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打一次能管一辈子吗?多久打一次?打过就不会感染吗?

冰晶凤翎


大家都知道,现在小孩出生就要打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继续打乙肝疫苗,出生半年后仍然需要打乙肝疫苗。

为什么宝宝要在半年内频繁打乙肝的预防针?因为即使打了,也不一定会产生抗体。

所以说,并不是乙肝疫苗打一针就能管一辈子,而是要看身体有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

乙肝疫苗是没有毒性的乙肝病毒,打入身体后,首先会被身体识别出来。一般打乙肝疫苗后1-2周,最迟11-12周即可通过抽血检查到病毒,此时做乙肝两对半检查可表现为“乙肝携带者”,但这种携带者是没有毒性的。

乙肝病毒进入身体后,因为其没有肝细胞毒性,可以长期与人共存,大约半年至1年的过程,灭活的疫苗病毒会持续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最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把免疫病毒杀灭清除。

但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人打了乙肝疫苗后要几个月才能检查出抗体,而少部分病例打了预防针后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打乙肝疫苗后就能一劳永逸。

人体打了乙肝疫苗后,大概半年就可以复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没有产生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则需要继续打;如果已经产生抗体,且抗体数值较高(大于200mIU/ml),就不用继续打了。

乙肝抗体是一种长记忆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对这种损伤的记忆可长达5-10年,甚至更久。

这期间如果和乙肝患者接触,被病毒入侵,则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产生大量抗体去灭杀入侵的乙肝病毒,这一番“较量”后,身体会继续维持一个较高的抗体水平,也不用刻意去打预防针。

如果5-10年内都没有接触过乙肝患者,建议每3-5年检查一次乙肝两对半,如果发现抗体减少了,建议补打一针,让身体继续产生抗体。

当然,有极少数人如果抵抗力降低,还平凡接触乙肝患者(特别是大三阳患者),则有可能身体以前打预防针构建的防护线被攻破,继而有患乙肝可能。

总之:疾病重在预防,并不是打了乙肝疫苗就能一劳永逸,中途还需要注意复查,必要时补一针。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 乙肝疫苗打一次不能管一辈子。但是,多久打一次得根据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而定。打过乙肝疫苗的人,产生抗体的不会感染;而没有产生抗体的,依然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龙大夫接诊过一些打过一次乙肝疫苗而没有产生抗体的小孩,但是这种打了疫苗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低于5%。他们当中再次免疫接种的,有很多人最终也产生了抗体。

我们经常会看到打了疫苗没用的新闻,是因为接种失败的家长,更多的会在网上寻求帮助。这些接种失败的案例,会让人们误认为这种失败是很多的。而相反,绝大多数接种成功的人,压根就不关心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把接种成功的信息发布到网上。



为了了解小孩打过乙肝疫苗以后有没有抗体产生,建议在三针接种过两个月后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小孩,出现抗体的时间可能稍微晚一些,可以在小孩接种完成之后3~6个月检查乙肝表面抗体。

那么,对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小孩,应该怎么办呢?目前,国内外推荐的建议是可以接受第2次3针的疫苗接种。这其中,有50~70%的人会接种成功。也就意味着,仍然有30~50%的人,即使再打一次也不会产生抗体。

对于这一部分两次乙肝疫苗接种仍然不会产生抗体的小孩。一个选择是再次接种或更换不同品牌的乙肝疫苗试试,另外一个选择是检测小孩的乙肝病毒DNA, 看看小孩没有有没有被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是模仿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一个过程。等乙肝表面抗体形成之后,抗体的滴度在早期会逐渐升高,但持续升高达到顶峰之后,有可能会逐渐降低。

首次注射疫苗就产生了足够抗体的人,抗体的保护时间可以长达30年,平均10~15年。所以,注射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并不是终身的。小孩进入学龄期、小学、中学、大学之后,可以分别检测一次抗体水平。



当小孩的乙肝表面抗体低度低于10的时候,可以加强注射一针,加强注射能够刺激抗体再次升高。

而对于打过多次疫苗依然产生不了抗体的小孩,也不要过于焦虑只有注意预防就可以了。乙肝主要通过性生活、血液和母婴传播,对于小孩来说主要是预防通过血液途径的传播。普通的生活接触不传染乙肝。

由于人在外面,难免接触他人,或者小孩要与其他人共同生活,但无法知道别人有没有乙肝。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孩的伤口要注意保护,以防止伤口与可疑的含有病毒的液体接触。一旦有暴露乙肝病毒的可能,需要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乙肝疫苗,按疗程要求接种,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只要机体产生过保护性乙肝病毒抗体,均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的保护,保护期内基本能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至于接种后保护期有多长呢?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按免疫程序全程合格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保护效果可长达 5 ~ 15 年。所以乙肝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打,一来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来虽然乙肝疫苗比较安全,但还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没必要接种的情况下加种,徒增用药风险。

至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杨药师话健康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按照0-1-6原则打完一轮乙肝疫苗,就可以产生针对乙肝的免疫力了,而且有效率高达99%。因此,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就有明确建议:一般人群无需进行抗-HBs 监测或加强免疫。 或许,你还会追问:谁是一般人,谁是特殊人呢?特殊人得咋办才安全呢?
其实从理论上说,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特殊人(比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他们才有可能会因为全身免疫力的极度低下而导致针对乙肝的免疫功能丧失,需要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及时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另外,乙肝防治指南里面还对可能接触乙肝病毒几率较大的人群进行了描述,认为这些人也是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如果免疫力健全的话,一生接种一轮乙肝疫苗,而且在接种后复查一次,如果确定以及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就不需要再复查了,也不需要再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了。 不过,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把上面两种“特殊人“都称为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开热买


这个问题问的挺好,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我们也一个一个来回答吧。

首先,乙肝疫苗可定不是打一次的,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需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然后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分别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一般情况下经过三针疫苗注射绝大部分人能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但是并非注射乙肝疫苗后就“一劳永逸”,一方面,少部分人对乙肝疫苗“不敏感”,不能产生抗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和个人体质、遗传有关;另一方面,据统计,疫苗注射后产生的抗体能够维持十余年,然后抗体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如果检测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数量<10mIU/ml可以考虑注射加强针。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考虑”,不是必要,加强针的注射主要针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医务人员,接触血液、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等。

那么体内有抗体就一定不会感染吗?答案是不一定,这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如果数量低,抗体可以顺利清除入侵的病毒,反之若病毒数量过大,体内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也是会感染的,只是抗体数量越多相对越安全而已。


Dr赵


这些天疫苗问题又闹的沸沸扬扬,大家在经历了假疫苗,过期疫苗之后,对于疫苗这两个字,很多人都流露出了一丝怀疑的眼神。今天我们来谈谈,乙肝疫苗打一次能够管多久,需不需要再接种。

乙肝疫苗属于甲类疫苗,国家免费强制接种,很多父母都知道,上学读书之前,要看你的疫苗本。对于婴幼儿,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然后第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一次。根据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指出,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未感染乙肝的 期限可长达50年。

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怎么办

所以,如果是普通的大众,我建议在接种了疫苗之后,1至2个月之后,去验血查一个乙肝五项,如果有抗体了,那就可以不用管了,如果抗-HBs<10mIU/mL,那就属于免疫无应答,就需要重新接种,按照指南的建议如下: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至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常规剂量是20μg)。


普外科曾医生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给无数人带来身体的危害,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很多人走上了这三部曲的道路。乙肝疫苗在我国防治乙肝病毒感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乙肝疫苗是死疫苗,不像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死疫苗接种人体更安全,易于保存,但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乙肝疫苗接种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

如今乙肝疫苗已经是婴儿出生后疫苗标配,俗称“0-1-6”。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打第一针,1个月后再打第二针,距离第一针6个月后再打第三针。三针就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抗体保护。一般来说新生儿经过三针注射,90%以上的人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抗体滴度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下降,10-12岁时,抗体滴度可能降低到没有保护作用,建议此时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所以乙肝疫苗并不会产生终生免疫,打加强针之前需要抽血查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微克每升,那就需要注射加强针。补打后 2~4 周后可进行检测抗体滴度,一般每3-5年需要加强一次。

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按规范打了预防针,并没有产生抗体,这时候需要重复一次免疫程序,即再打三针。乙肝疫苗的持续作用期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一两年就会消失,而有些人可长达10-15年,个体差异很大。对一些感染乙肝病毒几率较高者,比如其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应定期监测其抗体水平和乙肝感染指标,一旦抗体降至低水平或完全消失,则应及时复种,若表面抗体呈弱阳性则须再注射一针加强针。

由于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所以并不是说打了乙肝疫苗就万无一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了。

最近江苏金湖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非常担心乙肝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对是最安全的,临床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的。而且国产乙肝疫苗技术上很成熟,无需过度忧虑,更不能因为害怕不良反应而不接种疫苗。对于成人来说,下列时间点不建议打乙肝疫苗,1.急性传染病发病期;2.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如哮喘发作期;3.在使用一些药物时不主张接种疫苗,如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


胡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给大家来一个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得了肝炎,如果不控制,那么他就会发展为肝硬化,再往下就是肝癌了,绝不危言耸听,就是这么可怕!!。在传染病科实习的时候就见过好几例因为肝炎没好好控制,一步步走到肝硬化,最后肝癌去世的患者。因此打乙肝疫苗,做好防范第一步十分重要!!!


乙肝疫苗最经典的使用方法是0-1-6方案,即第1针打了之后间隔1个月打第二针,在间隔6个月打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体内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那么我们需要多久再次接种呢? 需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等于10mIU/ml,应在半年内接种;当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可在6年内复种。但是我国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宜。



打过乙肝还会感染吗?可能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打了疫苗之后人体是怎么抵抗相应疾病的。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相应抗体,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会刺激机体再次产生抗体,去消灭乙肝病毒,但是如果体内的抗体滴度小于或等于10mIU/ml,再加上大剂量的乙肝病毒入侵,那么就算你打了疫苗,有相应抗体,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导致乙肝。因此,在注射3年以后,每年定期复检乙肝抗体滴度,如果发现已降至10国际单位/升以下,就要及时再次接种疫苗,增强体内的免疫力。


普外三角针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按照0-1-6原则打完一轮乙肝疫苗,就可以产生针对乙肝的免疫力了,而且有效率高达99%。因此,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就有明确建议:一般人群无需进行抗-HBs 监测或加强免疫。

或许,你还会追问:谁是一般人,谁是特殊人呢?特殊人得咋办才安全呢?

其实从理论上说,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特殊人(比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他们才有可能会因为全身免疫力的极度低下而导致针对乙肝的免疫功能丧失,需要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及时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另外,乙肝防治指南里面还对可能接触乙肝病毒几率较大的人群进行了描述,认为这些人也是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如果免疫力健全的话,一生接种一轮乙肝疫苗,而且在接种后复查一次,如果确定以及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就不需要再复查了,也不需要再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了。

不过,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把上面两种“特殊人“都称为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以下是指南里面对对这些高危人群的管理方法,也抄录在此,供参考:

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 监测,如抗-HBs < 10 mIU/ mL,可给予加强免疫。


肝病医生闫杰


乙肝疫苗打一次能管一辈子吗?答案是不能。


在打完乙肝疫苗后一般要抽血检查是否有乙肝抗体。怎么看接种成功呢?主要是检查乙肝抗体的滴度浓度,乙肝抗体滴度的值越大,表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的滴度大于10mU/mL具有保护作用。


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这个数值,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就会减弱,一旦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是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时,就有可能感染乙肝。这时候,最好去医院加强注射一针乙肝疫苗,以增加保护。

乙肝抗体滴会随时间降低,乙肝抗体维持时间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大多数乙肝抗体能维持5年,短的也有2~3年,但也有报道可以长达22年,尽管抗乙肝水平下降,但存在记忆细胞,在收到刺激时,引发回忆应答。为了避免感染,最好5年左右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此时乙肝抗体滴度弱或者完全消失,就要重新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使机体重新产生抗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