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教导处,老师直接将需要惩罚教育的孩子交给教导处来处理可以吗?

我喜欢的用户名没通过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学生的惩戒工作,这种情况是曾经有过的,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各普通高中都设立了政教处,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实施惩戒,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法》各学校都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依据《条例》规定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处分,处分等级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劝其退学、开除。学生中有严重违纪的,政教处召见进行教育,适当给予处分,处分决定张贴在校园橱窗内,今后如果表现好,可以撤销处分。

那个时段我也担班主任,配合政教处处分过少数学生,但当时基本没感觉到有太多的压力,学生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接受处分,家长虽然一下子不能接受,但看孩子因套上处分的“紧箍咒”后,行为更规范,学习有进步,最后也欣然接受。后来,教育部门禁止对学生实施处分,政教处的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

如果通过修改法律,重新确立教师的惩戒权,发挥专门机构一一政教处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惩戒学生的尺度把握更准确,有利于沟通学校和家长的关系,起到调解矛盾、协调关系的作用,也有利于一线教师专注教学。



灿如夏花92227887


正常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可以把自己教育不了的、影响面较大、牵扯面较广的事件交给教导处处理,原因是学生参与的事件确实不是你一个班主任能处理了的事情,但如果学生所犯错误,你能管理的了,又在你的职责范围内,是不能也不应该把处理学生的事情交由教导处处理的。否则,你有推脱责任不负责的嫌疑。另外,教导处也有教导处的事情要做。交给教导处,教导处就能处理好吗?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实事吧。

二班班主任赵老师是位今年刚毕业考进教师队伍的女大学生,刚进校园任教,被硬安上了班主任的职务,近几年似乎成了农村中小学的惯例,诸如很多刚进校园的大学生一样,美其名曰叫先给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或更好听的就是培养年青教师。实际上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里已没有多少老师还愿意担任班主任的职务的缘故。

赵老师也可能确实需要锻炼,很多在老教师看来很容易处理好的事情都会被她处理的一团糟,她自己觉的累,学生也不服气,班里学生间矛盾和摩擦事件频发。

这不,赵老师班里又发生一件学生打架事件,班里7个学生合伙打了1位学生,被打学生家长觉的自己的孩子吃了亏,闹到赵老师办公室里来了,赵老师觉得这事她真处理不了,7个合伙打人的学生当中,为首的还是教导主任的侄子,就索性把这件事推到教导处去了。要说还教导主任是真有处理办法,他把七位学生的家长都叫来,七位家长一起和那一位被打孩子的家长辩论,辩论的结果是人家都打你,说明你不好,要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打你而不去打别人呢?七个家长你一言我一语的,还真把那位挨打的学生家长数落的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没处说了。真是一个苦笑不得又皆大欢喜的处理结果。赵老师说,真得学着点,我怎么就没想到教导主任的这种处理方法呢!


吴以言表


建议将每个学校的政务处改名戒律院,凡是有违反校规的学生将有班主任押送戒律院进行相对应的处罚。

学生施行积分制,积分与学分挂钩。

每一名学生入学时满积分12分,每个月自动恢复2分。犯规了扣几分。扣到零分时,方案一,学校劝退。方案二,家长陪孩子入学陪读一个月。

轻犯规者: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上课吵闹妨碍其他同学学习。

惩戒:罚站二十分钟。扣一积分。警告一次。

另没有请假旷课一天,扣一积分。

教师只有教书教育权,和对其他违法乱纪的学生警告权和三次警告无效后将其提交给戒律院的权力。

戒律院的墙壁上挂上校规,和各种相关法规。

犯规学生将分两类。

普通犯规者(惯犯),不需要叫家长。但必须发信函告知家长。

轻犯规者警告无效后,进戒律院施行相关体罚。追扣三积分。记小过一次。

戒律院惩罚:①戒尺打手心三下。②教鞭打屁股六下。③关小黑屋面壁思过三小时。三选一,学生自己选。

严重犯规者(恶犯),必须要叫家长。

屡教不改行为恶劣者、扣积分扣到零分者、打架斗殴者、与教师顶嘴掐架者等等一律视为严重犯规者。扣五积分。记大过一次。

戒律院惩罚:①戒尺打手心五下;②教鞭打屁股十下;③关小黑屋面壁思过六小时。三选一,学生自己选。家长参观所有过程。

扣积分扣到零分的,方案一,学校劝退;方案二,家长陪孩子入学陪读一个月,一个月后积分自动恢复二分,家长就不必再陪读。

一个学期内,不可以有三次大过。

累积三次小过升级为一次大过。

累积三次大过者学校直接开除。


一睡千世纪


教导处担不起这份责任。

教导处的老师,说白了也是普通老师,面对由国家教育政策造成的根本性问题,他们碰触了,一样灰头土脸!

现在不要说国家提出谨慎的惩戒权,即使出台完整的惩罚措施,估计绝大多数老师也已经不敢接这份权利了。

我倒是觉得,把国家制定的一则一范当成校园管理法,成立由家委会、团队干部、教导处联合组成的针对问题学生的判定组织,把团队干部作为惩戒权的执行者,才能避免学而不教的恶性循环。


一盆淡茶


一看你的问题,就知道你不是教育中人,是个外行!

学校教导处,也叫教务处,职责是教务管理,也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负责学生纪律。如果教师遇到自己处理不了违纪学生,也不是上交到教导处,而是上交到政教处(德育处),这是管政治思想德育工作的,违纪学生归这家管。

但是,找到了这个管纪律的机构科室,也不是说老师遇到违反纪律的学生,就直接送到政教处,那政教处岂不是变成专门为老师擦屁股的了?学校里的事,跟其它单位都一样,一级一级处理,不把问题上交。如果所有人都不处理,老师直接交给科室,科室直接交给校长,那校长就一天24小时擦屁股也擦不干净!

老师遇到的问题,必须自行解决,这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一个老师不是你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行,还得有课堂管理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解决涉及学生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有人总是认为教师很好做,那是因为你没做过。

做教师,也是分多少等做的,即使在现在家校关系很微妙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学生绕着其转,家长跟着点赞,从来就不发生什么矛盾,即使有矛盾也都是皆大欢喜收场。这就叫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有的教师,情商就是低,每次跟学生发生冲突,每次跟家长产生纠纷,都是他(她)。有些老师自己还认识不到,认为自己就是有本事。这种事情,做过校长的人最清楚,校长们在一起交流时,总是提到这样一些老师,不知怎么回事,学生和家长都喜欢找其不是,说到底是情商低下的缘故。

有一段时间,本地实行校长聘任制,而且规定必须有落聘的老师。对比各个学校被交流出来的人,都不是那种教学能力最差的人,而是经常跟学生和家长矛盾不断的人。这些人有个通病,闹出矛盾后自己都没有解决的本领,无一不是把矛盾推给别人。这样的人,没有人想要,因为要了,就意味着经常给其擦屁股。

这些都是学校中真实存在的情况,所以,如果一名老师,遇到矛盾不设法解决,而是总想着推给别人,特别是把矛盾上交,别说做老师做不好,随便到什么单位,都是不受欢迎的人,都是不合规的职工!


当代师说


这事儿是不可能的。现在网上针对教师是否拥有惩戒权都还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更别说惩罚了。更何况,处理学生问题,永远都是苦差。就算某一天学校拥有了惩罚(惩戒)的权利,这个“苦差事”也不会落到教导处。苦差事,永远是一线教师的。

教导处,是进行教学指导,组织教学研究,负责教学后勤服务的管理机构。他不仅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事务,学籍档案等资料,还要安排教师和领导的日程。这还不算各种大大小小检查和突发事务。

不管你看不看得懂上面那些文字,你只需要知道教导处是很忙的。而且,它在学校里地位“尊贵”,教导处的老师才不可能被安排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大家觉不觉得,自己在家里带孩子一两个孩子就已经很辛苦了?嘴上说着爱他们爱得不得了,有时候真巴不得他们早点到学校去接受老师的管理。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个人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10个、20个来自不同班级的犯了错的学生。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看完我的分析,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教导处里,永远不可能存在专职对学生进行惩戒的老师。从事这个工作,至少要做到如下三点:

心性稳定

教导处的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一整天处理的学生太多,感到心情烦躁,所以有失公允?会不会因为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辩解,引得他大吼大叫吓坏小孩?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必须心性稳定,在每一群熊孩子面前都能仔细倾听,不说面带微笑吧,至少要做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

“探案”精准,公平公正

惩罚学生是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负责惩罚的老师起码要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该受到相应的惩罚。他必须倾听各方意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偏听偏信造成冤假错案。干这份工作,起码要抵得上半个福尔摩斯。还得动作要快,毕竟还有很多其他班的孩子等着呢。

手段高明

惩罚的方式,一定要达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了解什么样的手段既适合他,还不会过激。尽量起到“打蛇打三寸”的效果。

也许,有人说这只需要专人专事,请足够多的人手来做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只想说,学校里“专人专事””足够多的人手“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学校。”人手“也绝对担任不了这份工作,至少要是个”人材“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关注小语分分,关注儿童学习力,探讨学习方法。


小语分分


应在学校设置一书两院的建置。起到法制建设学校的合理规范运用。到时惩戒时像法院下判决书,老师拿着判决书在校找类似法院执行局的部门执行。在校生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按照先公安,后检察院的程序提起。等等!这样彰显出中国教育的特色性质,又不失文明素质落后话柄。给学生及家长和学校平等。当然还应该建立提起重申程序。要办就办的规范。至于德育处应该在校扮演类似人大的角色。请于参考。


原木890


谢谢你。

看到你咨询或"持不准"的这个问题,我敢肯定这是一个"初出茅庐"或是刚刚开始进入教师"角色"的新人。因为"老师直接将需要惩罚教育的学生交给学校教导处来处理\

喜建国


老师能直接管理好的何必要什么教导处。我们老师们都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包括校内外的沟通协调。关注我们每一个学生。使我们的学校管理环环相扣。都是我们份内的事情。如果我们老师不管什么大事小事都向教导处推,那学校不是又变成了少儿办事处了吗?学校领导肯定会采取策略去控制这方面的。比如扣我们老师优秀奖励了等。。因此我们老师们一定要有爱心❤去管理好我们的孩子们。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家校配合得当,使我们双方都轻松自在,有利于他她学习何乐而不为?!实在不好管的交给校领导又未偿不可。学校会根据情况去处理,当然相信他她领导也不会为难我们老师们的。


吴振革


教导处领导是和事佬,一般不会得罪学生,一哄完事,球还会踢给你,还说你不会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