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获得的是知识还是学问?

收不回的空头支票


知识指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知识的定义在认识论中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罗伯特⋅格兰特指出,尽管“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激发了世界上众多伟大思想家的兴趣,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认知活动而形成。一般来说,个体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既要学系统的、理论的知识也要学实践的。一个人要“有学问”,首先必须“知识够渊博,理解能力够强”。即多知、多闻。有些知识分子知道的事情很少,连灯泡都不会换,连邓丽君都没听过,连韭菜芹菜都分不清,不以为耻,反而宣称自己是“学者”,认为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是“不务正业”,按照这样的逻辑,白痴就是最“务正业”的了,知识越多就越反动了。这真是学问的退化,文明的悲哀。

这里所说的“多知多闻”,可以是“知道很多领域的事情”,比如孔子,从朝拜礼仪到驾车射箭都知道,既懂军事,也懂“政治经济学”。这叫“广博”。今天的很多人,看见某人是数学系的教授,就以为他必定不懂建筑学,这是现代人的愚昧。我上大学时,数学系的朋友整天研究萨特和弗洛伊德,也没耽误他上博士,这就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没有一定程度的“博”,是什么学问也谈不上的。

另外,多知多闻也可以指“在某个专门领域知道得比别人多”,这叫“专深”。例如我们大家都有些医学知识,但是医生就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因此他在医学领域内就比我们“有学问”。即使他出了医疗事故,也仍然比我们外行有学问。千万不要发现了大作家的一个错别字,就汪汪狂吠,贬低其人格,觉得人家不如自己。这种浅薄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再如刘心武讲《红楼梦》,许多人骂他是野狐禅,骂他无知,其实刘心武的研究可能比那些资深的红学家要弱一些,路子也未必正确,毕竟他是作家出身,但刘心武总比一般的中文系大学生有学问吧?他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我看也是超过许多古典文学教师的。刘心武至少称得上是《红楼梦》专家的。

需要注意,广博和专深并不是对立的。有些人可以在多个领域都很专深,古人往往如此,现代人也不少。所以,切不可认为一个铁匠做出的沙发就不如木匠。福柯、巴尔特这样的大师,我们能说他们是哪个专业的吗?一个在某一领域比较专深的人,对相邻领域也必然所知较多。举例来说,一个文史哲专业的大学者,应该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心理、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都具有博士、至少是硕士的水平。所以,我们这些略有成就的小学者,没有任何骄傲的理由,我们距离真正的大师,还差得远呢。假如一个物理系的本科生想当然地在物理问题上随便教训一位化学系的教授,那就是不懂道理的“轻狂”了。

其次,多知多闻,可以算作有“学”。但光凭知道的事情多,还不能就算“有学问”。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知道的事情都很多,上知中南海,下知八宝山,有些司机的渊博程度已经超过了外省的局长和教授,但他们多数不能称之“有学问”。为什么呢?因为必须把知道的事情消化整理为系统的“知识”,才能称“学问”。用老百姓的话讲,那得“说出来一套一套的”。有些人被取了外号叫“张大学问”、“李大学问”,就是因为他们的谈吐比较系统,所掌握的信息连成了体系。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读书读来的只是知识,要想变成学问,还得要学要问,把读来的知识理解了,学以致用!


特约评论元


知识和学问是一个伪命题,你看到的并且可以去做的称为知识,你看到并且可以去说的叫学问,

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而知识使人精神充实。

哲人们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逻辑学使人机智;数学使人周密而理性;物理学使人深邃;伦理学使人庄重。

虽说“开卷有益”,读书仍需怀有诚意。所谓会读书,就是深知读书之目的,就是选择有价值的书,津津有味地去攻读。

爱读书是一种宝贵习惯,读好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消遣。读书消遣令人心旷神怡,如果不学会这种消遣,就无法得到读书的乐趣。

光阴赋予人们经验,书籍是知识的源泉。读书可以获得知识,也可以增加文采,还可以增长见识。

读书不只是补充知识,在作者读者的对话中,会产生生命的共鸣,

共同塑造美好人生。

读书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认真思考的过程。读书必必须讲究方法,多体会多比较,多分析多归纳。

读书不用,终究无用,想用没读,还是糊涂。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要用意,读书要勤奋;古代人做学问,非常投入认真;古人表达情感,十分含蓄用心;我们阅读前人的文章,须具备前人的境界修养;不能限于文字表层,须知其谴词用语的心境。

所以,读书本身也是一种学问


痞老板说电影


我们寒窗苦读十余载读书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知识才能更好的去研究学问。

积累知识,就是我们每个人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的过程。

积累学问,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总结经验积累的过程。

因此,两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读书是为了更好积累新的知识也是更好地为学问研究打好基础!


w风继续吹


首先咱们来看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读书、知识、学问三个话题。这三者可以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学”中提及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咋们就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意为内修。“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换言之为要想获得知识首先要格物,通俗讲就是要想获得知识要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得。

学问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生后中有人常常夸人你学问真高啊!其实学问可以泛指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有实践经验的人。知识或者经验的储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这些储备在人身上的知识就会变成一种学问。


治大国若烹小仙


多读书,读好书。其实读书带给我们的收获是非常多的,不论是知识的增加,还是学问的增长,都能够通过读书获得。如果一定要区别二者,知识:主要跟学术文化有关,指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表现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是感性知识。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学问:主要是指通过学习、实践、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以及遇事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学识。它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小新xx842


这就要看你对知识和学问的定义了。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二者没有差别。

但是放在你的这个问题中的话,我要告诉你的是——

读书获得的是知识,学问是在获取知识后的练习和运用所获得的自己的感悟和思想结果!

也就是说,知识是指外界已经存在,被输入到我们的大脑思维之中。

在具备了这样的知识后,我们去运用知识之后的结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怎么看?

这里是崎途的书房,一个传播知识的年轻人!

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


崎途的书房


知识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构成元素,是感性的、有形的、可度量的;学问则应该包括才、学、识等几部分,是知识的内涵升华,外延扩展,是隐性的、无形的、不可度量的;知识是内容,学问是外显,多知多学、博闻强记、量变聚积质变,既成系统又能灵活运用,知识即转化为学问。


秦风古韵


映入眼帘的是知识

汇入脑海可成学问



黎叔论道道


首先先区别知识跟学问的不同:

知识和学问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知识:
(1)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
2、学问: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2)知识;学识。
二、出处不同
1、知识:朱自清 《论老实话》:“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
2、学问: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三、侧重点不同
1、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表现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是感性知识。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2、学问:是通过学习、实践、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以及遇事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

再来谈读书:

书的种类又有很多种,都是作者的思想或者经验的总结。

从作者写书的侧重点不同来看,读不同的书获得的也是不一样。

读书,个人认为,获得的是个人思想和经验的扩充,是开拓视野,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提升。

知识和学问,是可以通过读书获得的,更进一步的是通过读书获得智慧,智慧是运用知识跟学问的能力。

知识和学问可能是我们拥有的资源,而智慧却能将这些资源合理运用,是更需要我们去获取的。

而通过读书是可以达到这点的。


糖果妈咪小课堂2


知识和学问,通常被人混为一谈。通过读书,当然获得了相关知识、知识点;通过大量读书,不断获得知识积累;这个读书学习,日积月累的过程,就是自已长学问的过程。

我更倾向把知识理解为,是生活百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等学科的总和,是所有物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和逻辑关系。而读书,就是如同在翻阅查找知识“字典”,从“字典”的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不断积累,形成了个人的知识储备库;在生活生产中,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时候,把知识叫学问更为合适。我以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