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在古代有一种非常特别的书面道歉方式,而且这种道歉方式仅限于皇帝使用,那就是“罪己诏”。

“罪己诏”一般会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机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使用,皇帝发出“罪己诏”来表明自责的态度。显然,“罪己诏”不是任何人都有权写的,它表现了皇帝独揽责任的气度,同时也告诉了所有人,除了我自己可以责备自己,别人都可以闭嘴了。同时表明,既然天灾我要承担责任,那么风调雨顺就是我的功绩。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很多,根据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等正史文献整理出来的资料看,封建王朝一共有8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也就是说历史上有两成皇帝给自己下过“罪己诏”。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历史上这些皇帝的“罪己诏”并非都来自于主动,既有被大臣胁迫写的,也有大臣代笔写完他们盖个章的。写“罪己诏”最走心的应该是崇祯和顺治。我们就从顺治的“罪己诏”中发现他要皈依佛门的心路。

顺治虽然年少登基,但是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原,为大清建立了基业。至于他出家的传说,历史上没有什么可靠的史料依据,只是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播。正史中对他的驾崩介绍得比较含糊,所以给了后人发挥想象的空间。正史记载他驾崩只说:“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但是顺治想出家的事是有切实的记载,闹得最严重的一次导致了玉林通琇禅师差点烧死自己的弟子溪森行森。顺治十七年十月十五,溪森禅师要给顺治剃度,孝庄太后苦劝无果把溪森的师傅玉林通琇找来,师傅把弟子绑在干柴上要烧死他。顺治心软,放弃了这次出家念头。

《广东通志》:十月十五,玉林至京,闻溪为上净发,即命众集薪烧之。上闻,遽许蓄发乃止。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这只是顺治多次实施出家计划的其中一次,他为什么对出家充满了执念呢?不妨看看他死之前写下的千言“罪己诏”。

罪之一:没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罪之二:没能给自己的母亲养老送终;

罪之三:父亲死时自己年幼,未能给父亲服丧三年;

罪之四:没能跟自家宗族里的长辈同辈尽到情谊;

罪之五:对为爱新觉罗家打下江山的满族功臣优待不够,而与汉人大臣走得又太近;

罪之六:对人苛刻,尤其对人才使用存在失察;

罪之七:对不称职的大臣太过容忍;

罪之八:皇室支出太多,自己不肯节俭却削低官员们的俸禄;

罪之九:修建宫室太奢侈,没有体恤百姓困苦;

罪之十:董鄂妃之死,任性地花费太多;

罪之十一:没有以明朝灭亡作为教训,重用宦官导致了营私;

罪之十二:安逸懈怠,没有做到勤政,没能听到民间疾苦;

罪之十三:不虚心听从群臣建议,久而久之大臣们就不愿意进谏了;

罪之十四:知错不改,错误积累越来越多。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这是顺治在生病到驾崩六天时间里写的遗诏,用了主要的篇幅来反省错误。这些内容显然不是他在短时间内才想到的,必然是在这个年纪只有24岁的年轻皇帝心里盘桓已久了。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强烈反省自己的时候,要么是经历了严重的人生挫折,要么是即将走到人生尽头,要么就是看破红尘。

我们有理由相信,顺治的脑子里并不是第一天就有了这些念头。再看一下顺治在生病之前下过的“罪己诏”。

顺治十四年,京师地震

诏曰:朕亲政七载,政事有乖,致灾谴见告,地震有声。

我亲政七年了,对于政事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地震灾祸是来警告我的。因为这次地震,他要求大臣们一定要对他工作疏漏的地方毫无保留地指出来。

顺治十七年正月,民生未尽遂,滇黔乱未靖

诏曰:乃民生犹未尽遂,贪吏犹未尽除,滇、黔伏戎未靖,征调时闻。反复思维,朕实不德,负上天之简畀,忝祖宗之寄讬,虚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万民之望。每怀及此,罔敢即安。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贪官污吏也没有尽数扫除,滇黔闹乱未平息。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够,有负上天和祖宗的寄托,辜负了百姓们的期望。每当想到这里,就非常不安。

从这份诏书的内容可以体会到顺治在死之前(驾崩前一年)已经陷入了很严重的自责愧疚心理,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圣主,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丝一毫的不足。这有点心理学上讲的“消极自责”的意思,因为过度自责而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

顺治十七年五月,沅州、镇远大旱灾

诏曰:十二、十三年间,时有过举,经言官指陈,虽加处分,而此心介然未释。今上天示儆,亢旱疠疫,灾眚叠至。寇盗未息,民生困悴。用是深自刻责,夙夜靡宁。

我之前经过大臣们的指正,下过诏书自责,但是现在想来都太过表面化,没有切实地体会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现在又发生了天灾,百姓困苦还是我的责任啊。

透过“罪己诏”了解顺治从统一中原到皈依佛门的心路变化

不到半年时间,顺治帝两次深刻检讨自己,这次检讨离他驾崩只有半年多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他跟玉林通琇禅师走得非常近的时期,在这一年,顺治建坛选僧受菩萨戒,特又请玉林通琇为本师,并进号“普济能仁国师”。

从这些“罪己诏”的内容来看,顺治不满意自己的执政已经很久了,加上他挚爱的董鄂妃去世,让他更加感觉红尘无可留恋。为了排解这些困扰,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出家。出家以后就能超脱爱与物质的烦恼,升华为无我的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