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投资在p2p的钱都怎么样了?

身边百事Toutiao


你好,我是在2014年开始接触P2P,当时有很多的平台给到的收益也都不一样,大街上到处都是发小广告的,上面都是有人的高回报。我选择了几个在国内比较大的平台进行了投资,期间一直没有延期,去年末的时候有一个平台发生了违约,我就把所有平台的钱都收了回来,没继续做投资。

结合目前国内P2P的情况我来做个分析:

1.P2P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借款人如果出现违约,属于民事纠纷,这与拖欠银行贷款是不同的,如果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是有刑事责任的。所以当P2P出现违约时,借款人还款意愿不如银行贷款强。

2.P2P没有有效的监管。目前P2P是备案制,P2P企业的很多信息都不是完全公开透明,没有有效的监督,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大部分P2P的借款人的资质较差,很多人都是不符合银行贷款标准的,这些人的还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

现在受疫情影响,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债务违约情况频出,一定要谨慎选择投资品种。



周老师财经小课堂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我就是受害者,赔基本上三年不吃不喝的钱,想翻身很难,我是怎么投资p2p的呢,在2019年初,公司有同事买一款收益非常高的产品,收益达到30%,每到月底可以从这款推荐软件上获利,那时全公司人都跟着买了,因为我比较慢热,不信这些,也没有太多关心,但是在3个月后,我的同事提了一辆二十万的车,我心里有点承受不住了,她的宣传都是挣来的,钱来的非常快,这些都是小钱,我被这些流言蜚语冲昏了头脑,竟然她能赚为什么我不能。心里当时有想法,但是还是有点后怕。以后的每一天她都给我晒收益,每天1万多的收益,扛不住内心的煎熬,然后每天都有一种幻想,就是我的钱进去了,是不是每天都是收益,够我一家的开销和大件,我这时候已经被欲望占据,回家每晚就怂恿老婆,说好处,老婆非常反对,最终熬不过我的伶牙俐齿,在不影响家庭的开支情况下,我偷偷刷了3张信用卡27万,直接投了进去,可能是时机成熟,在没有2个月平台跑路,我当时做车里非常自责,一段时间消沉,工作不顺利,家里天天吵架,特别心乱,事情过去了很久。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p就是骗子意思,2就是二货,二个骗子和一个二货,高利息高风险,奉劝各位不是人人都是诸葛亮,你惦记别人利息,别人惦记你本金。




坚果爱卡布奇诺


我的钱一点问题都没有啊,目前都在正常回收中。

1、还是和我之前说过的一样,多年来数千笔款,全部正常回收,没有一次例外。

2、不过从去年年中开始,我的网贷投资在收缩,不再往里面新增钱,只要有还回来的钱,我都会将其转出,用来投资别的品种,那个时候我就说过网贷已经没有前途了。

3、目前账户里剩下的不到20w,也不着急了,慢慢退出就好。看到有些人说亏本,真是很痛惜,还好我的粉丝里没有这样的,按照我的建议,虽然收益率是低了一点,但是安全啊,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一个粉丝跟我说投资陆jinsuo的网贷会亏钱。这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4、过去的2月份,逾期现象并不严重,说明整个2月的还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看来大家都不愿意逾期,在征信里留下不好的记录,以免影响将来的信用消费,比如贷款什么的。至于3月份会不会有大量的逾期发生,还需要观察。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我是P2P比较早期的投资者,但只投了宜信,利息最高时也不过10--12%之间。两年前全部赎回了。

有几点要和你分享:

1、国家没有明确P2P的监管机构,行业迅猛发展10年,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所以群魔乱舞。当年很多银行的从业者因为高薪去E租宝,后来落了牢狱之灾,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参与了骗局,这是缺乏监管和认知导致的后果。

2、高息的理财产品要特别注意。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很多的金融诈骗都是看重了大众希望高收益的心理,结果你想得到收益,人家要你的本金。前几年经济好,平台还能维持,这几年经济下行,旁氏骗局无法支撑现金流,平台只能跑路或者破产。

3、金融理财最主要的投资逻辑是,是什么支持你得到高收益。任何高收益伴随的都是高风险,超过银行理财的其他保本收益本身就要打问号。

4、人特别容易在高收益的圈子里越陷越深,认识一个大姐投P2P里几百万,平台清算,打了7折出来,又投了别的平台,结果平台跑路,血本无归,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果投资了P2P平台,钱追讨无果,也没有别的办法,当是买了经验了教训,不要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赢了,祝好运。[玫瑰]

 

 




高净值人群研究所


首先纠正你题目的错误,没有自然人投资p2p,只有机构入股才能叫投资p2p,自然人都是利用p2p平台出借给第三人。再说p2p平台是响应政府号召互联网金融创新,而成立的有合法手续的公司,出借人同时也是在政府媒体的宣称下积极响应者。至于平台素质良莠不齐,平台违法乱象多发,利用借款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缺乏,对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从而违法坑害借款人,而当借款人明白被坑害后,也采取粗暴的方式维权拒绝还贷,就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样一来就严重侵害了合法合规平台及所有出借人的利益。出借人是在合法的公共场所,合法的平台公司,利用合法身份,合法资金出借给合法的第三人,所以出借人是应该得到法律保护的受害人。对违法平台应依法对追缴的资金返还给出借人。对转型、良性退出的平台,应按出借合同办理才是依法退出,债权按实际价值收购,毕竟是你平台要转型、良退也是一种违约,违约就必须承担责任。打击违法保护合法两手都要硬,才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东方万精油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金融,如今却让人有些惶恐。最近,全国P2P平台炸雷不断,让很多人赔掉了自己的血汗钱。有保守型的,仅把自己百分之三十的财富用在互联网投资上,大部分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就选择all in。

他们认为,存P2P的钱比银行利息高很多,而且一直都能够提现,这么多年了,应该没什么大风险。并且就连专家都说,现在的P2P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很正规的,经过了层层考验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血本无归的悲惨结局。


小肥白


投资有风险,切莫踩地雷。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首先,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P2P?它通常是指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建立贷款人与放贷人直接的借贷平台。大家之所以选择p2p,主要是因为它投资方便,周期短,收益高,又能快速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募集资金。在银行利息下行的阶段,股票风险又太,p2p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其次,经营p2p的公司多如牛毛,良莠不齐。经过前期狂野式的疯涨,有的布局区域性的,有的布局全国性的;经历大浪淘沙,经营好的屹立不倒,搞歪门邪道经营的,死了一批又一批,逐渐淡出舞台。

再次,选择p2p时,一定多方对比,分散资金。选择时一定要看平台背景,是否有银行存管,是否具备风投背景,是否有上市背景,是否有协会背景,是否有国资背景,运营的团队如何?成立的时间多久?遇到公共危机处理应对措施如何?经营的模式如何?等等一系列考核比对,找到同期排行超前的,而不是利率给予最高的,相信付出去研究才会有更好的回报。

目前,本人常做的几个,如陆金服、人人贷,微贷网、翼龙贷、宜人贷等等。

投资不易,量力而行。



思绪飞扬时


到处充满欺骗,到期不兑付,四处奔波维权,又是金融办,又只经侦,等来口头立案,良性退出,24期兑付本金,兑付期间不给利息白用,每期兑付,0.6百分之,兑付期又是打折,又是1元甩卖平台,又是迁出到内蒙古,兑付一年了,给了7.6百分之,大家说说这叫良性退出吗?


大波仔


P 2p都是套路,千万别投资。我有个亲戚先投了某个P2P10万,每个月回报有两分利。尝到甜头后,他又追加投资20万,又回报了三分利。然后再投100万,结果人找不见了,平台也没了,血本无归。P 2p往往以高利息吸引人,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利息越高陷阱越深。


米果小河


现在还有人要投资所谓p@ 2p啊。这些人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火中取栗”,如果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傻小子睡凉炕”。可以很负责任给大家讲,现在可以称之为互联网投资者,未来就叫做非法集资参与人。

德先生对于此行太熟悉了,也见证过无数平台的兴旺和毁灭,就如同红楼梦中所场“眼见得起楼了,眼见得宴宾客,眼见得楼塌了!”给大家回顾和瞻望下:

1.国家都已经明确,未来现存的P @2P的三条出路。一条是转为消费金融公司,有可能陆金所可以拿到牌照。一条转为小贷公司,有些地方国资背景的可能能转成功。一条就是良性清退,巨大多数平台都是清退,别无第二选择。如果不能良性清退,那就让经侦来帮你清退吧。看到这三条出路,去作为一个投资者,难道不感觉到脑后生风吗?难道不觉得你投资的钱分分钟会变成非法集资款吗?

2.不论是未来p@ 2 p会变成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小额贷款公司,但是按照这两类公司的营业范围,它都不能吸收投资者的互联网投资资金。这两类公司是可以合法放贷,但是资金来源绝不是投资者的投资款,而是来自于自身的资本金、股东借款等监管要求合规的资金来源。所以投资者现在去投的所谓理财标,其实都是不合规的,未来都是要被清退的。这个道理现在都想不清楚吗?

3.央行自今年1月1日起,不容许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为网贷平台进行代收代扣业务。所以网贷公司的借款人发现只能进行主动还款,不能像过去一样被扣收了。作为网贷公司另一边的投资者,难道就不多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还款的概率还能有多大?国家为什么不允许代收代扣?

4.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监管部门多个高层,在公开讲演或不公开讲话中明确表达,未来网贷公司出路主要是清退、清退还是清退。监管都表达的这么明显了,还会像飞蛾扑火一样的扑进去吗?

5.网贷公司的所谓平台撮合,借款人和投资者都受益的金融逻辑就是错的。投资者拿走年化8%~10%的收益,平台最少想拿走6%以上的撮合收益,在提留上3%的坏账损失,那么借款人能承受20%以上的借款成本吗?有多少借款人能承受这样的成本?

过去曾经投资过此类网贷平台的投资者,如果退出去没有继续再投入,那都是逃过一劫。其实现在剩下的就是数百万的出事的理财平台的投资者,以及想退也退不出来的,还未出事的平台投资者。

这种网贷创新,过去在2012年到2017年是非常流行,在其中其实成就了更多的是平台老板这一批骗子群。在很多网贷平台出事后,投资人一般要苦等2~3年以上,才能开始分批兑付一点投资款。兑付的比例一般可能会高于三成,低于7成。因为很多网贷平台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形成了所谓资金池,形成了所谓的“类庞氏骗局”。那些老板的财富不是挣出来的,而其实就是将投资人的钱骗过来变成自己的。

如果现在还有没有醒悟的,真真正正的告诫一声,对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负责任,不要去做危险的投资,也不要去做那些信息不透明的投资。

记住,当然在外面是对你特别好的人,有时候可能是你的朋友,但有时候可能就是些理财的业务员。但是这种好一般都意味着你的钱要不见了。

有理财平台参与的,可以留言咨询我,未来会如何!不多少,国内80%平台都见过,都熟悉啊。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