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有的女孩都該為華箏叫屈,郭靖咋這麼狠心呢?你覺得是郭靖狠心嗎?

手心我心bxl版


我的答案是:華箏確實存在感情上的不順,但這並非是郭靖狠心,恰恰相反,郭靖在這件事上的表現非常掙扎。

具體分析如下:

1、華箏的成長經歷

華箏是《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是成吉思汗的女兒,年齡比郭靖略小,也是拖雷的妹妹。

華箏雖貴為公主,但她是個很善良,也毫無公主架子的人。她懂得犧牲,也懂得堅持。作為讀者和眾多女性,你很難對華箏產生反感,即使你再認同郭靖和黃蓉之戀,也不會排斥這個黯然神傷的公主。

郭靖和華箏在大漠認識,郭靖在年輕的時候幫過她,所以,二人算是青梅竹馬。只不過,郭靖在事情上反應遲鈍,而女孩子在感情上會相對早熟。所以,華箏對郭靖有戀人之心,郭靖對華箏卻只當是兄妹之情。

後來,鐵木真將華箏許給都史,但華箏堅決不從。並利用一次郭靖立功的機會,讓郭靖獲得金刀駙馬的獎賞,這才明確了與郭靖的關係。

然而,華箏的感情並不順利,郭靖遇上了黃蓉,這才愛情萌芽,兩情相悅。郭靖是個堅持的人,很不幸,華箏也是。她在這段感情裡做了犧牲,成全了郭靖。但她的心卻從沒有放棄。最終,遠走西域,孤獨終老。

2、郭靖對華箏

郭靖是個人盡皆知的一代大俠,他和黃蓉的愛情也讓許多人稱道。但他和普通人一樣,在愛情上,也有過苦惱。

郭靖對事情的反應常常慢半拍。他還在懵懂時,就因功而被封為金刀駙馬,和當時的公主華箏訂了婚。華箏是他一起成長的夥伴,二人的感情可謂相當深厚,可是,華箏是愛情,郭靖是親情。這一點,郭靖最初是區分不了的。所以,他也就答應了婚事。

可是,當郭靖遇見黃蓉,他才明白,愛情和親情是不同的。他的愛情發了芽,對華箏就只能抱歉了。但郭靖是個忠厚之人,性直之人。一方面他要守當初的婚約承諾,一方面又要對黃蓉的愛情負責。所以,郭靖的糾結也非有一日。但是,這種情況,只有坦白相告,才是對雙方的負責。所以,郭靖最終也對華箏明言,雖然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最終,也算將此事有了一個解決。

3、綜上所述,華箏的確是一個溫順堅強的女子,痴情可敬。她的感情結局,確實讓無數人為之叫屈。但郭靖做的,也並無錯誤,更談不上狠心。如果真是狠心,為了愛情,他可以對華箏不管不顧,若為了財富地位,他也可以把黃蓉拋棄。可是他都沒有,既忠於對黃蓉的愛情,也忠於對華箏的友情。


戚七奇讀金庸


我覺得郭靖確實狠心!試著分析一下。

(郭靖、黃蓉)

  • 青梅竹馬一塊長大的關係。郭靖、華箏在大草原生活十數載,兩人彼此更應該知道對方想什麼才對,是不是?而郭靖遇到黃蓉之後,竟然能把十數年的感情拋棄,不是說明郭靖狠心是啥?而且兩人有婚約在身,郭靖頭昏腦漲沒有思考一下就拋棄一紙婚書,能把婚約當作兒戲的,這不是渣男嗎?

(華箏)

  • 從歷史背景來看。這是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特別是這兩種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跨越民族的愛情更不可能有個好的結局。當郭靖知道自己身份,知道身負國仇家恨的時候,他就必須狠下心來,斷了與華箏的情感,使兩者之間的感情變得淡一些。
  • 對於郭靖的定位來看。郭靖是一個大英雄,而且也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男人。好男人就更不能應該有朝朝暮暮的思想,同時擁有兩個女子,那樣顯得多情。作為大英雄,那更應該顯得果斷一些,既然無法用刀這種卑劣的手段來殺人,只能快刀斬亂麻切斷已對華箏造成的傷害。

(翁美玲飾演黃蓉)

  • 從性格上來說。華箏與郭靖兩者之間的感情太過淡了,太過平常了,郭靖剛開始還比較適應。但,後來黃蓉帶給自己的是那種新奇感,這種另類的反差讓郭靖心中產生了的渴望,那就只能對華箏拜拜了!
  • 最後總結,郭靖對待華箏確實是比較狠心的。當然了,這種狠心卻是作者所造成的,華箏郭靖最終沒有完美結局,不得不說是件遺憾的事兒。

路漫漫且遠兮


金庸其實已經竭力避免了抉擇的出現,比如:成吉思汗讓郭靖在母親和大義面前選一個,郭靖兩難的時候,母親選擇了自殺——對於嚴肅文學來講,這個情節太偷懶了,讓郭靖巧妙地不用抉擇,因為無論犧牲哪邊都會損害他的傻又善良的形象,但也失去了刻畫他性格深度的機會。

同理,黃藥師當時發現黃蓉出海失蹤,一怒之下想去殺江南六怪,幸好還沒殺成功就提前見到了女兒——如果真的殺了,黃蓉又該怎麼在郭靖和父親之間做選擇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展方向,但是金庸選擇了用巧合讓所有人言歸於好。

言歸正傳。當面臨華箏和黃蓉的抉擇的時候,金庸是怎麼彌補的呢?

原著中說,郭靖後來收到華箏的信,才知道自己當時打算逃回大宋的時候,是華箏向成吉思汗告的密。她因為愧疚也從此遠走他方。這樣一來,郭靖就徹底不能也沒有理由回去找華箏了。即使她不是故意,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和自己的間接殺母仇人在一起吧。

總結一下,武俠是成人的童話,而射鵰英雄傳在武俠中也是偏童話風格的。就算沒有這些情節,金庸也會安排別的巧合,總而言之,既然作者決定了你們不能在一起,就會搞出來各種外界環境的推動,讓決定變得全部順理成章。所以華箏不是選不選的問題,是郭靖本來也沒有機會選。

金庸後來的作品進步了很多,會營造一些並不十全十美的選擇,會講述人物內心的掙扎,因此文學價值其實更高。射鵰的世界邏輯相對簡單一些,不過好處就是人物更加典型,更容易讓人記住。


披襟少年


唉,這就是個無解的話題啊!

反設一下,如果郭靖信守諾言,娶了華箏,和黃蓉慘然分手,相忘於江湖,會不會也傷了天下江湖兒女的心?

總是因為金庸先生把華箏,黃蓉,郭靖寫的太好了,人物塑造得太活靈活現,敦厚,柔美,精靈,都是從心底裡喜愛。三件器物,放棄損壞了哪一個都不忍心,不允許。

所以,當金庸先生替粉絲們做出了二選一的抉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實際上傷了所有人的心啊,包括他自己。

所以他給自己也給我們找了個心理慰籍的理由,將郭靖母親的自殺歸結於華箏的洩密,華箏自願退出三人關係,在餘生的自責中孤獨終老!

可我感覺這樣安排更是對華箏的不公。

遙遠的草原天幕下,溫柔嫻靜,美麗哀傷的姑娘,在自責中仍是矢志不渝,終身不嫁,守著青梅竹馬愛情誓言的墳墓,終日悠悠地歌唱。

這樣的結局,豈不更加重了華箏愛情悲劇的悲情效果?豈不是對華箏更加不公?

這讓桃花島上的靖哥哥,怎麼安然面對蓉兒如花的容顏?

怕是金庸先生砸了自己的腳!


雲上無塵


我感覺,郭靖雖然也喜歡華箏,可更多的是,是兄妹之間的喜歡。華箏遇到危險,郭靖同樣會為她出生入死,拼勁全力。郭靜對黃蓉,不止是喜歡,更是愛。愛是自私的,愛是獨一無二的。郭靖既然愛上了黃蓉,那她心裡就只有這一個女人。縱使郭靖誤以為是黃蓉父女殺了他的六位師傅,他狠她,他也不會去愛別人的,愛華箏。郭靖也許笨,可不傻。他心裡除了正義俠氣,就是一生只愛蓉兒,蓉兒也只愛她的靖哥哥。



李想話人生


射鵰英雄傳這部書,金老首先要把郭靖刻畫成英雄大俠。成大事者,又豈能在後面掛一個兒女情長的炸彈。誠然,郭靖如果留在蒙古,做他的金刀駙馬,平碌的過一生也不錯,比如楊四郎。郭靖有那麼多的成就,和黃蓉是分不開的。華箏,放到現在,就是個乖乖女。試問有多少乖乖女能成就夫君。個人意見,保留。


三歲小丫學走路


不狠心。在郭靖與華箏之間的感情裡,郭靖一直都是被動的,他只把華箏當妹妹看,而華箏是一廂情願的。當郭靖遇到黃蓉,才懂得什麼是愛情,也才真正感受到愛情帶給自己的快樂。所以郭靖如果是個誠實負責任的人,並且是個敢於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幸福的好漢的話,他這麼做才是個正常人該做的。這跟狠心沒關係,這叫做果斷地拒絕錯誤,勇敢地追求正確。這也恰好證明郭靖不是個笨蛋,他懂得人間是有寶貴愛情存在的,他之前給人的感覺那麼粗笨,大概是太誠實了,不會耍心眼。


微光恰好


郭靖和華箏是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郭靖對華箏的情感是懵懂的,對華箏是從心裡自發的喜歡,但不是愛,華箏對郭靖的情感是愛,而且是真愛,郭靖碰到黃蓉後所產生的情感才是愛,喜歡和愛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別離後,喜歡一個人,不會朝思暮想,也不會牽腸掛肚,更不會有刻骨銘心的思念,而愛一個人,這些情感屬性統統具備,小說裡對郭靖與華箏、黃蓉兩個人離別後的心裡活動是有細膩描述的。


翩鴻春秋


這隻能說,我愛的人不愛我。沒有說誰狠這一說,郭靖也沒有做過太過份的舉動來,只不過,他沒有把華箏做為一生伴侶的想法,因為沒有心動的感覺。男女之間,真有這個緣,愛情緣,夫妻緣,那肯定是要走在一起的。

愛與不愛,沒有一定的標準,沒辦法衡量對錯。因為愛情本身就沒有對錯。只有愛、不愛、喜歡、不喜歡。

華箏當然是妻子絕佳人選,可郭靖這傻小子就不愛,沒辦法。不是你的菜,不入你的懷。


翁一水


考下來才知道,現在說都是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