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小文虫


这个问题让我脑洞大开,首先作为“水浒迷”的我是支持宋江这么干的,因为实在是太憋屈了!


那么是否梦能推翻大宋朝廷呢?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当时大宋朝廷的基本情况是:宋徽宗,一个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他本来的理想是做一个“大宋美术馆馆长”和“大宋书法家协会会长”或者做“大宋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等这样的职务,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拿到什么“大宋政府美术奖”、“大宋书法终身成就奖”甚至是“大宋鲁班奖”等等。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崇高艺术理想的人物却被迫做了皇帝这个无聊又无成就感的职务。


宋徽宗对皇帝职务不感兴趣,就造成了对国家事物的玩忽职守,对企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放纵,出现了把高俅、蔡京、童贯等“艺术特长生”放在了国家重要部门做领导的情况。大家看这样的领导班子怎么能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大宋江山稳定发展走向繁荣富强!


其次,由于宋徽宗的不务正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迅速衰败,从而直接导致了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时屡战屡败,赔款割地的局面。



还有,大宋政治迂腐,民生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可谓是“天灾人祸”。国内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导致了像“梁山”、“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军社团的出现。此时,以宋江为首的“水泊梁山”社团发展的尤为迅速,短时间内纠集了“天罡地煞”等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甚至出台了“替天行道”这样的行动纲领。




接着,“梁山集团”的突然崛起,可以说一时间成为了大宋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艺术家”宋徽宗觉得这样的画面出现在美丽的水泊里极为的不美观,便派大军进行清缴,谁知开始竟碰了钉子,以战败结束,才意识到这泼“乌合之众”如此厉害。


宋徽宗不亏是艺术家,想出了“废物再利用”的创作手法,叫高俅去劝降宋江,让水泊梁山这些无业游民加入到朝廷正规军的行列,成为“大宋集团”这个单位的正式员工。宋江听了大为欢喜,便率众人一起“参加工作”了。后娘的孩子没人管,结局大家都懂得,最后死的死,跑的跑,宋江也服毒自尽了!




然后,假如按照提问者所说的,宋江不同意诏安,继续与“大宋集团”做抗争,那么只有四个字能够形容,就是“以卵击石”。

虽然宋江手下有一百多号能征善战的“打手”,和号称几万人的“小弟”。其实分析这些人的构成都是些市井无赖和小偷小摸之辈,还有一些失意的公务员,这样的团队拿出来吓唬吓唬平民百姓还行,你让他们去真刀真枪的跟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干仗根本没有抵抗力。有人说了,第一次抗击朝廷不是胜利了吗?要我说,第一次的胜利也纯粹是巧合罢了,梁山人马是“主场”作战,朝廷军队是“客场”应战,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水土不服”,而且朝廷仗着人多大意轻敌,才造成了梁山贼寇侥幸胜利的结果。

打仗不仅需要锋利的钢刀,还需要充足的补给,如果宋江不同意诏安,朝廷重整人马,还会再次发动攻击,宋江只靠八百里水泊根本不足以维持战争的消耗,大宋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结局只有宋江败走而逃,离开了根据地宋江更是无依无靠,除非投靠更大的农民起义力量,不管怎样,宋江都再无立足之地。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归根到底是由于农民阶级领导的局限性所决定,所以说宋江如果不同意“诏安”,继续抗争,最后也是失败的结果,更不要说推翻大宋朝廷的事了!


老夫只栽竹


水浒是最名不副实的名著,要说三国是七分真实,三分演绎。水浒就是倒过来,除了几个人物姓名是真的,都是演绎的。

看不出作者要宣扬什么。歌颂暴力吗?李逵血洗扈家庄,武松杀了张督监不算,连人家老婆孩子,小妾,侍女都灭了,简直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梁山所谓的好汉就是一帮土匪,秦明,卢俊义,扈三娘都被逼上梁山,莫名其妙对仇人宋黑子忠心不二,一点逻辑也没有。

后来,作者实在编不下去了。只好让梁山人马让方腊砍瓜切菜一般屠戮,看着很痛快。

作者在牛逼,也不敢架空历史。征方腊在1123年,梁山必须灭亡,为什么?众所周知,1127年,金太宗派大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率大军两路伐宋,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狩,这就是著名的靖康耻。如果梁山不灭,对阵金兵会如何?

凭梁山的牛逼劲,对金兵就算不胜,也不至于输得惨啊,起码能阻止金兵攻入开封,这就与历史不符了,架空历史。

如果被金兵砍瓜切菜的话,那会给读者什么感觉?娘希匹,梁山杀害平民百姓很牛逼,遇到敌人就变成弱鸡,战五渣,搞毛啊?

因此,水浒根本不值一看,纯扯淡。


Jasonxia916


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他们也就不会有梁山好汉这个美名了。

首先,没那实力。你想想,打个祝家庄都那么费劲,更别说针对整个大宋了。说实话他们单独和方腊对阵,都没有胜算。

其次,宋江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他只想得到政府的认可,做个体制内的人,没有君临天下的气魄。

水浒传宣扬的是忠君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如果没有后面的招安部分,这本书早被封杀了。就不会流传至今,被奉为经典了!


王中文207


哈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不错,但题主忽略了一点,如果真的宋江敢拒绝招安,恐怕梁山上有不少人,就得提前“倒戈”,还想推翻朝廷,香不香?

首先,可别觉得梁山上都是鸡鸣狗盗之辈,排名靠前的有多一半都是朝廷降将,你说他们放着朝廷的军饷不领,甘愿落草为寇?所以我们发现宋江在招募朝廷官员时,都是对他们允以再次报效朝廷的可能为筹码来稳定其人心。如果宋江不招安要造反,那么这些朝廷降将一定会再次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否则,岂不是把关帝后人、杨家将、呼家将的脸都丢尽了。

也就是说,宋江想要反攻朝廷,只有依靠着他的拥趸们去折腾了,但很遗憾,貌似敢和宋江折腾的人,并没有反攻朝廷的能力。要知道,就林冲那枪棒教头之辈,恐怕京师中与他水平相当的人有上百个,只不过高衙内要整他,就显得他格外的悲壮了。就拿十节度使中的王焕、韩存保、张开来说,这三人都有五虎实力,这么一比的话,梁山上的战力,就变得很尴尬了。

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双方开战,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募兵,你说是投奔朝廷的多还是投奔梁山的多,显然,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为朝廷效力,毕竟朝廷能给士兵的优待会比梁山这种小山头要大得多,从经济实力来看,梁山也没有和朝廷叫板的资本。

有人说梁山上有公孙胜和樊瑞这两大法师,所以发反攻朝廷就变得很有可能了。但我们知道公孙胜本就是个“吊儿郎当”的角色,他在罗真人的指引下是不会做忤逆之事的。芒砀山的樊瑞或许会施法害人,但梁山上的樊瑞已经收了心,并不会去过分这些无聊的事情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梁山均没有和朝廷斗争的能力。



逻辑文史游


肯定不会推翻大宋,下面我给大家来分析一下。

徐宁,呼延灼和卢俊义都是梁山上的头目。

徐宁上山的时候,宋江明确表态: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呼延灼上山时,宋江再次表态: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卢俊义上山,宋江同样表态:员外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他时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

这三个人都是梁山上的头目,在梁山说话都有一定分量的人。他们为什么要落草为寇,让自己的祖上蒙羞呢?就是因为宋江承诺过他们要等待朝廷的招安。现在如果宋江说不招安,那么卢俊义,关胜和呼延灼这三个人肯定是不乐意的,他们轻则离开梁山,重则和宋江拼个你死我活。

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支持,他又怎能打败大宋呢?

结果显而易见,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支持自己,那么宋江就算另立朝廷,他的王位能做久吗?


小生子讲历史


《水浒传》是小说,实际宋江领导的起义军规模很小,远远不如方腊。


江山归一统


绝不可能!一个国家的建立需要大众百姓的支持为基础的。你梁山108个代表根本就不具备建立国家的条件。首先建立国家要有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目标和战略目标带头人、宋江行吗?不是宋江又谁可以替代宋江的位置?替代了又以什么服众?宋江这个人也没有这个能力,作为他心胸狭窄,表面道貌岸然,为了别坏了自己的前途而杀了对他最忠心李逵,就这一点他根本不可能有建立一个国家能力!梁山所谓好汉只不过是那个特殊时期造就的一群乌合之众,都是走投无路的一群人凑到了一起。打江山也好,坐江山也罢,这是需要最起码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甚至为理想而准备几代人牺牲才可以实现最终目的人做的事情。梁山所谓好汉是一群什么人?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人,怎么过快乐生活人,说白了是一群只想自己过上好日子的自私人,没有奉献哪来结果?他们怎么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人?


农夫地头忙


梁山绝不会推翻宋朝!第一,梁山好汉都不是为实现改天换地的理想起义的,只是在无可耐奈的情况下找一栖身之地罢了;第二,从晁盖到宋江,就没有一个政治纲领,更没有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长远设计;第三,没有雄才大略的领导班子和军事人才。


管夷吾


推翻北宋?别说笑了,细节就不说了,你们只看到梁山攻城略地,哪知道梁山每到一个地方就是屠城,把财物洗劫一空,这哪有哪怕一点点打江山的样子?方腊还有自己的地方行政体系,而且相对完整,梁山从头到尾就是一群土匪!为了拉人,不择手段,做出的事残忍至极!你见过靠杀人抢夺能夺取最高政权的?


方咸森


宋江是典型的革命不彻底官宦,他一个人害了所有梁山好汉,这就是典型的用人不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