,一切都会恢复常态,到时候握手也不会有影响了。现在特殊时期,见面打个招呼就行了嘛!





朔漠风尘


先为题主点个赞!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由人的飞沫和接触传染,握手就是零距离的肉体接触。

专家再三提醒人们不能近距离接触,外出办事,都要保持一定距离,更不要说握手,要把新冠肺炎病毒彻底隔绝闷死。

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感染病例已达30几万,死亡病例上万。如果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不用握手接触他人,倒是个防疫的好办法。可是能做到么?

拱手礼和握手礼,是两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拱手礼原本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已有几千年历史。

从西周起,古人通过仪式化的礼仪,以拱手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直至近代,拱手礼还是我们中国人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见面礼仪。

握手礼是地道的舶来品,它来自英国的传统民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礼仪,例如日本人行鞠躬礼,美国人行招手礼,俄罗斯人行拥抱礼,都不行握手礼。

握手礼是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民众的交往礼仪。

但由于英国曾称霸世界,是“日不落帝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就像英语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语言一样,握手礼就成为世界通行的人际交往礼节。

应对疫情为何不用握手,改用中国传统的拱手礼呢?

坦率说,这是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各民族千百年形成的习惯,是难以彻底改变的。

列宁好像说过:人的习惯是最可怕的。所谓可怕就是指一旦形成习惯,它的巨大惯性会驱使人们“习惯成自然”。

握手礼已经风行世界几百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每个民族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礼节。

二、拱手礼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有一套繁杂的程序。

比如行拱手礼时,人的双手要互握合于胸前,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如果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古人以左为敬,因为人在攻击他人时,通常使用右手。所以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表示真诚与尊敬。

而女子行拱手礼时则要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则以右为尊。

如此复杂繁琐的拱手礼如同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早把西方人看傻了,他们崇尚简单直白,拱手礼实在太复杂。

三、即使中国人改用拱手礼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习惯成自然。

就像近些年国学热,有人穿唐装汉服,招摇过街以图复古,弘扬中华文化,也难以蔚然成风,只是极少人的自嗨。

所以,尽管疫情肆虐,每个国家都在全力以赴的防疫抗疫,但要改变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那就是要“数典忘祖”。

因此,疫情时期不能握手,也难以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一旦疫情解除,中国人还是会像西方人一样采用握手礼。

大家可以从电视媒体看到,现在各国政要见面,包括我国民众已经不用握手礼,大多改用胳膊相碰,或者点头招手致意,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由此可见,传统习惯是不会因为一场瘟疫而改变的。


白话石说


我喜欢你的这个问题。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疫情期间,正值春节前后,形势危急,国家专注于抗疫,老百姓又基本都因疫情居家禁足,所以没有这个推广拱手礼的必要性和氛围条件基础。

然而,国内疫情临近尾声,如果有有影响力的有识之人借此倡导恢复拱手礼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一则迎合了张文宏医生呼吁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帮助抵御病毒感染”。不握手的拱手礼,的确可以避免接触感染。就如同疫情中的“分餐”倡议就得到很多人的响应,要知道我们古人以前也是分餐的。

二则我们的拱手礼从春秋到汉唐到明清,其实经过了很多演变,每次演变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熟悉的江湖大侠的“抱拳礼”也是拱手礼的一种,我也常在教授我的学员太极拳之前先教“抱拳礼”,并详细说明其做法和内涵,常让学员们恍然大悟,觉得有趣,并乐意常用。可见恢复拱手礼是有光明的群众基础的。

因此,如果我们国家的文化部门能尽早发掘认定并推广两三种拱手礼,配合以详细的用法说明和内涵的解释,无疑是一件从大的来说有利文化复兴,有利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妙策;从小的来说,也是有利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养成良好个人习惯的好事。

当然,恢复拱手礼不等于取消握手礼。一切取决于人们自觉地选择使用。想象下,如果在国际交往中,见面后建议老外跟着学我们的拱手礼,大家互相问候,相信很多老外会觉得有趣欢乐,无形中会为交往开了一个放松融洽的头,岂不很好?!



坐忘以明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拱手和握手是两种文化的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用拱手来表达谦虚,而不是礼仪。鞠躬是赞赏、尊重和快乐的表达。它既没有身体接触,也没有良好的问候表达。这是古人高明居住的地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外国枪支打开了这个国家的大门。他们还破坏了规则,剪掉辫子,脱下夹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好的鞠躬仪式也已经变成了握手。握手仪式和装饰仪式是西方国家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它们直接、坦率、对公众开放,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美国富豪总统特朗普通过握手仪式反复展示和相互敬畏。这就是西方握手仪式的错误之处。拱形握手仪式很好地避免了这一大禁忌。

中华民族是一个吸收和宽容的民族。坚持发展、崇洋媚外是不明智的。它愿意握手并与其他人共处。它愿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也愿意让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雉州春韭


战疫期间,为了尽可能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众多场合我们都将握手礼仪免去;那么除了握手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在代替握手的同时,又能做到不交叉感染达到礼仪效果呢?

我们是礼仪之邦,拱手礼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作揖拱手礼的优点众多,比如当前最需要的卫生、省时、动作优美大气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发扬传统,拱手礼从我做起!




李修鹏lixiupeng


疫情面前,为了大家的健康,宜用“拱手礼”,“周礼”,让拱手礼复归,让它在日常生活中“复活”!



神韵悠长


并没有放弃,拱手礼也一直有用,分场合而已。一般商务场合用握手,祝福的场合用拱手。商务改用握手可能是考虑到规范问题,比如来个外国客户,人家上来要跟你贴面,你却抬起双手,比较不合拍,于是演变成世界都通用的握手


三轩茶屋2018


拱手与握手是两种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习武充徳含蓄又不是礼仪表达,拱手礼是敬佩、尊重、幸会等含蓄表达既没有身体接触又很好表达见面礼此乃古人高明所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洋枪洋炮打开了国门,也打乱了陈规,截掉辫子,脱下马褂这无可厚非,但很好的拱手礼也改成了握手礼。握手礼还有贴面礼是西方国家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他们直接、坦诚布公,但也有不托之处,比如美国富豪总统特朗普,多次以行握手礼来显示、威呵对方,这就是西方握手礼不妥之处,拱手礼则好的规避了这一大忌。

中华民族是一个吸收、包容的民族,一成不变无发展崇洋媚外不可取,愿握手和拱手共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春燕拂柳335


说的拱手礼,是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历史,这种礼节互相不用接触对方就可以表示礼节,从这方面来看对预防疫情是有很好的作用,这次疫情是尽量避免与他人有肢体接触才能更好做好预防。为啥目前拱手礼已经非常少见,而在中国常用的礼节也是握手礼呢?其实这是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也在不断改善形成的。人与人的感情通过互相肢体接触更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与意义,大家应该知道,互相握手时是有讲究的,对同辈交流的对方更尊重更有礼时会更有力和更长时间的握住对方的手,通过双方握手的感应双方的情真意重。所以握手礼在中国慢慢代替了拱手礼是有实际原因的。

而疫情只是暂时的,一个暂时的情况是不需要严格要求大家去改变一种更好的礼节观念的,只需要在这段预防严谨的时候,大家互相注意 暂时不要直接肢体接触,不用握手礼就好 这段时间大家可以随意使用礼节,如拱手礼,挥手礼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