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明朝士大夫的价值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公元1522年之前,一个是公元1522年之后。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他在位的45年可以说是明朝风气翻天覆地的45年

明朝初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大兴吏治,不惜以酷刑惩治官员,那时的朝野上下一片清明

及至明成祖朱棣,明朝士大夫最注重的也还是“清名”,这一时期士大夫表现出了明朝气象,那就是注重气节“死谏”这样的事情是有发生。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明朝吏治的转折点,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之前的明朝官员,哪怕是出身低微也时刻不忘君王社稷,个个都兢兢业业,为国效力。

但是嘉靖皇帝是一个分水岭,他上位之后,明朝就开始了腐败,尤其是到了嘉靖晚年,这种腐败达到了高潮。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之前曾经绝望地喊道:“诸臣误我。”实际上,他更想喊的是:“嘉靖误我。”

嘉靖时期腐败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明朝当时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传统的价值观在物欲下开始崩塌。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是明朝腐败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嘉靖时期的吏治松散,尤其是嘉靖其人不务朝政,导致了下面的官员肆意横行

除此之外,明朝延续了宋朝时期放松科举的制度,导致了大量的商人阶级进入官场

商人以利当先,即便是当了官之后也忘不了老本行,权钱交易的事情愈演愈烈。

那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笔记里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商贾在位,财货上流”。明朝从这时候开始成为了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大量的商人阶层进入到士大夫阶层

无论是《三言二拍》还是兰陵笑笑生等人映明朝中后期的小说,里面都有大量的上下级交易的描写。

这一现实的刻画尤其在兰陵笑笑生的小说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西门氏的所作所为是当时的社会写照,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利玛窦在笔记中描写到:“明朝的官员一起吃饭,用的是金银的餐具,菜肴堆得像山一样,喝的是最名贵的酒,来来往往的官员不计其数。”如此奢靡的宴请场面还只是一个不太入流的中层官员,可见当时的风气有多差。

他们之所以如此奢华,原因是

“公款报销”。如此厚颜无耻连一个意大利人都看不下去,读到这些笔记真的是令我羞愧难当。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利玛窦笔下明朝奢华的官员宴会

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腐败,最可怕的还是拉帮结派的党争。

只要站好了队,不管你有没有水平都可以

逆流而上,甚至是平步青云

大明朝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变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人再去顾忌那些条条框框,每一个人都堕落到了极致。

在朝堂之上,这些恬不知耻的士大夫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互夸,就好比是当面建了一个夸夸群。其肉麻、其无耻、其可恶程度,简直令人发指。但无可奈何的是,皇帝无动于衷。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明朝嘉靖到万历期间,朋党之争激烈

当然,这些人不仅互夸有一套,互相踢皮球也是很有一套的。

凡是不在一个队伍的,都要把大屎盆子往对方头上扣,整个朝堂可谓是乌烟瘴气

然而已经糜烂至骨的官员们还以此为荣,每天讨论的不是民生邦国,而是今天骂了谁,骂得怎么样,那个人表情如何?或者是今天拍了谁的马屁,效果如何,被拍的人表情怎么样?

明朝初年注重清名的场面一去不复返,太祖皇帝朱元璋若是看到这个场面,恐怕又要血流成河了。

明朝官员价值观堕落史,大吃大喝只是一部分,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直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朝中的官员仍未醒悟

崇祯末年,李自成经陕西入山西,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了,这帮人还在互相指责。

可怜忠良卢象升、孙传庭二人,即便是浴血奋战,最终还是含恨而亡。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会想起这些事情,难怪要叹息自己命苦,难怪要在临终之前抱怨群臣,大明朝也难怪要灭亡。

以史为鉴,慎之戒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