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历史散文)

虽是春风和熙、桃红柳绿,庚子抗疫正处在关键时刻,全民防疫、抗疫的弦依然紧绷。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一 通扬运河)


然而,昨天上午(3月16日)接到一个友人电话,却让我的心不淡定了。随即,我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毫不犹豫地赶往如皋东陈镇汤家湾村——友人告诉我:汤湾有一段古运盐河(今通扬运河)源头遗存残段——西汉蟠溪残遗,还留有古运盐河的一湾清水。

这个消息让我有些兴奋、有些激动! 如皋蟠溪在历史上曾经辉煌、富强而显赫!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刘濞(前 216年~前 154 年)为吴王,改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扬州),史称“更荆为吴”。刘濞在辖域内招纳“任侠奸人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当时,隶属吴国海陵、滨江临海的如皋蟠溪成为天下最大的盐场,也是吴王富可敌国的主要财富来源之地。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二、影视剧《美人心计》中的吴王刘濞)


为将堆积如山的白盐运至扬州销往各地,刘濞从扬州茱萸湾开凿邗沟“通海陵仓(在泰州)至如皋蟠溪”(《扬州府志》)。“此运盐河之始也。”清乾隆《直隶通州志·如皋县》云:“蟠溪即古邗沟, 在赤岸乡,西接运盐河,东入海,因溪滩宽衍,中多洲渚,弯曲如蟠龙,故名。”因为与邗沟相通,所以也称为邗沟支道、吴王沟,还有盐运河、运盐河、南运河、南官河等名称。

蟠溪,成为中国最早的盐运河源地。盐船从各盐场(分灶)出发,经蟠溪进入运盐河,溯流而上,然后转入长江,运往各营销口岸。“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汉书》)。从此,蟠溪便成了吴王刘濞的摇钱树,也成就了如皋的商业发达、市井繁荣。蟠溪的名字也成为汉代以后的历史、地理、水利、盐业、辞典等史志文献中,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地标性地名;成为各类史籍中出现最多的如皋地域名字。自西汉以后二千二百多年来,如皋蟠溪与扬州朱庾湾遥相互守、亦始亦终,成为古运盐河最完整历史的实地证明。

有人称运盐河为“天下第一运盐河”,此说并不为过。运盐河的开凿比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晚307年,但比隋炀帝开通通济渠早780多年,更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了1400多年。这个“天下第一运盐河”因如皋而生,因如皋而兴、因如皋而旺。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中,运盐河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兴衰成败的历史活剧;运盐河也让如皋因她而兴、因她而旺、因她而名、因她而创造出广博深沉、汉风唐韵的如皋文明。

蟠溪,因其拥有了“运盐河源头”的桂冠身份,成为如皋绵延不 断、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根脉,孕育出一代代如皋、全国乃至世界级的名公巨卿、文豪伟人,让如皋成为地灵人杰、物宝天华、誉满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

也许有人会重在“郧地”,也许也许有人会重在“会盟原”。不错,这些都是如皋辉煌的历史,都值得如皋人为之骄傲。虽然如皋的辉煌历史太多太多,如皋的历史文化遗存数不胜数、一言难尽。但蟠溪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丰富、更广博、更波澜壮阔、绚烂迷人。

蟠溪,在我心中更有份量、更加神圣!

多年来,蟠溪就像圣地那样让我魂牵梦萦、心绪难平!可这么多年来,我仅知蟠溪其名,仅知蟠溪位于东陈十里铺,那里又叫会盟原,又叫郧地。可蟠溪究竟藏身何处?有无遗存?

我也几次寻找过蟠溪古运盐河的遗址却总不尽意。可能有朋友会笑我无知、可怜:蟠溪不就在汤家湾吗?是的,在汤家湾。好多次蟠溪就在我面前,可还是遗憾地与她擦身而过。因此,我的梦总未能醒,我的心如存魏阙、他事不能。今天听朋友说他就是蟠溪古运盐河源头遗址,我怎能不飞身前往、以解相见恨晚的思念之情?

这就是东陈汤湾,我曾经多次来过的地方。潘溪就藏身这里默默静躺了2200 多年吗?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三、东陈汤湾村。红线为老运盐河蟠溪遗迹。)

2020/3/16 日摄于如皋螇溪(现东陈镇汤湾村引善寺东侧院墙外)


岸畔的零杂枯树虽未吐绿、却也倒影婆娑、别有一番情韵;一片金黃的菜花贴着微波不离不分,倒像与这湾清水是热恋情人......

哦!这就是我魂销肠断的蟠溪!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蟠溪古运盐河的源头遗址!你让我找得好苦、想得心疼。

蟠溪,你呀!真会撩人!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四、汤湾老引善寺南侧潘溪运盐河源头遗迹西侧片断)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五、位于汤湾老引善寺南侧的潘溪运盐河源头遗迹西侧片断)

2020/3/16 日摄于如皋螇溪(现东陈镇汤湾村引善寺东侧院墙外)


哦!我看到了,蟠溪遗迹,你呈西南东北方向静静地躺着。被南北流向的西凌河拦腰截为两段。长约2000 米的西半段遗迹啊,仍潺潺缓缓地流入如泰河;从林家湾至东陈一段被填平的东半段啊,像被割断了咽喉,气绝身亡,成为人踏车碾的路道、楼宇嶙峋的街市。只有紧依西淩河东岸干涸河床上躺着的两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泥船(见上图),才让人想起 30 年前这里还曾有舟行魚跃......

当地老人们讲,他们的祖辈就生活在这条古蟠溪河边,古运盐河就从蟠溪出海入江上扬州。三十年前,这条河上还有船只往来。后来因通扬河改道,蟠溪河才被冷落,但还能通行。又后来从林家湾至东陈一段被填平,潘溪河成了现在的样子了。

“唉!几千年的河哇,有灵气的,说填就填了......”老人叹息道。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图六、东陈镇上还能看到拐向东的部分的古河道。)


站在运盐河的源头——西汉蟠溪残留下的遗址前,我合掌闭目,虔诚地祈祷:蟠溪,我心中的圣地,我终于见到你了!谢谢你!你让我懂得了煮盐的“丿(撇)灶”、“牢盆”、懂得了“圆人日记”、“文相过如皋”;还懂得了“郧地”、“四国会盟”、“春秋大墓”、 “贾大夫祠”;还知道了呀:“东海渔村”、“冒姓源地”、“万卷书楼”、“荼庵引善”......

致敬你!蟠溪,你才是名至实归的如皋文脉、文化之根!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网上截图,“如皋东陈古遗址标示”仅作借用)

蟠溪,我想告诉你:在举国推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 “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大潮中,你必然地会成为“首位度城市”、“源头城市”和“祖根城市”。

我在想啊,《西汉蟠溪——运盐河源头遗址保护区》这个集“久远历史、深厚文化、江风海韵、海上丝路”于一体的“运盐河源头文化大观园”的主角,应当、也必须由如皋担纲。

蟠溪,你的面纱会被撩起,你的灰尘会被擦去,你的沉睡会被唤醒,你会重新展露出华贵庄严的面颜,让如皋惊艳!让华夏惊艳!!让全天下惊艳!!!

蟠溪,请与我一起坚信:会的!一定会的!

因为啊!145万如皋儿女,绝不让你失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千载重逢的大好时机!

蟠溪,你一定会借《西汉蟠溪——运盐河源头遗址保护区》的春风再展华容、御风凌虚!


西汉蟠溪探访随想

(2020/3/18 于如皋)

张奎高,男,汉族,1950年6月出生,江苏如皋人,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年。转业后,先后在史志、文化、文联工作,兼任过7年文化馆长。退体后从事写作。出版过专著《如皋中华第一》(作家出版社)、《李渔大传》(江苏人民出版社)等著作及电视专题片《如皋一九四六》(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并有作品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