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心得】在寺院當主廚,是怎樣的經歷?

大寮是寺院的中央廚房,負責道場的所有餐飲,而主廚群正是食輪轉動的重要推手。到法鼓山園區走一趟,經常可以聽到參訪民眾讚歎山上的飲食簡單、美味又營養,不僅能吃到食材的原味,也嚐出了大寮的用心。


【義工心得】在寺院當主廚,是怎樣的經歷?


每天一早,主廚團隊抵達大寮後,先確認當日菜單與用餐人數,接著便是馬不停蹄地切菜、煮菜。料理數千人的飲食,可不比自己在家中開伙,大寮經常同時啟動五、六個大型鍋爐,主廚不僅要觀照全局、掌控菜量,還得挽起袖子拿著超大鍋鏟,不斷地翻炒、調味。隨著每天參訪人數的變動,隨時需要加菜,直到大眾用餐告一段落,主廚群才能收坡去吃飯。


【義工心得】在寺院當主廚,是怎樣的經歷?


主廚的工作繁瑣龐雜,處處充滿挑戰,如缺菜時,要追菜、補菜,或者是把昨天的舊菜變出一道新菜,大寮的工作,就像一顆變化球,瞬息萬變。從農禪寺時期就在大寮奉獻的王惠淑笑說,尤其追菜的過程分秒必爭,一來可以檢視自己的心夠不夠安定,也考驗團隊合作的默契,「大家見招拆招,忙而不亂,倒也樂在其中!」


二十多年來和法鼓山一起成長的莊雪月,從煮一百多人份的飯菜,到現在動輒六、七千人的分量,一路走來,讓她最感動的是團隊之間隨時補位、不分彼此的態度。莊雪月記得有一次帶領新手掌廚,看到大家手忙腳亂,自己也亂了方寸,還好助理主廚許明滿及時幫忙,她才鬆了一口氣,「有她在就放心了。」常住法鼓山園區的許明滿,是大寮的「萬能補缺王」,補人補菜樣樣難不倒,而補缺過程中,卻讓她看見了自己的不足,「很慚愧,我的個性很急躁,偶爾一忙起來,又跑又喊的,很感恩大家的包容。」隨時提起安定、感恩、奉獻的心念,鍋碗瓢盆之間也能成就一方修行地。


【義工心得】在寺院當主廚,是怎樣的經歷?


負責煮湯、派湯的「湯頭哥」鄭博元也有同感,他說剛到大寮服務時,差點第一個月就打退堂鼓,「當時帶了太多的『自我』在煮飯,轉念一想,這是大眾的廚房,不是我的廚房。」心柔軟,飯菜自然也就烹調出歡喜的法味來了。


「很感恩大眾的成就。」香積室室主常地法師說,主廚的專業與經驗遠高於他,向他們學習,收穫很多。法鼓山園區約有二十一組主廚團隊,輪流上山出坡,每組約六到八人,個個能左手出宴客工夫菜,右手包辦大眾菜,歡迎民眾加入大寮,切磋廚藝之外,也能練就一番心地工夫!


您是否做過義工?

或者做過其它幫助弘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